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恭让你的交际更成功
与人交际之初,外表很重要,但接下来的言谈举止同样重要,如果你表现得体,很可能就会使对方产生与你合作的欲望,反之,你则很可能失去与对方合作的机会。你要记住,任何人都需要被尊重,而你的谦恭有礼正是尊重对方的最好方式,对方得到尊重后,他才会尊重你。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个擅长演讲的人,当时有不少人向他求教演讲的艺术。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向他求教,滔滔不绝地对苏格拉底讲了许多话,目的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结果苏格拉底向他收取双倍的学费。年轻人很纳闷,问道:“为什么要收我双倍的学费呢?”苏格拉底对他说:“别人我只教一门课程,而你,我要教你两门功课:一门是教你学会闭上嘴,另外一门才是教你怎么去演讲。”
诗人鲁藜曾经写过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话:“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老把自己当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所以不要把自己当珍珠一样炫耀,因为珍珠虽然光彩夺目,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作珍珠的本钱,即使你是一颗珍珠,也不一定经得起风雨侵蚀,而且还有被埋没时的痛苦。当你把自己当成珍珠的时候,你就很可能会骄傲地看与你交往的人,当对方感受到你的骄傲时,往往会不屑与你继续交往。所以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那些总是抬着头走路的人,很容易被路上的石头绊倒。如果你想在交际中取得成功,那就放下自己的身段,做一个谦虚的人。
有一个人很喜欢画画,所以他四处寻找可以教他的老师。可是,已经过去一年了,他还没有寻找到合适的老师。
一天,他从拜师的路上回来,突然口渴了,但四周并没有卖水的地方,只有一个寺院,他只能沮丧地走进寺院中借一口水喝。寺院的方丈是个和蔼的老人,于是他对方丈诉说了自己的痛苦:“我一心一意想学画画,但找了一年都没找到可以教我的老师,您说这是为什么呢?”方丈笑着问他:“你寻找了一年,真的没有看到过一个可以教你的老师吗?”这个人说:“您不知道,他们大多都是徒有虚名,当我看到他们的画时,真感觉还不如我自己画的呢,您说,这样的人能做我的老师吗?”方丈听完对他说:“我虽然不擅长作画,但也喜欢收集一些好看的画,既然你说你画得比那些名家还要好,不知你可否送我一幅画呢?”他答应了方丈的请求。
方丈让小和尚把纸笔准备好,对这个人说:“我平时很喜欢喝茶,不知你能不能给我画一只茶杯和一个茶壶?”他回答:“这太简单了。”于是,他铺开纸张,只一会儿工夫就画好了一只茶杯和一个茶壶。
当他把画递给方丈时,方丈笑着对他说:“你画错了吧?”他审视了一下自己的作品,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就疑惑地看着方丈。方丈说:“你画得确实很好,只是茶壶和茶杯的位置画反了。应该是茶杯在茶壶的上面才对吧。”这个人听完方丈的话,笑得直不起腰来:“方丈,您怎么这么糊涂,茶杯在上面的话,水怎么倒进去呢?”方丈说:“原来你也知道这个道理呀!你手上的杯子放得比茶壶还高,那你怎么接受别人的茶水呢?拜师也一样,你希望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就先要把自己放到低处,才能接受别人的智慧。”这个人深思了一会儿,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很高的位置上,别人不仅不会尊重你,而且还会让你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因为没有人愿意和骄傲的人交往,骄傲本身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如果你能放下身段,做人做事谦虚一些,往往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与人交往时不仅要谦虚,而且还要擅长抓住对方的心理让对方喜欢你,赞美对方就是促进交往的好办法,每个人都有希望别人赞美自己的欲望,这种欲望被满足后,人们往往变得很好说话。
广告设计师史小姐所租的房子快到期了,周边的房租价格已经涨了许多,史小姐不想再搬家,又不想让房东提高房价。她打电话给房东,说在租约期满后准备搬出去,但实际上她并不想搬,觉得总是搬家太麻烦,只希望房东能够按照原来的价位将房子继续租给自己,但是房东没有表态。史小姐估计成功的希望不太大,因为身边的很多房客都失败了,而且自己的房东是难以应付的。不过史小姐当时正在学习待人接物的艺术,她决定再试一试。
