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汤汤水水最养人
17115900000015

第15章 保健养生多喝粥(刘长松)(2)

不同的季节对人体的影响很大,也起着不同的作用。清代著名医学家高士宗在其著作《素问直解》里说:“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阳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意思是说,春夏季节,自然界阳气生发,万物复苏生长,此时养生讲究充养,保护体内阳气,使之不断旺盛成长,而不要做损害体内阳气的事;到秋冬季节,万物敛藏,此时养生也要讲究收藏,藏储体内阴精,使精气内聚,来润养五脏。总体上讲,就是要春夏补阳,秋冬补阴。而春与夏,秋与东之间又有所区别,所以,应根据每一季的具体特点来做出不同的选择。

根据中医学理论可知,肝主春,春天是肝脏功能最旺盛的季节,也是补养的最好季节。所以适时喝一些养肝的粥品,不但可以补充肝脏营养,使其功能旺盛,还因为其滋补方式温和,可以避免补过头而导致肝火旺盛。所以具有养肝功能的粥品如羊肝胡萝卜粥、山楂大枣粥、荠菜粥、猪肝绿豆粥、芹菜粥等,最适宜春季服用。

心主夏,脾主长夏,夏天是心脾功能最为旺盛的季节,而且夏天天气炎热,日长夜短。此时最需要进补一些既能养心健脾又能消暑、除湿、解毒的粥品。如绿豆粥味甘性凉,不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B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可以清心泻火,还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作用。再如莲子粥同样味甘性凉,可以养心安神,清心除烦,健脾止泻,是夏季补益心脾的上佳选择,而与莲子同属一个品种的荷叶粥则是解暑良药,且对治疗头昏头痛,心绪慌乱很有作用。

肺主秋,秋天是肺功能最为活跃的季节,而且秋天天气转凉,雨水减少,气候开始变得干燥,很多人此时会出现口腔、鼻腔干燥,流鼻血或嘴唇干裂出血等秋燥症,最伤津液。在中医学中秋季又是人们精气转为收藏的开始,是补阴的大好时节。所以,这个季节最适合喝一些养肺补阴的粥品。如梨粥可以清心润肺、利肠通便、止渴生津、除烦、止咳化痰、清喉除火,是秋季最为适宜的保健食品。胡萝卜粥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防治皮肤干糙、口唇干裂等秋燥症的上佳补品。

肾主冬,冬天是补益肾脏的最好季节,而且冬季是人体代谢最为缓慢的季节,在养生学中是最适宜补阴藏阴的季节。所以,在这个季节最适合喝的当然是补肾藏阴的粥品。如狗肉粥味甘、咸、酸,性温,能安五脏,益肾壮阳,是补肾藏阴,抵御寒气的不二选择。再如鸭肉粥可以滋五脏之阴,是冬季藏阴的上好补品,尤适用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

春夏秋冬,四季各有不同,人的机体在四季之中也各有变化,所以要想以粥品进补,且达到良好的效果,就需要依据人体机能于四季中的规律来选择不同的品种食用。

药粥治病益处多

俗话说:“临病一碗药,不如平时一碗粥。”讲的是喝粥的保健养生作用。就粥来讲,它不但可以养生保健,针对不同的疾病,在粥中加上几味对症的药材还可以直接对疾病起到治疗的作用。正所谓“百样药粥百样功”。药粥不但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式,还是一种永不过时的极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从汉代起我国就有关于药粥治病的记载。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穷人患病,治不起病,常以浓米汤代替参汤来服用,其作用还真的非常不错。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更是列有50多种药粥。药粥所用中药的药性比较平和、气味宜人,一般都没有中药汤那种药性峻烈、气味恶劣、难以下咽的问题,而且服用安全有效,并且一日三餐都可服用。许多常见的粥品都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如红豆粥利小便、消水肿、治脚气;绿豆粥解热毒、止烦渴;玉米粥治反胃、利大肠;茯苓粥清上实下,治上焦有热、脾虚;酸枣仁粥治烦热、益胆气;松子仁粥润心肺、调大肠,治便秘;薏仁米粥利尿、去湿、清肺热、补脾胃、治脚气等。

以粥为药,具有其他食疗或药聊所没有的几大特点。其一,药粥多以一味药,最多二三味药与米同煮,经济实用,具有价廉的特点。其二,由于米药同煮,做粥食用,特别是那些补益性药粥,可以直接当作日常的早、晚餐或点心来用,这样不必随时想着何时该吃药,何时又不能吃,而且在吃饭充饥的同时就等于吃了药,起到了治疗补益的作用,故药粥特别方便。其三,以药粥作为治疗手段既具有汤剂的优点,又无损胃气,且相对于药汤来说,粥在肠道通过的速度相对缓慢,可以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被人体吸收,所以,很多时候药粥比汤药效果还要明显。其四,因为药粥的主要成分是大米或小米,所以具有很好的健脾养胃的作用,而不用像服用其他药物那样担心伤害脾胃。

