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地理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17127500000053

第53章 “红崖天书” 之谜

贵州省安顺地区关岭县南十千米龙爪树后面的晒甲山, 传说因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屯兵晒甲于此而得名。山顶上的岩壁立如削。壁上有不知何人写在上面的“神秘天书”。

“红崖天书” 直接写在未经打磨的石壁上。宽十米, 高六米,计四十余字(其中“虎” 字是清朝人徐印川所加), 参差不齐, 大约分为十行, 首行二字, 末行十字。字大小不一, 大者径一米以上, 小者二十至三十厘米。从岩下仰望, 字青石赤, 仿佛大书深刻, 临近细审, 无斧凿痕。字形奇异, 非篆非隶, 不能辨识?

最早的记载见于明嘉靖年间邵元善的“红岩” 诗。清代中叶, 开始引起学者的注意。先后有拓本、摹本、缩刻本多种面世, 并被收入全国性的碑刻著录。记游考证之作甚多。邹汉勋、刘心源还分别作有释文。光绪年间, 影响更大, 名播海外。法国人柏如雷和弗海尔谓此刻“含有绝对的神秘性”。

“红崖天书” 研究了近百年, 说法不一, 持肯定态度的有“三危禹迹”、“殷高纪功”、“诸葛图谱”、“苗文古书” 和“爨文先声” 诸说; 持否定的则断言此非人工所为, 乃是自然生成的石花; 更有甚者, 近来有人说它是“宇宙信息”、“特异功能”。

所有这一切都是扑朔迷离、云里雾里, 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根据。

1995年3月, 贵州省安顺地区行署向世人悬赏百万, 以破天书。此举在海内外引起轰动, 掀起了“红崖天书热”。

日前, 山东大学艺术系副教授高乐一先生应邀前往对其进行实地专题考察, 经对各种摹本进行比较研究, 得出了令专家学者信服的新论点。刘先生曾因破译《周易》中的八个卦符而饮誉学术界。他认为: “红崖天书” 是汉字属性, 形成于明朝初年, 是一位目睹过宫廷内乱的隐士所写, 其字义为: 丙戌之时, 宦官乱政(欧、杀), 有口难言。“天书” 的右下角有两组图形, 很像一个女人在祈祷和一个儿童在嬉耍。刘先生认为其含义是说: 自此不再问政事, 与妻儿隐居山林共享天伦之乐。

刘乐一先生的这一立论, 目前已得到众多历史、文字和文物专家学者的认可。几百年文字之奥秘终于有了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