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不能不知的1000个最基本的文化常识
17127200000010

第10章 地理、气候(10)

※非洲大陆为什么干旱严重

非洲大陆是一个干燥的大陆,降水稀少,整个大陆有三分之一的地方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北部和南部的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滴雨不降。非洲大陆气候干燥的原因,主要是由其地形决定的。

首先,非洲大陆横跨赤道两侧,形状北宽南窄,全洲四分之三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整个大陆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的范围广大,气流以下沉为主,缺乏致雨条件;非洲东北部又和西亚紧邻,信风控制的地带盛吹从亚洲大陆来的东北风,东北风从较冷的高纬地区吹向较热的低纬地区。在移动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从而提高了含蓄水蒸气的能力,使水蒸气更难以凝结成水,所以吹来的是干燥风,降水机会少。

其次,非洲南部的德拉肯斯山脉耸立大陆东部,形成一座雨屏,使南部非洲的部分地区处在雨影区内,从印度洋洋面吹来的东南信风只能影响山地东南沿海的狭窄地带。

再次,非洲大陆虽为海洋环绕,但其海岸线平直,缺乏半岛和深入大陆的海湾,加之地势高,山地直逼海岸,从而减弱了海洋的影响。

还有,气候炎热也是非洲大陆持续干旱的重要原因。这里绝大部分地方的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温高了,蒸发量就大,就更显干燥。干燥气候造成沙漠面积扩大,反过来,又加深气候的干燥性。

※为什么“巴山”多夜雨

“巴山”并非单指四川盆地,而是泛指我国的西南山地。“夜雨”则是指晚上8点以后至次日早晨前下的雨。据统计,四川盆地一带年平均夜雨率在60%以上,即下雨天10天中有6天以上是在夜间,而且以盆地西部和西南部夜雨率最高。

我国西南山地夜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春、秋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下,在西南山地形成“昆明准静止锋”而造成的。这种静止锋的云系出现在锋下冷空气里,是由于冷空气沿山坡滑升形成的,而锋面上暖空气既干燥又爬升缓慢,无法形成大规模云系,所以锋后往往是阴雨天气,但因锋面坡度不大,暖空气在锋面上滑升时,白天不一定下雨,而使云量有所增加,推迟到夜间降水。另外,到了夜间,云层上部由于云体本身的辐射失热作用,使云层上部温度迅速降低;云层下部吸收了地面的辐射热量,温度相对较高。这样,云层上、下部之间有了明显的温度差异,上冷而下暖,大气趋向不稳定,空气容易上升而凝结致雨。这种情况,同海洋上多夜雨的道理基本上是相似的。

※为什么“西边日出东边雨”

在夏天的午后,你只要留心就会发现,常常会有这样的情景:西边太阳高照,东边却哗哗地下着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西边日出东边雨”、“隔道不下雨”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趣的现象呢?

原来,雷阵雨有个特点:大多发生在午后,并且大部分是由西向东前进。夏天,大地的表面不断地受到烈日照射,气温迅速上升,而且最热的时候是在午后一两点钟,这时候,含大量水蒸气的热空气因受热而不停地猛烈上升,形成大块的浓积云。当浓积云上升到7~8千米,甚至9千米的高空时,形成了雷雨云。到了这么高的空中,云的顶部温度在0℃以下。因为温度降低,使空气中蕴藏着的大量水蒸气冷却凝结成水滴,水滴又相碰并增大,便落地成雨了。这就是夏季午后多雷阵雨的道理。

雷阵雨为什么大都从西往东运动呢?这是因为,在5千米以下的高空有一个完整的西风带,这里的风不管春、夏、秋、冬永远由西向东吹。所以,发生在西方的坏天气,总是要受到这个西风带的影响经过我们的头上,一股劲地往东边跑。这样,就是东边下了雷阵雨,我们这里和西边也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几乎在同一个时候,东边虽然在下着雨,西边却是阳光灿烂的好天气。有这样一句气象谚语:“夏雨像堵墙,淋孩不淋娘。”意思是说,夏天的雷阵雨地方性很强,当母亲抱着孩子时,孩子那边被雨淋了,而母亲这边却滴水不沾。这种说法固然有点夸张,然而,类似的现象确实存在。

