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态决定生老病死
17123200000007

第7章 在阴影下,身体会怎么样(6)

关于性格与疾病的关系,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就曾有相关的发现。美国有心脏病专家在诊所里发现,就诊的冠心病患者所坐的椅子后腿下的地面上有两个凹陷,这一发现让专家感到奇怪。他怀疑这些冠心病患者的总体行为可能有些特异之处。后来他继续进行观察发现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候诊时,心情都比较急躁,抱怨候诊时间太长,往往把椅子两条前腿翘起来,以椅子后腿作为支撑,不断摇动或转动椅子。年复一年,许多来就诊的冠心病患者都这样摇晃,使地面形成了凹陷。心脏病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大量观察研究,发现性格与疾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具有急躁性格的人较容易患上一些心脑疾病。在心理学上,把具有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急躁,易产生敌意的性格特征人群称为A型性格人群。A型性格人雄心勃勃,争强好胜,对自己寄予极大的期望,为了实现目标往往不惜代价,他们常常以事业上的成功与否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他们的工作日程常常排得满满的,他们试图在最少的时间里做最多的工作,因此,他们终日忙碌紧张,不知道放松自己,极不情愿把时间花在日常锁事上。尽管 A 型性格的人办事节奏快,时间紧迫感强。但是由于其过强的时间意识、竞争意识,以及性格特点中特有的“敌意”情绪,造成了长期的心理紧张,大脑皮层因此受到强烈持久的刺激,将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进而促使血小板聚集,血液中的血脂蛋白成分改变,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平均浓度增加,增大血液粘滞性和凝固性,血脂的增高导致冠状动脉硬化。因此,容易得冠心病。

相比较而言,B型性格的人不太容易得心脑疾病。由于B型性格的人满足于现状,与世无争,内心没有大的情绪波动。这种状态使得B型性格的人很少发生应激反应,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也较低。调查结果发现,A型性格比B型性格的人患冠心病的几率要高出2倍,心肌梗塞发病率比B型性格的人高 2~4 倍,心脏冠状动脉硬化比B型性格的人高5倍。大量的数据表明,85%的心血管疾病与A型性格有关。在心脏病患者中,A型性格高达98%。当然,并非所有A型性格的人都会患冠心病,只是此种性格的人换病率较其他性格为高。因此,为了预防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脑疾病,具有A型性格者应该向B型性格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安然自在、随和淡薄、不急不躁的人生态度,在耐心平静的心态中过松弛有度的生活,这才能保证生活与身体的和谐与健康。

除了A、B型性格外,还有C型性格。C型性格群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首先提出,是一种情绪受压抑的抑郁性格,其主要特征有行为过分合作,过分忍耐,回避矛盾,爱生闷气,且过分焦虑,害怕竞争,逆来顺受,有气往肚子里咽等。

C型性格是一种与癌症发生有关的性格,此种类型的性格预示患癌症的风险加大。癌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治疗也没有特效之法。有大量研究认为,癌症的发生与人的性格密切相关。临床事实证明,性格积极乐观、豁达,能及时排解不良情绪的癌症患者,癌细胞扩散缓慢,甚至还有自然消退的状况。而抑郁的C型性格则会加速癌瘤的发展。

C型性格的人往往过分焦虑,不善与人交往,对不幸之事内心体验深刻,过分忍耐,因而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乃至长期处于忧郁、悲观的情绪中。这样的低落的情绪体验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各代谢机能也随之发生障碍,从而诱发各种癌变。从这个方面讲,把C型性格称作癌症性格确有其理。

C型性格人的心理是消极的,直接诱发了消极的生理活动。有关专家指出,癌变的发生,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因素是消极心理因素的作用。C型性格会使机体免疫力降低,代谢发生障碍,并操作人体的自然修复过程,从而导致癌瘤产生。因此,C型性格者应该改变性格成分中的压抑、消极心理,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除了A型性格与C型性格之外,还有一些典型性格也容易患上典型疾病,比如,冲动型的人易得的疾病是胃溃疡;焦虑型的人容易患高血压症;攻击型的人容易发生慢性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增加心脏病风险;害羞型比较容易发生病毒感染;忧伤型的人容易得癌症和心脏病;神经质型的人易得哮喘、头痛等疾病;悲观型性格被认为最不利于健康,比乐观型的早亡风险高19%,容易患帕金森症。

