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不能不知的1000个最基本的文化常识
17127200000013

第13章 历法、民俗(3)

※一周从星期几开始

据说古代巴比伦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28天平均分为四等分,每七天一周,七天中每日又以宇宙中的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这七个星体为名,称为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合称“七曜”。古代犹太人和东方某些民族,也用“七曜”记日,这样七个曜日,周而复始,故又叫星期。公元前一世纪时,古罗马的日历已有此记日法,但仅供占星用。至公元231年,君士坦丁大帝于3月7日正式公布,始成定制,相沿至今。一周之中,哪一天为开始?按古代七个星体之中,以日为大,因此,“七曜”的日曜日即星期日为一周的开始,其余月、火、水、木、金依次为星期一、二、三、四、五,土曜日为星期六,是一周之末。

后来根据国际习惯,把这样循环往复的星期,作为工作学习等作息日期的计算单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星期一早晨上班时,都有一周之始的感觉;星期日休息,似是一周的最后一天,这种心理习惯也符合先工作劳动后休息的规律。但是目前外国通用的,还是一周从星期日开始。星期六为周末,已经是尽人皆知,周末的第二天,自然是一周之始。

※一日为何从半夜始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地球自转,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究竟将什么时候作为一天的开端呢?

古代人们把太阳经过当地子午圈的两个瞬间,分别称作上中天(中午12点)和下中天(半夜12点)。下中天人们是无法见到的,因为太阳在地球的背面。古人把上中天的时辰定作“午正”,下中天定作“子正”。由于太阳经过子午圈上中天的瞬间,正是太阳当空,观测起来简单易行,如果把这瞬间算一日开始,似乎也合理。但这样,就会把好端端的一日人为地截成两半,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无疑会带来不少的麻烦。所以,古代聪明的天文学家就将子正时辰(半夜12点,即0点)作为一日的开始。当人们甜甜熟睡之时,新的一天也就悄然诞生了。

※可以说“1990年代”吗

报刊上有关“世纪”、“年代”频繁出现不同的写法,让人无所适从:“1990年代”、“一九九○年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二十世纪九○年代”、“20世纪90年代”等等,不一而足。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起草人之一、国家语委研究员厉兵指出,除了一些沿用的特殊体例外,在表示公历世纪、年代时一般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上述个案规范的写法应是“20世纪90年代”。年代是指每一世纪中从“……十”到“……九”的10年,如1990~1999是20世纪90年代。至于“1990年代”这种用法,厉兵研究员认为,是从印欧语系一些语言的时间表示法生搬硬套来的,比如,“20世纪90年代”英文记作“the1990蒺s”。这种舶来方式不符合汉语口语的表达习惯,还会造成言文脱节的现象。比如,“1900年~1909年”和“1910年~1919年”,英文可分别记作“the1900蒺s”和“the1910蒺s”,而汉语中每个百年的头20年,却无法用“××世纪××年代”来称呼。

※结婚和庆典为何贴“囍’字

“囍”是喜庆、吉祥的一种标志。结婚是人生中一大喜事。举行婚礼的这天,门上要贴对联,贴“囍”字。为了祝贺夫妇幸福美满,双双白头偕老,结婚的日子往往选择成双的日子,因此也把“喜”写成“囍”。

贴“囍”字的风俗是怎么形成的呢?相传贴“囍”字是从宋朝王安石开始的。据说当时王安石进京赶考,住在他舅舅家。附近有个马员外,悬出对联,求对择婿。上联写的是:“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王安石才思敏捷,立时对出:“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就被马员外选为乘龙快婿了。

马员外和王安石的舅舅给王安石办婚事,恰巧举行婚礼的这天,王安石也考中了进士。因为是双喜临门,就把喜字写成了“囍”。从此,“囍”字就流传下来。后来成了吉祥欢庆的标志,不仅结婚时贴“囍”字,凡有喜庆之事,也都剪贴成双喜。

※洞房窗户为何要糊红纸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结婚时新房的窗子都要糊上红纸。待新娘子进入洞房坐床后,才让一个小男孩用筷子戳破窗纸,从洞中看新娘子。

据说,古时有个九头鸟,羽毛漂亮。它自以为很美,到处找人比美。它听说新娘子最美,谁家娶媳妇,它就把头伸进窗里和新娘比美。人们又害怕它,又讨厌它,就在窗前点燃火把。九头鸟怕烧坏它的羽毛,不敢来了。从此,不管什么人家办喜事,都点燃起火把或火堆,并派人守在洞房窗口。点燃火把的办法虽好,但容易引起火灾,人们又想了个办法,把新房的窗子用红纸糊起来,洞房里边点起蜡烛,烛光映着红纸像火焰一般,九头鸟以为是火把,也不敢来了。后来又有人说,窗子全糊起来,麒麟送子也进不来,于是就叫一个男孩在新娘坐床时用筷子将窗上的红纸捅一个洞,新娘往外一看,正好看见一张娃娃的脸,以此象征快生贵子。

其实,结婚时用红纸糊窗子是表示喜庆的意思。用筷子捅破窗纸,可能因“筷子”与快生贵子有谐音的关系,取个吉利罢了。

※你知道“男左女右”习俗的由来吗

我国“男左女右”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许多地方还保留着。这一习俗的产生与我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相关。古人将宇宙通贯人和事物的两大对立面称“阴阳”,将大、长、上、左归为阳,将小、短、下、右归为阴。阳者为刚强,阴者为柔弱。男子性刚强,属阳于左,女子性温柔,属阴于右。中医诊脉,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小儿患病观察手纹,也取“男左女右”。由于很早就有了这种区分法,也便有了“男左女右”的习俗。

※过年贴春联的风俗是怎么形成的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写着祝福的春联。有时还把大“福”字倒着贴在迎面的墙上,这是为了取“福到了”的吉利彩头。

春联也叫对联、春贴、对子。贴春联的风俗历史很长了,据说它来源于2000多年前的“桃符”。古人认为桃木可以避邪,过年时把桃木剑(或桃木刻成的神像)挂在大门的两侧,以驱鬼避邪。到公元964年,后蜀皇帝孟昶在桃木剑上题写了两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据说这就是最早的春联。此后,过年时有写春联的,有挂桃符的,还有贴门神的。到了明朝初年,为了庆祝升平,朝廷下令,士庶之家除夕张贴对联。对联上多是歌颂升平的话。此后,过年贴春联,就逐渐成了全国各地共同的风俗。春联上除了写接福迎祥的句子,也写五谷丰登、人寿年康等的祝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所以,往往根据各自的愿望,编写成春联,贴在门上。如今贴对联不是为了驱鬼避邪,而被看作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