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如何说,孩子才肯听
17113700000021

第21章 钢不是恨出来的,肯定让孩子直面挫折(1)

肯定是孩子生命中最好的一份礼物,当你把这份礼物送给他的时候,也就给予了他无所畏惧的信念和勇气,就像向日葵努力跟随着太阳的耀眼光芒一样,得到肯定的孩子也会怀着一颗坚定、快乐的心,朝着期待的方向奋进。

肯定,成就孩子积极心态

某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段话:“你要想把自己的学生或孩子塑造成你渴望中的样子,只有靠激励和赞美的语言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就像植物都是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一样;而挑剔和过度的批评,只能让孩子变得胆小畏怯,不知所从,或者因为逆反心理而干脆走向反面。”由此可见,肯定和欣赏对孩子自我价值的认定和形成孩子的积极心理是多么重要,而孩子的积极心理元素需要被激活才能产生作用。

有一次,我帮忙带一堂体育课,主要的活动内容就是让学生练习跳高,因为他们上一堂体育课已经学习了基本的起跳和助跑,这一堂课主要是让他们练习。

我把这些学生分成了男女两组,给他们第一次跳高设置的高度非常低,轻轻助跑抬脚就可以跳过去,前面的几个男生都表现得很好,可是有一个小男生却怎么也不愿意跳。我问他为什么不愿意跳,他说他不会。

我就让一个跳得很好的学生给他做示范,然后仔细给他讲解跳高时要注意的地方,但他的回答还是:“我不会!”

接下来,无论我怎样说,他的回答都是:“我不会!”这时,一个学生走到我身边说:“老师,昨天让他跳的时候,他就说自己不会。我看他是胆小鬼,害怕了!”

这位同学的话一说完,其他同学都跟着哄笑起来,而那位一直说“我不会”的同学则难堪地低下了头。我马上制止了同学们的笑声,让其他人继续练习,然后走到这个同学的面前说:“跳高其实很简单,我相信你一定能轻松地跳过去,也许刚开始是有一点儿紧张,但是你真正要跳的时候就觉得很简单了。你是觉得助跑动作学不会呢,还是害怕自己跳高的样子不好看?”

那个同学摇摇头说:“都不是,我害怕跳不过去,同学们笑话我。”

我拍拍他的肩膀说:“你不要担心这个问题,你看刚才那几个男生不是也没有跳过去吗?大家都没有笑话他们,也不会笑话你的。因为跳高的高度一直往上升,一定会有人跳不过去的,只要你敢跳,大家都会觉得你很勇敢,你要不要试一试?”

在我和几个同学的鼓励下,他终于迈开步子跑了起来,并最终跳了过去,当他跳过去的那一刻,很多同学都在一旁大声地说:“好,跳得好!过去了!”

有了同学的鼓励和加油,他开始加入到同学们跳高的行列,而且越跳热情越高,到最后一轮就剩下他和另一个男同学,其他人都没有跳过。

同学们都在两旁替他们加油打气,于是他们两个摩拳擦掌,终于完成了最后一跳。这时,正好下课铃声响了,我看到孩子们脸上都是兴奋的笑容,特别是那名一开始不敢跳高的男同学,他脸上的笑容最灿烂,和刚开始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不管多么简单的事情都不愿意去做,一直执拗地说自己不会,这背后是有原因的。通常这样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得不到大人的肯定,因为总是能够被大人找出他做得不好的地方,他心里可能在想:我做了这件事情,大人就会说我错,就会批评我。如果我不做的话,他们就不能说我了。孩子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他不是不想做好,而是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能够得到大人的肯定和赞同。

孩子每时每刻都处在困难和迷惑当中,他们内心非常渴望得到父母或者其他人的理解、支持和赞同,渴望一份安全和依赖。一个成长在宽容、鼓励、积极环境下的孩子,和一个在充满训斥、谩骂、暴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性格、人际交往、处事等方面都必然存有很大区别,前者会变得身体更健康、富有自信和爱心,更加容易感到快乐,更利于形成积极心理。

我曾读到过这样几句话:“教育内在于一个人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教育的方向和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我们的信念和期待。”而由这段话,我又想起了一个关于肯定和积极心态的故事:

出生在黑人家庭里的罗杰斯,从小就生活在肮脏的贫民区里,养成了很多惹人厌的坏毛病。尤其是在他上学的时候,更是经常打架斗殴,学习成绩糟糕透顶。

可是,有一天,他的老师看了看他的手相后,突然用一种十分肯定地语气问他:“告诉我,罗杰斯,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罗杰斯想都没想就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后能吃饱肚子。”

老师摇摇头,对他说:“罗杰斯,你辜负自己了!我通过你的手相看出,你将来至少要成为一名州长。孩子,好好努力吧,你可不要辜负自己啊!”

