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世界史
17116300000010

第10章 神秘的国度——古希腊和古罗马(3)

波斯大军于公元前490年横渡爱琴海,在雅典郊外的马拉松平原开始登陆。雅典陷入了战争的困境,一面紧急动员,加紧全程戒备,另一面派出当时的最擅长长跑的能手斐里庇第斯日夜兼程前往斯巴达城邦去求助,雅典和斯巴达的距离有二百多公里远。这位长跑健将在没有马骑的情况下竟然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就到达斯巴达。然而斯巴达人却以祖宗规定,月不圆不能出兵为由委婉地拒绝了雅典的请求。斐里庇第斯声泪俱下,苦苦哀求,但斯巴达人最后还是无动于衷,斐里庇第斯满脸无奈,只好赶回马拉松进行复命。

斯巴达人不肯出兵的消息并没有打击雅典人的斗志。当时雅典统帅米太亚得在分析出敌强我弱的客观实情后,最后决定利用精锐的重装步兵去突袭波斯的步兵和弓箭手。波斯人没来得及投入主力骑兵,最后不敌雅典军两翼的猛击而全线大溃。米太亚得仅以一万兵力打败了强于自己10倍的优势敌军。战争胜利后,斐里庇第斯马上奉命奔回雅典报捷。这位长跑能手因为身上有伤,屏住最后一口气跑了四十多公里的路程,到达雅典时只喊出一声“我们胜利了”,随后就栽倒在了地上,再没有醒来。现在的马拉松长跑比赛就是后世人为了纪念斐里庇第斯举办的。

马拉松战役虽然失败了,但波斯人仍不甘心失败。大流士一世去世后,他的儿子薛西斯继承了王位。薛西斯发誓一定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腊,以实现他父亲生前的遗愿。为此,薛西斯卧薪尝胆,精心筹备了4年,动用了整个波斯帝国的物力、人力组建远征军队,参加远征的士兵除了波斯本国外,还有来自臣服波斯的46个国家,一百多个民族。希腊方面当然也不断加强各城邦间的团结,积极整顿以随时备战。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军队分海、陆两路,向希腊大举进发。七八月间来到了德摩比勒隘口。该隘口正是希腊的“门户”,兵家必争之地,依山傍海,关前有两个硫磺温泉,所以此隘口又名“温泉关”。关口非常狭窄,仅能通过一辆战车,是从希腊贯通南北的唯一通道。斯巴达王列奥尼达率300名战士奋勇迎战。然而因通敌者引路,致使温泉关失守,300名战士也慷慨就义。

通过温泉关以后,波斯军长驱直入,进而攻占雅典城。然而到达雅典城时才发现城内已是空空如也,原来当时雅典杰出的海军统帅提米斯托克利已经下令所有的妇女和儿童暂时转移到本国的萨拉米斯岛和亚哥斯的特洛辛去躲避,而所有的男人则乘着战船,集中到萨拉米斯海湾。公元前480年秋天,双方在萨拉米斯海面展开激烈决战。波斯战舰虽多,但船体大而笨重,水浅港窄的萨拉米斯海湾限制了波斯海军的战斗力;而希腊人则发挥了战船体积小、机动灵活的优点,扭转了战局,并一举获胜,薛西斯最后无奈地匆匆收兵返回波斯。

第二年,希腊联军在普拉提亚再次以寡敌众,歼灭了薛西斯留在希腊的陆军,很快就收复了希腊本土的大量失地。波斯远征希腊再一次以失败告终,加之帝国内部矛盾重重,最后被迫退居守势。希腊以雅典为首的各城邦则逐渐逆转局势,并趁机扩张海上势力,雅典还建立起爱琴海域的海上霸权。到了公元前478年,雅典占领赫勒斯滂海峡北岸的最重要的城镇塞斯托斯,也因此控制了通向黑海的要道。同年(也有说是公元前477年),雅典联合爱琴海诸岛及小亚细亚等希腊城邦结成“海上同盟”,因同盟金库曾设于提洛岛,所以也被称为“提洛同盟”。加入的城邦达到两百多个,以雅典为最首。同盟各邦提供资金、船只,组建海上舰队,雅典也因此实际控制了同盟的金库管理权和舰队指挥权。

公元前449年,在塞浦路斯岛东岸的萨拉米斯城附近,希腊海军再次重创波斯军,最后双方同意媾和。雅典派全权代表卡里阿斯赴波斯首都苏萨谈判并最终签订了《卡里阿斯和约》。和约规定:波斯从此放弃对博斯普鲁斯海峡和爱琴海及赫勒斯滂的控制,塞浦路斯归波斯辖治,并承认小亚细亚西岸希腊诸城邦的独立地位。至此希波战争结束。

