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
17120600000011

第11章 建立有价值的人脉(4)

细数“老资格”的发展史,他们也是从初出茅庐、一无所有开始,一步步上升的,由于职场精力不同,这些人欣赏的人物类型也不同。例如,成长于“艰苦创业”年代的人们,他们更喜欢脚踏实地、本分正直的后辈;而起步于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则倾向于提拔有勇有谋、敢作敢当的后辈。当然,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共鸣,他们都喜欢能够收拢人心、并且首先能让自己信任、欣赏的后辈。

“江南第一茶王”李乃寿的发迹就得益于“老资格”的指点。成名之前,李乃寿生于福建省一个世代以种茶为生的茶农家庭。后来,李乃寿只身去人生地不熟的武汉要债,可是却遭遇重重困难。后来,李乃寿结识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张师傅,在张师傅的帮助下,李乃寿终于找到债主,而且还在张师傅的陪同下去了武汉三镇的茶庄。这里的茶品种虽然多,但是却没有福建的功夫茶和大白毫。这个发现使李乃寿惊喜万分,他决定在武汉开辟新天地。在张师傅的帮助和指导下,李乃寿的茶庄从开张到经营都稳中有序地进行。几年之后,在这位元老级军师的帮助下,李乃寿成功进军“江南第一茶市”,并且很快成为这里的领衔者。

即使是被荣誉和财富围绕着,李乃寿仍然保持一颗质朴的心,更将张师傅的恩情铭记于心,因为没有张师傅的指点,就不可能有他在茶庄生意中的新生。

职场如战场,战略只是实现目标的一种途径,大树底下好乘凉,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大树。每个圈子中的“老资格”都像一座冰山,也许露出来的只是不起眼的冰山一角,但是真正的藏在水面下的部分所蕴含的能量却令人咋舌。要想在平凡中得到新生,想成为“老资格”,首先要发现“老资格”的生存秘诀,因为这是他们立足并发展的基础,但最主要的还是得到他们的肯定和认可,不然怎么会对你倾囊相授?

自我“贬值”是人际升值的开始

法国有句谚语:自满、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沾上其中任意一种都可能会发生触礁。人之所以会犯下阻碍自己发展的错误,不在于他们什么都不懂,而在于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

蚂蚁是最勤劳的搬运工,而且蚂蚁的团结精神令人敬佩,它们可以分工协作、彼此配合来完成一项搬运工程,在遇到灾难时,更能紧紧“抱团”度过难关,因此能够创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奇迹。例如,面临来势迅猛的火花,它们会立刻集合,形成一个个“大黑团”,一起翻滚过去,虽然外层的蚂蚁都被烧焦、烧死,但是中心部分却安然无恙。对于如此低级的生物这般高尚的品质,人类往往自愧不如,其实,蚂蚁之所以会表现出惊人的团结精神和毅力,不是因为它们了解太多舍己为人、造福于人的大道理,而在于它们知之甚少,一碗水,对于它们来讲就是一片海洋,它们知道自己脆弱地不值得一提,因此更依赖同伴,彼此之间建立的友谊也更真挚,以至于能够在关键时刻牺牲自己来保住自己的团队!

相比之下,人类真应该为自己为得到蝇头小利便陷入尔虞我诈之中感到自惭形秽。蚂蚁能够有无数生死之交,在于它们可以无视自己,因此它们的友谊超越了生命的价值;人类相互之间明争暗斗,在于它们过分地看重自己,因此他们的友谊极其廉价。如果你是一个常常抱怨他人居心叵测的人,那么你必然也是一个口蜜腹剑的人。蚂蚁的精神非常可贵,“地低成海,人低成王。”韬光养晦是一种处世智慧,是以谦卑的态度来换取宝贵的交情的最佳方式。

唐高祖李渊是位能屈能伸的人物,当需要他降低身份、匍匐前进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弯下腰去,并且面带微笑。隋朝末年,李渊看到隋朝已到了千疮百孔、无药可救的地步,就毅然在太原起兵反隋。

太原起兵不久后,李渊便选准关中作为长远发展的基地,借“千万长安,拥立代王”为名率军西行。

李渊要西行入关,面临的困难和危险主要有三个:一是长安的代王并不相信李渊会真心拥他为帝,而是想借拥立之名,行反叛之实,代王自然派精兵予以坚决阻击;二是当时势力最大的瓦岗军半路杀出,与李渊纠缠不清;三是瓦岗军还用一部分主力部队奔袭晋阳重镇,严重威胁着李渊的后方根据地。