针对“性格疾病”,人们应该积极地把自身性格成分中的不良因素剔除,同时让心理上和生理全面放松以维护身体的健康。首先,应该制定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生活、工作、学习、保健等目标,以免惶惶不可终日而紧张或者空虚度日而孤寂;其次,在时间安排上要预留空闲,以免时间的不合理安排造成紧张或压抑的心境;第三,培养业余爱好,增加生活情趣,陶冶性情;第四,经常参加一些活动,比如体育运动、旅游等,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机体的承受能力,还能放松身心。

突破性格心理的阴影

有很多人相信可以通过现代基因测试发现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易感基因,提前做出预警。科学家们也在加速完成人类基因图谱,以通过基因分析了解人类疾病。但是,较少人注意到,其实人们的性格往往就是疾病的易感因素之一,不少性格心理与疾病有着直接的联系。不良个性的人由于长期处于情绪压力状态,直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或间接经由内分泌与荷尔蒙激素,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因而增加发生严重疾病的可能性。

国外一些研究性格和疾病关系的专家发现,某些疾病的发生常常是同病人的具体个性有密切的联系。如:哮喘病人一般都有依赖、顺从、胆小、内向、自我中心、好幻想、缺乏信心的个性表现,他们平时难以忍受挫折,且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偏头痛病人大多数具有死板,好争,嫉妒的心理特点,他们在工作生活中总是要尽善尽美;消化性溃疡病人大多具有被动、依赖、顺从、缺乏创造性的特点,他们不好与人交往,情绪不稳,常有内心矛盾情绪涌现,害怕失去依靠,力求取得某种成就而又害怕受到挫折等等;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好整洁,办事有秩序,拘泥于形式,刻板,严守时刻,谨慎小心,服从,不易激动,处理问题较理智,缺乏雄心,缺乏自信心等;过敏性皮炎常过分焦虑、被动、压抑愤怒,缺乏与困难做斗争的能力,被怜爱、被同情的欲望强烈;关节炎患者有过分自我小心,好自我牺牲,疑虑,抑郁的性格特点。而慢性腰痛病人往往多疑虑,精神抑郁。

对于“性格决定疾病”的观点,讲起来不可思议,但是世界各地新的研究表明,性格特征在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超乎想象。既然有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性格,同样也有对健康有益的性格。比如乐观型性格较少发生器质性病变和慢性疼痛;尽责型性格人身体健康、长寿者居多。

但是,任何性格都有利弊。就拿外向型的人来说,其性格特点与乐观型性格非常相似,其心脏病发病率较常人低15%,即使遭遇疾病,此种性格人的康复速度也比较快。但是这种性格的人比较容易发生肥胖。由此可见,任何性格都有其弱点。

不过,针对性格的弱点,人们可以采取优化与弥补的方法进行性格改变。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尽管有人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但不等于性格不能矫治。比如针对忧郁性格者,只要找到其忧郁的根源,往往就可以减轻其忧郁的症状,为他的脸上添加笑容。

只要“优化”个性,摒弃“敌意”情绪,完全可以扬长避短,做到身心健康。要保证性格的健康,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现实性。敢于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多种准备。

(2)独立性。独立的观点、独立的选择以及独立的人生态度,当然,在独立的过程中,还应该适当采纳合理的建议。

(3)爱他人。健康成熟的人不仅爱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还能够对陌生人彬彬有礼。从爱中,他们能够得到乐趣。

(4)少生气。有时生气是难免的,但关键是把握住分寸,不为小事发脾气。

(5)宽容与理解。对于心理成熟的人来说,宽容与理解不单单是对自己的好友,还应该包括职业,性格以及文化背景与自己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