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男孩做“头儿”的心理也不宜过分强烈。
在家庭生活中,虽然有些父母没有让孩子成为“人上人”的想法,但有些男孩却有强烈的争强好胜之心,这是不利于他成长的。孩子如果自身的“人上人”想法过盛,就很容易有大喜大悲的情绪,进而导致他思想偏激、做事极端。多数争强好胜的孩子在获得胜利时就容易滋生骄傲情绪,而在遇到失败时则会一蹶不振。这样大起大落的情绪反应,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而且还会阻碍孩子的性格健康发展。
如果孩子的竞争心太盛,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难以被伙伴接受,无法与他人亲密合作,这是因为“人上人”的意识已经使得他的内心难以真正融入集体。当父母发现男孩竞争的意识过于强烈时,应该对男孩进行适当引导,改变孩子“人上人”的想法,让孩子做一个“人中人”。
做一个“人中人”要学会合作,不可一味地争强好胜,而应该持有宽容、礼让的态度。
林林一家刚搬了新家,林林对周围的环境都不熟悉,觉得很无趣。爸爸就让林林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去找邻居小朋友一起玩。
不久,邻居的孩子都成了林林的好朋友。然而,紧跟着问题就出现了,小朋友全是家里的独生子,性格难免娇气,有时会产生一些摩擦,争来闹去,谁也不让谁。一旦彼此产生矛盾,孩子们就没了来往了。
爸爸看到儿子又开始无聊了,便问:“林林,这些天怎么不见你去找小朋友玩了?”
“现在大家都没兴趣玩了,我也不愿意玩了,有的小朋友太娇气了,我不愿意理他们。”
爸爸听了林林的话,笑着说:“男孩怎么可以这么小气呢?大家都是朋友,要学会宽容地与人合作,不要总挑剔别人的毛病,要学会和别人沟通。现在你觉得别的小朋友太娇气了,你可以通过和他们一起玩改变他们的娇气呀,而且多和小朋友一起玩也可以让你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呀。”
听完爸爸的话,林林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认真地点了点头:“嗯,爸爸说得对,可是,我现在该怎么才能把他们找回来呢?”
“你不是最爱听《三国演义》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中的刘备是怎么把诸葛亮请出来的呢?”
“三顾茅庐,对了,我可以多找他们几次,他们自然就会接受我了。”
没过几天,林林又与小朋友们打成了一片。经过这次事件,小朋友们后来虽然也有争吵,但都学会互相谦让了。
在生活中,“人上人”是孤独、寂寞、无聊的,而“人中人”则是受人欢迎的。“人上人”给人带来的往往是压力与打击,而“人中人”则会让人得到帮助,感受到快乐。
男孩想做“头儿”是天性,竞争更是孩子未来生存必需的手段,然而,竞争不可过度,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以高标准过分要求孩子,也不要用大目标去打击孩子的信心。与其让孩子背上沉重的行囊孤独上路,不如让孩子轻轻松松地在合作中成为大众一员,让他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成长。
多向孩子传递正面信息
在现实中,有些家长会感到奇怪,别人家的孩子好像样样全能,而自己的孩子却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这个时候有些家长就会怀疑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聪明。
其实,这不是孩子聪明不聪明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在家长的眼光中,如果你总是一味地盯着孩子的弱点,就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
叶圣陶说:“如果一味地强调孩子的弱点,那么这个弱点就将伴随孩子的一生。”要知道人的行为、感情、才能等都会受到自我意识的支配,当一个人把自己想象成某种类型的人,他就会按照那种类型人的做事方法去做事,这就是心理上的自我暗示。一味地强调孩子的弱点,其结果就是在孩子的内心深处烙上失败的印记,让孩子无时无刻地暗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最终导致孩子自我归类,走上失败之路。
可以这样说,孩子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不聪明,而是因为家长的看法、说法让孩子失去了信心。事实上,多给孩子传递正面的信息,孩子往往就会因此更聪明、更成功。
所有孩子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渴求——得到他人的赏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孩子还在学说话、走路的时候,父母就具有发现孩子优点的本能。但是,等孩子上学之后,由于对比明显,父母们就开始怀疑孩子了,当这种怀疑的目光扫过时,自然而然就盯上了他们的弱点。
现在很多父母喜欢说“反话”激励孩子,认为孩子需要压力才有动力。当希望孩子进步快时,就不停地说孩子进步慢;当想让孩子更加细心时,就总说孩子很粗心;想让孩子变得胆子大时,就总说孩子胆小;想让孩子变得聪明时,就刺激孩子说孩子很笨。
在这些父母的眼中,“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这样的结果是孩子的缺点得到了强化,孩子的自尊心也被伤害了。现在的孩子得到的赏识太少了,所以优秀的父母应该转变观念,“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只有多赏识孩子的优点,才能给他们信心。
青少年时期,男孩正处于自我意识模糊成长的状态,他们既发现了一个有独立意识的自我,又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发展成什么样子。然而,他们已经不想依赖父母,但对一些突发事件又缺乏处理能力。这种矛盾的心理使男孩摇摆不定,所以这个时期的男孩大多情绪很不稳定,这时,如果父母对男孩加以鼓励,就会使男孩的身心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最大的鼓励莫过于夸奖。
别看男孩外表粗枝大叶,其实他们的内心很敏感,对负面的信息尤其敏感,父母的不重视使他们失去了与男孩沟通的机会。父母应该学会了解男孩的内心世界,让男孩在赞美和赏识中成长。
赏识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氧气,父母则是这种氧气的制造者,而抱怨则是毒气,会损害孩子的健康。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父母应该找出孩子的优点,发展孩子的优势,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暗示和觉醒。
有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请求一名校长让自己去他的学校上学。校长问他:“你数学好吗?”孩子摇摇头。“经济学怎么样?”孩子继续摇头。“那物理、化学呢?”孩子垂下了头。
校长看着自卑的男孩,无奈地说:“那你把名字留下来吧。”
孩子写下了名字,羞愧地正要离开,却被校长叫住了:“孩子,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这是相当大的优点!太好了!”