三大危险中,隋军的阻击虽已成为现实,但军队数量有限,且根据种种迹象判断,隋朝朝廷没有继续派遣大量部队出击的迹象。但是,后两个危险却是非常致命的,李密率领的瓦岗军虽是草莽之众,但已经发展成各路反军之中势力最强大的一支,人数是李渊部队的10倍以上,所以,后两种危险中的任何一个都会使李渊进军关中的行动夭折。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李渊放下身份,急忙写信给瓦岗军首领李密,详细通报了自己的起兵情况,并表示了希望与瓦岗军友好相处的愿望。不久,使臣带着李密的回信来到了李渊营中。李渊看过回信后,口里说了句“狂妄之极”,心里却踏实了很多。

原来,李密自恃兵强,想做各路反隋大军的盟主,大有称孤道寡的野心。他在回信中劝说李渊同意结盟并听从他的领导,还要求李渊尽快表态。当时,李密拥有洛口要隘,附近的仓库中粮帛丰盈,控制着河南的大部,向东可以阻击或奔袭在江苏的隋炀帝,向西则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取已被李渊视之为发家基地的关中。

因此,李渊深知李密虽过于狂妄,但他有狂妄的资本。为了解除西进途中的后两种危险,同时化敌为友,借李密的大军把隋军的主力截杀在河南境内,李渊笑眯眯地对次子李世民说:“李密妄自尊大,绝非一纸书信便能招来为我效力的。我现在急于夺取关中,便给他个盟主做又能怎样?”于是李渊表示完全同意李密的建议,还为李密西进牵制住了洛阳城中可能增援长安的隋军,从而达到了“乘虚而入”的目的。入关之后,李渊更是匍匐前进,慢慢地积蓄力量,而李密中了李渊之计,专力与隋朝主力决战。几年之后,李密消灭了隋王朝最精锐的主力部队,自己也被严重削弱,而李渊则利用有利时机迅速发展壮大,不费吹灰之力就收降了李密余下的部队。

李密曾坐拥10倍于李渊的兵力,最后被李渊轻易降伏,其中虽然有命运和时机的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李密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以至于独立对抗隋军而将自己的实力消耗殆尽,而李渊却放下身份,匍匐前进,躲在李密的羽翼下将自己的光芒掩盖起来,以便积蓄力量,伺机等待,一旦强大起来,便可一统天下。

“枪打出头鸟”,越是喜欢出风头的人将自己陷于危险的几率就越大,因为他在无形中将自己变成了公敌,不仅驱散了身边的亲信和朋友,还四处树敌。出头鸟在某些程度上确实是一个时代的助推器,但是这类人因为站在显赫的位置上,所以颇为引人注目,如果他们能够谦卑处世,博得他人的钦佩和拥护,那么必然前程似锦,但是反之,如果骄傲自大,高估自己的价值,最终必会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萧颖士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时考中进士,但是他本人自恃有才华,在与人相处时常常傲慢无比。一次他到野外喝酒吟诗,遇到狂风暴雨,于是便找一个地方避雨。恰巧避雨处有位穿着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避雨。萧颖士看见老人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就以高傲的语气对他讲话而且时而出言不逊。

不一会儿雨停了,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正在此时,一匹马车由远及近地走来,停在老人面前,老人和孩子一同上了马车,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萧颖士一见此景,急忙打听老者的来历,有人告诉他这位老者就是吏部王尚书。

知道这一情况后,萧颖士几次去求见老者,但老者都没有接见他。求见未果之后,萧颖士第二天就写了很长的一封信,送到王尚书家中以谢罪。王尚书让人将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以老者的语气责备萧颖士,对他说:“遗憾的是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会狠狠地教训你一顿。”他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就傲慢无礼到今天这个地步,所以你只能中个进士。”

鼻孔朝天的人,最终会掉进粪坑。为人低调谦和些,这会使你增加很多愿意鼎力相助的朋友,少了很多鄙薄贬损你的敌人。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的人往往被别人看做豆腐渣,没人愿意对一盘豆腐渣投入多少真情实感和经历,因此豆腐渣的身边永远不会出现甘心做陪衬的绿叶。你究竟是想昂首阔步被淘汰出局还是想不矜不伐地达到目的地?

