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西点军校成功密码:精英是如何练成的
17119800000021

第21章 绝不屈服

你们不许失败。

——西点军校司令官

如果我的死,可以换取人民和这片土地的安宁,那就让他们把我当作战争罪犯绞死吧。

——罗伯特·E·李将军

思想决定人生的高度

西点军校培养的是“战场上的狮子”,每一个真正的西点军人,都把学校生活看成是战争生活,训练场就是战场,必须以战场上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每一位西点学员要想毕业就如同要达一场漂亮的胜仗,必须经历巨大的痛苦和数不清的折磨。如果没有石子的磨琢,钻石内蕴的光芒决不会显现。接受磨琢就是钻石从黑暗中解放出来的代价。西点学员们是绝对不会屈服的。胜利是每个西点学员心中的目标。

在“野兽营”训练快要结束的时候,新学员筋疲力尽的走进一个大厅。他们要在这里倾听西点军校司令官的教诲。在大屏幕上出现了西点司令官的威严形象。他正面对着话筒,对一群刚刚进入西点军校的新学员发表令人激动的演说。他提醒在座的每一位自豪的新学员,基础训练已经改造了他们,并且这种改变是永恒的。随后,他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的一些经历,并举了一些体现西点精神的勇敢事例,摄像机对准了司令官的脸部,这是一个特写镜头。司令官强调每一位学员都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对国家的责任。在演讲结束时,他一字一顿地说道:“你们不许失败。”——所有的西点学员都把这句话记在了心中。

司令官的话意味深长,尤其是最后一句“你们不许失败”,让所有的西点学员都记忆犹新。不许失败,不仅是对于战场而言,也是对每个学员的人生而言——你们在战场上不许失败,你们的人生也不许失败。

那究竟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成功的人生呢?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西点军人,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们热爱的将领,美国人对他有着一种特殊的近乎虔诚地爱戴和拥护。尽管他在南北战争中失败了,但他的精神之光却照耀着所有的人,他是美国历史上一个不朽的传奇,他就是罗伯特·E·李。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李将军”。

1861年,美国北方自由劳动制度与南部奴隶制度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于是,由南部各州组成的“南部联盟”在林肯政府的讨伐令下,南北战争爆发了。

这是一场令人痛心疾首的内战,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同胞扛起枪来。当时联邦的罗伯特·E·李将军,听到这个讨伐令时,泪流满面。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国家会陷入到必须用战争来维护团结的地步。李将军是个彻底的人道主义者,他历来反对蓄奴。虽然在他的家乡弗吉尼亚,蓄奴是合法的。在后来的北军统帅、战后的美国总统格兰特将军还没有解放自家的奴隶时,李将军就已经率先解放了自己家族的全部奴隶。李将军一直认为蓄奴制度是一种“道德和政治上罪恶”,是“白人的一项巨大罪恶”。他曾在日记中写到“美国应该是一个团结的整体,没有什么所谓的北方、南方、西部又或是东部。”

李将军毕业于西点军校,他是美国军队一名能征善战的将军,他很快接到林肯总统的任命:被任命为联邦军司令,平定南方各州的叛乱。

然而李将军的故乡就在南方的叛乱州——弗吉尼亚。他深爱着这个国家的人民,无法率领军队去屠杀自己的乡亲。于是,他一夜未眠,第二天他断然回绝了这个重要的任命。

他愤然辞去担任了36年之久的联邦军官职务回到了故乡,以此来抗议政府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的做法。他在辞职信上写道:“我一直无法下定决心来反对我的本州、我的亲戚、我的孩子们和我的家人。因此,我辞去了军队职务。我真诚地希望:除非为了保卫我的弗吉尼亚,我将永远不必拔出我的剑。”

李将军为了抵制国家分裂四处奔走,他在弗吉尼亚不停地劝说南方领袖打消分裂祖国的念头,可惜没能成功。此时,北方军队的炮火已经向他的故乡袭来了。无奈之下,李将军出任了南方军队的统帅,不得不与自己曾经领导过的联邦军队开战,保护自己故乡的人民。

