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明女人一定要学会的语言操控术
17123000000031

第31章 说话要说到位——女人切忌太啰唆(2)

如上文中出现的“咱们结婚的时候,你也没买什么像样的衣服,所以现在……”既可以填补成“所以现在应该弥补上,买些自己喜欢的衣服”,又可以补成“所以现在就没有必要买那么贵的衣服了”。一正一反,可谓南辕北辙。

3比喻

比喻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但是不恰当的比喻也会掺杂一些歧解性。如“他工作起来像个机器人”,正面理解为“他工作认真负责,精细准确”,反面理解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正反两个意思,全看听话人选择的是何种喻体的特征进行理解了。

既然有些话需要委婉含蓄地表达,但是又唯恐对方不能正确理解,所以为了避免表达不清,致使对方误解,在这里提供几点建议:

1根据场合的不同,该直说时就直说

有些场合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比委婉的方式更加重要。就如以上两个案例,都可以直言不讳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第一个是工作场合,双方是上下级关系,所以在职言职,要显示出领导的权威;第二个是夫妻关系,亲密无间的两人说话不需要吞吞吐吐。

如此看来,有些时候直截了当的语言更能凸显你的精明、干练,在类似语境下,“弯弯绕”反而会让人觉得你说话拖泥带水,甚至有“老奸巨滑”之嫌。

2含蓄的表达,依托于足够的推理线索

有些含蓄的语气,需要多说几句作为铺垫,以设置好整体的语言环境,让谈话在明朗化的状态下进行。如“当领导不在时,我们更应自觉地工作。”“结婚时都没买这么贵的衣服,现在都老了,所以……”

这样一来,整体的语境就明确了,歧义自然就会消除。

3在一句话中使用关系明确的关联词语

这样就可以使推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如“虽然领导不在,但是,我想大家还是按照正点下班吧。”“既然结婚时都没买这么好的衣服,那么现在就更没有……”“虽然……但是……”和“既然……那么……”这些关联词的使用,都会让说话人的意思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

点到即可,顾及他人的面子

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误会或隔阂,这时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点到为止,见好就收,顾全对方的面子,记住:话多不如话少。在社会各个方面都是如此,尤其在关系脸面的事情上就更是如此了。

中国有句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在中国,“面子”是关系尊严的头等大事,常有人为了“面子”,小则翻脸,大则以性命相搏。中国人可以吃明亏,也可以吃暗亏,就是不吃没有“面子”的亏,官场、商场以及职场中都是如此。

如果在官场上,你不顾及对方的“面子”,不知道点到为止,见好就收,总有一天你会吃大亏。因此,话不可说绝,要知道“杀人不过头点地”,在说话时最好要顾及对方的面子,见好就收。这样既保住了双方的面子,又起到警示对方的作用。如此一来,对方也会暗中感谢你,做到投之以李、报之以桃,日后两人相见,彼此之间也好有个照应,而不是怒目相视。

宋代有个官员到苏州一个县担当县令,他从不以权压人,与其他官员打交道时,即使对方是他的下属,也会特别注意点到为止,分寸拿捏得很到位,既起到警示对方的作用,又给下属留足了面子,鉴于他为人处世的修养,因此他在官场中的威望很高。

有一次,苏州一个很有名望的乡绅,由于和相邻之人结怨而整日心神不宁,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官员出来调节此事,但对方就是不肯给面子。后来这位乡绅来求这位县令。县令接受了乡绅的请求,决定做一名说客,于是就亲自登门拜访与那位乡绅结怨的人,并且做了大量工作,总算使那个人同意和解了。按照常理,知县完成了别人不能完成的事情,该告辞回去“吹嘘”,或者邀请功名。可是,这位知县却没有那样做,因为他有一步更高的棋。

知县对那个人说:“这件事情,听说过去有很多有名望的官员都调解过,但是都没有调解成功,我非常幸运,你给了我这个面子,让我了解了这件事情的全过程。我在此感谢您的同时,也替自己感到担心,因为我毕竟是外乡人,而且官职也很低,在本地有名望的官员出面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而让我这个外来的低级官员给解决了,这样会让那些有名望的大官感到丢面子的。”

