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聪明女人一定要学会的心理操控术
17123500000036

第36章 家庭不是战场,聪明女人要幸福需动心思(4)

有很多家长会替孩子包办一切,即使吃饭、穿衣也不例外,而后再专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幼小的孩子单独一个人住在幼儿园里,以这种疏远孩子的方式,来代替孩子原本就可以在父母身边完成的独立性格的培养。

这是一种多么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啊。家长不是将爱和亲情适时而恰当地表现出来,不是在孩子有独立愿望时耐心地培养他们,而是在孩子渴望亲情温暖时却把他们远远地抛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缺少温暖,就会时刻处于紧张的状态中。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变得既渴望亲情又抗拒亲情,让他们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中。因此,孩子往往会表现得对人不够宽容,容易计较,甚至还会出现一种焦虑的情绪。他们成年后的一些负面举动往往都是在童年时就已经埋下了种子。因此,家长要多给予孩子爱和亲情,而对体现爱和亲情来说,拥抱是最简单的行为方式。

然而,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在不少家庭中,孩子一天基本上是从父母的唠叨开始的:“怎么搞的,总这么慢吞吞的,要说多少次你才能记住呢?”“怎么就吃这么一点?上课时饿了怎么办?”“你到底是缺了哪根筋了,丢三落四的,总也改不了。”无数次的唠叨、情绪化十足的负面言语,带给孩子的只有一整天的不舒服和坏情绪。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曾经能够带给孩子幸福感和安全感的臂膀和胸怀不再属于孩子了,以至于一些孩子为了得到母亲的拥抱,为了能在父亲的肩上靠一靠,便会不停地腻在他们面前纠缠,用尽一切办法来“投进妈妈的怀抱”。

曾有调查显示:70%的孩子都喜欢父母的拥抱,而30%以上的孩子则认为,人的一生都离不开父母的拥抱。父亲宽广的肩膀总能给孩子注入无穷的力量,母亲温柔的怀抱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孩子心灵停泊的港湾。

其实,孩子做错了事或是表现得任性、爱发脾气,你不妨先给他一个拥抱,先让孩子在你的拥抱中平静下来,然后你再说想说的话:“今天外面有风,我们把外套穿上好吗?”“沙发上的书整理好了吗?”孩子一般都喜欢在你的怀抱中接受你说的话。每天如此开始,无论孩子还是你都会感到很轻松。

晚上下班回家时,见到孩子,大多数父母都会机械地问一句:“今天在幼儿园(学校)过得好不好?”而孩子的回答一如既往地都是一个字:“好!”然后默默地去做他正在做的事。其实,这样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拒绝你的询问,因为你机械似的问话没有让他感到你对他的重视和真正的关心。但若是在看到孩子的那一刻,你就放下自己一天的疲惫、放下手中正在忙的事情,过来给孩子一个深深的拥抱,他会感到你很重视他,并愿意将一天的快乐和烦恼与你分享。“你看起来很高兴,是不是有什么开心的事,要不要跟妈妈说说?”“宝贝,怎么了,低着头,是不是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啊?能告诉妈妈吗?”怀抱中的孩子听到你这样的问话,很少有把自己的事情倾诉出来的。因为,这时孩子会觉得你了解他或想了解他,而他也希望你了解他。

如今,不少父母除了要在外忙事业外,还要在家忙家务,一天到晚一会儿空闲的时间都没有,于是每到晚上,他们恨不得吃完饭就让孩子去睡觉,好让他们继续未完成的工作。但事实上,孩子一到晚上都会表现出精力十足的样子,一场不小的“战争”总是在此刻准时地上演。为此,家长感到异常头疼,其实,做父母的哪怕是日理万机,只要每天在孩子临睡前在他床边坐上一会儿,同时给他讲个小故事或者跟他说说话,最后再轻轻地拥抱他一下,孩子很容易就能步入甜美的梦乡。这比每天为了让他早点睡觉进行“唇枪舌剑”要有效得多。

拥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父母通过这一身体接触可以告诉孩子自己永远爱他。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拥抱,少一点批评和说教。

冷处理,让孩子在平静中受教

如今,大多数家长都对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感到头疼。教育子女既不可过分溺爱,对其听之任之、百依百顺,又不可搞“一言堂”凌驾于孩子之上,而是要讲求教育艺术。可是孩子总是不断地犯错,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又该追求怎样的教育艺术呢?

