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不能不知的1000个最基本的文化常识
17127200000050

第50章 文化、历史(14)

※金额大写的由来

据史书记载,在明朝初年,有四大案件轰动一时,其中有一重大贪污案——“郭桓案”。

郭桓曾担任过户部侍郎,他任职期间利用职权勾结地方官吏,大肆侵吞政府钱、粮,贪污累计达两千四百万石精粮。这个数字差不多与当时全国秋粮的实征总数相关。该案牵连十二个政府高官、六个部的大小官员和全国许多地方官僚、地主。

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惊。他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斩首示众,同时制定了严格的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并在全国账务管理上实行了一些有效措施。其中较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这一方法的实行,堵住了一些账务管理的漏洞。

此后,人们在使用“大写”记账的过程中,渐渐又用“佰仟”二字取代了“陌阡”。到了后来,随着阿拉伯数字引入我国,并与汉字的大写数字配合,形成了完整的记账数字体系,一直沿用至今。

※岳父、岳母尊称的由来

古代帝王常临名山绝顶,设坛祭祀天地山川,晋封公侯百官,史称“封禅”。

唐玄宗李隆基一次“封禅”泰山,书中令张说做“封禅使”,把他的女婿郑镒由九品一下提至五品。当唐玄宗问起郑镒的迁升事时,郑镒支支吾吾,无言答对。在旁边站着的黄幡卓讥道:“此乃泰山之力也。”唐玄宗听了很不高兴,马上让郑镒降回原职。

后来,人们知道了此事,就把妻父称“泰山”。又因泰山乃是五岳之首,又改称为“岳父”。“岳母”的称呼也就随之而来了。

※“月下老人”名称的由来

人们常常把婚姻介绍人称为“月下老人”,这个典故由何而来呢?

据说,唐朝有个叫韦固的人,一次离家旅行住在宋城。当晚,他遇到一位老人在月光下翻检书信,身旁一个布袋里装着很多红绳。韦固感到奇怪,上前询问道:“这红绳有何作用?”老人答曰:“这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即使仇人之家,贫贱悬隔,远在天涯的,只要一系上去便会结为夫妻。”

以后,人们便把婚姻介绍人称作“月下老人”。

※“男子汉”的来历

人们之所以把男子汉称为汉,还得从西汉时谈起。

西汉时期,北方的匈奴族不断侵扰我国的边境。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不断强盛,在抗击匈奴的战斗中,西汉的士兵们都非常勇敢,所以匈奴兵把汉朝的士兵称作“汉儿”或“好汉”。作为与“女子”相对的另一个词,“男子”早已出现,随着“好汉”的出现,人们渐渐地把“男子”和“好汉”联系起来,组成“男子汉”一词,作为对男性的一种称呼。现在的男子汉一词具有褒义色彩。

※闺女何以名“黄花”

古时的女子,尤其是那些名门贵族的姑娘,十分讲究打扮,除流行涂脂画眉外,还时兴“贴黄花”。《木兰辞》就有“对镜贴花黄”之句。所谓贴黄花,就是用黄颜色在额上或两颊上画上各种花纹,也有用黄纸剪成各式花样,贴在额上或颊上,作为一种装饰。久而久之,成为一种风俗。“黄花”也就成了女性的代名词。

“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欺雪,常用来比喻人的贞操。因此,人们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不仅说明这女子尚待字闺中,而且表明姑娘冰清玉洁,心灵纯正,自尊、自重、自爱,是一个好姑娘。

※倒贴“福”字的由来

农历除夕,家家户户的门上,大都贴一个“福”字,还有倒贴“福”字的,念“福到”。用贴“福”字表示祝福和美好的祝愿是一种民间习俗。这种习俗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传在我国的明朝,有一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行到民间查访。他来到一个小集镇,看见许多人在围观一幅漫画。他挤进人群一瞧,见画上画着一个赤脚女人怀抱大西瓜,意思是取笑淮西妇女脚大。朱元璋看后心中大为不悦,认为乡民在取笑他的大脚马皇后,因为马皇后是淮西人氏。他不露声色退出人群,将此事暗记在心。回宫之后,密旨军士前去调查:漫画由何人所作?哪些人前去围观?记下姓名住址后,对没去参与嬉笑者,就在他家门上贴一个“福”字,几天之后,军士便到没贴“福”字的百姓家中捉人。从此以后,人们便在除夕之时,在自己家门上贴一个“福”字,表示是皇上的安分顺民。