然后,这位知县继续说:“请您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也没有办成这件事情,然后等我走了之后,明天让本地有名望的官员再来调解一下,那时你再答应他们,让他们觉得是自己完成了这件事情。希望您答应我的请求。”知县说完才离去。

这位知县的聪明之处就是见好就收,点到为止。他知道自己是外来人,而且官职又较低,不能抢本地有名望的官员的风头,因此他把“面子”留给了那些人,同时,自己也可以得到当地乡绅、官员的认可。

为人处世,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知县那个水平,但你可以通过岔开话题、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做到点到为止,见好就收,不说过多炫耀的语言。这样不仅能够消除隔阂、误会,平息怨气,还能缓解紧张的气氛,使双方融洽地相处,并且有利于应对尴尬境地,打破僵局,解决问题。由此可见,点到为止,话多不如少是聪明人办事的立身之本。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

古语云:“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墨子也认同这个观点,意在说明讲话要少而精,以求用最凝练的话语,表述出尽可能丰富的意思。

很久以前,有位客商在街上新开了一家酒肆,为了提高知名度,招揽顾客,于是,特意备几分厚礼想请当地几位有名的秀才为他写一块招牌。秀才甲大笔一挥写下7个大字“此处有好酒出售”。此时,众秀才交头接耳纷纷议论着,于是,秀才乙说:“此处”二字颇显多余,可以去掉;秀才丙说:“有”字也属多余;而秀才丁认为,酒的好坏顾客自有评价,所以“好”字也可以去除。就在这时,一直闭口不谈的秀才甲嗔怒道:“如此说来,就留一个‘酒’字算了!”虽然秀才甲说话时的语气有几分怒气,但是众秀才频频点头赞许,认为这样未尝不可,而且大家也欣然接受。

其实,无论是写字还是说话,都是如此,有时需要简练,惜言如金;有时则需要详细叙述,用语如泼。

说话的精练与否,不在于句子的长短,而在于是否能够抓住话语的关键意思,是否能将语言说到点子上,是否能用最简练的语言打动听众。受众对象有时喜欢直来直去的叙述方式,对于那些空话、套话,他们非但不爱听,反而有时会觉得精神备受摧残,更是浪费时间的表现。

《红楼梦》中有这么一回,凤姐让丫头小红给平儿传话,等小红从平儿那儿回来时,她把几件事都压缩在一小段话中,然后回禀给凤姐:“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我们二爷没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让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

此时,在一旁的局外人李纨听过之后自然是一头雾水,不懂得小红在说什么,于是便追问是什么意思。凤姐却赞赏小红说道:“这是四五门子的话呢。”因为小红把四五件事情用几句简短的话就表达出来了。

于是,凤姐当机立断地把小红招募到自己门下,也可以这样认为,是小红简短、准确的叙述方式赢得了凤姐的青睐。

简洁的叙述方式能够使人清晰、愉快、易于接受;反之,冗长的赘述,会使人茫然、厌烦,而且还达不到目的。所以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一定会使你事半功倍。这一点从凤姐赞赏小红的话中,就能体现出话语冗繁往往意味着办事拖泥带水。

在交流思想、介绍情况、陈述等很多情况下,为了使对方能在第一时间了解你说话的意图,领会你说话的要义,往往需要将你叙述的语言进行高度简练地概括。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在会议上为了宣传中国人并不好战,所以决定对外播映越剧艺术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使外国人能够深刻理解这部影片,工作人员特意准备了一份长达16页的说明书,并请周总理亲自批看。本来以为能够得到周总理的表扬,谁知周总理却批评说:“这是对牛弹琴。”工作人员不服,解释说:“给洋人看这部电影,才是对牛弹琴呢!”此时,周总理解释道:“这要看怎么个弹法了,我倒想换一种弹法,只要在请柬上写这样一句话:‘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影片,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工作人员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做了,这一句话果然奏效了,赢得了外国人的赞赏。

