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为什么不开心?
17121700000014

第14章 想得透,遇事不钻牛角尖(3)

婚姻就像一张白纸,两个人都是画家,重点是我们在白纸上涂抹什么颜色。是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全看我们怎么想。假如夫妻二人一起努力,劲往一处使,用精致的笔墨和色彩一起规划美好的未来,那么婚姻这幅画就会越来越精美;婚姻是一个温馨的港湾,这个港湾需要二人一起付出心血,婚姻中不需要抱怨和沉默,它需要的是沟通,本着大事讲民主,小事装糊涂的原则生活,婚姻就能幸福。

婚姻的生活有甜也有苦,睁开我们的一只眼欣赏对方的优点,闭上我们的另一只眼包容对方的缺点。婚姻就要糊涂些、宽容些。既然我们爱对方,那就包容他吧,接纳他的缺点和优点,包容他的幼稚和成熟。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因为婚姻中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婚姻是一种生活的选择,是一种心理的需要,它既需要我们的忍耐和包容,又需要我们的奉献和付出。现实中的夫妻之爱不在于山盟海誓,也不在于甜言蜜语,而在于对彼此付出的真实行动,在于对彼此关爱和呵护,在于彼此耳鬓厮磨的朝夕相处中对彼此的包容和认同,在于一种习惯了对方习惯的生活态度。郑板桥在经历了人间沧桑后,曾写了一幅“难得糊涂”的格言,这句格言也适用于婚姻生活。

当然,假如婚姻真的无法继续走下去,那也没必要过于伤心,早些放手也是对爱人的一种宽容,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假如我们并不想对婚姻放手,那就不妨让自己在婚姻中糊涂一些,只要爱人没有犯原则上的错误,那就放松心情,不要苛求太多,适时闭上一只眼睛。不要追求完美,放低标准,我们就能找到幸福。

放下为幸福之本

学会珍惜自己的拥有,放下沉重的负担,你就会感到无比的快乐。

一个大臣奉命出门寻找快乐,找了很多年。有一天,他走进一个贫穷的村落,听到一个快乐的人正在放声歌唱。寻着歌声,他找到那个歌者,那个歌者是一个正在田间犁地的农夫。

大臣问农夫:“你快乐吗?”

“我没有一天不快乐。”农夫开心地回答道。

大臣喜出望外,他把自己的使命告诉了农夫,并对他说:“你能告诉我快乐是怎么回事吗?”

农夫听了大臣的叙述,不禁大笑起来,说:“我曾因没有鞋子而沮丧,直到有一天,我在街上看见一个没有脚的人。”

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珍惜已拥有的,豁达面对失去,坦然看待自己的一切。

人们常常刻意寻找幸福,结果反而过得不幸。其实,幸福就存在于生活之中,不用到处寻找。如果有豁达的心胸,幸福就在身边。其实,不高兴的人往往是自寻烦恼,如果能够改变心情,改变心境一切都会很美好。学会珍惜自己的拥有,放下沉重的负担,你就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当你不快乐的时候就去做点什么,它一定能够让你忘掉烦恼、忘掉忧愁、忘掉痛苦的。

有个大富翁拥有许多金银财宝,却总是感到自己不快乐,他决定去寻找快乐。临行之前,他背上了许多金银财宝。

然而,他走了很多地方,依然没有找到快乐,就沮丧地坐在山道边。

这时一个农夫背着柴,唱着歌从山上走下来了。

富翁看到农夫一脸开心的样子,便向农夫请教:“我有很多钱,别人都羡慕我,可我为什么不快乐呢?”

农夫放下柴,一边擦汗,一边笑眯眯地说:“快乐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

富翁恍然大悟,自己总是害怕财富被别人抢去,担心遭人暗算,因此整天忧心忡忡,这样又有何快乐而言呢?

从此以后,富翁学会了慷慨解囊,做了很多善事,他成了一个快乐的人。

有时,人们过分重视自己的拥有,就会背负沉重的负担,失去快乐的滋味。因此,要快乐不仅要学会珍惜,还要学会放下。

有一位智者一直与他的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但是,在他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他最爱的母亲去世了,这对正处在困境中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好心的邻居们以为智者肯定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所以都做好了要好好安慰他的准备。

可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就在他母亲出殡的那天,这位智者竟然是笑眯眯地送走了母亲的遗体,然后又高高兴兴地回到自己破败的小屋。

邻居们都以为他是因为承受不了打击而疯了,可后来却发现,他根本就没有疯,而且精神状况非常好。邻居们疑惑不解,便问这位智者:“你失去了最后一个亲人,为什么还这么高兴,难道你不知道这是对你母亲的一种不孝之举吗?”