希腊的势力借助希波战争的胜利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相反的是,波斯帝国的实力则不断削弱,希波战争的胜负形成了东地中海地区新的政治对比。

雅典的眼泪——伯罗奔尼撒战争

在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古希腊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为争夺希腊的霸权,而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给希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战后导致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并使希腊文明开始由盛转衰。

在几十年的希波战争中,雅典联合众多希腊城邦国家组织了提洛联盟,而自己成了这个同盟的实际首领。希波战争结束后,雅典不但没有把这个同盟解散,而且还利用它进一步扩张自己的海上霸权。雅典将同盟金库的资金攫为己有,并开始把其他同盟国当做被臣服国,不断勒索贡赋,甚至派遣军队和监察官,卑鄙地实行军事殖民。雅典的恶劣行为激起了提洛同盟内部很多城邦的不满。然而与此同时,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也已经逐渐成熟。而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治和雅典的民主政治原本就是水火不容。两大城邦都想把自己的政治制度扩大到其他希腊城邦,他们各不相让、相互敌对。暗中双方为争夺原料、奴隶、商品以及销售市场等,引发了各种争端。雅典的海上扩张政策更是严重威胁到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利益。

到了公元前435年,在伯罗奔尼撒同盟中,科林斯与科西拉相互发生争执,难以想象的是科西拉竟然向雅典求援。公元前433年,在希伯达海战中雅典出兵援助科西拉,科林斯因此被迫退兵。接着,在科林斯的唆使下,提洛同盟成员波提狄亚也宣布退盟,雅典恨透了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多管闲事,不久便派兵围攻波提狄亚。与此同时,雅典不满麦加拉时而投靠伯罗奔尼撒同盟,时而依附提洛同盟的行为,借口收容逃奴而对麦加拉实行经济制裁。公元前432年秋,在科林斯代表的鼓动下,伯罗奔尼撒同盟集会要求雅典撒手对提洛同盟的领导权,但很快遭到雅典的拒绝。公元前431年3月,伯罗奔尼撒盟的邦底比斯袭击了雅典盟邦普拉蒂亚,从此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正式拉开帷幕。

战争之初,斯巴达军队多次进军攻入阿提卡半岛,一面对雅典乡村恣意蹂躏,希望如此这样能使雅典与自己进行陆上决战,一面想尽办法极力煽动雅典盟邦们叛离雅典。当时雅典的执政者伯里克利则采用了怪癖清野政策,不上斯巴达的当,而是在陆上采取守势把农村人口撤入雅典城和城内通往海港的防御墙内,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海上采取攻势,派舰船侵袭伯罗奔尼撒半岛沿海地区,更是鼓动希洛人(奴隶)暴动,逼斯巴达求和。双方采取的措施都很毒辣,最后在战争中都受到了巨大损失。尤其是公元前430年,当时的雅典城内人口密集,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瘟疫,死者不计其数,伯里克利也于次年病死。这场战争的破坏和苦难,导致人民的强烈不满。公元前427年,米蒂利尼等盟邦开始反雅典起义。雅典城邦内部也发生了党争,雅典以尼西亚斯为首的主和派和以克里昂为首的主战派间更是发生了激烈争斗。

公元前425年,雅典海军攻占了美塞尼亚西岸的皮洛斯以及附近的斯法克蒂里亚小岛。3年后,双方在安菲波利斯发生激战,凑巧的是双方的主将克里昂与伯拉西达均战死沙场,这次战争以雅典战败告终。公元前421年,雅典主和派首领尼西阿斯同意与斯巴达缔结《尼西阿斯和约》。这项条约规定:交战双方都要从各自占领地撤兵,并交换战俘,在50年内保持和平。

合约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战争也没有就此结束。公元前415年,雅典由阿尔基比阿德斯与尼西阿斯等率领轻装步兵一千三百多人,重装步兵五千多人,战舰一百三十多艘,出征科林斯殖民地西西里。阿尔基比阿德斯到达西西里不久,国内政敌就以渎神罪的罪名将他召回雅典受审。阿尔基比阿德斯自知难逃恶果,便在回国途中叛逃斯巴达,并向斯巴达献策挫败雅典。斯巴达借用此难得的机会,采用了他的计策,于公元前414年出兵西西里。由于尼西阿斯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他的指挥不力以及其他原因最后导致西西里全军覆没,尼西阿斯也被杀。斯巴达继续加强陆上进攻,公元前413年,斯巴达军队大举攻入阿提卡,并长期占领雅典城北部地区德凯利亚,破坏和消耗雅典力量。这时雅典的农业生产已经完全瘫痪,还发生了几万名奴隶逃亡的事件。