需要注意的是,长与短、简与繁有时要视情况而定。邹韬奋在公祭鲁迅的大会上只讲了一句话,简直短得无法再短;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长达15分钟,却被世界公认为是短小精悍的演讲。总之,简短应以精当为前提,该繁则繁,能简则简。

既然说到简练与否,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言简意赅呢?具体有以下几点:

1先培养自身的分析能力

学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正确地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综合概括事物的总体特征。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语言交流,做到准确、精辟。

2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词汇

福楼拜曾说过:“任何事物都只有一个名词来称呼,只有一个动词标志它的动作,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如果讲话者词汇贫乏,说话时即使搜肠刮肚,也绝不会有精彩的谈吐。”

3“删繁就简”,培养简洁、明快的说话方式

说话要抓住要点,学会把复杂的话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出来,使大家爱听,且能够听得懂。多数人都不喜欢废话连篇的人,反之,能够言简意赅说出重点的人往往会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且人也会显得干练。

注意语言的感染力

好的口才需要极具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一下子抓住听众的心,能够感染对方,与对方产生共鸣。一个善于表达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机智果断地控制住气氛。

1986年菲律宾大选,竞选者科·阿基诺夫人曾被人指责是什么也不懂的家庭主妇。她上台发表竞选演说时,不少人就以这种眼光看待她。反对派则公开叫嚷说她只配围着锅台转,要她赶快回家烧饭菜。科·阿基诺夫人一开口便说:“我只是一个家庭主妇,对政治和经济都不甚了解,也没有经验。”这句诚恳、真挚的话使听众一下子安静下来。接着,她又说:“对于政治,我虽然是外行,但作为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我精通日常经济!”听众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好的口才,不一定是精彩绝伦的词语,也不一定是滔滔不绝的辩论。有时,一个深刻的自我剖析也能赢得别人的喝彩。科·阿基诺夫人的致词肯定了对手的评价,又在此基础上做了延伸,可谓峰回路转的一席话。能够感染听众的,往往就是最真诚的话语,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

会说话,说好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能把握时机说话,还要让你的声音富有表情,有时为了更具有感染力还要借助肢体语言。我们在听广播剧、看电视剧或者舞台剧时,会听到演员们那抑扬顿挫的声调和感情丰富的语感,那种对于语言的把握很快就感染了我们,把我们带入他们设定的意境中。还有那些口才奇佳的政治家、演说家们,他们无不是能把声调、音量等各方面操控自如的人,由于他们高超的说话技巧,使我们很容易就分辨出事情的是非曲直。反之,如果我们听到相同的声调、语速时,会感觉很枯燥、乏味。因此,想要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并感染别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你的语言具有色彩。

文尔顿和汤姆逊两人合著的《演说根本》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很好地说明了如何把握好说话的时机,让语言动起来:“演说最漂亮的进行速度,完全在于发音是否清晰明了。有时为了采取歌唱似的语调,则会降低速度;但能够加快速度,同时又能使听众明白的人,可能只限于发音特别清楚的少数人……凡是能保持高速度的人,其主要原则还是在于多求变化。变化多,自然能吸引听众。该强调的时候就强调,绝不装模作样。因为演说的主要目的,就是自始至终把你的意思传达给听众。如果想要说的事既简单又明了,那当然可以很快地交代过去;但如果需仔细说明的事,却快马加鞭、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说完,那么只能留给听众一般性的印象而已。此时,如果侃侃而谈,听众听来自然会觉得你说的每一个问题都是重要的;而如果是内容欢快、充满幸福或者令人毛骨悚然的冒险故事,讲到高潮时或者情感将要顺流而出时,就必须加快说话的速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语言的感染力是多样化的,它依赖使用者的声音、涵养、肢体、语言等各方面的要素。语言的色彩是感情色彩上的表达,通过语言来反映感情、形象或个人风格上的一些特点。因此要感染听众,首先需要感染自己,进而用打动自己的话来打动别人。

但凡会说话的人,都是懂得制造现场气氛的高手。借助语言色彩的多样性,使对方放松情绪,消除警戒心理,把对方的思绪引导到自己创造的意境中来。控制好话语,掌握好语调、语速,你就会发现:原来你也能吸引别人。

注意他人的态度,做到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