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聪明女人一定要学会的心理操控术
17123500000007

第7章 求人帮忙,聪明女人要学点驭人攻心术(2)

究竟怎样去结交人情,并没有一定之规。对于一个正处于饥渴状态下的人,一碗水、一顿饱饭就能帮助他解除危机;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谈心就能让他找回做人的尊严和自信;对于一个正直的人做出的善举送去一个赞赏的眼神,就会在无形中构成正义的强大动力;对于一个新颖的见解给予赞许的掌声,无意中就会对创新思想给予巨大支持;对一个陷于困境中的陌生人给予帮助,就会让他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

康奈尔大学丹尼斯·雷根教授曾主持过一个实验:一些试验对象被邀请参加一次“艺术欣赏”。试验分为若干次进行,并且每次都由一个试验对象与丹尼斯·雷根教授的助手一起为“艺术”评分。

试验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一种情况下,丹尼斯·雷根教授的助手主动给;陪他评分的试验对象一个小小的人情:在评分过程中短暂休息的时间里,助手出去买回两瓶可乐,一瓶给自己,一瓶给试验对象,并告诉试验对象:“我已经征求过主持试验的人了,他说可以买一瓶可乐,所以我给你也带了一瓶。”

另一种情况是,丹尼斯·雷根教授的助手不给试验对象任何小恩小惠,中间短暂的休息后,助手只是两手空空地从外面进来。而在其他所有方面,助手的表现都是一致的。

当评分活动结束后,助手要试验对象帮个忙。他说他正在为一种新车卖彩票,而如果他卖掉彩票的数量最多,他就能得到50元奖金。因此,他想让试验对象以25美分一张的价钱买一些彩票,无论多少都可以。

结果,接受助手可乐的试验对象都觉得自己欠了他什么,因此,他们购买彩票的数量是另一种试验对象的两倍。

这个试验就说明,一个正常的人,不管是谁,只要曾接受过他人的恩惠,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负债感,而唯一能够缷掉这种负债感的途径就是:赶快还上这份人情。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要想人爱己,己须先爱人。”人情就是财富,积累人情就是积累财富,人际关系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有人缘。因此,与人交往,你一旦发现有人需要帮忙,就要立刻“扑”上去给予帮助,这样在你遇到困难时,人们才会向你伸出援手。

要想办事顺利,在办事的过程中求得他人的帮助,就需要提前筹划,把人情投资到位,这样办起事来就容易多了。在平时做“人情储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给人情,留后路。

露西是一名职业女性,在公司里和同事的关系相处得很不错,但她还是烦恼天天有。这都是由于露西的共情心理惹的祸。露西总是把别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痛苦。她认为对别人好是自己的分内事,而却把别人对自己的好看成是恩惠。当和朋友在一起时,如果遇到朋友不开心或有烦心事时,她也会尽力帮忙,一旦帮不了,她就会感到闷闷不乐,心情很差。

露西也曾一遍遍地劝诫自己:别人有困难自己会解决的,我没必要弄得痛苦不堪。然而,一遇到别人有什么事,她还是比本人都着急,办不好时还让人反感,她自己也觉得很累。

为了赢得他人的认可,我们在初入社交场时常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好事一次做尽”,想以此来使彼此间的关系更融洽。虽然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心理学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提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社会交换。就像市场上的商品交换原则一样,人们在交往中都希望能够得到不少于付出的东西,但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让人们的心理失去平衡。所以说,“好事一次做尽”很难达到你的目的。因为人不愿意一味地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受了恩惠无法回报时,心理上的愧疚感就会让对方选择疏远你。

适当地保持距离,留下余地,给自己留条后路,让彼此的心灵之间有一些空间,这也是人际交往的技巧。如果你想做“人情投资”,试图与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就需要给对方喘息的机会,让他在你的“施恩”下,能够畅快地呼吸,这样他才能有机会帮你的忙。

其次,要做到等人口渴以后再送水。雪中送炭、急人之困、扶危济困,是施恩的一大特征,只有当别人有难处时才需要帮忙,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如果你能够在人急需帮助时伸出援手,他人定会感激不尽,甚至终生不忘。

最后,给人好处别张扬。在帮了别人的忙后,如果总觉得有恩于人,心怀一种优越感,不可一世,或者到处宣扬你帮了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适得其反,让你的“恩”转变为“怨”,不但不能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还会让自己少了一个朋友。

