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活学妙用职场厚黑学
17126000000035

第35章 职场用人法(4)

“不吝给”是指在应该给、必须给、不得不给时,就要毫不吝惜地给、慷慨大方地给。这种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奖赏有功的属下时、要重用某人时、别人有恩于你时、要收买人心时以及情势所迫时。

古代很多皇帝就是因为“吝给”将领好处而吃苦头的!而最不吝给的要属刘邦了。刘邦还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有一次被敌人围困,便驰函叫韩信来解救,而韩信复函却要求刘邦封他为“假王”,以方便调兵遣将,刘邦看过后觉得十分不愉快,因为他觉得韩信在威胁自己,正要发作,张良却踩了他一脚,刘邦便立刻说:“男子汉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于是立刻封韩信为王,派人驰送印信,调兵前来解围。刘邦的“给”,给得漂亮,叫人佩服,项羽与之相比,其实也就是败在“吝给”上面。由此可见,好处能不能给得恰到好处,对成就个人的事业来说是影响重大的。

收心为上,收身为下

想在职场中脱颖而出,想做官场的领导者,这样的人,也许最需要的不是施展他的才华,也不在于他拥有多强的业务能力,而在于他是否有“黏合人”的本领。

“敬人者,人皆敬之;爱人者,人皆爱之。”只要能将对方的心收复,便可以增加一个同甘苦、谋事业的坚强靠山。做大事者、能成功的人,都是依靠无数人的支持和力量才最终取得成功的。

正所谓“得其民者得其国”,同事的力量不可小看,如果能够拉拢他们的心,就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避免与曹操的十万大军交战,便弃樊城,带领百姓投奔江陵,还在当阳长坂坡与曹操的追兵展开了一场大战,赵云为了救刘备的妻儿,单枪匹马突出重围,历尽艰难,终于来到了刘备的面前。

当刘备在树下与众人休息时,赵云便立即下马,“伏地而泣”,毫不顾忌自己疲惫不堪的身体,并气喘吁吁地对刘备说:“赵云之罪,万死犹轻!糜夫人身带重伤,不肯上马,投井而死,云只得推土墙掩之,怀抱公子,身突重围,赖主公洪福,幸而脱险。”

说罢,便想起来刚才还在自己怀中嘤嘤啼哭的小公子,为何现在却没了响动,于是,便急忙揭开来看,原来小公子已经睡着了,于是,赵云欣喜地说:“幸好公子无恙!”便双手将孩子送给刘备,接过孩子的刘备却出人意料地将孩子扔到地上,然后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见此状,立即从地上抱起小公子,哭着对刘备说:“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虽然后人对此事褒贬不一,有人说这是刘备故意做给众人看的,有人说这是刘备在拉拢将士的心,当然,还有人说,刘备爱将胜于爱子。但是,无论怎么说,小公子确实是赵云从地上抱起来的,从某种角度上讲,刘备当时是轻父子情,重君臣心的。由此可见,他对赵云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为此,赵云也会更加坚定地为刘备效力。

刘备正是运用这种恩情,才聚集了赵云、张飞、关羽、诸葛孔明这些才华横溢的杰出人才,成为自己振兴大业的左膀右臂,最终铸成了自己的伟业。

要想真正得到一个人的忠诚和归顺,就必须从感情和良知上征服对方。然而,有些人喜欢使用“恐吓”的方式,以达到让对方归顺自己的目的,但是使别人害怕你,只能是短暂性的,如果能让对方感激你,却能得到长久的效果。

俗话说:“将心比心”,想要得到什么,必须先付出什么。只有先付出爱和真情,才能收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位十分注重感情投资的人,他曾经说过:“最失败的领导,就是那种员工一看见你就像鱼一样没命地逃开的领导。”所以,每当他看见辛勤劳动的员工时,都会亲自为他们沏上一杯茶,并且感情饱满、真情实意地说:“我由衷地感激你,真是太辛苦你们了,请喝杯茶吧!”也许这在某些人眼中是举手之劳,但是,身份决定地位,如果作为上级的你亲自为下属泡茶,那么,对方就会由衷地感动。松下幸之助正是在这些小事之中处处表达着对下级的爱和关怀,所以才能够获得下属们一致的拥护,使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力。

