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17113500000004

第4章 孩子99%成功来自妈妈1%的改变(1)

妈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好的习惯便于孩子形成优秀的性格,使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不良的言行则会让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妈妈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因此,想要做一个优秀的妈妈,首先就要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和缺点,做孩子的好榜样。

改变孩子从改变妈妈开始

孩子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父母的问题。父母的每一句话都将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妈妈应该问问自己,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是不是该从自己身上找。作为妈妈应该意识到,不管孩子做出了什么让自己感到愤怒、失望和伤心的行为,都和父母对他们的期待有关系。因为孩子总是在有意无意地迎合家长对他的评价,所以在妈妈想改变自己的孩子之前,应该先试着改变自己。

首先,妈妈应该改变自己平时面对孩子时的态度。

你有什么不良情绪时,都要努力克制自己的反应。当你感觉到生气、伤心和失望的时候,不要轻易表达出这种负面情绪。把自己当成一个局外人看待孩子的行为,这样可以看清孩子需要什么。

其次,妈妈要改变平时处理孩子的问题的方法。

不要一味地批评孩子,这样他们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更让你生气。只有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会积极主动地改正自己的毛病。具体做法如下:

(1)如果孩子的不良行为是为了引起妈妈的关注,最好的做法就是忽视他的行为,让孩子自讨没趣,这样孩子自然不会继续这种无聊的行为了。

(2)如果妈妈已经看出孩子的不良行为是想逃避一些事情,就应该立即采取一些措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关心和重视的,这样就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让他们有勇气面对生活。

最后,妈妈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妈妈就会有“纠正”他的冲动。这会让孩子觉得只有当他们表现得很出色时,妈妈才会在家中给他们留一个位置。妈妈应该让孩子意识到,他本身就是属于这个家的,而不是他必须做得很优秀才属于这个家。

还有的妈妈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看,因此经常批评孩子。妈妈的这种行为等于在暗示孩子:我对你没有信心,你没有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这是妈妈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只重视结果而忽视孩子努力的过程。这样做会让孩子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由于缺乏信心,他们不敢选择,也不敢行动。据调查,孩子让妈妈头疼的程度和他们信心的缺乏程度成正比。如果妈妈能让孩子自由地选择一些东西,并把犯错误的权力还给孩子,那么孩子将会在生活中尝试到更多东西。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妈妈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够做一个成功的人。现实中有不少妈妈虽然为孩子的成长操碎了心,却因为教育方法不当而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教育方法不当不仅不能让孩子成才,有时候甚至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没有优劣之分,问题的关键在妈妈身上。孩子就好像一张白纸一样,不同的妈妈可以画出不同的图画,塑造出孩子不同的性格。正像教育专家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会教和不会教的父母。”由此可见,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而在教育孩子方面,妈妈的角色是最为重要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育孩子:

1妈妈要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都是善于模仿的,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模仿自己所感受到的东西。妈妈是他们最常看到的人,所以他们的精神世界和自己所有的举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受着妈妈的影响。只懂得教训孩子的妈妈除了会增加孩子的抵触情绪外,往往一无所获。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对孩子来说,需要的不是一个只会批评自己的妈妈,而是一个能做自己榜样的妈妈。

2教会孩子做人

教会孩子做人是妈妈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认识不到这一点的妈妈,很难培养出懂得孝敬长辈的孩子,更不会培养出国家的栋梁之材。许多妈妈教孩子学做人的时候,大多只看重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里的“有用”其实是一些实用的技巧。这些妈妈仅仅在知识和技能上帮助了孩子,根本不会对孩子的品质和性格方面有任何影响,所以孩子会缺乏主人翁的意识。

真正会教孩子做人的妈妈不应该只关注在“有用”上,须知,正直和善良才是做人的基础。只有培养出具有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孩子,他才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首先,当一个人为别人付出时,别人会很容易接受他,这使他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论哪种人际关系都是成功的保障。

其次,品德高尚的人胸怀都很宽广,也很乐观,这种积极的态度有助于他们的成功。

最后,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最容易有成就感,因为他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得到了对自我的肯定,这种成就感会成为他们努力的动力。

3让孩子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孩子将来面对的是社会的挑战和机遇,这就要求他们不但要有很强的生活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这一切都需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妈妈在让孩子学习之前,应该注重激发他的求知欲,同时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要把孩子的一切都推给学校。还要注意不要打击孩子的信心。

如果你想把孩子培养成参天大树,而不是小小的盆景,那就应该把他放到广阔的天地里去。孩子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爱好和求知欲望,这些都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作为妈妈要保护他们这种求知欲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这首先需要给他们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教育专家认为,对孩子行为的干预,会让孩子的求知欲减退,还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受挫,对孩子全面发展有不利影响。所以妈妈应该给孩子一些自由,让他学会独立,并且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弱”妈妈教出“强”孩子

在孩子们的心中,父母就像神一样,是无所不能的。尤其是妈妈更是神通广大,想要什么都能从妈妈那里得到。但是这些“强”妈妈教出来的往往是“弱”孩子。妈妈太能干了,孩子往往就会无能。而妈妈表现得相对“弱”一点,孩子就会“强”一点,他们会比其他孩子体贴别人,照顾别人,有责任心。