所以,女性在帮助他人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要做得自然,时间越长,越让对方能够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时不时地问候一声,看他的困难是不是解决了,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最理想的;既然答应帮忙就要表现出一种高兴的态度,不能心不甘、情不愿的,否则让人感觉心里很难受,好像欠你多大人情似的,如此,对方即使接受了你的帮助,也会很快以另一种方式“还”你,然后跟你断绝往来。总之,人际交往,是你来我往、相互的,一定不能像做生意一样赤裸裸地忽视了感情的交流,否则会让彼此之间的交情很难持久。

找到共鸣之处,与对方“同频共振”

“同频共振”是物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是指一处声波在遇到另一处频率相同的声波时,会产生声波振荡,而当遭遇到不同频率的声波时则不会产生声波振荡。这个规律同样可以运用到人际关系中。因此,女性与人交往,要学会主动寻找共鸣点,使自己的“固有频率”与他人的“固有频率”相一致,这样就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从而产生“同频共振”。

公司里,艾佳和乔尼都在进行技术科研工作,但她们却不怎么熟悉,平常很少来往。两个人的专业是一样的,只不过艾佳是本科毕业,而乔尼则在国外进修了一年取得了博士学位。

艾佳在工作当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题,但碍于面子,她又不太喜欢主动求别人帮忙。而乔尼以自己博士身份自居,恃才傲物,也不喜欢主动帮别人。

一次,为了攻关一个新项目,上级领导将她们两人分到了一组,上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希望她们能相互配合,保证不出半点差错。

艾佳需要求得乔尼工作上对自己的帮助,又怕遭到拒绝,但为了工作,她不得不想办法求得乔尼的帮忙。于是她想先找机会和乔尼交朋友。

一次偶然的机会,艾佳听说乔尼每天早晨6点喜欢在寓所小区旁的公园里跑步,晚上7点左右又喜欢去那里散步。听到这个消息后,艾佳便开始了她与乔尼交朋友的计划。因为自己的住所离乔尼家不太远,于是,艾佳每天6点也去乔尼经常跑步的公园里晨跑,而晚上7点左右也特意到那个公园里去散步。

慢慢地,多次“意外”地相遇使艾佳和乔尼之间不再生疏了,两个人开始成了朋友。并且,乔尼还告诉艾佳说,她周末时喜欢去假日体育场打保龄球,希望她也能跟自己一起去。听到这个请求,艾佳别提多高兴了,她想自己的工夫没有白费,终于得到了乔尼的认可。并且在之后的工作中,两个人始终保持着默契,每次艾佳遇到什么棘手的问题,乔尼都会主动帮助她,这让艾佳的工作得心应手。

艾佳很好地利用了“同频共振”的方法,结交了好人缘,最终达到了求人帮忙的目的,让自己的工作进展顺利。

“同频共振”就是在对方身上找到自己的共鸣点,双方之间有了共鸣点,就容易拉近关系,相互之间自然好求助。其实,求人办事一个重要的捷径就是找到对方的“病症”对症下药,引发对方的共鸣。这样你在说话、办事时,就能深入人心;如果把不准对方的脉,找不到对方的症结所在,到最后只会招来对方的厌恶,给自己办成事情造成阻碍。

一位刚从学校毕业的法律系学生,因为律师考试没能通过,因此不得不寄身于一家法律事务所当职员。但是,按照事务所的规定,在试用期间,她需要在一个月内至少拉到一家新客户,否则就要走人。

然而,对刚离开学校不久的她来说,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每次拜访客户,不是吃闭门羹,就是被搪塞。

一个月的期限很快就到了,她心里很着急,想到自己没机会了,便也不再抱有什么幻想。然而,就在她准备另谋出路之时,她还是想利用最后的一天去拜访一家公司,就算是给自己挣得经验了。

来到这家公司经理室,她一眼就看到了经理桌上的名片。这位经理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万俟翔。万俟是一个姓,读作mò qí,一般人很少能将它读正确。而这个刚毕业的学生恰巧曾在一本小说上看到过这个姓,但由于当时不认识,给自己的阅读带来了很大障碍,于是她便翻开字典随手查了一下。没想到竟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派上了用场。

她很有礼貌地伸出手并称呼经理:“万俟先生,您好!我是律师事务所的一名职员,今天特意来拜访您。”