西西里之战后,雅典的海上优势也渐失,其盟邦更是树倒猢狲散,相继叛离。不仅如此,国内还发生了一场推翻民主政体的政变,建立起了贵族寡头专政制度。不过很快雅典就恢复了民主政体,民主力量有所回升。公元前412年至公元前411年,雅典海军在基齐库斯和阿拜多斯大败斯巴达海军,并在公元前408年收复了拜占庭,重新启动了黑海航道。斯巴达争取到了波斯的援助,重新整顿了舰队。公元前405年,斯巴达海军在赫勒斯滂海峡全歼了不可一世的雅典海军,随后斯巴达主将来山德指挥大军从海陆两面围困雅典城。在饥荒和绝望中的雅典,于次年不得不宣告投降,被迫接受签署屈辱的和约:解散提洛同盟的同时参加伯罗奔尼撒同盟,拆毁长墙工事,只保留下12艘警戒船。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终于结束了,斯巴达最终取得了希腊霸权。

战争带来的永远都是灾难,希腊战争的灾难更是空前的。大奴隶主、大土地所有者、投机商人和高利贷者乘虚而入,聚敛财富和奴隶,大肆兼并土地,而小农经济与手工业者大部分都破产,中小奴隶制经济逐渐被吞没,取而代之的是以大地产、大手工业作坊主为代表的大奴隶主经济。大批公民的破产无疑会使兵源减少,没有广大公民的支持,城邦的统治基础自然开始动摇。那些不满豪强和富人统治的贫民在斯巴达、科林斯等城邦先后发起起义的浪潮,对于奴隶主的统治给予了沉重打击,进一步加速了希腊城邦的衰落。雅典衰落后,斯巴达称霸全希腊,并推行其老大统治,同样也引起了其他城邦的强烈不满,许多城邦起兵反抗,伯罗奔尼撒同盟逐渐瓦解。公元前3世纪前半期,希腊境内战火绵延不断,各邦力量在内耗中不断衰落下去,希腊最终被早已对其觊觎已久的外敌马其顿所灭。

不要再迷恋我——亚历山大

伯罗奔尼撒战争最后使得希腊诸城邦都大伤元气,而与此同时希腊北部的一个贫瘠落后、沉默已久的城邦——马其顿却慢慢地强大起来。公元前338年,在喀罗尼亚城下马其顿军队战胜了希腊联军,最终一步一步确立了其在全希腊的霸主地位。统治希腊后,马其顿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东方的波斯及其他文明世界。公元前336年,当时的马其顿王腓力二世遇刺身亡,由他年仅20岁的儿子亚历山大继承王位,虽然年轻,但他决心继承父业,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遗愿,从此亚历山大的名字就没有被世界遗忘过。

亚历山大(公元前355年-公元前323年)才智绝伦、英勇过人,13岁时就拜师于希腊乃至世界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并接受系统而全面的希腊文化教育。亚历山大16岁起便随父出征,他潜心研究兵法,历史上著名的喀罗尼亚战役中,当时只有18岁的亚历山大担任副统帅,由于他出色的指挥使得左翼主力取得辉煌战果。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之后,开始仿效希腊人的制度,实行军事、政治、经济改革。首先,削弱氏族贵族的势力以加强君主的权力。其次是改革货币,并奖励发展工商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军事改革,他创立了包括步兵、骑兵和海军在内的马其顿常备军,发挥其特有的作战指挥能力,将步兵组成密集、纵深的作战队形,被称为马其顿方阵,方阵的中间是重装步兵,两侧为轻装步兵,而且每个方阵还匹配由贵族子弟组成的重装骑兵,重装骑兵可作为方阵的前锋和护翼。通过这些有效的改革,亚历山大使马其顿的军事实力变得越来越强大。亚历山大做好充分准备之后,首先出兵剿灭了马其顿和希腊各地的反叛硝烟,进一步巩固了专制的王权,然后便开始实施其父腓力二世的远征波斯计划,以掠夺东方财富。

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4年春率领马其顿以及希腊各邦联军,其中包括步兵三万人、骑兵五千多人和一百六十艘战舰,渡过达达尼尔海峡,直向波斯挺进。尽管亚历山大所率领的军队规模对波斯帝国而言不算庞大,当时的波斯帝国还统治了西亚和埃及,但庆幸的是此时波斯已经开始衰弱,大流士三世更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政治腐败,内部矛盾重重。亚历山大以迅速的攻击策略轻而易举地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公元前333年,在伊苏斯,亚历山大的军队大败波斯军队,大流士三世则落荒而逃,其王室眷属被俘,历史记载当时波斯国损失步兵、骑兵约十万人,辎重全部被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