※“三大火炉”是怎样形成的

夏至过后,我国各地进入最炎热的季节。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广大地区正值高温伏旱时期,天气晴朗,骄阳似火。其中长江沿岸的南京、武汉、重庆是酷热的中心,被人们形象地称做“三大火炉”。

据科学家研究,人体皮肤的温度比体温略低,大体是32℃。如果气温高于32℃,空气就会对人体产生加热作用,使人产生热的感觉。这时人体就通过排汗散热来维持正常体温。如果气温超过37℃时,人就容易中暑。因此,有关部门把最高气温高于32℃的日子叫“暑热日”,把最高气温高于37℃的日子叫“酷热日”。南京、武汉、重庆这3个地方每年暑热日都在两个月以上,酷热日也超过半个月,并且从早到晚气温变化不大,不但白天热,夜晚也热不可耐。这3个地方历史上出现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在40℃以上,其中武汉为41.3℃,南京为43℃,重庆为44℃。

“三大火炉”为何如此之热呢?一些气象学家经过考察研究,总结出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整个伏旱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已过,高空被副热带高压控制着。高空气流在下沉时逐渐增温,平流作用微弱,风力极小,加上天空无云,碧空万里,毒辣的太阳把大地晒得发烫。大地又把高温传给空气,使气温升高,这是“火炉”形成的主要原因。二是这3座城市都在长江河谷中,位置很低,好像处在锅底一般。这里空气密度很大,稠密的大气对白天入射来的太阳辐射削弱不大,夜晚却又阻止大量的地面热量向空中辐射冷却,从而使得地面难于散热,这成为形成“火炉”的另一个原因。三是这3座城市均位于长江沿岸,周围水田密布,沟渠纵横,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水分蒸发很快,使空气湿度增大。湿度大时,人体出汗以后不容易挥发,汗腺的散热功能明显降低。本来就高温,再加上高湿,人体当然就感到闷热了。关于人体对温度和湿度的感觉,有人曾做过实验: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0%时,气温要高到35℃以上,人才有热的感觉;但在70%~80%的相对湿度下,气温31℃,人就开始感到热了;而当相对湿度超过80%时,气温29℃就是闷热的指标温度了。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高温虽然对人们的生活有不利的一面,但高温和丰富的日照对于许多农作物生长是大有裨益的。农谚说“三伏不热,五谷不结”、“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是很有道理的。

※桂林山水是怎样形成的

桂林位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区。桂林的山非常奇丽,有的像大象,有的像莲花,有的像刀剑。在大山的岩洞里,有各种形态的钟乳石、石柱、石笋,玲珑剔透,千姿百态。一条秀丽的漓江,在矗立的奇峰中间流动。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在于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形成桂林山水特点的原因是那里有很多很多的石灰岩,石灰岩特别容易被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和河水溶解。经过千百年雨水、河水的侵蚀,桂林就形成了现在这样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风景。

※借问春城何处有

世界上有没有四季如春和春常在的地方呢?

昆明有“春城”的称号,真是名不虚传。1月份,北国满天飞雪,寒冷刺骨,而昆明却春意正浓。

一年中,昆明有300天春天,却还有65天是冬天,平均温度接近10℃。好在这时候,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天气温容易升高,并无寒意。

借问春城何处有?原来,在中纬度的平原地区,春光永远留不住,只有在那些低纬度的高原山谷地带,才会有“恒春”和“永春”。原因是:低纬度地区,冷空气鞭长莫及;而由于地势较高,气温逐渐下降,夏季也就无酷暑了。

我国最标准的春城,应首推云南南部的思茅、临沧和红河谷地的元阳了,那里才真正是既无夏,也无冬,一年里天天都是春天。

不仅中国有“春城”,世界上许多地方,如东南亚的掸邦高原,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美洲的墨西哥高原和科迪勒拉山地,也都有许多“春城”。

※雷电是怎样产生的

夏天里常常出现的闪电和雷鸣,是天空中的一种放电现象。夏天里的空气中有许多水汽,被火辣辣的太阳烤热的热空气把水汽推送到高空,形成许多一团团像棉花球一样的云,在天空中飘来飘去,这就是积雨云;继续上升的空气能使这些积雨云不断变大变厚,最后聚集成乌黑色的雷雨云。