罗杰斯从老师肯定的目光和鼓励的话语中受到了激励,他相信老师说的话是不会错的。所以,从那天开始,他就认为自己将来是要做州长的,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改变自己,于是他每天努力地学习,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功课上。后来,他真的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黑人州长。

早在很多年前,心理学家就得出:一个人心灵深处的信念,其实存在着一种能量场,并且通过这个“场”把你心中认同的信念能量传递给你身边的人。就像故事中罗杰斯的老师一样,他心中认为罗杰斯能成为州长,并把自己心中的这种信念传递给了罗杰斯,于是这种肯定积极的信念就变成了罗杰斯努力的动力,鼓励着他一直朝着这种信念前进。

父母对待孩子亦是如此,如果你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孩子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你的孩子就会从你信念的能量场中接收到你的这一信息,并且会把这一信息转化成他奋斗的动力,从而在他内心深处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地促使他进步;相反,如果你总是对他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那么这种包含着失败信息的信念传递给孩子后,他的信心就会被很快地摧毁,变得没有斗志、消极悲观。所以,父母心中要一直保持对孩子肯定的信念,培养出孩子的积极心态。

我们常说影响一个孩子自信心的行成,主要是他自身成败的经验。成功的次数越多,孩子的自信心就越强,失败的次数越多,孩子就会失去自信,所以当孩子失败时,父母应该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绩,从利于今后学习、发展的角度等方面正确指导孩子,使他摆脱自卑,促使他进一步努力,以便争取今后的成功。

人生就像复杂的迷宫,孩子一开始总会找不到正确的出口,为此他们可能感到挫折和沮丧,这时父母就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肯定孩子正确走过的每一步,然后给他们指出正确的方向,使他们积极地、充满自信和动力地走到成功的出口。

正面评价是孩子的“贴心棉袄”

曾经有一位美国老师有一个非常怯懦而自卑的学生,一天,这位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学生们写好后交上来。等到他给学生们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那个学生的作文写得很一般,逻辑不清、语句不顺,但是他却在那个学生作文的空白处批上了3个字:“写得好!”仅仅3个字的评语就让那个学生激动不已,他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尽管很多年后,人们已经记不得这位老师的姓名,但是他所发现的学生——美国著名作家马尔科姆·多尔考夫却被人们永远记住了。

我想通过上面这个例子告诉所有像我一样的母亲或老师,我们要给每个孩子正面评价特别是那些表现和成绩都很差的孩子,我们要试着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且为他们呐喊助威。通常来说,像夸奖、鼓励、肯定、欣赏这类的正面评价,往往能使孩子认同自己,变得情绪稳定、学习干劲高,而且还会令孩子对评价者产生好感;反之,像批评、责备、否定这类的反面评价往往会使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感,精神紧张、情绪不安、学习干劲低,而且会令孩子对评价者产生厌恶感。所以,正面评价总是散发出吸引人的神奇魅力。

父母时常运用正面评价,就是要在孩子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发现他们的优点,在他们一般的表现中发现美,而且还要学会在最适当的时机把赞美和表扬给孩子,只要父母能够这样做了,那么你一定会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伟大教育奇迹。

下面是一个母亲正面评价孩子的故事:有一天,母亲外出办事,留下小男孩和妹妹在家。母亲走后,小男孩无意中发现家里壁橱上有几瓶颜料,于是就找来画笔,给妹妹画肖像,结果把客厅弄得又乱又脏。母亲走进家门的时候,并没有责骂孩子把客厅弄得这么脏乱,而是很真诚地拿起小男孩的画作赞赏道:“哇!这是我可爱的女儿啊!你画得真像!”说完,给了小男孩一个吻的奖励。后来,这个小男孩成了美国一位著名的画家,他说:“那天母亲的亲吻就使我成了画家。”

