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已成历史,明天尚不确定,只有今日,才是属于自己的:昨日若有不足,今日尚可弥补;明日有何目标,今日也可谋划。如“白驹过隙”,生命只有一次,而人生也不过是时间的累积。假如你让今天的时光白白流逝,就等于毁掉了人生最后一页。珍惜每一天,因为每一天对我们来说都只有一次。
清朝有一个才女,名叫吴藻,姿容姣好,家境富庶,在她22岁时嫁给了同城一黄姓富商。
然而颇具才情的吴藻却根本看不上身为商人、满身铜臭的丈夫。因为她已经能够料想到未来生活的无趣与平淡。
像她这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只有家世显赫、才气逼人的翩翩贵公子才是她的佳配。然而吴藻也是出身富商家庭,她的夫婿人选自然也要求门当户对,多出自商人家庭,而与她幻想中的翩翩贵公子相差甚远。
吴藻心中之人多出身于书香门第或官宦之家,在她住的小城中这样的人根本就不存在。
心高气傲的吴藻来到夫家后,丈夫对她百般照顾,嘘寒问暖,深知吴藻爱好的丈夫还专门为她准备了书房,这让吴藻误以为丈夫也是风雅之士,就把自己这些年来所做的诗词全部拿了出来,一一读与丈夫听。然而,吴藻失望了,她的丈夫根本就不懂诗词歌赋,她不但误会了丈夫的一番心意,还觉得丈夫是一个附庸风雅的粗俗凡人。从此,她将自己关在书房中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径自抒发着轻愁。然而吴藻的丈夫却不以为意,对她更是无微不至,宠爱有加,生活上的琐事,细心的丈夫都为她准备齐全,完全不劳吴藻动手。
但这却没能换来吴藻的真心以待,反而助长了吴藻的闲愁琐绪。深爱着吴藻的丈夫,看她如此憔悴,心里也是一片黯然,于是他便劝说吴藻多交些朋友,多出去走走。
吴藻接受了丈夫的建议,慢慢地认识很多文人雅士,她开始在外面寻找那些懂得欣赏自己的人,与他们谈诗论词,共游小城。吴藻不愧为才情卓绝的一代才女,不久她就在外面赢得了一个“当朝柳永”的美名。
对此,小城里谣言四起,说吴藻行为不端,不尊女训。可是她的丈夫却一如既往地支持她,因为他知道吴藻渴望着什么,只要妻子喜欢,他概不干涉。
丈夫的怜爱与纵容,又一次助长了吴藻骄纵乖张的行为,她甚至开始穿男装逛妓院,夜不归宿。最荒唐的是,肆无忌惮的吴藻竟然还与妓院中一名林姓歌姬眉目传情,不识吴藻真面目的歌姬甚至还要对吴藻以身相许……
如此放浪形骸了十余年,吴藻却没有为夫家生下一儿半女,她还在丈夫锦衣玉食的供奉下,编织着她那才子佳人的美梦。然而在她纵情声色,倾诉闲愁时,从没有在心里出现的丈夫此时却突然袭上心头,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了她……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夺走了一直痴爱着她的丈夫,一时间吴藻竟然无法自持地悲从中来。
漫漫长夜如斯,但这时的吴藻已经不再幻想什么吟诗作对、琴瑟和鸣的爱情传说,而是想起了那个始终没有被她放在心上一天的亡夫。真正的孤单正排山倒海般地压向她,从未有过的孤独正侵蚀着她。当那些常年流淌在她的诗文中的情绪真实地出现时,她竟然无法抵挡。她开始想念丈夫以前那些被她视为啰唆、粗俗的举动,这一刻全成了刻骨铭心,丈夫的形象终于出现在了她的诗词中:
“门外水粼粼,春色三分已二分;旧雨不来同听雨,黄昏,剪烛西窗少个人。小病自温存,薄暮飞来一朵云;若问湖山消领未,琴样樽,不上兰舟只待君。”
如果说丈夫的死让她成熟,而此刻才被发现的爱则教会了她生活的真谛:原来一切的拥有都是有时限的,身边的人和爱才最值得珍惜。
可惜这一切都已被她轻易地错过,她的领悟来的有些晚了,虽然年仅32岁,但她感到生命的春天已经悄然离去。
从此吴藻告别了喧嚣与繁华,选择独居在人迹罕至的南湖岸边。吴藻在此又写下了一首词,这首诉说心事的词穿越时空辗转来到了世人手中:
“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芭蕉叶上几秋声。欲哭不成还强笑,讳愁无奈学忘情。误人犹是说聪明。”
