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名人秀
如果你待在一个地方不动,却可以看到从美国总统到俄罗斯总统、从IBM总裁到亚马逊CEO轮流前来为你演讲,这是哪里?是哈佛大学。
没有名人就没有哈佛大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哈佛大学,你随时可以遇见名人。与一行人擦肩而过时,有人会告诉你“那是戈尔”;几个衣冠楚楚的人在谈话,有人会告诉你:“那是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们。”
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它们随时可以把名人请来。在课堂上,欧洲最古老的家族企业董事长也会专程飞来,身着礼服,只为了向哈佛学生们做15分钟的案例总结。
哈佛大学是一个没有偏见的舞台,各种声音都可以在这里传播。
哈佛大学是一种成功的认可,能在哈佛大学演讲是一种荣耀。名人与哈佛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对于哈佛学生来讲,不仅可以一睹名人真面目,更激励了自己的职业理想。
全世界的名人把来哈佛演讲当成一种荣耀,这使得哈佛学生非常忙碌。仅肯尼迪学院2008年各种演讲就达一百多场,平均两天一场。如果再加上各种讲座的话,哈佛学生几乎不用做功课了。
来肯尼迪学院的名人为的是影响,去商学院的名人则是“让最好的学生到我公司来”。有时候,一天能有8家知名公司的CEO来到商学院。这便出现了一个问题,来哈佛演讲是一种风险,因为学生太忙。不知道会有多少听众。老布什的太太芭芭拉来演讲时,位置就没有坐满。
肯尼迪学院有一个中央论坛,平均每星期一场名人演讲,以对话为主。请的基本上是各国总统、第一夫人、500强总裁等级别很高的嘉宾。参加论坛的本学院学生不用买票,但是如果人多的话也要提前排队取票。克林顿就在“九一一”事件之后来过,吸引了包括校园内外的几千人。穆沙拉夫来时,波士顿出动了大量警力维持治安,让人大开眼界。演讲期间还有高头大马的马队在外巡逻。事后,有学生在报纸上发表不满:“我们要把独裁者赶下台,难道一定要把他请来我们肯尼迪学院吗?”
哈佛演讲形式多种多样,有一种叫“棕袋子午餐会”,就是大家拿着用棕色纸袋装的午饭,到某教室听某名人演讲。这让一些名人很不适应:我西装革履地专程飞来哈佛演讲,你们在吃饭,好像很不礼貌。
名人的演讲中,最有趣的还是亚马逊的贝索斯。他看上去三十几岁,蓝色衬衣,西服便装,一副IT打扮。为吸引眼球,他在演讲开始前,骑着一部美国新发明的交通工具:SEGWAY在会场前面的空地上转来转去。SEGWAY有点像大一些的滑板,但是有灯,有手刹,可供城市行人使用。他说:“在主人介绍我之前,让我先介绍一下SEGWAY,在亚马逊网站上,独家专卖!”
观察那些成功的人,
学习他的做法
在这个世界上,你会发现总有一些人是那样完美,无懈可击,总有一些人永远让你仰望。他们始终走在你的前面,而你却总是生活在他们的阴影之下。
但你可曾想过,正是这些走在前面的人才为你的人生指引了方向,为你的远航树立了灯塔。
那些走在前面的成功者,他们的故事或许更充满着奋斗的辛酸与痛苦的努力。他们的光明必然经过了漫长的黑夜。所以无论何时,你都应观察走在自己前面的人,寻找他们的光芒所在。
机遇永远都会青睐那些努力奋斗的人。如果某天,你发现自己突然有了前人所拥有的光芒,这时,你会奇迹般地发现你已经变成了前面的人,超越来源于对前人一点一滴的观察和学习。
当你面对来自身体的不幸时,你可以想一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海伦·凯勒,想一想独臂诺贝尔获得者萨姆纳,想一想坐在轮椅上的罗斯福总统等,他们是如何克服身体残疾的心理障碍的。
当你陷入犹疑、无法做出决定时,你可以想一想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想一想前美国劳工部长、干练的赵小兰,他们是如何做出选择一往无前的。
当你为受到歧视而愤怒时,想一想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想一想贫民窟里走出的哈佛女孩莉兹,他们是如何坚定信念排除干扰的。
当你懈怠时,想一想与时间赛跑的肯尼迪总统,想一想80多岁还在努力奋斗的老人莱德斯通,他们是如何把握时间、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的。
当你为理想而痛苦时,想一想永远追求真理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想一想亚里士多德,他们是如何为真理而战的。
当你面对失败时,想一想屡败屡战的林肯总统,想一想“肯德基老爷爷”哈伦德·山德士,他们是如何书写自己的传奇人生的。
……
无数成功者已经为你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们走过的路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迪。你所要做的,就是观察他们,看他们为何领先,然后学习他们的做法。
哈佛大学是造就精英的圣地,哈佛大学也为她的学生们提供了无数面对成功名人的机会。哈佛的名人秀能够请到全世界最著名、最成功的人士来这里演讲,和众多莘莘学子一起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故事,从这一点来说,哈佛的学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着对于一般人来说极其难得的机会。哈佛学生有什么理由不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呢?
