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地理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17127500000047

第47章 大地震前的神秘现象之谜(2)

然而有人指出,动物的异常反应,也可能由煤气的泄漏空气污染和水源的污染等引起。譬如大量鱼类的翻滚、死亡一般认为是地震前兆,然而近年发生的大面积鱼类死亡事件却是因水质污染造成。动物的异常反应,是对灾变的一种本能反应,而是否是地震前兆,则还需结合其他因素。

对动物与地震关系的研究,尚处探索阶段,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的机理至今仍是一个谜。

神秘的云气兆震。中国古代相当重视对云气的观察,认为天空中的云彩变化,可以预兆气候的阴晴、水灾旱灾的发生等。云气占候成为中国古代术数中十分神秘的一项学问。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多次关于云气兆震的记载。例如,1935年,在宁夏《隆德县志》上便载到:“天晴日暖,碧空晴净,忽见黑云如缕,宛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就是说,这种长条状云如果较长时间不消失,就一定要发生地震。清朝王土桢的《池北偶谈》“地震”一节中,记载:“康熙戊申六月十七日戌刻,山东、江南、浙江、河南诸省,同时地大震。而山东之沂、茗、郯三州县尤甚……淮北沭阳人,白日见一龙腾起,金鳞灿然,时方晴明,无云气云。”文中的“龙”、“金鳞”,可能是古人对“地震云”的不精确的观察和描述。在清人计六奇的《明季北略》中,也在《记异》中记到: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二月二十五日,南京地震,自西北来有声。山东地裂。龙斗正阳门,河水三里赤如溃血,京师大震。”这次京师大震前,在正阳门空中出现“龙斗”,可能是几条带状的地震云,并且是红光迸射,所以才映得“河水三里赤如溃血。”又“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二月初三日,辽东日晕……其日晕之上,大圈之中,约有光彩数丈许,青红如虹状……翌日淮、徐地震,屋瓦皆动。”这里记载了在辽东出现的“如虹状”的地震云,而第二天就在安徽一带发生了地震。

中国地质学家在当代也观测到不少云气兆震的现象。

1978年3月3日早晨,地质学家吕大炯在北京中关村地区北部天空观测到走向为北东东向的条带状地震云彩,结合“激光”测得的基岩应变突跳、颤抖和基岩地电突跳情况,预报3月7日上午10时在日本将发生一次强烈地震。果然,于3月7日10点45分,日本海发生了7.5级地震。

同年4月8日凌晨,吕大炯观察到地震云,当时便向地震局预报:“4月12日,在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附近,将发生7级左右地震。”届时,果然在阿留申群岛以东的阿拉斯加发生了7.0级地震。

1979年7月1日到8日,在北京、河南、日本各处,都看到了地震云。北京地区的报告有称“7月1日向西北方向看到了走向东北—西南方向的较长条带状云,垂线方向指向东南方向。”也有称“在4日早晨5~6时,在东南方向看到了较长的白色条带地震云,走向为东东北—西西南方向,垂线方向指向东南偏南方向。”日本也有不少人在日本上空观测到了地震云。中国地质学家将地震云垂线的交汇点找了出来,正是江苏溧阳。并预测地震的发震时间为7月10日前后。江苏溧阳县结果在7月9日晚发生了6级地震。

通过观察地震云并结合仪器测震,中国地质学家准确地预测到了多起地震。古老的云气兆震,有着其神妙的实用价值。

地震云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稻草状或条带状云。二是纸折扇似的辐射状云。三是肋骨状云。以第一种条带状地震云较为多见。

地震云可以呈现红、橙、黄、青、紫、灰、白、黑等各种颜色。它们一般出现在凌晨或傍晚。

条带状震云的垂线方向大体就是震源所在地的方向。如果较长时间不消失,那很可能将要发生近震!