过去,贴“福”字表示福气、福运,而现在则表示幸福和祝福的意思。

※贺年片的来历

人们在元旦和春节期间喜欢互相赠送贺年片以示祝贺。贺年片在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呢?有人说在东汉时期即具雏形,也有人说它的正式出现是在宋朝。总之,贺年片在我国至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周密在《癸辛杂识》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节序多贺之礼,不能亲至者再以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党。”往后,这种风气更加盛行。

到了明代天顺年间,出现了用梅花笺纸裁制而成的贺年卡,长约三寸,遇上年节,签上自己的名字,在亲朋厚友之间互相寄送,以广交游,成为一种社交的形式。

清朝以后贺年片的制作更加讲究别致起来。特别是发展到现在,贺年片的设计精彩纷呈,满足不同人士和场合的需要。但随着新型交通手段的兴起(如电话,E-mail)等,贺年片呈现颓势。

※麻将来源

据《辞海》年注:麻将牌是由明代的马吊牌演变而成;马吊牌又是由唐代的叶子戏发展而来的。

叶子戏是唐代中叶产生的一种娱乐品,相传是唐代李郃所制,发展到明代天启年间演变为马吊牌。马吊牌盛行于明末清初,并且这类纸牌于十四世纪前后作为纸的媒介、印刷技术的先导传入欧洲。马吊牌在清代乾隆年间很流行,但这时它已受宣和牌及碰和牌的影响,变为默和牌。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七回中,提到了一种斗牌就是默和牌。它有文钱、索子、万贯三门,每门皆一至九共二十七色,又有幺头三色,每色四张,共一百二十张牌。默和牌又受一种称为花将牌的影响,加上了东、南、西、北四门风牌即形成了共一百三十六张的麻将牌。在二十年代初流入西方和日本。这时的麻将牌在西方很受欢迎。

※春游的由来

春游又称游春、探春、踏春或踏青。汉蔡邕有琴曲《五弄》,其一名为《游春》,晋谢万有《春游赋》,大概是“春游”一词最早见于现在文字记载的了。至于民间的春游习俗,在先秦即已存在。

中国古代春季有名的“上巳节”(魏晋以后一般定为三月初三),男男女女穿上春装倾城而出:或到山谷采摘兰草,或到水滨嬉戏洗浴,或到郊野宴饮行乐,认为可以拔除不祥,名之曰“春禊”。先秦的春游则并不限“上巳”一日。《诗经·郑风·出其东门》云:“出其工门,有女如云。”

道出了青年男女春日去东门外探春的情景。汉以后,游春活动在诗文中经常有所反映。到了唐代,春游是在元宵收灯后开始,一直持续到三春之末。

※“香港”如何得名

香港的得名,与莞香很有关系。莞香即东莞县所产之沉香。莞香销路很广,明朝时每年贸易额在数万两银以入。古时香港和九龙均属东莞管辖,所产香料质量优良,其中一种“女儿香”更被誉为“海南珍奇”。当时香港、九龙所产沉香都从香港仔海湾运往各地,所以称为香港。

※“澳门”名称的由来

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怀抱,“七子之歌”唱遍全国。但“澳门”一词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这要从澳门半岛的妈阁庙说起。

妈阁庙原称妈祖阁(“妈祖”即福建话“母亲”的意思),始建于明弘治元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庙内供奉着海上保护女神——妈祖,姓林名默,宋朝莆田人。传说她自幼聪颖,得老道秘传法术,能通神,经常在海上搭救遇难的船只,“升天”后仍屡次在海上显灵。人们感其恩德,尊为护航海神。历代王朝也多次封谥,明朝时晋封其为“天后”。

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从妈阁庙附近登陆后,问当地人这是什么地方。当地人以为问的是妈祖阁,便回答说“妈阁”。葡萄牙人则误以为“妈阁”是这里的地名,于是称之为MACAU,译成中文叫“澳门”。这一“历史性误会”叫出来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并使澳门蒙上了殖民主义统治的印记。

※“台湾”名称由来一说

“台湾”之名,源于数百年前居住在如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他们居住的安平这个地方称为“台窝湾”。荷兰人据台以后沿用这个名称,到后来才扩大将全岛称为“台湾”。

依照西拉雅语的意思,“台窝湾”就是“滨海之地”,也可以说是“牛皮之地”,意即“弹丸之地”;“台窝湾”也就是“台湾社”。古时候荷兰人在地图上都将“一鲲身”标注为Taiowan,也就是“台窝湾”这个名称,是由平埔族的语言而来,而不是荷兰人所命名。