第二天,房东登门拜访,史小姐在门口很客气地迎接了他,没有一开口就提及租金的事,而是说她如何喜欢这个房子,称赞房东真有眼光,买的房子位置好,短短几年房价长了不少,随后又恭喜房东发财了。她还恭维房东管理房屋得法,不像有些房东看房客看得很紧等。史小姐本着“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原则对房东进行了一番适时赞美后才提出自己因为实在喜欢这间房屋,看房东能不能按原来的价位继续租给她。
很显然,这位房东从来没有受过房客如此的款待和欢迎,更没有听到房客说过如此赞美的话,有些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最后房东说:“我也愿意有你这样一个爽快的房客,挣钱多少是其次,关键是看什么样的房客,像你这样通情达理的房客,我愿意按原价继续租给你,缺什么就跟我说,能配的我尽量给你配齐了。”史小姐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假如史小姐采取其他房客的办法争取房东按原价继续租给她,一定不是现在的结果,而她采取了友善、赞美的方法,从而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成功。
如果在交往中有人忽略或冷淡你,也许最终你要把握的只有一条,那就是放低姿态,谦虚是你此时必须做的。在了解了彼此的情况之后,露出坦诚的笑脸并对他人表示认同也许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对于本不熟识的人,多赞美几句往往会使你们交往得很愉快。
第四节 情感润滑,融洽人际关系
从人们彼此进行交往、建立关系开始,人与人之间就已经投入了一部分感情,这些感情成为关系继续发展、友情不断深入的基础。如果没有情感基础,那么人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就会出现异常。假使感情投入减少,即便是过去的挚友,也会变得隔膜起来。情感是需要交流的,而关系是需要情感滋润的,没有情感的润滑,人际关系终会出现裂痕,并走向毁灭。
每个人生存于社会中,少不了交际关系,而人际关系则少不了情感投入。无论是深入彼此自己的关系,还是稳固旧有的友谊,都需要感情作为铺垫。事实上,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真正地关心与维护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只有善于融洽人际关系的人,才能在交际过程中获得朋友的心以及真正的友情。
真正的朋友要“对等”
在社会心理学关于“交换作用论”的叙述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喜欢那些同样喜欢我们的人。”人们在选择人际交往对象时,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一般都会成为首要考虑的人选。其实,这是人际吸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效应:对等律。
一般来说,人们彼此间的交往都需要遵循对等律。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彼此间的交往大体上是一种对等的结合。事实证明,对等的交往才会有稳定的基础,不对等的交往就有不平衡的因素。所以,人们一般都在满足“对等”的范围内选择交往的对象。
人们都希望自己所交的朋友是一个不错的人,就算不比自己强,也应该与自己相去不远。人们希望自己所交的朋友能够帮助自己,最起码能够支持自己。在结交朋友的时候,每一个人内心都有这样的渴望。如果对方不能满足自己这种内心的需要,那么彼此的交往就很难继续下去,因而人人都在寻找有对等条件的交往对象。
但是,现实往往很难实现人们的这种愿望,因为要让彼此的情感完全处于对等状态是非常困难的。毕竟在生活中,“郎才女貌”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更何况人们在交友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较高期望,大家都希望得到更好的朋友,因为这样对自己的帮助会更大、更明显,结交有身份的朋友,最起码可以给自己“长脸”。很显然,现实中要满足这样的心理需要是不太可能的。于是,人们的内心转而把对等效应“变相使用”,成为一种“等值交换”。譬如,有些人无论在文化、学历上还是身份上都很一般,只因为长得英俊或漂亮,就可以交到身份显耀的朋友。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等。
一个人其他条件一般,但相貌特别出众,也可能被评出高分。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讲,美貌是一种稀缺资源,它不像学历、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相貌是先天决定的,是没办法的事。这种先天的优势往往能够弥补一些后天的缺失。就好像做房地产生意,好地段是稀缺资源,边远地区的房子盖得再好,可能都不及好地段卖得好。在交往过程中,这种先天的优势就可以与文化、学历、气质、身份等具有对等的价值,因而有优势,彼此的交往就能够维持住。
相反,如果先天条件不足,人们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提升自己以达到对等定律的要求,结交到好朋友。