她的话音刚落,经理便腾地站起来并伸出了双手握住她的手,同时还惊讶地说:“你怎么会认识我的姓?因为这个姓,我不知道向人解释过多少次了,我真是被它弄得很尴尬。”

接下来,万俟经理跟她谈起了他曾经多次被人称作“万先生”的烦恼。半小时的开心交流之后,万俟先生成了她们事务所的一位客户。并且在万俟先生的介绍下,她接连吸收了其他几家新客户。

由此一来,她不但通过了试用期,成了正式职员,薪水还连跳了几级,成了该事务所的“业务明星”。

这个故事中的职员,就是在偶然的机会中精准地找到了对方的“病症”,然后“对症下药”,最后取得了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恰当地找到对方的“病症”,引起对方的共鸣呢?

首先,投其所好,从对方感兴趣的事谈起,以此来达到求人目的。他人正确的观点和行动、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都能作为开展友谊的共鸣点、支撑点。投其所好,不但会使人际关系更和谐,而且还是人际矛盾的“化解剂”,许多尴尬、紧张之事,都可用它来化解,并让对方在心理上与你产生共鸣。

在寻找对方的兴趣爱好时需特别注意一点:你必须对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一样感兴趣。沟通过程是相互的,是互动的。如果你找到了对方的兴趣点,但你却对它兴味索然或者排斥,而为了博得对方高兴,你却故意表现出喜欢的样子,那么对方很容易察觉出你缺乏热情,他的积极性会马上冷却,如此一来就很难达到求人办事的目的。所以,平时多培养一些兴趣,多积累一些各方面的知识,这样在需要人帮忙时,就不至于捉襟见肘,让对方感到与你沟通寡淡无味了。

其次,态度真诚。真诚是求人办事获得成功最本质的要求。在求人办事时,首先要与对方真心相待,不耍“花花肠子”、不说官话套话、不唱高调,这样才能与对方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最后,在与对方形成共鸣时,不妨找一些新颖的东西引起对方强烈的好奇心,让他情不自禁地穷追不舍,非要弄个明白不可。这样对方就会对你产生强烈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跟你“粘”在一起,进而被你牵着鼻子走。

总之,在求人办事时,找到了与对方的共鸣之处,才能让对方与你产生“同频共振”,才能促进你办事成功。

上屋抽梯,让人别无选择

在求人办事时,如果事情对对方来说很困难,即便是朋友也难免有被拒绝的可能。而如果这件事又非得他办不可时,这时为了达到目的,让对方乖乖地帮忙,你就可以采取上屋抽梯、逼上梁山的方法,让对方陷入“绝境”,让他除了答应帮助你外,不可能再有其他任何选择。

美国第六任总统亚当斯的故事有很多,而他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经常使一些对其采访的记者失望而去。

安妮·罗亚尔是亚当斯的朋友,两人私交不错。而安妮·罗亚尔是一名记者,同样也一直很想了解总统关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尤其是有关银行的,但经过屡次采访后却没有进展,安妮很着急。

后来经过了解,安妮得知亚当斯有个习惯:他喜欢在黎明前人们还在熟睡时起床、散步、骑马或去河边裸泳。了解了这些之后,安妮有了主意。

这天,当得知总统会裸泳时,安妮尾随总统来到河边,悄悄地藏在了一棵树后面。当亚当斯总统刚刚下水后,安妮便很快地跑出来并坐在了他的衣服上喊道:“游过来,总统。”

听到安妮的叫声,亚当斯吃了一惊,他满脸通红地问道:“安妮,你要做什么?”

“我是一名记者,但同时也是你的朋友。”安妮大声说着,“一连几个月了,我一直想就国家银行的问题采访你一下。我曾多次去过白宫,可是那些警卫不让我进去。于是我便悄悄地注意你的行踪,今天早上就尾随你来到了这里。现在我正坐在你的衣服上,如果在你看来我们还是朋友的话,你就回答我的问题。如果你不想回答,那你就别想再拿到它。现在,是回答我的问题,还是一直都待在水里,你自己选择。”

亚当斯为了先穿好衣服,就骗安妮说:“如果现在你能让我上岸穿好衣服,我保证一定会让你采访。现在就请到树后面去,以便让我穿衣服。”

“不,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安妮急促地说,“如果你硬要上岸来穿衣服,我就大声地喊,我已经看到那边不远处有三个打鱼的。”

亚当斯无奈,只好乖乖地待在水里回答了安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