智者微微一笑,说道:“我的母亲已经去世了,不论我再怎么痛苦,她老人家也不会活过来了。既然这样的话,我还不如不痛苦。而且,我的母亲很爱我,要是她知道我因为她而这样痛苦,她一定是不会同意的,我只有快乐地生活着,才能表达我对母亲的孝顺。因此,我不会让自己沉浸在痛苦中,我要放下痛苦,以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让我的母亲放心。”

执著是苦。智者敢于放弃对痛苦的执著,让痛苦成为过去,积极地面对现在的生活。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我们人力所无法控制的,比如死亡,又比如突如其来的灾难或厄运,突然间要面对这些,悲伤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一直沉浸其中,势必影响今天的生活,而且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痛苦,所以执著远不如放下轻松。

急功近利不如慢慢来

无论什么时候,一切急功近利的思想与行动都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表现,同时它还是一种非常有害的思想。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走到一半的时候,耶稣发现了一块破烂的马蹄铁。于是,他就让彼得将其捡起来,但是,彼得装作没听见。此时,耶稣没有说什么,只是自己弯腰将其捡起来置于袖中。

途中,耶稣用马蹄铁从铁匠那换来了3文钱,并且用这3文钱买了18颗大红樱桃。于是,两人继续往前赶路,出了城之后,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猜想彼得一定口渴至极,于是就将藏于衣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地上有颗大红樱桃,便急忙捡起来吃掉。

就这样一路走来,耶稣一边走一边丢,直到把18颗樱桃全部丢掉,害得彼得也狼狈地弯了18次腰。耶稣见状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当初弯下一次腰了,如今也不会没完没了地不断弯腰。小事若是不干,那么,必将有更大的事情需要你劳神费力。”

在彼得眼里,眼前的破马蹄铁的利益,不值得他为其弯腰。一次弯腰确实有点累,但次次弯腰不是更累吗?如果我们能想透这一层,又何必在乎开始时多弯几次腰?

严格来分,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用一个简单的试验就能够将其区分开:面对数量和质量相同的一袋土豆,有些人会留下一部分用于播种,然后再作其余的打算;而另外一种人则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填饱肚子再作打算。这就是深谋远虑和急功近利的差异。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奋斗历程,但是,在这些形色各异的奋斗历程中,有一点是相通的,即在路途中洒遍了汗水,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与煎熬。有很多穷人就是因为觉得这样太辛苦,过程过于缓慢,所以总是幻想着能有更快捷的方式或方法,最好能够走出一条捷径,然而急功近利的结果是钻到功利二字当中,忽略了功利周围的危险。我们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不要定在眼前的小事之上,想达到目标着急走捷径是行不通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忍一忍,然后继续努力找正确的出路。

一个农民用毕生的积蓄买了两头牛,在老人的精心照料下,两头牛几乎同时产下了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牛。

这天,农民像往常一样把两头牛统统放了出去,然后,把小牛留在了牛栏中,考虑到它们年龄还太小,再加上走起路来还不太稳妥,为了保险起见,就没有放它们出去。

被放出来的两头大牛渡过了浅浅的河水,来到对岸吃青草。但没过多久,突然天降暴雨,河水泛滥,小溪不一会儿就变成了急流。

此时,农民来到河的对岸,一是为了营救两头老牛,二是为了让母牛给小牛喂奶。但是,此时他发现过河是不可能的,如果想徒步走过暴涨的河水,那么很可能会被河水冲走。

此时,农夫看见一头牛依旧在对岸耐心地吃草,好像一点也不担心回不了家,只是不时地抬起头,看望河水是否回落;而另一头牛却焦躁不安,并且总是抱怨道:“这河水若是不回落下去,我的孩子一定会被饿死的,我们留在这也会有危险,很有可能被狼群吃掉。”

正在吃草的那头牛一直试图让同伴安静下来,但是,即使它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依旧无济于事,焦急的同伴非但没有听从它的劝告,反而一个纵身跳进了河里。看到这一幕,始终站在对岸的农民却无能为力,只见跳入水中的牛在激流中游了几米,然后就被河水卷走了。

