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17114200000009

第9章 做孩子品德的雕塑者(3)

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有时候他们不仅满足于被爱、被保护,更渴求得到尊重和理解。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实际生活中更是这样,父母如果经常在孩子的面前说有损孩子自尊的话,就会让孩子自尊、自爱的心理防线被击溃。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不小心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要跟孩子诚恳地道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效果。

许女士和丈夫工作都很忙,在儿子天天放暑假的时候,他们就把孩子送回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一次,天天在别的孩子的怂恿下,从爷爷的枕头底下拿走了10元钱。在许女士回老家的时候,天天的奶奶把这件事告诉了她。许女士听后非常生气,狠狠把天天教训了一顿。天天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在妈妈训完之后,主动跟妈妈说自己以后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一段时间以后,许女士再次回到老家看天天,这个时候老人又悄悄地告诉许女士,天天又偷着拿走了十几块钱。这次,许女士真的非常生气,她把天天叫到身边,严厉地问:“你是不是又偷着拿了爷爷奶奶的钱了。”

天天大声地说:“我没有拿过。”

许女士非常生气地说:“不是你拿的,是谁拿的?难道爷爷还冤枉了你不成?你上次跟我怎么保证的?看来你都忘记了。”说着就要动手打孩子。天天的奶奶赶紧过来把许女士拉住。

天天仍然在大声地说:“我真的没有拿,我真的没有拿。”一边说,一边哭起来。

第二天早晨,天天的爷爷告诉许女士说,钱真的不是天天拿的,是他自己把钱放在一个地方,结果忘记了。许女士听完觉得很难过,她知道自己昨天的态度非常恶劣,冤枉了孩子。因为天天缩在一个角落里哭了很长时间,样子极为可怜。想起儿子昨天受了委屈,许女士非常心疼。

她来到天天睡觉的床边,拥抱儿子。天天醒过来,不明所以地看着母亲。这时许女士对儿子说:“天天,妈妈是来跟你道歉的。妈妈昨天错怪你了。是爷爷把钱放在一个地方忘记了,妈妈知道钱不是你拿的。爷爷的年纪大了,他也不是故意的,天天能原谅爷爷和妈妈吗?”

天天说:“妈妈,自从我上次拿钱被你批评以后就真的再也不会偷偷拿爷爷奶奶的钱了,真的。”许女士紧紧地抱着儿子说:“妈妈知道天天是个好孩子,妈妈相信天天。这次是妈妈的错,对不起儿子。”天天听见妈妈的话,开心地笑了起来。

孩子越大自尊心就越强,孩子有缺点,父母要积极地帮助孩子改正,而不是一味地揭孩子的短,最主要的就是在外人的面前不要批评孩子。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对孩子进行善意的批评,并指出改进的措施。这样的批评孩子才容易接受。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杨洋邀请同学到家里聚会。同学们都很高兴,过来的时候就都买了很多做饭的材料。大家一一分好工,忙得不亦乐乎。吃完饭以后,又有人提议唱歌。于是,杨洋把家里的音响打开,大家拿着话筒你一首我一首,唱得很开心。正在这个时候,他的妈妈回来了。妈妈进屋就发现沙发的靠垫被弄得乱七八糟,地板上有很多水渍,茶几上摆着乱七八糟的零食。再去看厨房,垃圾桶里堆满了垃圾,地上有很多菜叶子没有打扫干净。

妈妈从厨房出来,看着杨洋说:“我让你在家里好好打扫自己的房间,你不打扫也就算了。学习成绩不好吧,还天天想着玩。我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有时间就多看看书,你听不进去,你看看,马上要考试了,我看你能考成什么样,考不好我们再算账。”

杨洋的妈妈没有看见一旁的同学都一脸尴尬的表情,她还在旁若无人地批评儿子。同学们只好跟杨洋说再见,然后纷纷离开了他家。杨洋很气愤地看了妈妈一眼,然后走进自己的屋里,狠狠地摔上门。