哈佛建校300多年来,数不清的成功人士在这里进行过演讲,其中包括总统、各诺贝尔奖获得者等,从科学到文学,从全球首富到身体残障的成功者,各种各样的名人为哈佛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和成功经验。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他们的身上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经验,可以说,哈佛大学已经为哈佛学生的成功做足了准备。
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过:“用伟人的事迹来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许多人就是以名人为榜样,走上了寻求理想的道路。
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非常崇拜林肯总统,他的童年与林肯相似,所以,他便以林肯为榜样,汲取林肯的生活经验和奋斗精神,培养自己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勇气。从卡耐基写的一本林肯传记中,能感受到他对林肯的崇拜之情。在卡耐基的成功课程中,他也曾多次提到林肯的故事,仿佛林肯就是他的一面镜子。
约翰·D·洛克菲勒是比尔·盖茨的偶像。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洛克菲勒每年的捐献都超过100万美元。1913年,他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专门负责捐款工作。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培养了3个国务卿、12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和众多的科学家。洛克菲勒成立的庞大国际性基金会致力于消灭全世界各地的疾病、文盲,他的做法给予了盖茨一种榜样的力量。
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为后来者提供了追求成功的捷径。那捷径是什么呢?首先,向成功人士学习成功的方法。这个方法是经过成功者亲身检验,行得通,可操作的,因此可以避免后来者无谓的失败;其次,向成功人士学习成功的方法,就必然要直接或间接地与成功者为伍,感受他们的世界观,学习他们的思维方法。这一点,哈佛大学也为它的学生们做了充分的准备。
美国一个机构调查后证明:一个人失败的原因,90%是因为这个人身边的亲友、伙伴、同事都是一些失败和消极的人,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没有一个好的思想来引导和激励,失败就成了必然。
成功者之所以出类拔萃、高人一筹,必有其与众不同的方法。只要你分毫不差地学习他的做法,就能够做出和他相似的成绩。
所以,未来的一天,任何一个哈佛学生都可能成为总统、首富、诺贝尔奖获得者……
不盲从名人
丽莎·蓝道尔被誉为哈佛美女教授。她多年来潜心研究引力、时空的额外维度、膜宇宙模型和弦理论。她的代表著作《弯曲的旅行:揭开隐藏着的宇宙维度之谜》一书,由于深入浅出地谈论了人类身处其中的宇宙故事,一举入选《纽约时报》“100本最佳畅销书”之列。2007年,她还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被公认为当今全球最权威的额外维度物理学家。
2008年,哈佛大学著名物理学家、量子物理学家美女教授丽莎·蓝道尔在一次核裂变的实验中,突然发现一个微粒竟然离奇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会跑去哪里呢?“我认为它们是跑到了我们看不到的另外的空间里去了。它们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很好地隐藏了起来。”因此这位女教授大胆地提出一个新设想:“我们的世界中存在着一个人类所看不到的第五维空间。”
丽莎·蓝道尔“第五维空间”的设想立刻引起了国际物理学界的震惊。要知道,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人类生存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轴,构成的是“四维时空”。而这位哈佛美女教授提出的新设想是在挑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个消息一时传遍了全球。
那么,这个我们看不见的神秘的第五维空间到底是什么?丽莎·蓝道尔教授解释说:“这个额外存在的维度非常微小,如果某些事物足够的小,你就不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
丽莎·蓝道尔教授敢于挑战爱因斯坦,她的勇气让人佩服。她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若想突破前人,获得新的成就,就必须打破盲从的心理,即使是被认为权威的理论,也需要被重新审视。在寻求真理的路上,人人都是跋涉者。
学习成功者的成功经验并不是要求一味地盲从名人。哈佛教授告诉学生:“会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质疑,要敢于向名人的权威发起挑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权威,达尔文的进化论堪称权威,但是,他的进化论某些观点也有着纰漏之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堪称权威,但因为还没有足够的证实,所以,我们就有着质疑的空间。
盲从名人并不可靠,所以就要敢于挑战名人,要知道成为名人第二还不如成为自己第一。哈佛商学院院长金·克拉克曾经这样讲:“我人生的第一则箴言来自于我的母亲……每天早上我离家前,她都会低下头注视着我的眼睛,对我说:‘你今天出门是要做一个领导者,坚持你的是非观,不要让别人牵着鼻子走。记住你是谁!’。”
遗憾的是,很多人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一味地盲从别人而忽视了自己。他们不知道自己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足以使他们超越所有崇拜的名人,使他们成为最成功的自己。
很多年前,有一位受人尊敬的犹太智者,他的名字叫拉比·苏西亚,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智者。在他弥留之际,他的学生们聚集在他的床前,拉比·苏西亚掉下了眼泪。
他的学生们感到不解,于是就问他:“老师,您为什么哭泣?”
拉比·苏西亚回答说:“如果到了天堂以后,天使问我:‘你为什么不能像摩西一样?’我想我一定会肯定地回答他说:‘因为我本来就不是摩西’。如果天使再问我:‘可是你也没有像艾利西(希伯来的一位大预言家)一样建立丰功伟绩。’那我也可以肯定地回答他说:‘因为我来到世上的任务和艾利西是不同的。’可是,有一个问题,恐怕我会回答不出来。我怕他问:‘那你为什么不能像拉比·苏西亚?’”
你为什么不能像你自己?这句拷问一直到现在都深深击打着人们的心灵。
在拉比·苏西亚去世200多年后,一位美国小姑娘珍妮在她的人生中崭露头角。在年仅12岁的时候,珍妮就多次向世界网球冠军赛叩关。她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一级选手,她向很多实力强大的成人明星球员挑战,并获得了胜利。
当有人问她是不是想成为第二个克莉丝·艾芙特(网球明星)时,珍妮的回答却是:“不,我要当第一个珍妮。”
这种当仁不让的决心和她在网球场上的表现如出一辙,因为珍妮知道,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充分展现自我,而不是模仿别人或成为别人的影子。
哈佛毕业生、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人的一生正如他所设想的那样,你怎样想象,怎样期待,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盲从别人不如做自己,就像哈佛毕业生、诗人、普利策奖获得者洛威尔所言:“茫茫尘世,芸芸众生,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时,他才会觉得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