出任南军统帅的李将军骁勇善战。他无疑是美国内战中最为杰出的指挥官,由于他曾在各种不同的兵种服过役,使得他能够充分理解和协调各兵种之间的关系。他的战略就是“进攻”二字,哪怕是处于逆境也决不屈服。他善长捕捉对方部署上的漏洞和弱点,出其不意地进攻,以声东击西吸引对方注意,然后猛然打击对方另一侧。因为他的卓越领导使得南北战争延长了两三年。在1861-1865年间,林肯先后撤换了麦克道尔、麦克莱伦、波普、伯恩塞德、米德等多位北军司令——他们都是李将军的手下败将。

每一次战役,北军人数几乎都远远多于李将军率领的南军。而每一次战役,李将军都能以卓越军事领导才能以少胜多、击败北军,这些战役至今还是西点军校的战术范例课程。尽管李将军在安特提姆遭到了巨大损失,在盖蒂斯堡战役中也遭受了惨痛的失败,但李将军的部队从没出现过失去秩序的崩溃,他始终都坚守到战争的最后一刻。他率领的北弗吉尼亚军团无疑是美国历史最好的一支部队。

葛底斯堡战役使南军遭到了惨败。“皮吉特冲锋”让一万多名南军官兵在一个小时内几乎全部阵亡,除了他本人及其参谋员,其中3名准将、18名上校、31名中校、46名少校全部阵亡。这场战役结束后,李将军流着泪对士兵说:“It is fault! It is all my fault! My friend! It is my fault!!”他曾经对另一个将军说过:“我并不惧怕自己的死亡,你或是我的。然而最为一个指挥官最痛苦和困难的事情就是驱赶着士兵们去献身去死亡。他们并不是为了我们而死。不,阁下,绝对不。我会为此深深地悔恨和忏悔一辈子。”

葛底斯堡战役的惨痛,并没有动摇李将军在南军将士心中的威望。而此时李将军的军团只剩下了6万人,他需要面对的却是新任联邦军总司令格兰特亲率的12万大军。李将军不得不以极端弱势的兵力和格兰特交战,同时李将军严重的心脏病又严重困扰着他。

在荒原战役、斯巴萨维利亚战役和诺斯·安娜战役中,李将军都在缺衣少食的弱势下击败了格兰特,让格兰特损失了将近6万人。在这段日子里,李将军拒绝了除工作需要以外的一切补给品,他坚持认为“那些受了伤的士兵比我更需要他们。”

数月之后,南方军队终于抵挡不住精锐的联邦军队的猛烈进攻,李将军明白南方的大势已去,他向格兰特提出了投降谈判要求。此时,也有人提出,号召全体南军深入山区打游击战,如同当年独立战争那样。李将军一口回绝了,他说:“战争是我们这些军人的职业,如果如你们所说,那就等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人民,虽带来的也只会是无休无止地争斗和血腥的屠杀。我虽然不是一个优秀的军人,但是我的道德不允许我去这么做。如果我的死,可以换取人民和这片土地的安宁,那就让他们把我当作战争罪犯绞死吧。”

胜利属于了联邦军队,联邦军准备要大摆宴席。格兰特将军得知后,语重心长地阻止道:“这场胜利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战士们,战争结束了,叛乱者重新成为了我们的同胞。”听到这句话,所有人仿佛猛然从迷梦中醒来,大家都沉默了,有人流下了泪水:原来这只是一场家人的争执,战场上淌着的是自己同胞的鲜血。

李将军和格兰特将军约定在阿托克马斯的法院会面,商讨投降事宜。在投降仪式上当天,代表胜利一方的格兰特将军提前到达了约定地点,时间一到,李将军准时出现在了会场的门口。

格兰特将军不禁愣住了:站在会场门口的李将军,穿着一身笔挺的军服,铜钮扣和皮鞋都擦得雪亮,李将军胸前佩戴着整齐的勋章,他就像从雕画里走出的战胜者,带着一脸傲气进了会场。

格兰特望了望自己那身陈旧的军服,甚至连纽扣都不知掉哪去了。比较之下,还真分不清谁才是战败一方。格兰特好奇地问李将军,为何穿得如此整齐。

李将军说:“真正战败的不是我军,而是南方联盟中由政客所操控的政治团体。我是个军人,虽然在战争中失败,但是我仍然对我的军队负责,所以,不能对不起这套军服所代表的意义,更不能对不起自己,特别是对当初成为美国军人时所许下的誓言!”