人们渴求得到他人的赞赏,并在得到赞赏后乐意去做更多的事情,如果你称赞你的孩子做得好,那么他会想做得更好。

大量的事实证明,很多突出的科学家、文化家、画家在学生时代也许并不是最优秀的,但他们成就的取得,除了和自己的努力奋斗分不开之外,父母和老师的夸奖、鼓励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一段教育名言说得好:“如果您能发现孩子身上有10个优点,您就是优秀的父母;如果您能发现孩子身上有5个优点,您就是合格的父母;如果您在孩子的身上连一个优点都发现不了,您就该下岗了。”

我觉得所有父母都应该把这句话记在心上,并且随时拿出来复习,而作为老师,同样应该给学生正面评价,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

以前,我的班上有个女生非常胆小,而且很自卑,也不喜欢和同学们在一起玩。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都常常鼓励她,让她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回忆自己的优点,当天就记下来,这样渐渐帮她找回了一点儿自信。后来,我就推荐她当班干部,还让她担任每天课前5分钟活动的主持人,这极大地锻炼了她的胆量和同学之间的交际能力。

有一次,她还代表学校去参加全市的法制知识辩论赛,并且拿了一等奖。从此,她学习的劲头非常足,成绩更是突飞猛进,后来考上了重点高中,还当选了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和学校广播站的广播员。

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很多事实和专家告诉我们,对孩子正面评价是能使孩子尽快成才的最佳教育方法。

我班上有一个学生叫孙明,他是个有些内向的男生,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和班里男生的关系一般。在其他学生看来,他是那种可有可无的角色,在老师们看来,他是一个过于安静的学生。

我找他谈过几次话,他每次都是静静地站在一边,也不发表自己的任何看法,我有时候真的觉得眼前的这个学生内向到极致,甚至有些自闭。不过,在一次放学后,这个半学期没怎么引起我注意的学生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那天,我下班刚走出校门,就看到孙明在马路旁的垃圾箱里翻找着什么,正在这时,有一个女生把一个饮料瓶扔在了垃圾箱里,他马上把饮料瓶捡起来,放进身旁的一个袋子里。

他为什么捡饮料瓶?是为了卖钱吗?据我所知,孙明的家境很不错。于是,好奇的我走到他身边问:“孙明,你在干什么?”

他显然没注意到我的到来,吓了一大跳,随即有些扭捏地说:“老师,我没做什么。”

我笑了一下说:“你不要害怕,我没有其他意思,只是想要知道你捡饮料瓶做什么?”

他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我想收集不同颜色的饮料瓶做一个环保的牌子,参加市里的环保创意大赛。”

我马上称赞他说:“你的这个想法真的很不错,没想到你这么关注环保。能告诉老师,现在你已经收集了多少饮料瓶了吗?”

他想了一下说:“300多个。”

我真诚地说:“孙明,你今天真的令老师对你刮目相看,你是一个很有想法,而且能够吃苦耐劳的好学生,最重要的是你不畏惧别人的眼光,在大街上捡饮料瓶,你的这种行为就连老师都比不上呢!”

孙明听我这样夸赞他,兴奋地看着我,脸上激动的表情一直等我转身离开还没有消失。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在班上点名表扬了孙明,让大家都跟他学习,还建议他们组成一个环保小组,一起制作作品参加环保比赛。

后来,全班同学都加入了孙明的捡饮料瓶的行列,最后大家共同努力制作了一个环保的作品,获得了市里环保比赛的特别奖。

而通过这个事件,孙明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和同学的关系也亲密了起来,而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不断地给他正面评价。

期末考试时,孙明竟一下子进入了班级前十名,成了那个学期最大的“黑马”。

正面评价就是父母给孩子、老师给学生的“贴心棉袄”,从而给孩子带去最温暖的感动和激励,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正面评价的魅力无处不在,它让我们的孩子在夸奖和肯定的赞美声中健康成长。

“逆反心理”从何而来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其《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一定不要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结果大多数读者却偏偏和普拉图诺夫“作对”,阅读此书时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内容,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现象。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就是逆反心理。而孩子常会出现的“不听话”“不受教”,甚至和老师、家长“对着干”,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非凡”和“高明”的行为,往往来自他们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