据专家解释,条带状的地震云与地壳活动断裂带有关。由于在震前这个断裂带不断有热气流上升,从而在其上空形成与断裂带走向一致的条带状地震云。地震云既是远处地震临震前的征兆,同时也是预示近处要发生地震的短期或中期前兆。

这种条带状的地震云,早为中国古人所注意,所谓的“飞龙乘云,腾蛇游雾”,可能指的便是地震云。中国人可能早已发现了云彩与地震的关系,云彩的云字,繁体字是“云”,打雷的“雷”字,下雪的“雪”字,地震的“震”字,其上部部首均为“雨”,这说明中国古人早就以为地震是与气象有关系的。

唐山大地震前后,均出现过“飞龙”。1976年7月27日傍晚,日本科学家在日本九州大偶拍摄到条带状地震云。7月28日凌晨便在唐山发生了7.8级地震。其后在1976年9月9日凌晨1时左右,在江苏省江阴县黄港村上空,月澄天碧,突然有两块乌云移来,乌云中嵌着两条龙形躯体,它们通体泛出金黄色,同乌云形成鲜明对照,一前一后,缓缓从由东北(唐山正在其东北方向)照直飞向西南,高度好像只有五六层楼房那么高。当时的目击者是村里负责防震值班的青年农民黄福平和其兄黄江平。

唐山大地震因是龙年,故有“龙年是龙形”的民间说法。其实,云彩呈“龙形”(或如长蛇)即是地震云。据地震专家分析,中国地震发生的周期,的确近似12年。自从唐山大地震之后,自1977年至1988年连续出现了12年的平静期,之后1989年在云南澜沧、耿马又相继发生6级以上地震。专家们分析认为,龙年前后出现的条带形地震云(龙形云)值得特别的注意。

神秘的地涌兆震。据史料记载,1676年,山东邹平县郭庄地震前,“井鸣如牛吼”。近些年来我国发生的多次地震,也往往会出现“井响”的奇异现象。唐山大地震前,北京地区的“井响”可分为三类:有些像打鼓似的跌水声;有些像开锅似的水泡声;有些像吹哨似的气流声。邢台地震前,隆尧马栏水井连续6天翻花冒泡,震前一天井水“嘶嘶”作响。

1955年4月14日四川康定县发生7.2级地震前两天,离震中10千米处的温泉发生水冒,震前一天喷起0.3~0.7米高的水柱,流量大增,震后又恢复如常。宁夏《隆德县志》记载:“地震之兆约有六端:井水突然浑如墨汁,泥渣上浮;池沼之水无端泡沫上腾……”在正常情况下,地下水一般是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无臭的,但在大地震之前,有些井、泉突然翻沙、变浑、变色、变味、发臭、漂油花或者冒泡、打旋、发响。有些井、泉水在大地震前发生呈红、黄、绿、蓝、灰、黑等色,有甜、咸、酸、苦、涩等味,甚至有煤油、硫磺、泥腥、水草等气味。例如:通海地震前两天,井水翻滚,浑如米汤;溧阳地震前两日井水变黄,如开水沸腾,散发水草味,水位比平时升高约1.5米;松潘地震前几个月,井水呈乳汁或蓝色如靛。

一般认为,地涌现象可能是地震迫使地壳爆裂,地下水喷出,形成喷泉及间歇泉,井水水位上升。然而往往当人们觉察到时已经为时已晚。在地震中所发生的地涌更令人恐怖,一位曾经经历这一可怕时刻的人描述到:“我的汽车忽然摇晃起来……摇晃一停止, 公路两旁的建筑便纷纷倒塌。接着整个地区的地面上冒出几百条水柱, 喷出水和沙。沙粒积成锥体如小火山, 水从“小火山” 口喷出, 有的泥沙水柱高达6英尺。几分钟后, 眺望公路两旁只见沙和水, 水和沙。公路上也喷出水柱, 我看到前面路上有许多大裂缝。汽车下陷。我踩进水里奔逃, 那水滚烫如沸泉, 有人掉进蒸汽腾腾的裂缝中……”

尽管地震在发生前有种种神秘的迹象, 人类为预测地震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然而, 大地震却往往在人们猝不及防时发生, 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人类还远远没有掌握大地震准确的时间表。这或许便是人们至今仍感到大地震还是那样神秘、恐怖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