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待到失去的时候才明白,原来这些才是最珍贵的。人生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珍惜现在拥有的最重要。
贪念一点即魔障,不足之心是苦海
俗谚云:身在福中不知福。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们经常看到别人有更好的衣、食,更好的居住场所和生活条件,于是就不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好的,自然也就不知道自己幸福了。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贪心:在拥有了一些之后,还总是想着别的。人有贪心很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贪心就是好的,贪心是人性的弱点,如果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贪心,任由贪心发展,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灭亡。
常言说:“贪心不足蛇吞象。”这其实是一个关于贪心的故事:
话说古时候,有个山村里住着一对母子。母亲谭氏年迈多病,不能干活,儿子谭鑫已经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娶妻。他们家很穷,只能靠卖些草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有一天,谭鑫和往常一样,到村外去收集草料。无意之中,他看到草丛里躺着一条小蛇。开始他吓了一跳,仔细看时,才发现那条蛇浑身是伤,动弹不得。
谭鑫动了恻隐之心,想了想,便把小蛇带回了家,小心翼翼地为它冲洗、涂药。
小蛇苏醒之后,冲着谭鑫点了点头,表达它的感激之情。谭鑫母子俩见状,都非常高兴,就为它编了一个小竹篓。
在谭鑫母子的精心护理之下,小蛇的伤势恢复了,也逐渐地长大了,为母子俩单调、寂寞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日子一天天过去,谭鑫依然每天收集草料,母亲还是守家,那条小蛇则整天在篓里睡觉。
一天,小蛇觉得竹篓里闷得慌,便爬出去晒太阳。没想到,小蛇被阳光一照,变得又粗又长,谭母突然见此情景,吓得惊叫一声,昏死过去。
小蛇见闯了祸,也没有就此逃走,而是回到篓里,变回了原形。等谭鑫回来后,那条小蛇突然口吐人言:“我今天失礼了,把母亲给吓死过去了,你可以从我的身上取三块鳞片煎汤,喂你的母亲喝下,不久便能醒过来。”
谭鑫感到十分惊疑,小蛇催促着说:“请相信我,照我的方法去做吧。”
谭鑫照办了。果然,很快谭母就苏醒了。
母子俩又感激又纳闷,可谁也没说什么,只觉得这条蛇非同一般,于是,对这条蛇更加照顾了。
当时的皇帝很昏庸,整天只知道玩乐,听人说世上有鹅蛋大的夜明珠,他也想拥有一颗,于是就发布了一张榜文:谁能献上一颗夜明珠,便可封官受赏。
谭鑫听说了这件事,便感叹道:“要是我有这样一颗夜明珠,也能谋得一世富贵,不至于终日以卖草为生啊。”
小蛇听到他感叹,就对他说:“这几年来你对我很好,我总想报答,可一直没有机会。现在终于可以这么做了,实话对你说,我的双眼就是两颗夜明珠,你将我的一只眼挖出来,献给皇帝,就可以升官发财,老母也就能安度晚年了。”
谭鑫听后,十分高兴。然而,毕竟和蛇相处多年,他说:“那样做太残忍了,我实在不忍心下手。”
蛇说:“不要紧的,我自有办法恢复。”
谭鑫这才放下心来,挖了蛇的一只眼睛,眼睛随之变成了夜明珠。于是,谭鑫便把夜明珠献给了皇帝。皇帝从没见过如此奇异的宝珠,赞不绝口,当即便封谭鑫为官,并赏赐了他不少的金银财宝。
皇帝拿着夜明珠,四处炫耀。西宫娘娘见了,也想要一颗。但皇帝对这颗夜明珠十分喜爱,只好下令另寻夜明珠,送给西宫娘娘。
皇帝发布榜文说:这次只要有人献上夜明珠,就封他做丞相。
谭鑫听说这件事情后,很后悔:如果晚一点儿送夜明珠,就可以做丞相了。现在却只做了一个小官而已。
谭鑫想:如果我把蛇的第二只眼睛弄来献给皇帝,那丞相的位子不就是我的了吗?