雷雨云有的带正电荷,有的带负电荷。当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雷雨云彼此积聚的电荷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两种云便发生火花放电,发出强烈的亮光,这就是闪电。火花放电时,伴随着产生高温;使四周云中的水滴突然汽化膨胀,发出巨大的声响,这就是雷鸣。

此外,带负电荷的雷雨云与带正电荷的空气或地面也会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出现闪电和产生雷鸣。雷电有时是很危险的,每当产生雷电的时候,我们应当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建筑物和人进行保护。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流经南美沿岸的秘鲁海流是一支冷洋流,在几乎与秘鲁海岸平等的东南信风的吹送下,表层海水离岸外流,深层海水上涌补充,同时将营养盐类挟至上层,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吸引了大量秘鲁沙丁鱼等冷水性鱼类在这儿繁衍、栖息,使该地区成为著名的东南太平洋渔场。可是在某些年份,该地区沿岸的水温会异常性升高,冷水性浮游生物和鱼类由于不及适应新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秘鲁居民将这种海水温度季节性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发生时,不仅给南美沿岸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也往往酿成全球性的灾难性气候异常,如接连出现的世界范围的洪水、暴风雪、旱灾、地震等。科学家们则把那些季节升温十分激烈,大范围月平均海温高出常年1度以上的年份才称为厄尔尼诺年。

厄尔尼诺的出现没有固定的周期,有时仅隔一年就出现,有时却相隔五六年才出现,因此预测十分困难。为加强模拟和预测,科学家们通过国际合作,建立了全球性的海洋与大气监测网。

※为什么在高山上煮不熟饭

对于在高山工作的地质勘探人员和登山运动员来说,经常会遇到在高山上做饭的情况。可是,令人头疼的是,饭锅里的水已经沸腾了好久,但是,锅里的饭就是不熟。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是水的沸点降低的缘故。水和其他液体一样,它的沸点跟压强有关系。压强大,沸点高;压强小,沸点低。高度在海平面附近时,大气压强约为101.3千帕,这时,水的沸点为100℃。但是,到了高山上,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压强逐渐减小,水的沸点也开始降低。也就是说,在高山上,水在不到100℃就开始沸腾。根据测量,高度每上升1000米,水的沸点大约要下降3℃。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尽管火烧得很旺,饭锅里的水沸腾了,它的水温也不超过85℃。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设计了压力锅,就不怕米饭煮不熟了。

※高楼大厦旁边为何风特别大

在城市里,即使天气风和日丽,但当我们从两座高楼之间经过时,还是会明显感觉到风的存在。我们把这种风称为“穿堂风”。有的时候,穿堂风的风力相当大,而且风向也极不规则,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可能吹来,甚至还会从上方或者是下方吹来,给人们一个突然袭击。

为什么在高楼之间会产生这种很不规则的风呢?

我们知道,空气总是在不停流动的,只是有时候我们感觉不到罢了。当气流在前进的过程中通过高楼之间的夹缝时,会突然加快流速,这是夹缝的狭长形状造成的;同时,气流在遇到高楼的阻碍时,就会被迫改变方向,再加上高楼之间的位置、风向、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就会使穿堂风的风向发生不规则变化。

在山口、海峡附近,风力也比其他地方大,和穿堂风的形成是同样的道理。

※为什么一天中午后的风最大

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早晨的风并不太大,午后的风达到最大值,到了晚上风又小了下来。于是你也许会问,一天中风力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

原来,风力的这种变化是由太阳导致的。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地面各处的裸露地表、沙滩等地容易被晒热;而草地、河湖上不容易晒热,使得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形成高低差别。地面的空气气温高,形成上升气流;水面的空气气温低,形成下降气流,这样就发生了空气的上下交流。由于高空空气带着较大的风速下降到低空,近地面的空气带着较小的风速上升到高空,这种上下空气的交换,就使近地面的风速逐渐增大,高空风速逐渐减小。

中午过后,近地面的空气气温最高,上下空气的交流最激烈,所以午后的风速最大。到了晚上,太阳下山后,地面渐渐冷却,造成近地面气温降低的现象,使上下空气的交流减弱,风就逐渐变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