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世界史
17116300000043

第43章 革命的狂飙——时代的悲与喜(8)

整整一个晚上,阿蒙森都坐在灯下苦苦思索,渐渐地他的头脑冷静下来,他萌生了一个大胆而奇特的想法。来不及多做准备了,必须马上带领探险队实施计划。于是,他带领自己的队员出发了,一路上他都在命令队员们以最快的速度向前行进,队员们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甚至他们不知道要去哪儿,只好跟着阿蒙森没日没夜地向前赶路。

半年过后,阿蒙森的“符拉姆”号探险船来到南极罗斯海东面的鲸湾,这时队员们才如梦初醒。没多久,斯科特率领的探险队也到达了鲸湾。这一对手的潜在威胁刺激着阿蒙森的每一根神经,他一定要抢在对手的前面。他绞尽脑汁终于选定了一条到达南极的线路,这是一条比其他线路要短得多的线路,但它的艰险程度极大。阿蒙森从爱斯基摩人那里带了52只爱斯基摩犬,由于这种狗有很强的耐力,能够适应高寒气候,所以可以长时间不间断地拉着雪橇奔跑。然后,阿蒙森挑选了4个伙伴组成先锋队,义无反顾地向南极进发了。

随着不断地深入南极腹地,危险也越来越大。阿蒙森及其队员携带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再往前走,就可能有生命危险。不忍半途而废的阿蒙森只好含泪杀掉了多余的狗。2月14日,历尽千辛万苦的阿蒙森和队员终于达到了南极极点,这一刻的他们都激动得流下了热泪。阿蒙森拿出温度计,指针赫然指向零下94.5℃,他让队员支起帐篷,并在极点停留了3天。3天后,他们将挪威的国旗插在帐篷上,踏上了荣归的路途。1912年1月25日,阿蒙森率领的先锋队终于返回“符拉姆”号,并顺利回到了挪威。而英国的探险队虽然登上了南极的极点,却在回来的路上被活活冻死了。

解析生命的密码——摩尔根与基因论

摩尔根,美国生物学家,1910年创立了遗传基因理论,为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和探索成功地打开了一扇大门。

摩尔根出生于1866年,他有一位驻外领事的父亲,所以他小时候的生活十分优越。在学生时代,摩尔根就热爱学习,对各门学科都感兴趣,他还非常喜欢观赏自然风光,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无限眷恋和热爱。摩尔根于1886年进入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开始从事生物形态学研究。他研究了4种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形态变化,准确地确定了它们的种类,并写出了名为《论海蜂蛛》的论文,他也因此获得了博士学位。

自此,摩尔根就对生物学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废寝忘食的研究作风让其他研究者望尘莫及,同时,他也被别人当成怪人看待。在自己的实验室里,摩尔根养着成千上万只果蝇,尽管这些东西对人有害,但对生物遗传学的研究来说却是不可多得的材料。身体很小的果蝇占用面积相对比其他材料少。另外,果蝇的成本很低,饲养起来也很容易,果蝇的繁殖速度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无法比拟的。再者,果蝇的身体内有很多容易观察的特征,它的每个细胞中只有4对染色体,因此摩尔根选择了果蝇作为研究材料。

1906年,经过不懈努力的摩尔根,终于从果蝇身上发现了性别遗传机理的重要事实。在这个研究中,摩尔根得知生物性别的遗传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但是,发现了这一理论的摩尔根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去宣传自己的成功,他还要进一步确定染色体就是遗传因子。

1910年,摩尔根对一群野种果蝇进行了放射性实验,他在这群第二代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便将这只白眼雄果蝇和一群正常的雌果蝇交配,结果所产的第一代都是红眼果蝇,他再次让那只白眼果蝇和这批第一代果蝇杂交,结果在第二代出现了白眼雄性果蝇。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为了揭开其中的秘密,摩尔根做出了很多假设,最终确定为果蝇的性别遗传机理,从而得出了“伴性遗传”理论,即遗传因子是和决定性别的染色体联系在一起的。在得到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之后,摩尔根又和学生斯特蒂文特利用数学方法,成功绘出了果蝇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图,从而为遗传基因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1928年,在总结对果蝇二十余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摩尔根写出了遗传学专著《基因论》,为人类杂交育种、疾病遗传和医学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电气时代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由于之前曾发生过一次工业革命,所以这个工业革命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下,自然科学在19世纪取得重大突破。在物理学方面,电磁感应现象被法拉第证明了,伦琴又发现了放射现象;在化学方面,分子-原子结构学说得到确立,门捷列夫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在生物学方面,建立了细胞学说,达尔文创立并宣扬了他的生物进化论学说。各行各业取得的重大突破,促使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相结合,科学原理也被转化为技术直接运用到生产中。这一时期,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这就要求加速商品的生产。因此,人们渴望有更好的机器和更强大的动力来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这些条件使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成为可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的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从此,电力就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开始用来带动机器。电作为一种能源被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同时,一些以电为能源的产品被迅速发明出来,如电灯、电车、电报、电话和电焊技术等。电的广泛使用,又要求必须有更多的电力来供应。于是,法国人马·德普勒发明了远距离送电的技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也建成了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将输电线路结成了网络。至此,制造发电、输电和配电设备的电力工业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

这次工业革命还有另一个重要表现,那就是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德国人奥托、戴姆、狄塞尔在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间,先后发明了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和柴油机。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得到了解决,从而引起了这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80年代,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10年后,许多国家建立起汽车工业,并带动了内燃机车、远洋轮船、拖拉机和装甲车、飞机等的制造和使用,就连石油开采与炼制业也在内燃机的发明之后迅速发展起来。

化学工业也不甘落后,赶着来凑热闹。无机化学工业、有机化学工业也相继被建立和发展起来。人们能够制造和生产出纯碱、硫酸以及煤焦油,这又促成了一系列新发明和新产品的出现,如化肥、化学药品、人造染料、人造丝和人造纤维等。化学工业一个重要的部门——炸药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世界名人诺贝尔发明了火药和无烟火药。

第二次工业革命虽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延续,但是无论在规模、深度和影响上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此次工业革命的科学基础更加坚实。所有成果都是在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实践后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的突破性成就,就绝不可能出现新的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也无法得到充分地体现。

第二,此次工业革命更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等,经济改造能力和社会改造能力较以往更强,那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现工业化。城市人口远远超过了农村人口。

第三,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其他国家才相继发生。但这次革命几乎是在几个先进大国同时起步,并互相促进。其中,德国人贡献尤多,其次是美国人,英法等国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无论是哪一国的重大发明,都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你追我赶,经济发展迅速。到1900年,美、德、英、法四国的工业总产值已占全世界工业产值的72%。

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电气时代。它还改变了资本主义原始的工业结构,产生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石油开采业、石油化工业、汽车制造业等重工业。在资本主义工业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轻工业逐渐被重工业所取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导致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经济逐渐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石,世界上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得越来越不平衡。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和法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美国和德国等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很快,工业总产值迅速超过英、法而位居世界前列。俄国和日本经济也在迅速发展。逐渐强大起来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自身的发展和需求,开始了对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掠夺,这就加深了列强之间的矛盾,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并最终酿成第一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