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活学妙用职场厚黑学
17126000000054

第54章 职场共赢术(4)

石碏回答道:“陈国国君桓公正受到周天子的宠信,陈、卫两国相处得又很融洽、和睦,只要州吁去朝见陈桓公,并请他出面帮忙,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

与此同时,石碏暗中又给陈桓公写了一封“检举信”,信中写到州吁杀君篡位和石厚助纣为虐的种种罪行。并且还附带解释,因为自己年岁以高,办事已力不从心,所以只好请桓公趁机除掉这帮乱臣贼子。

陈桓公收到石碏的亲笔信件之后心领神会,于是,等到州吁和石厚送上门时,就把他们一网打尽,然后捎信给卫国,让卫国派人处决了州吁、石厚。

古今中外,借用他人之手除掉己敌的事例不在少数。汉代的晁错天性恶狠,性刚而坚,曾经一度主张“依法治国”。汉景帝时他任御史大夫,更是大力弘扬法令治国。但是,当时的境况根本就不利于中央集权,因为分封的属国权势太大,所以,晁错建议修改法令三十章,想以此来减少属国的权势地域,但是激起了各大属国的不满。

当晁错的老父亲得知此事后,特意从颍川跑到长安来劝诫他,说道:“皇上刚刚即位,目前的情况还不稳定,而你却削弱诸王的势力,拆散人家骨肉,弄得怨声载道,你究竟想做什么呢?”

晁错说:“目前的大局不稳定,皇上的龙椅还没坐稳当。”其父便叹了一口气说:“如果皇帝的一家平安了,那么,恐怕我们晁家就会有灭族之灾!”劝解无效,晁父便服毒自杀了,临终前还痛心疾首地说道:“我不忍心看到灭顶之灾降临到全族人身上。”

面对父亲的服毒自尽和好友苦口婆心的劝告,晁错依旧我行我素,根本听不进任何劝说,依旧大力推行依法治国。他的号令激怒了诸王,后来,吴楚七国打着诛灭晁错的旗号造反,扬言要清理皇帝身边的奸臣。

大臣袁盎本来就与晁错有过节,碍于晁错深得皇帝的喜欢和赏识,所以迟迟没有动手除掉他。但是,袁盎这次借着为汉景帝策划消灭叛乱之事,请求汉景帝屏退左右,当然主要指的是晁错,于是,晁错只好恨恨而去。

袁盎对皇帝说:“七国本是汉高祖子弟的分地,现如今因为晁错的无故侵凌,才招致叛乱,所以,只要清除掉晁错,将封地原封不动地还给吴楚七国,天下自然就会安定。”汉景帝沉默了良久之后说了一句:“我不能因为爱惜一个人才而得罪了天下”,于是,汉景帝就忍痛斩杀了晁错,并且将其族人全部贬为庶人。

古今中外,“借刀杀人”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战国时期,郑桓公准备攻打郐国,为了做到知己知彼,郑桓公先派人刺探了郐国的实力,将英雄豪杰、忠臣良将和智谋高超以及骁勇善战者一一列出单,并且扬言一旦将郐国攻打下来,就会将良田和官爵分封给这些人。

为了扩大影响力,让这些人信服,郑桓公又在郐国城外设立祭坛,并且将这批能人志士的名单埋在土里,以鸡血和猪血祭之,并且对天盟誓,声称永远不会毁约。郑桓公弄出如此大的动静,就是想激怒郐国的国君,正如他所料,这一举动大大激怒了郐国的国君,他单纯地认为国家内部有人要叛国,于是,盛怒之下,就将郑桓公所列名单上的人物全部杀掉了。

郐国一下子少了这些能人志士,实力大减,于是,郑桓公乘机兴兵攻打郐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取了郐国。

善于借力的人,不仅可以借助友邻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还可以借助敌人的力量以敌制敌。

借助别人的力量,或是假借他人之手,为我所用,除掉异己成就自己事业的人,在古代帝王争夺天下的活动中都是司空见惯的,这是一个博古通今的手段,从另一个角度讲,也不失为人类的一种智慧。

无论是古代官场还是现代职场,借力使力的方法或者手段都适用于铲除异己,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作为现代职场中人,不妨学习一下这些“太极”手法,玩转职场政治,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

第28节 与人为善,留下退路

职场中应多交朋友,少树敌。职场是瞬息万变的,无论是谁使个绊子或者伸出一只援手,都有可能改变你的职场生涯。由此可见,在职场中还是与人为善的好,因为这样就少了很多暗地里给你使绊子的人。

