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父母和孩子在认知上存有差异,而且部分家长又因为爱子心切致使教育方法不当,结果酿成了一系列不该发生的事件,上演了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悲剧。
艾丽的父母是很有责任心的家长,为了艾丽能够成才,他们在她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在艾丽小的时候,父母为了培养她的阅读兴趣,经常为她买回整套的连环画,自从她上小学起,父母又主动承担起辅导功课的重任。
从小生活在良好家教氛围里的艾丽,对人颇有礼貌,而且学习成绩优秀,左邻右舍都夸她是个好孩子。艾丽也非常好学,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一直都很认真、刻苦,初中毕业以全县第五的成绩考入县重点高中的尖子班,而且还被老师任命为学习委员。
因此,艾丽成为全家人的骄傲,父母不止一次地规划艾丽的人生蓝图: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研究生——出国留学——博士……
为了实现父母的目标,艾丽和父母一起制订了一套成才计划,并且每天都在认真执行着。早晨闹钟一响,妈妈就会将艾丽叫起来,等她洗漱完毕之后,一碗热乎乎的鸡蛋面就已经端到她的面前了。中午、下午放学之后,妈妈都会为她准备好可口的饭菜和饮料。为了调剂闲暇的时光,父母还会在星期天带艾丽到公园或是江边散步,当然,书包中除了食品和饮料之外,还有书本、复习资料……
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从高一到高三上半学期,艾丽的成绩一直名列年级的前五名,班主任老师不止一次在她父母面前说道:“艾丽考重点大学绝对没问题,考北大、清华也很有希望。”听了老师的话,全家人就像吃了蜜一样的甜,并且父母替艾丽决定一定要考取北大或是清华。
目标定下以后,艾丽更加努力学习了,常常学习到深夜。在艾丽和父母的脑海中经常会浮现出北大、清华的字样,似乎在他们的心中,除了北大、清华之外其他大学都不是大学……
然而遗憾的是,自从目标明确之后,艾丽的成绩非但没有提高反而一下跌落了,从前5名掉到了前20名,后来又掉到前30名,此时,父母就有点怀疑了,这是一向成绩优秀的孩子考出的成绩吗?这样的成绩恐怕只能考上一个普通的本科吧?可是女儿本来是进名牌大学的料啊!
于是,妈妈问艾丽是怎么回事,诚惶诚恐的艾丽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说:“我不知道。”为了让艾丽迎头赶上,父母为她准备了一大堆复习资料让她加强练习、开拓视野,又向班主任了解了艾丽的近况,还与任课老师进行了交流,然后又带艾丽做了身体检查……
父母这么着急,孩子自然也跟着着急,她睡得比之前更晚,起得比之前更早,甚至体育课都会请假复习功课。即使这样努力,艾丽的期中考试成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更加糟糕了,又从前30名下降到倒数几名,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艾丽的爸爸又一次找到班主任老师,此时老师的脸上写满了无奈,他不无可惜地说道:“在我眼中,艾丽一直是很有希望的学生,但我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使她一下子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眼看临近高考了,艾丽的这种状态肯定是不行的。这时,艾丽的父母就像一个教育专家,只要艾丽放学回家,妈妈就会与她一起分析探讨考试失利的原因。父母逢人就问:“如何才能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呢?”
面对这样的提问,其实多数人都知道,艾丽之所以会出现今天的状态,就是因为父母给她的压力过大。艾丽曾经和同学说过:“刚开始我只想考个好成绩为父母争光,但是,我现在不这样想了……”从艾丽的话中,可以看出,她现在也很矛盾,既想为父母争光考出好成绩,又害怕考试失利,万一考砸了对不起父母……
无奈之下,父母带着艾丽去看了心理医生,在了解完艾丽的情况后,专家建议艾丽的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整天与艾丽讨论分数、成绩、排名、高考、大学等事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艾丽最好暂时休学一段时间,不要再因考大学的事情让她受刺激了。
但是,艾丽和父母哪能放弃这十几年辛苦等来的机会,他们将专家的意见搁置一旁,继续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支撑着最初的信念……
看着父母焦虑的表情,艾丽比之前更加努力学习,父母也比之前更尽职尽责,艾丽一到家,父母就为其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削水果、送牛奶等,艾丽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琐事全部被妈妈包下来,其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时间让她好好学习。
此时,家里的气氛更加凝重了,本不爱说话的艾丽变得更加的沉默寡言,父母慈爱的眼神中也添加了一丝失望和责备之意。渐渐地,艾丽对高考充满了恐惧和厌恶之感。最后一次的模拟考试,她的成绩居然下降到班级倒数几名。她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我现在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类似这样的话,艾丽也曾和同学说起过,但当时同学们都没有当真,而且还以玩笑话的形式反映给老师了,老师听了也没有当真,自然不会告诉艾丽的家长,就在离高考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艾丽突然消失了,当有人发现艾丽的时候,她的身体已经冰凉了……
事后,在清理艾丽的房间时,父母发现了一封带着泪渍的遗书: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我知道考上名牌大学是你们对我最大的期望,可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变笨了,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不能为你们争光了。面对日益临近的高考,我感到非常害怕,认为只有一死才能求得解脱,希望你们能够原谅我的“不辞而别”。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但愿来世还能做你们的孩子……
捧着这封遗书,艾丽的父母泣不成声。
艾丽父母的期望非但没有实现,反而发生了从未想过的悲剧,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花季少女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望女成凤的挽歌。艾丽已经走了,但是还有许多个艾丽正在经历着同样的命运,上演着相同的悲剧!