在新西兰,父母从来不打孩子,他们认为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孩子如果在公共场所里闹,在不影响其他人的情况下,父母都会随着孩子;但是如果孩子的闹影响了别人,父母就会立刻将孩子抱走,并将他放到一个人少、开阔而安静的地方,在这里父母会继续让孩子闹,直到他闹够为止。之所以不处罚孩子,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闹无非就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是利用这种方式来达到自己的一些目的。如果父母任由他去闹,“冷处理”一下,孩子感觉没有效果,自然也就放弃了。

对待孩子的犯错,你一味地去训斥,效果并不好。而如果你学会了灵活地采用“冷处理”的方法,给孩子留有空间去思考,同时也给他保留一点面子,让他自己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会取得令人欣喜的效果。新西兰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艺术,在生活中,面对孩子的错误时,我们也不妨“慢一拍”“冷处理”。

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女孩悄悄地喜欢上了学校里的一位男生,但是她却没有向那个男生表白,而是将她的情感全部倾泻在了日记本中。

一天,她发现日记本被人偷看了,便一下就想到了妈妈。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女孩一直想着妈妈会数落她,但是妈妈却一直呈现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只是让女儿感觉到妈妈细心的关怀。

这天,女孩终于忍耐不住向妈妈挑明了:“你为什么要看我的日记?”此时,妈妈才和蔼地向女儿诚恳道歉,并向她讲明了之所以会看她的日记,主要是因为看到她的成绩在直线下降,最后还请求女儿原谅。后来妈妈拥着女儿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妈妈从日记中看到了你初涉爱河,心中开始喜欢着一个男孩。在你们这个朦胧的年龄有这样的情感是很正常的,妈妈不会责怪你,但是你自己必须把握好,因为现在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以后的成长中,你还会遇到很多更优秀的男孩。因此,要将这份爱默默地留在心底化为帮助提升成绩的力量。但是此时如果你沉浸在恋爱中而不能自拔了,或许你会抱憾终身。”

女儿听了妈妈的话很感动,翻然醒悟后,她的学习成绩很快就又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就是“冷处理”的效果。如果这位妈妈发现女儿初恋后像其他家长那样,立刻紧张起来,马上采取措施制止孩子的早恋行为,将孩子的初恋视为洪水猛兽、大惊小怪地横加指责,或者破口大骂,那么孩子就会和家长背道而驰。而如果事先将事情“冷却”一下,瞅准了合适的机会后再进行处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往往很容易心悦诚服地接受,并在行动中加以改正。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很重要。上面这位母亲就采用了合理的方法,因此最后让女儿能够真正地从思想上得到认识,从感情上加以接受。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都会采取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教育、帮助他,但无论用哪种方式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认识错误,以后不再重复此类错误。其实,孩子犯了错,自己会有所察觉,家长若在此时给予批评说教当然是当头棒喝,但假如让孩子认识错误本身,效果是最好的。因此,当孩子犯错后,家长最好暂时保持一段时间的“沉默”。

张先生的儿子现在正处于“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只要是醒着,就是一部不停转的“机器猫”。张先生结婚时购置的花瓶之类的易碎品已所剩无几,家里不管大柜子、小抽屉更是被儿子翻了个底朝天。

张先生的妻子为了整治儿子“讨人嫌”的坏毛病,买来了不少育儿书籍,企图能够从中觅得良方。但虽然教子经验多如牛毛,但各有其说,张先生的妻子却无所适从。最后只能以最无奈的办法来整治——打屁股。可是这边刚打完,那边儿子又不知打碎什么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