孩子得到了表扬很高兴,他忽然发现自己这个优点非常棒,这个受到鼓励的孩子把自己的优点在心中慢慢放大,最终写出了名震天下的经典作品,他就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
孩子毛病很多,但优点也不少,给孩子表扬和鼓励,帮助他寻找并放大优点不仅能让孩子感觉到温暖,更重要的是能帮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每个男孩都希望被人接纳,尤其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当男孩感觉自己被他人接纳的时候,就会真正愿意与人交流。所以父母想要了解男孩,应该先学会看到男孩的长处并接纳他。正面的赏识其本质是爱,家长应该赏识孩子。
其实,父母只要经常鼓励男孩,多对男孩进行正面引导,在父母的夸奖声中,孩子就会走向成功。
家长要以身作则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都习惯用言语教导孩子,其实,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要孩子理解大人的苦口婆心并不容易,有时候,以身作则往往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并理解,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平时,父母如果能够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孩子必定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王先生的儿子上高一了,有一天,王先生发现儿子在抽烟,他顿时怒火上冲,一个巴掌打了过去,并把孩子训斥了一顿。但是,这种严厉的做法并没有改变儿子的行为,相反,儿子不仅不认错,反而与王先生怒目相对。看到这种情况,王先生突然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些过分。
思前想后,他决定还是和儿子坐下来谈一谈。于是,他就把儿子叫到身边。王先生先向孩子道了歉,儿子听到父亲说“对不起”,原本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
在谈话中,王先生才知道孩子抽烟仅仅是因为看到自己抽烟时很气派、很成熟,所以想学一学。听到这儿,王先生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让孩子学会了抽烟。
于是王先生跟儿子说了抽烟的害处,两个人便约定一起戒烟。
由于儿子抽烟的时间不长,没有什么烟瘾,所以不抽也没什么关系,但王先生烟瘾很大,时不时便想掏出烟来抽。
每当这个时候,儿子就会劝爸爸,王先生也认为做家长要言而有信。最终,父子俩都不再抽烟了。
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身上的坏习惯并不一定是他的过错,相反,有时却是你的过错所致。当孩子有了坏习惯的时候,家长不妨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毋庸置疑,如果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没有以身作则的意识,那么孩子就很可能会继承你的一些坏习惯。
汤姆参加了学校的冰球队,可是,在球队里他经常受到教练儿子的欺负。
对汤姆的遭遇,教练不管不问,甚至有时还故意刁难汤姆。汤姆回到家里,把自己的倒霉事和父亲说了。
为了化解这场危机,汤姆父亲决定去学校找教练谈谈。在冰球馆里他见到了教练,但是两个人没有聊上几句话就吵了起来,最后,两人竟然打了起来。汤姆的父亲比较高大,依靠身体的优势,他在这场争斗中占了上风。
依靠武力解决问题的汤姆的父亲遭到了妻子的责怪,然而,他不以为意,他认为事情结束了就好。
可是,第二天,汤姆竟然红肿着眼睛回到了家里。
原来,汤姆在学校里又同教练的儿子打了一架。看着虽然受了伤,却兴高采烈、感觉无限风光的儿子,父亲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行为是那么愚蠢。
于是,汤姆的父亲当即拉起儿子去找教练道歉。那位脾气暴躁的教练再一次向汤姆的父亲举起了拳头,但是这一次,汤姆的父亲没有还手。教练一阵愕然,看着对方被自己打肿的脸半晌没有说话。
回到家后,汤姆很不高兴,他认为父亲今天表现得很差劲。父亲告诉儿子:“报复并不能消除仇恨,宽容才可以广交朋友。”
就在这时,教练带着儿子来到了汤姆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通过这件事情,汤姆也明白了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他对自己的父亲也更加敬佩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都是英雄,孩子在生活中会习惯性地说:“这是我妈说的”“我爸就是这样做的”,听到孩子这些言语,父母在自豪的同时也要思量: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应该谨慎一点呢?
有一则电视公益广告,就表现出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广告里一位年轻的妈妈在为自己的母亲洗脚,并告诉老人:“年纪大了,泡泡脚对身体有好处。”
她年幼的儿子在外面看到了这一切,然后去给她打来了洗脚水。那个端着水盆跌跌撞撞的身影,让很多妈妈都为之感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与其苦口婆心地教训,还不如实实在在地以身作则。家长应该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以及不良的习惯,所有的父母都应该做好榜样,要让孩子获得良好的教育,就应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