书城科普金字塔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17127700000011

第11章 古王国残留最伟大的建筑——大甬道

到达上坡通道的顶端后,将遭遇到金字塔另一个无法解释的谜题,也就是被称为“古王国残留最伟大的建筑”的大甬道了。这一条继续以26度角往上延伸,最后几乎消失于上方幽暗大走廊,屋顶呈承梁式的圆顶结构,令人印象深刻。

从这里,有一条往南的平行叉路,1.1米高,58米长,可通往王后殿。

有一位德国的机器人专家鲁道夫·甘登贝林受雇于埃及考古厅,自1995年5月初起,便开始小心翼翼地操作着一台价值25万美元的高科技遥控迷你机器人乌普瓦特,在南侧狭窄的通气孔(因古埃及学者相信那是一个让空气进出的洞穴而得名)附近清除瓦砾。5月22日,乌普瓦特赫然发现陡峭的通风孔(斜度达59.5度,但仅20厘米高、25厘米宽)往上行60米左右后,斜坡道的表面突然变得非常光滑。经调查发现,乌普瓦特进入的这个段落,表面质材为美丽的土鲁石灰岩,通常只用来装潢教堂、王墓等神圣的场所。仅这一点便已令人感到惊异万分,而当乌普瓦特走到这条斜坡道的尽头时,更意外地发现,在石堆中,竟有一道坚硬的石灰岩大门,上面连金属的附件都一应俱全……

王后殿有两条气孔,一条在南侧,一条在北侧,但令人感到奇妙的是,这两条号称为气孔的通道,并没有出口可通往金字塔外。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当时的建造者故意没有将气口的末端凿开,保留下最后12厘米的石头,使得一般的入侵者永远看不见,也无法进入这一条空气的通道中。

为什么?为什么要将通气孔做得让人找不到呢?还是建造者想故布迷阵,有意让后人有一天,在他们设想的正确状况下,找到这两条通路呢?

毕竟,从一开始,我们便发现,王后殿有两个非常明显的通气孔,贯穿金字塔南北的墙壁。建筑这个金字塔的人一定预想到,总有一天世人会想到王后殿也应该有通气孔,并开始搜寻。从公元820年玛门打开大金字塔之门后,有1000年左右的时间,都没有人能想到这个问题。直至1872年,才有一位英国工程师伟恩曼·狄克森,开始怀疑“王殿既有通气孔,那么王后殿也应该有才是”。他敲击王后殿的墙壁后,果真发现了两条通道。首先打开的是南面的通气孔,他要“木匠兼万事通的手下比尔·格伦迪,手持铁锤和锯子跳进洞穴,开始挖掘、前进。意志坚决、认真果断的格伦迪,起初工作尚称顺利,很快便凿开了前面比较软(石灰岩)的石头。但是,糟了!

没有敲打几下后,格伦迪连锯子都被卡在石头里,怎么也进不去了。”

把格伦迪的锯子卡住的是一条“长方、平行、筒状的隧道,仅仅25厘米宽、20厘米高。从墙壁往内伸2.1米后,便开始以陡峭的角度向上,进入未知、黑暗的远方……

从狄克森探险后的221年,甘登贝森终于用机器人,走进那未知、黑暗的陡坡,利用最新的科技,满足了从1872年以来从未减弱的人类窥视本能。遥控机器人的照相机捕捉到的许多有趣镜头中,有一个尤其令人感到兴趣的是,在这通风口的末端,有一条19世纪制作的长金属棒。这显然是狄克森与他忠心耿耿的部属格伦迪,秘密探测通风口的证据。想必,他们当时以为金字塔的建造者既然费了这么大的劲建造起一条通风口,又将它堵死的话,必定会在里面隐藏一些重要的、值得搜寻的东西,才会如此不遗余力地想要凿开那条通风口。

如果一开始我们便假设冥冥中有一种预设的力量,促使搜寻者行动,而让搜寻者万般努力后,发现通道其实只是死路一条的话,那么这个假设便毫无意义了。还好,在搜寻活动遭遇到瓶颈时,甘登贝林果然又发现了一扇门,而且还是一扇铁闸吊拉门,不但金属附件俱全,门的下方还有一个令人感到迷惑的沟槽。从乌普瓦特照回来的影像,我们看到一个通向更深、更远、看不到底的黑洞……

显然,又是一个邀世人继续前进的请帖。从玛门凿开大金字塔的中央隧道,进入内部的房间以来,世人已经一再地收到类似的挑战帖。先是狄克森前来,成功地验证“王后殿必定也暗藏有通风口”的假设,接着甘登贝林带着他的高科技机器人,找到了通风口上有一扇门,下面我们必须要知道那扇门背后的秘密——不论它会带给我们失望,还是进一步探险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