一口吃不成胖子,人脉投资贵在效率

任何人脉投资都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为目的的,因此投资者最关注的就是投资的收益。有人煞费苦心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有人轻松愉快就能广结人网、一呼百应。这就要从方式上下手了,正确的方式是避免错误的基础,高超的手段是确保效益的前提。人际投资中,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因为人际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与交往的时间是成正比的,至少对于常人而言,没有谁愿意轻易对交往不长的人推心置腹,即使他们初步沟通都很愉悦,毕竟时间是不容置疑的试金石,日积月累中沉淀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凝成精华。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创业初期,曾巧妙地运用过一些心理策略。那时,年轻的富兰克林在费城经营一家小印刷厂,也算是事业小有成就,所以,在州议会的复试选举中,他被选为宾夕法尼亚议会下院的书记员。

就在选举的紧要关头,新上任的议员却公开发表一篇反对富兰克林当选的讲演稿,文章措辞相当严厉,将富兰克林贬得一无是处。面对这种意外情况,富兰克林和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一样的,既气愤又有些手足无措。

经了解,对方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上流人士,据富兰克林判断,此人不久之后一定能够在众议院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而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富兰克林既不想卑躬屈膝地去求他帮助,又想解决当前这个棘手的问题,于是,富兰克林想出了另一个方法。

富兰克林听说对方珍藏着一本罕见而新奇的书籍,于是就给他写信表示自己想借阅这本书,态度诚恳地请他帮这个忙,并表示几天以后便会归还此书。对方收到富兰克林的信件之后,立即将书借给富兰克林。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后,富兰克林将书还给对方,并在书中夹了一张小纸条表示衷心的感激。

当两人再一次在众议院见面时,对方与富兰克林对话便很有礼貌了,而富兰克林也不计前嫌,提都不提以往被攻击的事情。从此,只要富兰克林需要帮助,他都会倾尽全力,之后,两人便成了莫逆之交。

如果说起初被公开侮辱时,富兰克林连杀了这位议员的心都有,那也是可以理解的,对于紧要关头的绊脚石,没有谁会不想除掉。但是富兰克林却没这么做,他没有迅速找上门报仇,来个速战速决,而是采取了“缓兵之计”,先给对方一个好印象,让对方在鄙夷自己的讲演实力的同时也能看到自己为人礼让、谦恭的一面,使对方出于内疚和心虚停止对他的攻击。进而在见面时表现出足够的大度,让对方觉得他是个有内涵、有气魄的人,从此甘心为他效命。与人打交道最忌讳“一口价”交易,不能轻易将一个人定性为好人或坏人,然后决定与之交往或断交,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不仅人脉的建立过程要循序渐进,人脉的维系也讲究细水长流,这样缔结的人脉才能高效稳妥。

有个女孩家境优越,因此从小便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不过,尽管自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她从来不会看不起那些家境一般或贫苦的同学,她对每个人都热情慷慨。在上大学的时候,她跟同学交往时不拘小节,再涉及金钱的问题上更是非常大度,很少计较。然而奇怪的是,越是这样,同学们与她的距离反而越远。

原来,她有一个习惯,就是常常给人“好处”,比如把自己买回来又不喜欢的新衣服送给别人。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她每次都会说:“这是新的,我都没穿过,就是不喜欢了,这衣服很贵的。”还有就是经常请同学去消费水平非常高的地方吃饭,因为她认为这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收拢人心:同学们从她这得到了别人不能给予的好处,特别是那些家境贫寒的同学,她可以轻而易举地使他们穿最贵的、吃最好的,体验富人的生活,这样周围的人自然就会向她靠拢,可是结果却让她困顿不已。

其实,这个女孩不自恃家境优越积极与普通同学打成一片是好事,只是她的做法太过极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么堂而皇之地收买人心让周边的同学不却步都难。因为如果不接受她的馈赠,怕她会觉得自己瞧不起她,而接受了又没有能力回赠,等于欠了人家一大笔人情,将来若是她有什么棘手的事要自己帮忙又不好推脱。另外,这个女孩实在是太大方了,在她身边就要时时刻刻享受她的恩赐,这样就会给自己戴上一个趋炎附势的帽子。所以,时间一久,大家都开始害怕与她接触。另外,从这个女孩的角度来讲,靠一味地馈赠换来的交情掺杂太多利益因素,不能称之为实实在在的交情。在交往中,一定要把握好物质投资的界限,尽量不要沾染太多的物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