第二天,杨洋到学校的时候都不好意思跟同学们打招呼,还是同学主动上前询问情况,才缓解了杨洋的尴尬。放学的时候,杨洋没有回家,他径直去了外婆家里。

杨洋在外婆家一住就是几个星期。妈妈打电话来叫他回家,他也不听,他跟外婆说:“妈妈太伤我的自尊心了,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揭我的短。”妈妈见杨洋这么久都不愿意回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来到外婆家,主动和杨洋道歉,并保证以后再也不做类似的事情了。

父母要尊重孩子,错怪孩子的时候要真诚地和孩子道歉。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父母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会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就会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心生怨恨,这样就影响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父母不要把道歉变成批评。有的时候,家长因为顾忌自己的面子,在道歉的时候不小心就会把道歉变成了批评。比如说,有个父亲和自己的孩子说:“这次虽然是爸爸不好,但是你也有问题……”接着就开始批评起孩子来,结果说了很多还是让孩子感觉自己错了,这样孩子就会感觉到很委屈。家长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孩子会造成很坏的影响。只有在被尊重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才能学会什么叫做尊重,才能知道怎样尊重别人。

让孩子学会感恩

古人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父母要教会孩子回报父母和家人的爱,并教会孩子怎样去回报别人,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很多家长重视孩子的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德育培养。很多孩子虽然考很高的分数,但是却自私自利,从来不会考虑家长的辛苦。有孩子甚至说:“我好好学习,学习好,爸妈就应该对我好。”这样的孩子已经把学习成绩作为与父母交换的等价条件了,他们还哪有感恩之心。就算父母再辛苦,再劳碌,在他们的眼中,这一切都是应该的。而孩子之所以会变成这样,与父母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得到的宠爱本来就多,很容易养成自私自利的习惯。所以,作为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得让孩子学会分享。如果一味地宠爱孩子,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什么叫做感恩。

无数份关于当代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调查都显示:“这一代独生子女自私,冷漠,不关心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许多孩子都是在家人的溺爱中成长,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中,从未有过回报的实践,更何谈回报意识。所以,在孩子心中,他们就是家中的“小太阳”,仿佛围着他们转才是最普遍的自然规律。

妈妈做好饭,孩子问都不问,上桌就径自吃起来,他们不会知道妈妈为这顿饭付出了多少辛苦,更不会顾及到爷爷奶奶是否吃过。如果饭菜不合口或是心情不好时,还会大呼:“我要绝食!”

当孩子向家长要零用钱时,如果家长给得少,他们时不时还会说:“真抠门,才给这么点!”与家长的“斤斤计较”相比,孩子花起钱来可谓是出手大方,一次可以买100个游戏币、几十瓶饮料请客。在孩子们心中,可能从未想过家长挣钱有多么不容易,所以他们花得心安理得。

孩子为什么不懂得体恤父母,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享用的一切是如何得来的,可能还会天真地认为像天上掉下来一样容易。所以,对家长为他们提供的一切都享受得理所应当。

张女士向好友哭诉:一次,她生病了,女儿上学走的时候明明看见了,但是等到她放学回家之后,看见躺在床上的妈妈,就生气地说:“这都几点了,怎么还不做晚饭呢。”说完还将书包重重地摔到了床上。听着孩子冷冷的话,母亲顿时泪流满面。张女士自诉道,自己工作无论多忙,都会给孩子做饭;她要看电影,自己哪怕上了一天的班,都会毫不推辞地陪她一起看。令张女士不解的是,为什么辛辛苦苦养育了十几年的女儿会变成如今的样子?

俗话说:女儿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本应该是最关心妈妈的,哪怕妈妈有一点变化,女儿都应该最先发现,可是遇见上文中提及的这种女儿,哪个家长能够不伤心呢?事实上,类似的事情很多家长都可能会遇到,如进门不叫人,甚至连个招呼都不打,如陌路人一般,“砰’”的一声就将门关上了,直到父母“请”他吃饭才出来。