在得到了格兰特将军决不会关押或迫害任何一位南军士兵的保证后,李在投降协议上签了字。最后,他却又补充了一条——允许南军带走军中的战马。格兰特问及原因,李将军只说了一句“马上就要春耕了,他们都是农民儿子,他们需要这些马去劳作。”

最后,南北双方将领在互相尊重的气氛中签署了协议,受降仪式仿佛是一次战友的换岗。历时近5年的内战终于停止了。李将军的投降决策影响了整个美国历史,使美国人民躲过了一场更大的浩劫。人们称李将军是一个“伟大的投降者”!

投降未必不英雄,李将军对国家对人民无愧于心。他的勇敢、仁慈、卓越和风度,使他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尊敬。

战后,李将军一个人骑着马把自己流放到列克星敦小镇的烈士公墓,为他的战友和士兵们守灵。之后,李将军谢绝了很多高收入的工作的邀请。最后,他选择了担任弗杰尼亚华盛顿大学的校长:“我们就是曾经由于无知和误解,血腥地互相仇杀,而我也是其中的刽子手之一。如今,也唯有教育能给我一个赎罪的机会。”李将军在华盛顿大学任期内,改善了学校的财政状况,开创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新闻系和商业系,一座座高楼在校园里崛起,让华盛顿大学声名鹊起。

李将军解甲归田后五年间,直到死去,一直尽瘁于恢复南方的创伤,并敦促人民跟过去的敌人合作,因为敌人本是同胞。

1870年10月12日,罗伯特·E·李心脏病突发,他倒在自己的校长办公室内于黄昏溘然长逝,享年63岁。

“北方得胜,南方得李”。时至今日,李将军仍是美国人民最崇敬的军人。他的生日被定为南方各州的法定纪念日;以他命名的小学、中学、大学遍布各地;在他的忌日,墓前都会堆满数以千计的鲜花……李将军已经成为一个象征、一种理想。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深深受到南方和北方的共同尊敬。

不在挫折面前屈服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正如行船,有多少顺风就会有多少逆风。人生也如此,有多少成功,就会有多少挫折。每个西点学员都懂得:若想成功,就必然会有挫折,害怕挫折,就别期待成功。面对挫折决不屈服,这是每个西点学员必须具备的素质。没有哪一个会因为害怕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信仰。西点英雄的事迹鼓舞着西点军人,使他们相信,只要决不屈服,坚持到底,总有一天会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乔治·麦克莱伦将军毕业于西点军校,他是南北战争时期北方军队的将领。在激烈的包尔斯高地战役中,他的军队遭到了惨败——甚至林肯的忠实老友贝克上校也阵亡于此。麦克莱伦并没有垂头丧气地向林肯认罪和谴责自己,相反,他只说了一句话:“总统,我相信最后的胜利一定是我的,我完全干得了。”于是,林肯又把重新任命麦克莱伦为陆军总司令。最终,麦克莱伦以他的勇敢和自信赢得了胜利。

“我完全干得了”,这就是决不屈服的胆量。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麦克莱伦将军没有让挫折成为自己的绊脚石,而是让它成为了走向成功的阶梯。西点学员相信:只有经受大挫折磨难的人才会有大的作为。

西点军校非常重视培养学员们抵抗挫折的能力——让他们经受残酷的野外训练的磨难;让他们承受一般人无法承担的压力;甚至让他们遭受有意的误会等等。每个西点学员在这些训练中,都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抵抗挫折的方法。首先要从思想上藐视挫折,做思想上的强者,自信是打败挫折的前提。在挫折面前,要学会在内心高呼“我能成功”。西点学员们还把每次的挫折当成自我成长的一次机遇,当成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阶梯。西点学员都善于在学习生活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严格要求自己,巴顿将军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能够从西点军校走出的优秀学员都是生活的强者,是决不屈服的英雄。西点军校教导学员面对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指导着所有学员未来的人生。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在年轻时,曾在西点军校就读。他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困苦,但他从未向生活低头,他决不屈服的精神使他迎来了文坛上的巨大成就。他有一句名言——“强烈的成功欲望会使一个人忘记一切苦痛,迎来成功的一天。”