类似这样的悲剧给人带来的伤痛是永远都难以忘记的,所以,痛定思痛的家长应该从中获取如下的启示。
第一,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部分家长认为如果孩子读不了名牌大学,将来就没有好出路,只有读了重点大学,深造硕士、博士之后,将来才能够有稳定的工作,过上幸福的生活。孩子上大学、读名校是每个家长共有的心愿,为此,家长总是要求孩子考个好成绩,甚至永远都得第一。这样的目的、这样的要求,对孩子来讲是不是太苛刻了?
第二,虽然孩子已经长得高高大大了,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其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远远没有家长预测的那么成熟。在他们走上绝路之前,父母还是有拯救他们的机会的,可若是父母总给孩子压力,单纯地认为有压力才有动力,这难道不是一个大大的错误吗?
第三,对于幸运的孩子,对于没有遭受过失败、挫折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发育是不平衡的,心理防线也是很脆弱的,因此他们承受不了过重的挫折和打击,当然也承受不了家长过高的期望。当面对失败或是挫折时,孩子的精神防线就很容易崩溃,因此,对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是不是就等于强迫孩子呢?
第四,孩子的世界和人生应该是色彩斑斓的,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他自己的生活,做父母的应该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让他们追求自己的人生,选择他们想要过的生活。当然,孩子在无助或是困惑时,家长应该保护孩子,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倾听他们的不悦和困扰……如果家长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替孩子选择喜好,甚至是人生,那么,这种做法是不是过于霸道呢?
第五,有些家长只为孩子提供最优越的生活环境,却忽视孩子心灵、人格的发育。要知道,心理素质欠缺和人格不健全的孩子,是容易走向极端的。
第六,成绩出色的孩子是否就一定是最优秀的学生呢?学校和家长用考分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做法是否正确呢?
第七,孩子的出生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其实,只要他们能够快乐健康的生活,学习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要看他们自己的选择,做父母的给了他生命,还要给他生长的空间,让孩子懂得生活的美好,这样孩子才会珍惜父母赐给自己的生命。如果家长总想着让孩子光宗耀祖,而不是让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那么,这种想法的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
在人类所有的苦难中,心灵的苦难是最痛苦、无助的,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造成的心灵苦难,是家长和孩子都难以承受的!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挽歌不再响起!其实,家长只要多关爱一下孩子的心灵,少“计较”他的分数,你也许就会发现,培养天才的方法原来如此简单。
父母的心理“囚笼”
孩子的世界原本应该是天真快乐的,但是在学生心理座谈会上,据专家们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84%的中小学生认为“学习是很痛苦的事情”,而这种痛苦却长期被老师和家长所忽视。
在当今社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大大超过了孩子的潜能,这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病态现象。据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区和郊区一共有578%的父母要求孩子“样样争第一”。市区内779%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够读到大专或是大专以上的学历;对于孩子的职业,市区内918%的父母都希望孩子从事脑力劳动。
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是多么普遍的现象。不可否认,父母的这种期望无疑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为孩子的将来做打算,但这种爱并不被孩子所理解和接受。虽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在情理之中,但是,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对孩子期望的标准,一旦标准背离社会的需求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那么,孩子就会觉得目标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这就会严重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和身心健康。
8岁的宋晓是家中唯一的孩子,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爸爸妈妈都视他为掌上明珠,因此,对他的期望极高,希望他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为此,父母为他设定了很高的目标,在校期间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外,课余时间还要完成父母为他增设的许多课余活动,如拉小提琴、练体操、参加儿童活动等。
父母要求他在所有活动中都表现得最优秀。而宋晓也不负众望,很争气,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其他活动中,他都被大家认为是最优秀的孩子。然而在他的生活中,却经常会出现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状况,比如,他对周围人的评价非常在意,而且颇为敏感,只要听到对他评价不高的言辞,他就会情绪低落;在行为上,他经常会出现神经质的表现;此外,他也不像其他同龄孩子那样尽兴地说笑和玩闹,似乎很受拘束,内心压抑……
仔细分析这则案例,我们就可以从中获知父母对宋晓的要求是非常“残酷”的,因为他们为宋晓设定了过高的期望值,而且这种期望破坏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规律。宋晓在这种过高的期望值下,从小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用自己最好的行动使父母高兴起来。在宋晓看来,只有达到父母的要求,自己在他们眼中才能有地位,变得愈加重要。所以,在父母高标准,严要求下,他失去了作为一个儿童应享有的天真、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难道不让做家长的深思吗?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
有一个孩子曾说过:“我觉得自己很没用,也很无能,每当我看到父母满怀期望的眼神,心里就感到非常难过,不知道如何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现在,只要我一看到书包,就感到很害怕,真想把它撕得粉碎……”
据报道,在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患心理障碍的人数在逐年增加。据相关专家分析,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是孩子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此外,在过高的期望值下,父母评价孩子好坏的标准也严重失衡,多以分数高低衡量孩子的智力发育。然而,由于每个孩子的潜质不同,他们的兴趣、潜能未必与父母的期望值相吻合,因此,孩子的发展过程就与父母的期望产生一段距离,有些孩子甚至会与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过高的期望可能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动用关系为孩子择校
家长会动用所有的社会关系,甚至花巨资为孩子择校,总以为孩子进入名校之后才会有好的前程。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孩子的实力其实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强,如果孩子的心理素质不好,在重点学校就读其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地为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
有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智力水平,想当然地为孩子制订目标,当孩子经过努力之后还不能实现这个目标时,孩子就会因为没能实现父母的愿望而自惭形秽,从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最终动摇学习的自信心。
在多数情况下,孩子还是可以将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化作奋发向上的动力,但父母过高的期望往往会使孩子稚嫩的肩膀背上沉重的负担和压力。所以,对孩子的期望,家长要把握好尺度。那么,父母该如何正确地把握好对孩子的期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