公元742年,唐玄宗一连下了三道诏书,诏令大名鼎鼎的诗人李白赴京。此时,李白已经43岁了,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功立业,以为这次召见自己就可以大展鸿图,所以,他意气风发地来到了长安。

封建社会,皇帝召见大臣,其规矩和气势都是十分威严的。一般是皇帝居高临下地端坐在御座之上,而臣子则需一路小跑地来到皇帝的膝下,行三跪九叩大礼。然而唐玄宗召见李白时,这一切等级森严的礼仪全部免除了。

唐玄宗坐着步辇(古时候由人抬着的代步工具)前来迎接,当李白快到时,他又从步辇上下来,将李白迎入大殿中。用膳时,又以镶嵌着各种名贵宝石的食案盛了各种珍贵佳肴来招待李白,其中有一道汤太热,唐玄宗怕烫到李白,居然亲自以汤匙调羹,赐给李白,而且还表示:“卿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可是你的大名早已传到了我的耳中,一定是你有着非同寻常的才华,否则又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紧接着,唐玄宗又赐给李白一匹天马驹。而后,无论是宫中的宴会还是骑马巡游,唐玄宗都让李白侍奉其左右。

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堂堂一国之君能够如此优待一个无官无职的普通诗人,已经是非常的礼遇了,而且还亲自降辇步迎、御手调羹,更是旷古的恩宠。

虽说李白此次来长安在仕途上没有大的发展,并且最终还被“客气”地赶出了长安,但是唐玄宗对李白的一切款待都在李白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且是他终身引以为傲的经历,至死都念念不忘。

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都十分重视对下属的感情投资。民国年间,身为一世枭雄的袁世凯在统御部下方面也十分重视感情投资。

早在小站练兵时期,袁世凯就在天津武备学堂物色了一批军事人才,其中有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后来,这三位也成为北洋系统中叱咤风云的人物。为了让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袁世凯可谓煞费苦心。

袁世凯在创办新军时,又相继成立了三个旅,并采用考试的方法选用协统。

第一次,王士珍考取。

第二次,冯国璋考取。

此时,可急坏了从柏林深造回国的段祺瑞,他自认为学历不凡,却接连两次考试失败,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次机会了,所以,第三次考试之前,他异常紧张,担心此次考试如果再次落榜,就要屈居人下,于是,越想心中越不快。

第三次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段祺瑞正郁郁寡欢地坐着发呆,此时,袁大人传令叫他过去,段祺瑞当然不敢怠慢,于是,就立即前往帅府。见面之初,袁世凯便请段祺瑞坐下,然后东拉西扯地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段祺瑞临走之前,袁世凯塞给了他一张小纸条,此时,段祺瑞心中纳闷,这张纸条是做什么用的呢?但是,碍于礼貌和对方的威严,又不好当面拆开看。回到家的段祺瑞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这张小纸条,不觉大喜,原来上面全是次日考试的答案。

为了这次考试能够取上名次,段祺瑞便连夜准备。当考试结果出来时,段祺瑞果然高中第一名,于是,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第三协的协统。

为此,段祺瑞深深感到袁世凯就是自己的伯乐,而且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于是,便决定终身相报。后来,袁世凯用不同的手法依次收复了冯国璋、王士珍等有军事才能的人,而且他们都成了北洋军阀政府的要人。事后,当段祺瑞深深地沉醉在当年袁世凯帮他渡过难关的事情时,依旧对此感恩不尽,冯国璋、王士珍听罢之后都大笑起来,原来王、冯在一试和二试时,也得到过袁世凯的小纸条。

袁世凯运用这种权术可谓妙不可言,既使被提拔的将士报恩,又使得没升官的将士心服口服,在这种“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又怎么能够不利于自己的统率?由此可见,袁世凯在耍弄权术上是个高手。

作为领导者,就要懂得“收买人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本领,才能助自己成就一番伟业。

你的诚心,

能换来对方的忠心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的一切行为都受感情支配。而获取人们感情的方法就在于你了解他、尊重他、同情他、帮助他、爱护他等。