尽管在人际吸引过程中对等律普遍存在,但是也有特殊对等的现象。有些人能够超值发挥,突破一般对等律,获得长久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就好像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并不一定要擅长所有的体育项目,如果一个人所具备的特质属于稀缺资源,那么只需要一条就足够吸引他人了。
有位男士很优秀,可他的妻子从哪方面看都很平常,两人的条件相差很多,但他们一直不离不弃。尽管从表面上看,妻子和丈夫一点都不般配,可是人们都可以体会到丈夫对妻子的爱。后来,人们了解到两个人的过去,才知道了他们幸福的原因。
原来妻子与丈夫曾经共患难过,不仅如此,她一直悉心呵护丈夫,这种理解和呵护是丈夫在其他女人那里根本得不到的。他的妻子还特别善于理家,承担着照顾孩子、赡养父母的责任,在安排衣食住行等方面给了丈夫不可或缺的安全感。这些特殊的要素是外人一时难以了解也不容易看清的。事实上,两个人的稳定关系就来自于这种特殊对等。
关于对等律,婚姻如此,人际交往更是如此。
身为一个普通人,如果想与一个特别成功的人交朋友,本来论条件可能对等不上他,但是,假如能找到他的特殊需要,发挥对他的特殊作用,然后超值发挥,也可能取得成功。无论如何,都需要让自己的某一特殊资源触动对方。
首先,人们要想方设法提高自己。无论是学历、成就、气质、金钱,还是自己的等级和品位,都应该是可以提高的特殊资源,只有善于提高自己,才可能让朋友关系更长久。
其次,不要看不起境况不好的朋友。因为这样不仅会让你失去朋友,还会失去特殊的稀缺资源,对你交际圈的发展是不利的。
告诉他,是自己人
在人际交往中,相互之间会产生影响,时间长了,彼此总会产生一些相同的东西。在交往过程中,有些交际高手会通过一些方法强化这种影响,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自己人效应”就是一种彼此影响下的心理现象。所谓“自己人”,就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善于交际的人会利用“自己人效应”在他人心中建立起归属感,以达到融洽双方关系的目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最初人们需要家庭,继而希望融入其他团体。群体的归属是人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当归属感被满足时,人们就可以从中得到温暖,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自己人”就是一个满足归属感的方法。
无论孩子还是大人,如果找不到归属感,就会一直制造麻烦,永远无法安乐,这样既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交往就是一个寻找归属感的过程。当你通过交往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子时,就满足了自己内心归属的需要。如果你想结交一个朋友,你就需要融入对方的圈子,从中找到自己的归属。 当一个人被告知是“自己人”的时候,心中就会不由自主地变得温暖起来,从而使他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利用“自己人”效应,满足人们内心的归属感要求,深入人心,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赢得他人的认可。
抗日名将冯玉祥的诗中曾有“重层压迫均推倒,要使平等现五洲”的句子,他以“要求平等”号召士兵起来反抗。事实证明,冯将军并非空口说白话的人,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平等”二字。平时冯将军体贴士兵,时刻关心他们的生活,亲自为伤兵尝汤药,擦身搓背,与士兵一起吃粗茶淡饭。在这种行动之中,士兵们都感到冯将军没有架子,与自己处于平等地位,因此把冯将军称为“真正的自己人”。
要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须把对方当成自己人,通过“自己人效应”激发对方内心的归属感,这样才能拨动对方的心弦。
某中学校长发表以“矫正中学生早恋”为主题的演讲,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记得我年轻时,上课过程中总是禁不住看班上一个女孩,不知怎么搞的,当时脑子里总是会想到她。”在场的同学听后顿时鸦雀无声,这位校长指出这是青春期性萌动的正常反应,接着,他谈了自己对早恋的看法。学生们都觉得校长亲切可信,有些学生还把自己的早恋问题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校长,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很显然,仅仅通过威严、名望是难以说服别人的,即便你有好的建议,如果不能让对方信任,也难以让他接受。如果能够通过强化“自己人效应”来激发对方的归属感,那么取得别人的信任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