要做到与人为善,就要宽容大度,不计小怨,懂得为别人着想,少责怪他人,多检讨自己,即使是别人错了,也不应该得理不饶人,要懂得容人之过,这样不仅能显示出你的品德高尚,还能为自己留条退路,在职场之路不顺利的时候,也会多一个帮助你的人。

不要事事较真

事事较真,往往会出问题。在一些小事上不与人计较,却可以趋利避害,为自己留出一条退路。

人与人交往是为了交流感情,增进友谊,而不是为树立敌人和较真,较真不仅会让双方形成不佳的心情,也会影响自己的职场生涯。

北宋时期,有位叫王旦的宰相。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是学识渊博的人,而且都在朝廷做官。王旦从小就受到父亲的严格教导,长辈的风范也对他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让他从小就出类拔萃。23岁的时候,王旦考中进士,没过多久就做了平江知县。从那以后,王旦官运亨通,到宋真宗时期,他升到了宰相的职位。王旦对宋真宗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他除了具备政治才华外,也是一位处世高手。他为人忠厚,心胸宽广,从来不因一些小事斤斤计较,遇事很少较真,且总会给人台阶下。

有一次,一位亲戚想试试他是不是真正的宽容,就故意往他的肉汤里撒了一些灰,王旦见肉汤中有灰尘,便不再吃那道汤。亲戚问他为什么不喝肉汤,他说:“我突然不喜欢吃肉了。”后来亲戚想法把他碗里的饭也弄脏了,王旦只是说:“我吃不下饭了。”并没有因此怪罪亲戚,亲戚都为他为人大度所折服。

虽然王旦为人宽厚,可是也难免会遭人批评和诋毁。说王旦坏话最多的就是他的同僚寇准。原来王旦和寇准同年考中进士,但是寇准的官没有王旦大,心里有些不服,便经常在宋真宗面前说王旦的不是,有时甚至会当着朝廷百官的面指责王旦。可王旦不但没有因此而记恨寇准,反而每次跟皇上谈及寇准的时候都称赞他的才华和非凡的能力。所以,皇上有时也会为王旦抱不平,一次,皇上对王旦说:“王旦,你时时刻刻在称赞他、夸奖他,可是寇准每次都要在朕这里说你的短处。”这若是换作别人,见皇上也在为自打抱不平,一定会在皇上面前喊冤叫屈,说寇准的不是,但王旦却坦然地说:“那是当然的了,毕竟我在位的时间长,办事多,一定在某些地方有失妥当,寇准恰巧把我的错误和过失毫无避讳地向皇上您提出来,这是好事啊,这足可以彰显他的正直,我之所以很看重寇准,也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寇准是我的良师益友,国家有这样的官员,也是国家之福。”皇上听罢,对王旦更增添了一份敬重之意,说道:“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你就是这样一位宰相!”

可是寇准不但没有知恩图报,反而依然在皇上面前揭王旦的短,无端地说王旦的不是。有一次,王旦在处理一件公事上出现了点岔子,按照法律来说确实是弄错了。这个公事正好要经过寇准的审核,寇准见状就毫不客气地把这事禀报了皇上。知晓了事情的前后因果,皇帝就严加责备于王旦。王旦很坦白,只是谢过,没有其他的言语。

在这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寇准在主办另一件公事的时候也犯了如王旦一样的错误,而这件公事恰巧要经过王旦审核,真是冤家路窄,但是王旦并没有上奏皇上,而是把这件公事送还给了寇准,没有伺机报复。这使得寇准很惭愧,于是他主动上门连声道谢:“仁兄的度量真大,我应该向仁兄好好学习。”

寇准后来曾托人私求王旦推荐他做宰相,王旦没答应,而是说:“将相之任,怎么能自己求呢?”寇准以为自己的请求被驳回,做宰相是不可能了,又对王旦心生不满。可是王旦却认为寇准是一个有才之人,国家正需要这样的人才,于是王旦就向皇上推荐寇准,请求皇上赐予他宰相的职位。王旦虽然没有接受寇准的私请,却因公向皇上竭力称赞寇准的才能,建议给寇准以宰相之职。皇上欣然采纳了王旦的建议。

在接受封赐后,寇准对皇上说:“还是皇上了解我,不然怎么会让我担此重任。”皇上告诉他这是因为王旦的举荐。寇准听后感慨万千:“王旦的气量实在是我比不了的。”王旦的度量终于感动了寇准,于是寇准一心一意地辅佐皇上,终成一代名相。王旦也为人传颂,他宽宏大量、公而忘私、为国举贤、忠诚不二,无一日不为国家大局着想。