三国时期,蜀国腹背受敌,北方是来自魏国的全面攻击,而南方孟获又率领蛮邦不断骚扰。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的重任,所以,诸葛亮认为要想防御北方魏国的攻击,就应该全面地解决南方的威胁。于是,诸葛亮便指挥军队南下,准备先解决南方的危机。

诸葛亮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攻占人心,而非城池。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赢得人心是最关键的。”

在交战之前,诸葛亮就设置好了陷阱,所以,交战时轻而易举地就俘获了孟获大部分军队,连他本人也被俘虏了。然而,诸葛亮却没有处死他,更没有惩罚他,而是设宴以美食和美酒款待他们,面对诸葛亮的“宅心仁厚”,众蛮兵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感激诸葛亮的不杀之恩。

此时,诸葛亮召见了孟获,并且对他说:“如果我现在放了你,你会怎么做?”

孟获干脆地回答:“我会再次招兵买马,与你决一死战。但是,若是我再次被你俘获,就会臣服于你。”于是,诸葛亮立即下令释放了孟获。

孟获果如其言,再度征集部队,准备与诸葛亮决一死战,但是,他的部下因为受到诸葛亮的善待,反戈一击,将孟获绑住交给了诸葛亮。

此时,诸葛亮再次以相同的问题询问孟获,孟获回答说:“我不是在公平决战中被打败的,而是因为手下人的背叛,所以,我会再与你决一死战,以分胜负。如果我第三次被俘虏,我将会臣服于你。”于是,诸葛亮又放了他。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当中,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地智擒孟获,但是,屡次被俘获的孟获每次都有新的借口,诸如误中诡计、运气不好、时运不济等。

直到第六次被擒获时,孟获才主动说:“如果我第七次再被你俘获,我将会倾心归顺于你,永不反叛。”

诸葛亮也明确地表示:“如果我再次擒获你,就不会释放你了。”

不幸的是,在第七次战役中,孟获又败在了诸葛亮手上,成了他的俘虏。在这场杀戮中,诸葛亮不忍心再一次面对他的俘虏,所以,就派遣专人传达自己的命令,使者对孟获说:“丞相特意派我前来释放你,如果你能够办得到,就再次动员一支军队与他决战,看你是否能够击败丞相。”

此时,只见孟获垂泪不止,然后跪倒在地,表示自己已经臣服于诸葛亮。于是,诸葛亮就设宴款待孟获,重新让他登上王位,并且还将征服的土地全部归还给他,然后诸葛亮就率军返回了自己的营地,没有留下一兵一卒的驻军。从此之后,南方的威胁彻底解除了。

智者常常将眼光放得很深远,以便“放长线钓大鱼”,就像诸葛亮智取孟获一样。高明的管理者都懂得以退为进的“攻心”原则,这样才能让对方信服自己,而且还有可能与对方成为潜在的同盟者。

征服一个人,首先要了解他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并且主动迎合他的需求,切忌滥用征服,因为这样更容易激起对方不悦或是不满的态度。对任何人而言,心才是主宰,要知道“温和胜过暴力”,深入人心的征服才更具有震撼力,效果也才最明显。

征服带来的只是短暂的顺从,信服才能转化成长期的支持与合作。所以,与其操纵了无生气的傀儡,还不如让其心甘情愿地信服你,从而诚心诚意地为你效力。关键是要找出与对方沟通的钥匙,打开他们的心胸,让他们对你心悦诚服。

领导者不可特意抬高自己的身份,使人们认为你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导,还不如降低自己的身份,放下自己的架子,使他们认为你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人,是他们真诚的朋友,这样你的身份和地位反而无形之中会抬高。这样一来,人们不仅会心悦诚服地拥护你、爱戴你,甚至会心甘情愿地为你赴汤蹈火。

作为领导,要能恰当地抑制自己,显扬他人。所以,要领导下属,必须用言辞对下属表示谦下,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后面。这样,虽然地位处在下属之上,但下属并不感到沉重;职务处在下属的前面,而下属并不感到难堪,这样的领导艺术方为高明,也不难换取人们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