※世界各大洲名称的来历

亚洲,东濒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滨北冰洋,它是由古代闪语“ACY”一词而产生的,其含义是“日出”。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南部,赤道横贯中央。在古代以迦太基为首都的蛮族国家时期,非洲叫“利比亚”,但罗马人把住在这个洲上的一个部族叫作“φPNZ”,以后这个部族的名称便成为全洲的名称,于是产生了阿非利加。

欧洲,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与亚洲大陆相毗连。这是由腓尼基文演变而来的,这个词原意是“西方”。

美洲,又叫阿美利加洲,相传是克里斯多芬·哥伦布发现的。但是他没有料想到他发现了新大陆,他认为自己发现的是印度航路。以后,一个意大利航海家———阿美利哥·维斯普奇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写出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从1507年起,制图家们便在自己的地图上以“阿美利哥大陆”的通称,称呼哥伦布发现的这块土地。

澳洲,地处太平洋的中南部和西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介于亚洲和美洲之间,南面遥对南极洲。荷兰航海家威廉·冉森发现时,称为新荷兰。后来英国航海家詹姆斯·科克的同伴把它改称为(Australia),其意为“南方”。

南极洲,即南极的大陆。

※礼炮二十一响的来因

鸣礼炮二十一响作为最高礼仪的习俗起源于英国。17—18世纪,英国已成为当时头号的殖民地帝国。世界几乎每一块大陆都有它的殖民地。英国军舰驶过外国炮台或驶入外国港口时,蛮横地要求所在国向它们鸣炮致礼,以示对英国的尊重和臣服。作为回礼,英舰一般鸣礼炮七声。但是,英舰鸣一声礼炮,别国应报三声。这样三七二十一声礼炮的习俗就诞生了。后来,随着英国逐渐走下坡路,英舰也开始改为鸣二十一响礼炮,以示平等,实则是对昔日已去辉煌的无可奈何的哀叹。

礼炮二十一响是最高规格,以下按单数逐级递减直到一响,用于较低的礼仪。

※“剪彩”仪式从何而来

古代,西欧造船业比较发达。公元前四百年前后,人们在船体下水时,要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当时,前来观礼的人很多。为了防止群众拥向新建的船体而发生意外,组织者就在距离船体一定的地方,布绳设置了一道“防线”。当船体下水典礼就绪后,典礼主持者就用剪刀把布绳剪断,让群众进去参加典礼和观光。后来“剪彩”时用的布绳被彩带所代替,而且在新造车船出厂、道路桥梁首次通车、大型建筑物落成以及展览会开幕时,也举行“剪彩”仪式。

※奖杯的来历

公元978年3月18日,英国国王爱德华举杯欲饮的时候,一位狂妄的刺客从他的背后刺进了致命的一刀……

从此,在英国的国宴上,出现了这样的礼节:一个很大的酒杯在宾客手里依次传递,一人饮酒,其他人都起身肃立,以示对饮酒者的保护。这个大酒杯,被叫“爱杯”。后来,这种“爱杯”逐渐发展到了体育比赛中,人们开始把这种象征友谊的“爱杯”奖给体育优胜者,这就是后来体育比赛中的奖杯。

※蜜月旅行的由来

蜜月这个词,其实是古代抢婚习俗所遗留。英国古代的条顿族流行“抢婚”;丈夫为了避免抢来的妻子被对方抢回去,就在新婚期间带着妻子到外地过一段避居的生活,每日三餐喝蜂蜜酿成的酒。据说蜜月的说法就是自此开始的。

如果要问,为何古代的蜜月饮用的是蜂蜜酿成的酒,而不是其他的酒类呢?

因为当时英格兰无法栽培葡萄,蜂窝却随处可见,所以自古以来英国人就有饮用蜂蜜的习惯。他们取下蜂窝,从里面拿出蜂蜜,再用滚水来煮蜂窝,使蜂窝发酵而成为蜂蜜酒。而蜜月和蜂蜜酒之间,在风土习惯上也是有所关联的。

※订婚戒指的来历

世界上第一个把戒指用作订婚信物的人是奥地利王麦士米尼。1477年,麦士米尼在一次公开场合认识了一位叫做玛丽的公主。她的美丽容貌和优雅的举止使麦士米尼为之倾倒。麦士米尼虽然知道玛丽早已许婚于当时的法国王储,但是为了赢得她的爱情,麦士米尼还是决定试试运气。他命人专门打造了一枚珍贵的钻石戒指,送给玛丽。面对这只精雕细刻、闪闪发光的钻石戒指和麦士米尼的真情,他们幸福地结合了。从此,以钻石戒指作为订婚信物,便成为一种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