药粥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制作简便,主要是根据不同的药物种类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法。凡可供食用的药物如大枣、薏苡仁、核桃、百合、桂圆等都可以直接与米同煮。有一些中药材如茯苓、贝母、芡实等则需先研成粉末在与粥同煮即可。有一些药物根据其药性则需要先将其煎煮取汁再与米同煮如当归、黄芪等,或将其汁直接与米粥搅拌均匀如薄荷、荆芥、甘蔗等,这种方法虽然稍显复杂,但相对于其他食疗或药疗来讲,还是比较简便的。

药粥治疗,不但制作简便,效果明显,其适用的范围也是非常广的。根据临床观察及科学研究结果表明,药粥对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白细胞减少症、肺结核、肝炎、贫血、肿瘤等多种病症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再加上那些普通药粥的保健补益作用,甚至可以说药粥的益处几乎无处不在。采用服粥的方法来达到服药治疗的目的,其在延年益寿、治病疗疾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更为其他食疗所远远莫及。

喝粥也应注意不要走进误区

从古至今,喝粥在我国都备受推崇,被称为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不二法门,到现在,全国各地的人们几乎都养成了喝粥的习惯,更将其作为一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喝粥的益处确实不胜枚举,但我国有句古话——过犹不及,即便再营养美味的食品,过了量也会有所不妥,而且喝粥的讲究虽然较少,但还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否则,走进喝粥的误区而不自知,不但对身体健康没有好处,还会有所损害。

1.粥宜温喝,不宜冷饮。现在社会上有许多的粥铺,在夏季都推出多种色、香、味俱全的冰粥冷品,于是在炎炎夏日喝一碗冰粥成了许多人的习惯,并以之为健康饮食。殊不知,冰粥虽然看着营养丰富,喝着冰凉爽口,但其对肠胃健康有害无益,还是少喝为妙。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粥品,温喝都是最为适宜的,只有温热的粥品才能有效的起到保护脾胃,肠道,温润喉咙的作用,且其营养才能充分的被人体吸收。所以,即便是夏季,想喝粥时,也最好是喝一些温热的可以消暑降温的粥,这样才是最正确的喝法。

2.煮粥要用新鲜的大米,不宜用陈米。粥油是米汤的精华,是粥中营养最丰富的部分,也是对人体作用最大的部分。用新鲜大米或小米熬制出来的粥油,对胃黏膜起着非常重要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好处非常多。而储存过久的大米或小米熬出的粥品,其粥油所含营养大多已变质,不但对身体没有益处,反而对健康不利,甚至可能导致胃溃疡。而且,用新鲜的米煮出的粥带有浓郁的香味,口感极好;用陈米煮成的粥其味道则变得平淡无奇,口感不佳,不能勾起饮者的食欲。

3.吃饱后不宜再喝粥。许多人都有吃完饭再喝粥的习惯,往往到喝粥的时候,已经吃的非常饱,而又觉得喝点粥能够帮助消化食物,撑一点也没有关系,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人在吃饱以后,胃功能已经全部运用到消化已吃的食物上,这是再喝粥已经不能令胃达到有效的吸收,反而会给胃增加额外的负担,对消化系统的运作有害无益。要想人体对粥和粥油中的营养达到理想的吸收目的,最好是空腹时喝粥,如果再加入少量食盐,还可起到引“药”入肾经的作用,可以增强粥油补肾益精的功效。

4.夏天不宜一日三餐都喝粥。人在夏天,水分蒸发多,容易口干舌燥,吃饭时总少不了喝一些粥、汤之类食物,以补充水分。中国传统养生之道也推崇夏日多喝一些清凉解暑的粥品,如莲子粥、杏仁粥、荷叶粥、冬瓜赤豆粥、红枣绿豆粥等等。夏日喝粥也确实令人感觉比吃米饭、面食舒服的多。但粥属于流食或半流食,其特点就是体积大,热量密度点低,因此,吃完饭当时觉得饱了,但还没到下一顿饭时就又出现了饥饿的感觉,且夏天天长夜短,人的活动时间较长,如果一日三餐都喝粥的话,其结果可能就会是经常感到饥肠辘辘,从而影响学习、工作的效率。长期这样下去,人体就会因能量摄入不足而造成消瘦,体重下降,健康受到损害。所以,夏天一定要注意热量的足够摄取,不能一日三餐都只喝粥而不吃其他主食。

综上所述,喝粥对人体益处很多,应该经常食用,但人们因此而常常不自觉的走入误区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在喝粥时一定要多注意各种宜忌,以免陷入喝粥的误区中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