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做人厚黑处世智慧全集
17126300000041

第41章 善于借势,寻找人生的“跳板”(4)

回到京师,窦公的生意更是无往不胜。驿馆的强大靠山就是皇宫,地理上有优势,窦公又看准了这里过往的外国人特别多,于是建造了别具一格的驿馆,后来又借人气建起了妓馆、赌场等,形成了“长安第一游乐街”。

窦公借助他人的势力,以正当的渠道,取得了正当的利益,从而施展出了他的才华和抱负,而有些人也会从旁门左道中获益。

晚清时期,左宗棠任军机大臣之时,他的一个知己好友的儿子名叫黄兰阶,在福建做候补知县多年也没有得到实权。

黄兰阶见他人都有大官们给写的推荐信,想到父亲生前的时候与左宗棠很要好,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门路,就跑到北京来找左宗棠。左宗棠见了故人之子分外激动,但是当黄兰阶表示希望左宗棠帮他写一封推荐信给福建总督之时,左宗棠立刻就变了脸,两三句就把黄兰阶给打发走了。

被轰走的黄兰阶又气又恨,为散心就闲踱到琉璃厂看书画去了。无意间,他看到一个小店的老板在临摹左宗棠的字体,走向前细看后发现异常逼真,几乎分不出彼此来,他灵机一动就想出一条妙计。

于是,黄兰阶请店主为他写把扇子,并落上款,然后黄兰阶就得意扬扬地摇着扇子回到了福建。

这天,黄兰阶去参见总督,他手摇着把纸扇,径直走到总督堂上。总督见黄兰阶摇着把扇子,觉得奇怪就问黄兰阶:“外面还热吗?都立秋了,老兄怎么还拿着扇子摇个不停?”

黄兰阶故意把扇子再晃一晃,说:“还真不瞒大帅说,外边天气并不是太热,只是这把扇子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这扇是我此次进京之后左宗棠大人亲自送给我的,所以舍不得放手。”

此言一出,着实让总督大为吃惊:本以为这姓黄的并没有什么后台,所以一直把他给空下来了,不想他还真有这么一个大后台。这左宗棠可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啊,如果他做出来什么不好的事情,左宗棠只消在皇上面前说上一句半句不就要了他的脑袋吗?

总督借过黄兰阶的扇子细看,发现确实是左宗棠的笔迹,就将扇子还给黄兰阶,自己闷闷不乐地回到后堂,找到师爷商量此事。

没过多久,黄兰阶被正式任命为知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黄兰阶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以一把假扇子骗过了总督,从而获得了知县的官职,这确实是棋高一招的点子。虽然说欺世盗名、瞒天过海不宜提倡,但是适时用于正当渠道,为自己添加筹码,也不失为一个方法。

借鸡孵卵,用他人的名气作为自己的敲门砖,会使原本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柳暗花明,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顺水推舟,学会巧做人情曾国藩说:“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你两分面子。”所以顺水推舟,既可保全他人的面子,又可巧送人情,给自己增分。三国时期,吴国李衡担任丹阳太守之职时,曾因为很多事情而多次公然对琅琊王有所冒犯,无论妻子怎么劝阻他,李衡都听不进去。不久,琅琊王即位为王,李衡既担心又害怕,惶惶不可终日。

李衡的妻子是个很有计谋的女人,就对他说:“琅琊王刚即位,肯定希望举国上下都对他有个好印象,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一定不会因为私人怨恨杀了你的。所以,你不如主动请罪,并向琅琊王呈上你的奏章,将你以前的各种罪过和过失一一写上,向琅琊王请求惩罚。这么一来,或许他反而会饶恕你。”李衡觉得妻子说的话在理,就按照妻子所说的去做了。

果然,琅琊王下诏说:“丹阳太守李衡因为过去一些小事情上的恩恩怨怨而自责入狱,不过既然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念及李衡诚恳的态度,还是派他回丹阳郡去做一个好太守吧。”

就这样,李衡安然回到丹阳,继续做他的太守。

李衡妻子的计谋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她识破了琅琊王在非常时期一定特别希望在民间标榜其如何宽宏大量和施以仁政的心机,便顺水推舟,既成全了琅琊王的愿望,奉上了自己的人情,更救得了丈夫的性命。

顺水推舟,巧送人情,可以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以打得圆场,化解矛盾,平息风波。