想到这里,谭鑫立即向皇帝禀报:“其实小臣还能找到一颗夜明珠。”皇帝听了,十分高兴,便把丞相的位子给了他,让他赶快将第二颗夜明珠献上。
谭鑫很开心地回家,向家里的蛇求取夜明珠。但让谭鑫万万没想到的是,蛇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献出另外一只眼睛:“为了报答你的恩情,我已经献出了一只眼睛,做人不可太贪心啊。”
然而,这时的谭鑫根本听不进去,执意要取蛇的第二只眼睛。蛇见他这么贪心,知道他已经无法改变,于是,身子一晃,变得像水桶一样粗,张开了血盆大口,一口就将谭鑫吞进了肚子里。
人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追求。但人却不能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陷入贪心不足的旋涡当中。须知欲望是无止境的,贪欲更是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它。
有首古代的民谣说得好:
终日奔波只为饥,才得饱来便思衣。
衣食两般俱丰足,家中又少美貌妻。
娶得娇妻纳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
骡马成群轿已备,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良田千万顷,叹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五品犹嫌小,四品三品仍觉低。
一品宰相当朝做,又想君王做一时。
心满意足为天子,更望万世无死期。
种种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恨归。
贪心最开始的时候也许仅仅是一点儿念头,但慢慢地就会滋生、膨胀,最后变成无止境的贪欲。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就永远能够体会到满足的快乐。
人生在世,要过得安乐、幸福,不仅要追求一些东西,还要懂得知足才行。在欲望的促使下,我们可以去追求各种各样的东西,以满足自己的人生需要,但是不要放纵欲望,从而让自己的心灵滋生贪婪。否则,将不利于你的追求,也不利于你的人生,当然,也不利于你的幸福、安乐。
世上没有永恒,我们只能把握当下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而今天则是你唯一拥有的现金——所以应当聪明地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好好地把握现在。
人生就是一个把无数明天变为今天,再把今天变为昨天的过程。把握现在就等于把握了未来。无论你快乐还是痛苦,生活是不会因此而放慢脚步的。所以,如果我们错过了昨天,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地把握今天、把握当下,别再留下更多的遗憾。
一位得道高僧在游历天下的过程中,无意间在一座古城的废墟里发现了一尊“双面神”神像,于是高僧问道:“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两副面孔呢?”
双面神回答说:“因为这样才能一面回望过去,以记取教训;一面瞻望未来,以给人憧憬。”“可是,你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高僧问。
“现在?”双面神有些茫然。
高僧说:“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未来是现在的延续,你既然无视现在,即使对过去了如指掌,对未来洞察先机,又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双面神听了,突然号啕大哭起来。原来他就是因为没有把握住“现在”,所以才致使这座古城被敌人攻陷的,他自己也因此被视为敝屣,被人丢弃在了废墟之中。
昨天已经逝去,一味地回望,只能徒费精力、徒增烦恼;明天是未知的存在,明天的事情只属于明天,今天的人永远不可能解决明天的问题。
唯有懂得把握今天的人,才能赢得成功的机会。
佛家常劝世人要“活在当下”。什么是“当下”呢?简单地说,当下就是我们眼前的人、身边的事、此刻的心情。
“活在当下”就是要不悲过去,不喜未来,全心全意地去关注眼前人、身边事。
很久以前有个小和尚,主要负责寺庙的清扫工作。每天清晨,他都要早早地起床,把整个寺庙彻底清扫一遍。打扫院子着实是一件苦差事,每天寺院里都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杂物,尤其是到了秋天,一阵秋风吹过,地上到处都是落叶。小和尚无论多么忙碌,每天都会有扫不完的落叶,这让他感到非常头疼。
“要是每天一次就能把所有的落叶都扫干净多好啊!”小和尚忍不住想。由于自己想不到好主意,于是他去问寺里的其他和尚。有个和尚告诉他说:“你在每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树上即将掉落的枯叶统统摇下来,那你就不用忙个不停了。”
小和尚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决定试一试。第二天,小和尚起了个大早,使劲地摇院子里的每一棵树,他觉得这样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
这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傻眼了——院子里的落叶居然和以前一样多。小和尚大惑不解,于是去问老方丈。
老方丈摸了摸小和尚的头,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啊!”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只有认真地把握现在,活好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该发生的你怎么阻挡也阻挡不了,不会发生的你再努力也没有用。只要把当下的事情做好了,人生就无怨无悔了。
佛经里说:一个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一秒钟有60个刹那,一个刹那有60个当下,所以一秒钟有3600个当下,如果你可以活在“当下”这个非常小的时间单位里,你的一生就可以生活得很饱满、很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