直到夜色降临,河水已经回落多时了,老农才小心翼翼地过了河,把另一头牛牵了回来。

现在有很多人都变得好高骛远,他们总是看不起小利益,总是希望能够找到制胜的突破口,不是要一鸣惊人,就是要一口吃成胖子。可以说许多人都钻进急功近利的圈套中出不来,然而以历史的长远眼光来看,绝大多数人的成功都是经过长期逐步累积起来的,一个想致富的“野心家”,首先必须从心理上摒弃那种“一夜致富”的观念。

生活中常说的“一口气吃出个胖子”便是急功近利的表现,这样的人何尝不是太执著于功利呢?对于这样的表现,有其深层且复杂的原因,比如社会压力异常大,或是生活节奏加剧等,确实如此,环境也许可以慢慢改变我们。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些时间来思考急功近利的后果,不被功利蒙蔽了双眼,冷静地对待眼前的问题,也许我们的生活将会按部就班,过得有条不紊,这样岂不比错过了再来弥补强得多?踏踏实实地努力,不会比想捷径累许多。

听人劝,不要固执己见

谁都可能做错事,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很多人因害怕丢面子,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面对别人的忠告,依然护短遮丑、吞吞吐吐,结果却犯了大错。

人的一生中没有犯过错误、没有过错误的观点或立场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总是不断地从犯错误到纠正错误,再到犯错误,然后再去纠正错误,这样循环往复,我们才能不断从错误中总结经验,从而逐步完善,成为一个比较完美的人。

在非洲大草原有一头年幼的狮子,它从小就立下雄心壮志,要成为一头最优秀、最完美的狮子。后来,这只小狮子发现,虽然狮子是草原之王,但它有个明显的弱点,就是在中长跑项目中的耐力比羚羊弱。

很多时候,就因为这个弱点,羚羊从嘴边溜掉了。小狮子决心改变这个弱点,通过长期对羚羊的观察,它认为羚羊的耐力与吃草有关,为了增强耐力,小狮子便学着羚羊吃起草来。最后,小狮子因为吃草而变得身体虚弱,奄奄一息。

一只成年狮子发现小狮子这个做法后,对它说:“狮子之所以成为草原之王,不是因为没有缺点,而是因为它具有超强的观察力、优秀的爆发力、锋利的牙齿和敏捷的动作,没有缺点的狮子是不存在的。”

可是这只小狮子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完美,最后居然饿死在处处都有羚羊的草原上。

一个人无论职位高低,有短敢揭短,别人就不觉得你有短,就不觉得你有丑,敢于揭短亮丑,是诚实的表现,不仅不会丢掉面子,失去威信和信任,反而会提高自身的威信,增加影响力。

犯错误并不可怕,错了可以吸取教训,以防下次再犯,可是假如一个人犯了错误还坚持某种错误观点,执迷不悟地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劝说,继续我行我素,这样的做法说得文雅一些是刚愎自用,说通俗一点就是顽固不化,爱钻“牛角尖”。

我们的人生有很多事情要做,要接触的新事物也很多,可是这么多事情不可能每一件都做到极致,或者说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不犯错误。这时,就需要一个指点我们或者给我们提供好建议的人出现。

就像贤明的君主身边一定会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忠诚的大臣或谋士专门为君王提供建议一样,我们想变得完美,就不能刚愎自用,有所作为的人,都非常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

曾国藩曾经锋芒太露,以至于处处受人暗算、遭人忌妒,最后连召他的皇帝都开始怀疑他的能力。后来曾国藩的父亲病逝了,于是皇帝给了他3个月的时间,让他在服丧3个月后去江西带兵打仗。曾国藩想要些权力却被皇帝拒绝了,他是个聪明人,便开始上疏试探皇帝,奏章中说自己回到老家后天天自我反省,原文是:“自问本非有为之才,所处又非得为之地。欲守制,则无以报九重之鸿恩;欲夺情,则无以谢万节之清议。”

曾国藩精明,皇帝也不傻,看完后,皇帝就明白了曾国藩的试探之意,皇帝看到江西军务局势已有好转,而此时的曾国藩只适合效命,而不用授予实权。所以,皇帝回他说:“江西军务日渐好转,你可以暂在家守孝了。”曾国藩看了真是哭笑不得,没想到皇帝会给他来假戏真做这一招,与此同时,他还要承受舆论的压力。因为这次他放弃军务回家奔丧,已经是不忠的行为,但是后来又拿复出来向皇帝要权,更让人怀疑他平日标榜的理学家面孔是装出来的。他因此而惹来了许多非议,又一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