萧伯纳认为:“美国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和马克·吐温。”但是,在美国文坛再也找不到一个比爱伦·坡的命运更坎坷的大作家了。作为世界文坛史上最著名、最浪漫的天才之一,爱伦·坡的一生却充满了屈辱与苦难。他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以短篇小说和诗歌最为有名,包括《泄密的心》、《乌鸦》等名篇。他还被认为是推理小说的鼻祖。爱伦·坡最看重的是自己的诗,可惜在当时他的作品却被评论界所排斥,但爱伦·坡对自己的文才毫不怀疑,他在自己的散文诗《我发现了》中写道:“我可以花一个世纪来等待读者……”。

爱伦·坡出生于1809年1月19日,卒于1849年10月7日。他从小就是个孤儿,受尽了世人的欺辱与白眼。在被一个富有的烟草商收养后,由于爱伦·坡的倔强叛逆,不仅没有博得养父的欢心,他还被养父骂为“白痴”,一度被棍棒打出家门。

少年时代的爱伦·坡就读于英国一所私立学校。他的天分让他在学习中毫不费力就能取得优秀的成绩。他精通数学、医学和化学,阅读范围也很广,包括文史哲和天文地理。此外,爱伦·坡还是个体育高手——游泳、击剑、马术,无不擅长。当时的小爱伦·坡已经能用拉丁文写诗,初露锋芒。

1830年5月,爱伦·坡考入了西点军校。他的语言学识过人,在西点军校以写讽刺诗闻名,他写的讽刺军官们的滑稽诗让他学员中深得人心,他甚至还写信讽刺他的养父,最终迫使养父与他断绝了关系。

由于不堪忍受军校刻板的生活,爱伦·坡常常故意违反校规。一次,教官要求学员们在操场持枪练习时,爱伦·坡却故意躲在房子里写诗,结果他被教官发现,并送去军事法庭审训。最终爱伦·坡因“缺课、不上教堂、不参加点名”的违纪行为被西点军校开除。

在被学校开除后不久,爱伦·坡来到了纽约。他用西点军校同学们给他的捐款出版了《诗集》——题献给他的西点军校“合众国士官生”。

接下来的几年,爱伦·坡住在姑妈家,负责教表妹弗吉尼亚读书。1836年,26岁的爱伦·坡与年仅13岁的表妹弗吉尼亚不顾一切地热恋并结婚了,爱伦·坡爱憎分明。他对所恨的人,态度高傲、寸步不让。对所爱的人始终和蔼可亲、一片至诚。

和表妹弗吉尼亚在一起的日子是爱伦·坡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但这却给他们夫妇带来了莫大的痛苦。

这场年龄相差悬殊的婚姻并不被看好,许多人都认为爱伦·坡疯了,劝他结束这幕“悲剧”,而更多的人则奉劝弗吉尼亚离开爱伦·坡这个穷光蛋,他们认为,爱伦·坡根本不配拥有爱情和其他一切美好的东西。

世俗终归只是世俗,那些人永远不会领悟到伟大的爱情是如何产生的。爱伦·坡夫妇用用世间最牢固的爱情击垮了所有的流言,证明了他们的婚姻是最美满、最幸福的。

这期间,弗吉尼亚用温柔与爱启发着爱伦·坡的灵感,爱伦·坡的天才创造力也发挥出来。他写出了那篇在后来传世不朽的名篇《乌鸦》。就是这首诗,让爱伦·坡足足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写了又写、改了又改,可是却仅仅卖了十块钱。这在当地被传为最大的笑话。爱伦·坡也成了人们讥讽的对象,公认的弱智无能之辈——那些有眼无珠者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今天这首诗的原稿售价已达数万美元。

在美丽的郊外,有一处四周种满苹果树的房子。爱伦·坡和他年轻的妻子就住在这所房子里。尽管他们以每月3美元的租金租借此房,可是,他们在大多时候穷得连饭钱都没有,更别提付房租了。常常有时,他们不得不整天饿着肚子,当院子里的车前草开花时,他们便会采来煮一煮,用来充饥。虽然他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弗吉尼亚却没有一句埋怨,她由衷地依恋她的丈夫,对他怀着深深的期望。但这种缺衣少食的日子实在太艰难了,弗吉尼亚终于病倒了。爱伦·坡竟然连给她买食物和药的钱都没有。

除了来自肉体的折磨,爱伦·坡夫妇还要面对旁人的冷嘲热讽。爱伦·坡夫妇相互依靠,互相取暖。此时,爱伦·坡拼尽力气,几尽疯狂地写诗,苦难的生活鞭挞着他,他的内心怀着强烈的成功欲望,这使他忘记了一切苦痛,在爱伦·坡的脑海中,只有两个字:奋斗!