一个“弱”妈妈与六岁的女儿这样度过周末的一天:早晨,妈妈醒了,女儿也已经醒了。这时妈妈故意装出难受的样子,对女儿说:“我的手很疼,起不了床了,你帮妈妈一下好不好?”于是女儿跑过来用力把妈妈扶起来,然后还像个小大人一样,安慰妈妈。

当妈妈收拾完毕,带女儿上街的时候,妈妈对女儿说:“宝贝不要乱跑呀,看不到你,妈妈会哭的。”于是女儿回过头对妈妈说:“放心吧,妈妈,有我看着你,不会走丢的,你可不要哭啊。”

回到家,她们需要爬上五楼,以前进入楼梯的时候,她总会和妈妈说:“妈妈,我走不动,你背我好不好!”但这次,妈妈先说话了:“妈妈走不动了,好孩子,你背着妈妈好不好?”这时女儿努力表现出坚强的样子,对妈妈说:“妈妈,我拉着你的手走好不好,坚持一下就上去了!”当然,这时妈妈装成确实需要帮助的样子。等到上楼的时候,妈妈也没有忘记真诚地向女儿说一声“谢谢”。

自那以后,女儿再也没让妈妈背着上过楼梯,每次都是她主动牵着妈妈的手“帮助”妈妈上楼。

故事中的这位妈妈做了一个示弱的妈妈,她让女儿变得很坚强。如果妈妈总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无所不能,就会使孩子缺少成长的动力,而且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别人的心理,在他们长大后会有许多的障碍无法跨越。有时,妈妈不妨在孩子面前示弱,表示你需要孩子的帮助。被别人需要时,孩子内心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这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当妈妈适度地表现出自己没有孩子想象的那么能干的时候,反而会加快孩子成长的脚步,让他们变得坚强。有时妈妈不妨让孩子为自己遮风挡雨,做个弱势的妈妈,你的孩子会比你想象得更坚强。

在妈妈得到孩子“帮助”的时候,要懂得夸奖孩子。生活中的许多妈妈对孩子的态度是批评多于表扬的,即使孩子做得很好,她们也很吝啬自己的表扬,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在意父母的评价,当妈妈称赞或表示需要他们时,他们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现在有许多孩子都缺乏成就感,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妈妈鼓励孩子,会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重视培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

有一个小男孩独自在家里照顾妹妹,当妹妹睡着后,他觉得很无聊,就开始到处乱翻。在无意中,他发现了几瓶不同颜色的墨水。妈妈不在家,这些墨水对他形成了很大的诱惑。小男孩终于忍不住把那些墨水瓶打开了,并开始认真地在地板上画起妹妹的相貌。结果他把客厅弄得狼狈不堪,到处都有墨水的痕迹。当他画完画像时,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但已经来不及收拾了,他只有等着妈妈回来的责备。

当妈妈回到家时,看到狼狈不堪的客厅,刚要发火,但看到地上的画像时,她决定忽视满屋的狼藉,并高兴地对孩子说:“是你画的画像吗?非常漂亮。”然后,她低下头来亲吻了一下这个男孩。

上面这个男孩就是著名的画家本杰明。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他总是骄傲地说:“是妈妈的亲吻让我成了一个出色的画家。”

有个年轻的妈妈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她几岁的小儿子一个人在后院玩耍。过了一会儿,年轻的妈妈听不到孩子玩耍的声音,觉得很奇怪,于是大声喊着孩子的名字,当得到孩子的回答时,她问孩子在干什么,孩子回答道:“妈妈,我正准备跳到月球上面去。”这个妈妈并没有像其他妈妈那样责怪孩子的天马行空,而是笑着对他说:“可以,不过你一定要记得回来看望妈妈呀。”

这个孩子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人——阿姆斯特朗,1969年7月16日,他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

对一些充满想象力的孩子,你永远都不能预测他们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不能预测他们将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成功。这时,妈妈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鼓励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只要他们做的事情是积极向上的,就要鼓励,而将来的结果如何,则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主。孩子往往会给你意外的惊喜,能在你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取得更大的成就。

但现实中有些妈妈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为了怕孩子因为爱好而耽误学习,不让他们参加任何活动,有的甚至把孩子关在屋里,采取不让接触、不让参与、不给予支持的三种政策,她们认为这样才是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任的做法。但她们忽略了这样会限制孩子的个性成长,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还会让孩子产生不敢接触社会的胆怯心理。作为一个妈妈,不应该过多地限制孩子的爱好,否则只会阻止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对于孩子的爱好,妈妈应该重视起来,并改变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

首先,妈妈要认识到孩子的任务不只是学习,要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孩子以学习为主是应该提倡的,但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的人才,一个只懂得书本知识的人是不会被社会所接纳的。孩子的全面发展需要妈妈改变自己的心态,让孩子走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锻炼,这才是妈妈培养孩子的正确方向。

其次,妈妈要意识到孩子的爱好、特长并不和学习冲突。

许多妈妈由于忙着工作,很少有时间顾及到孩子的想法,从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她们只重视孩子的学习,一切都以学习为本。她们会认为:孩子的爱好会使他们的学习受到影响。实际上,这样更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而事实证明一些有兴趣爱好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更理想。妈妈不应该阻止孩子的自由发展,而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