王旦若是采取事事较真的态度,恐怕就不会宽恕亲戚,也不会放过寇准,他用一种大胸怀包容了所有的人,以宽容之心为自己趋利避害,赢得了他人的尊敬。职场中的圆通之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谅解别人的过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职场中,做得越多,往往错得越多,谁都难免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别人因为做错事而得罪了你,此时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理解他,这样你便轻易赢得了一位帮手和朋友。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在做错事的时候,人们都知道自己错了,对于一个犯错误或冒犯了你的同事来说,他的心中本来是有惶恐感的,这时如果你谅解了他,就不仅会让他更容易承认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而且会对你产生好感。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一位商人想开发新的客户,有一天,他跑了好几个公司,拜访的对象都是科长级的人物,其中有一个公司是派处长来接见他的。因为各个公司的规模和设备都不一样,相同的交涉事宜,由科长或处长出面都是正常的事。

可是这位商人却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那天他已经拜访了好几家公司的科长,手中有几张冠有科长头衔的名片,所以他理所当然地把这位处长认为是科长,在交谈过程中一直都称呼对方为“科长”。

回到自己的公司整理名片的时候,他才发现了这个严重的错误,并且因此感到内疚,他立刻打电话过去道歉,可是对方不介意:“这是小事一桩,已经过去了,没什么。”在这位处长一直被商人称为“科长”时,他不仅没有指出商人的错误,也没有显示出丝毫不愉快,而是仍然热心地听对方的谈话。因此,这个商人觉得这位处长真是个大度之人,一直都很敬重这位处长,他们的合作也很愉快。

在职场中,当别人没有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时,可能其中有很多原因。或许是他们的机遇不好,也或许是能力有限,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即使对方没有把事情做好,但他们都曾为之努力过,此时你应该从感情上表示体谅他们,而不是把事情的成功与否当做衡量他们的唯一标尺,这样他们就不但愿意帮你做事,而且会尽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

怪罪则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的人甚至干脆放弃他们的责任,甚至会因为你的不谅解开始与你作对。所以即使某些人故意做了对不起你的事,可是木已成舟,原谅他也比追究其责任好得多。

三国时期的袁绍就是因为给张郃留下不容易谅解别人的印象才最终兵败的。在官渡之战时,袁绍命张郃攻打曹操,可是曹操的部队很顽固,张郃久攻不下,而且曹操又偷袭了袁绍的粮草要地乌巢,张郃知道袁绍爱怪罪他人,担心袁绍把自己杀掉,所以横下一条心,当时就投降了曹操,让曹操轻易地赢得了这场战争。

这样看来,给人留下不愿谅解他人的印象实在很不好。有些事情已经发生了,而且它并不会因为你的责怪而恢复原状,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责怪别人往往还有一份人情在,别人也会存有一份愧疚之心,而责怪别人不仅损失了一个朋友,还易使对方离心离德。

宽容是一种大家风范,如果你能真诚地谅解他人的过错,即使对方故意为难你,也能慢慢地变成你的朋友,原谅了他,也能让自己的羽翼更丰满,何乐而不为。

一位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脸,周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当时剃刀就把脸划破了。理发师非常紧张,他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等待处置。让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因此责怪他,反而和蔼可亲地对他说:“这事不怪你,是我自己咳嗽之前没有跟你打招呼,你又不知道我要动,倒是我妨碍你工作了。”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让人看到了周总理宽容的美德。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千万不要抓住别人的错误不放,发脾气不仅让别人感觉不好,而且在你埋怨的时候,往往把其他该做的事情都耽误了。因此,当别人做错事或者有什么对不住你的时候,你不妨试着去体谅他,站在他的角度分析问题,而不责怪与追究他的责任,告诉他这只是一点小事,下次注意就好。这样说不仅会让对方感激你,还会显得你更大气,对你的职场生涯也十分有利。

不肯认错便无立足之地

我们都知道和他人交往的原则是多交朋友,少树敌,不得罪别人,这样帮助你的人就会增多,阻碍你的人就会减少。可是很多人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却不知如何去做,在处世时仍会无意中树敌。而最不自觉树立敌对关系的人往往是自命清高之辈。

曾是美国总统的林肯以其完美的人格和伟大的业绩获得了人们的敬重,他的许多事迹被人们所传诵。其实在他未成功时,也曾因为自命清高得罪过不少人,这让他经历了很多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