清朝末年,陈树屏任江夏知县,当时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张之洞与同僚谭继询关系不和,但陈树屏能巧妙处理,两头不得罪。

有一天,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张之洞、谭继询二人和其他一些官员。座谈之中,有人提及江面宽窄的问题,谭继询说有五里三分,而张之洞却故意说是七里三分,双方开始争执起来,谁也不肯让对方,宴席上的气氛顿时分外紧张。

陈树屏知道张之洞与谭继询素来不和,这次不过是他俩借题发挥而已,虽对此很不满,但自己作为东道主又不便扫了大家的兴致。正在犹豫间,他灵机一动,从容不迫地拱手上前去,言辞颇为谦虚地说:“江面水涨之时就宽到七里三分,潮落之时便只有五里三分。张督抚言指涨潮,而抚军大人所说则是指落潮。所以两位大人都没有说错,这又有什么可值得争论的呢?”

张之洞和谭继询本来就是信口胡说,故意挑衅,结果弄得两人都下不了台面,而经陈树屏这么有趣地圆场,巧妙地处理,这两人都不再争执,既保全了两人的面子,也没有扫官员们的兴致,两人觉得很开心。

为官之人,若学会顺水推舟,能够面面俱到,总能得到更多的人气。单道台也是这样一个圆滑之人。

晚清时期,湖南有个官员叫单道台,为人十分圆滑,办起事来也是面面俱到,所以当地的大小官员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有一年,一个到中国来游历的外国人在集市上买东西,孩子们从来就没有见过洋人,于是都尾随着他看。洋人见状非常愤怒,拿来棍子就驱赶那些孩子们,其中一个孩子躲闪不及,被打中了太阳穴,没过多久便死了。

死了孩子的父母当然不肯罢休,愤怒中也不怕洋人了,当即便要扭住那个外国人。外国人见状,举起棍子又是一通乱打,结果打伤了围观的人,这下更是激怒了在场所有的人。出于公愤,大家一齐而上,活捉了那个外国人,拿起绳子便将他捆起来,直接送衙门了。

这件事人命关天,而且犯案之人又是一个外国人,官员们感到非常棘手,怕弄不好会两头都不落好。

后来单道台将此案接手,有着丰富办案经验的他不愧是官场老手,马上就上演了一场卖乖的绝活。

单道台认为湖南富商特别多,而且此地民风开放,如果办得不妥,富商肯定会聚集起来闹事,或者聚众为难外国人。倘若到那个时候被外国领事们知道了此事,再想处治这个外国人是做不到的,而不处治会将自己置于险地,不如先将官场上的为难之事告诉富商们,并请他们出来帮助官场伸张正义,只要富商、百姓们都公然愤怒,并一同出面与外国领事们强硬起来,形成僵持的局面,外国领事们看见这引起了老百姓的愤怒,必然就会害怕了。这样,等这边的事情都闹腾起来的时候,官府再出面来说服老百姓,让百姓不要再闹下去,而同时,外国领事见官府出面压服了老百姓,替他们解了围,也会感谢官府。如此一来,单道台顺水推舟,就可落得两边欢喜,而且还得了人情。

主意已定,单道台马上行动起来,他先是拜会了几个有权有势的乡绅,要他们尽心尽力与领事馆争辩,为百姓说理,为中国人争气,倘若争赢了,他们不仅为老百姓申了冤,而且为国家争得了面子。此话一传扬出去,百姓都说单道台是一个好官,他在极力维护老百姓的利益。

拜会完乡绅、富豪们,他又来到领事馆,说倘若这个案子判轻了,肯定会引起老百姓的不服。外国领事见状,又看着外面聚集的人群,果真感到有些害怕。单道台又说:“领事们也不必太害怕,只要这个案子判决适当,我们官府会竭尽所能地去说服老百姓,不会让他们滋事的。”

案子就这么判了下来,虽然是虎头蛇尾,但单道台却是多面都得到了好处:大人们夸他案子处理得好,领事们心存感激于他,而乡绅、富豪们也认为他是在维护老百姓,为国争光了。

单道台顺水推舟,两头卖乖,巧送人情,他主动地迎合了双方心理,巧妙地为重重矛盾圆场,落得两头好。

总之,适时机而巧送人情,顺水推舟,可以使自己落得皆大欢喜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