1847年1月30日,身体虚弱的弗吉尼亚终究敌不过饥寒交迫的打击,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她带着令人感动的爱去了。爱伦·坡几乎崩溃了,失去了爱妻的生活让他每天都仿佛坠入地狱之中,惟一支撑他的就只有成功的信念了。

他守在爱妻弗吉尼亚的坟墓旁,几近神经错乱。爱伦·坡拿着笔,强忍着泪水和思念。他用尽一切气力,把所有的精力都投身到创作中。从白天到夜晚,从夜晚到梦中,从梦中到白天……终于,他写出了一系列感人肺腑的诗篇和小说,爱伦·坡终于迎来了成功。

爱伦·坡在自己短短一生中,写下的不少经典作品中,他的文学评论被誉为是“最有见识、最富哲理的大无畏评论”“是美国文坛上空前的杰作”。他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这种艺术主张几乎贯穿于他所有的作品中,他说“在诗歌中,只有创造美——超凡绝尘的美才是引起乐趣的正当途径……而在故事写作方面,艺术家就不妨力图制造惊险、恐怖和强烈情感的效果。”。他的论文如《写作的哲学》《诗歌原理》、《古老的故事》等,至今仍被视为文艺批评的典范之作。他擅长短篇小说,虽然只写了四五篇推理小说,但他却是举世公认推理小说的“鼻祖”。如:《毛格街血案》、《玛丽·罗杰疑案》、《窃信案》和《金甲虫》等,对后世起了很大的影响。他塑造的侦探杜宾形象,可以说是“福尔摩斯”形象的前辈……要充分说明爱伦坡的影响力,也许他的粉丝名单才是最好的证据:波德莱尔、阿加莎克里斯蒂、柯南道尔、雷蒙德钱德勒、岛田司、斯蒂芬金……

爱伦·坡是一个永远不向命运低头的勇士,一个决不屈服的人。他的恨与爱,随着他的去世消失了,只留下他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后世的长河里闪闪发光。

《安娜贝尔·李》是是爱伦·坡写给亡妻弗吉尼亚的一首诗,是一首美国抒情诗中的上乘佳作。在诗中,我们看到了爱伦·坡那永不停歇的爱和执著。

《安娜贝尔·李》

那是在很多年很多年以前

在大海边的一个王国里

住着位你也许认识的姑娘

她的名字叫做安娜贝尔·李

那姑娘活着没有别的心愿

与我相爱是她的心思

她是个孩子而我也是个孩子

在大海边的那个王国里

但我俩以超越爱的爱相爱

我和我的安娜贝尔·李

以一种爱连天上的六翼天使

对我和她也心生妒意

然而那就是原因

在大海边的那个王国里

在黑夜从天边吹来一阵冷风

寒彻我的安娜贝尔·李

于是她出身高贵的亲戚前来

从我的身边把她带去

把她关进那石凿的墓穴

在大海边的那个王国里

在天堂一点也不快活的天使

对我和她也心生妒意

对!那就是原因

(众所周知,

在大海边的那个王国里)

在黑夜从天边吹来一阵冷风

冻煞我的安娜贝尔·李

然而我俩的爱远比其他人强烈

与那些更年长的人相比

与许多更聪明的人相比

无论是住在天堂的天使

还是住在海底的鬼蜮

都无法将我们俩灵魂分开

我和我的安娜贝尔·李

因为每当月放光华我总会看见

我美丽的安娜贝尔·李

每当星斗升空我总能看见

她那明亮而美丽的眸子

于是我整夜躺在我爱人的身边

我的爱,我的生命,我的新娘

在海边石凿的墓穴

在海边她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