小哲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按理来说也应该懂得“尊老爱幼”了,但是一次家庭聚餐,彻底让父母看清了孩子“自私”的一面。全家人外出聚餐,爷爷说先让小哲点一个他喜欢吃的菜,于是,他就点了一盘鱼香肉丝。这道菜是第一个被送上来的,小哲尝了一口说:“好吃”,紧接着又说:“这是我的,谁都不许动!”此时,妈妈以为小哲在开玩笑,就启发他说:“是爷爷让你点的菜,你应该先给爷爷尝一口!”小哲立即皱起眉头说:“不行,我说了‘这是我的,别人谁也不许动’,哪怕吃不了扔了,也是我的。”

孩子的无情无义是家长过度溺爱的后果。不少家长通过孩子的种种不知感恩的行为,伤心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唉,我算是看透了,孩子是指望不上了。”

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亲人对他的关心,对他的爱,并且一点一滴地教会他去回报别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灌输给孩子正确的思想,在他们心中培植爱的种子。当孩子了解到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时,就一定会产生感恩之心和回报之意。

晓雪是一家报社年轻有为的记者,去年刚结婚的她要在北京买房,可是资金有限,本以为父母会无偿给自己提供一些“援助”,但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妈妈却说:“这笔钱只能是借给你的,利息要按银行利率算。”

对于妈妈的这一行为,作为独生子女的她很不明白,为此还和妈妈闹过不小的矛盾,但是妈妈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立场。因为这件事情,晓雪春节都没有回家过,直到五一接到爸爸的电话,才知道妈妈因为过度思念她而病倒了。

回到家之后,望着病床上的妈妈,爸爸向她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在你出生前,大夫说你胎位不正,为了便于生产,你妈妈天天要跪着转动身子,动一次常常就累得满头大汗。生你的时候,因为你头太大,屁股朝下,所以不太好生,为此你妈妈又遭了一次大罪。

晓雪望着病床上一向豪爽的妈妈,想着她从来没有和自己提及过此事,更没有怪罪过自己不懂事。上班之后,晓雪曾经说过一个月给父母寄200元钱,但是从未兑现过。甚至还自私地认为,花父母的钱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可不心安的。

听完爸爸的讲述,晓雪已经泪流满面。接着爸爸说:“你妈妈之所以要让你按银行利息还钱,一是想让你有感恩意识,二是想替你攒钱,以便在生活中有什么不时之需。”

过去常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其实感恩之心的培养可以有很多种方式,重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与孩子多沟通,告诉她们爱是相互的,只要这样才能将这种感情延续下去。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与爱护,离不开老师、同学和许多教育者的帮助,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把这些爱无一例外地传递给孩子,目的不是让他们享受,而是让孩子牢牢地记在心中,以便长大后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这些爱。

虽然很多父母并不寄希望于孩子的回报,但是也应该教会孩子去爱父母,爱别人。正是这种爱维系着一个家庭的温暖,成为幸福家庭的凝聚力。

接受过感恩教育的孩子会自觉地回报父母和家人。家长一定要先做好孩子的道德教育,用人格的力量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才会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未来。

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教养

18世纪末的政治家、思想家勃客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教养比法律还重要……它们依着自己的性能,或推动道德,或促成道德,或完全毁灭道德。”在我国古代,常用“知书达理,温柔贤惠”夸奖一个女孩有教养。教养并不能直接吸引他人的眼光,但是在日常相处中,有教养、有素质的人会大受欢迎。

良好的修养和性格,是风度、风格、气质的核心体现。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各异的,有好动,有开朗,有孤僻、有冷峻……但是,社会是个大熔炉,它总是喜欢磨平他人的棱角,让其适合整个集体的发展,这就要求每个人对自己的性格多了解,从而能够扬长避短。

现代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性格,使孩子能够保持原本的温顺、理智、乖巧,但是又不失主见,这样的孩子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中。

外国人认为,培养一个贵族需要用三代的时间。可见要培养一个有教养、有见识的孩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有人认为让孩子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就等于是娇惯孩子。其实,富养并不是一味地娇惯,使其为所欲为。富裕家庭长大的孩子,也不一定会唯我独尊,这要看家长怎样培养孩子。让孩子能够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关注他人,理解他人,倾听他人,以及友好地和他人相处,这来源于一颗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