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人要比钱跑得快
17110700000033

第33章 慷慨地给予:献身于慈善事业

在美国,人们并不景仰一般的富人,而是景仰对社会有所回馈的富人。正因为如此,《商业周刊》每年公布的慈善家排行榜比《福布斯》每年公布的富人排行榜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越来越多的富人意识到,慷慨地给予比赚得尽可能多的财富更有意义。

有人说,人的前半辈子是赚钱,后半辈子是捐钱,其实这是有道理的。当人的事业到达顶峰、已经彰显出对于社会的价值后,总是想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而参加慈善事业,不仅是一个人杰出能力的表现,也表现了这个人的高尚品格。

捐赠不是有钱人精神上的救赎,而是为了改善受惠者的品性。所以,任何捐赠都要精心计算其后果,保持高度理性。不智的捐赠反而会助长懒惰和依赖。如同富兰克林所说:“慷慨并不是意味着多多地捐赠,而是明智地捐赠。”同时也应看到,在慷慨给予的时候,有时得到的比给予的还多。

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国电影界最隆重也是最优秀的华表奖颁奖晚会上,国际巨星李连杰在晚会中三次谈到慈善事业,可见国人也正慢慢地了解到慈善事业的重要性。“一分钱,帮助一个失学儿童。”这是农夫山泉的广告语,广告中指出,每买一瓶农夫山泉,就是为贫困的失学儿童赠送一份爱心。可见,无论是明星还是社会企业,都已经开始了这种慈善行为。

慈善事业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他们的梦想,也可以帮助更多的人重建家园,更可以帮助很多人挽回宝贵的生命。人的慷慨显示在他的气度上,而拥有这样气度的人,往往都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在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等世界超级富翁无私向社会捐出巨额财富后,2006年8月25日,香港《大公报》报道了香港首富李嘉诚将家产三分之一,约480亿港币无偿捐赠慈善事业的消息。这个消息让华人感到无比骄傲。人要有博大的胸怀,慈善事业不单单是为了彰显个人的善心,实际上慈善事业最主要的目的是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世界上的富翁再多,但是如果没有人加入到慈善事业当中,那么慈善事业也就毫无意义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众人的力量却是无限的。

然而,在不断的强调慷慨和慈善的时候,总是有些人无动于衷,这种行为已经渐渐被人们所不齿。

当然,慷慨的定义是在有能力的条件下给予对方帮助,而且是有益的帮助,不能强迫一个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人慷慨解囊,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慷慨的心,因为懂得这个定义,人才能够看得更远,走得更长,行得更直。

在现今的社会中,有着越来越多的慈善家,这些献身慈善事业的人不一定是著名企业或各大企业家,他们中也有拾荒的老人和下岗工人,还有年纪只有十几岁的初中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慈善组织越来越多,慈善组织对于社会所起的作用也逐渐发挥出来,同时,慈善事业真正的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慈善事业可以让人们认识更多的朋友,无论是被帮助的人,还是帮助他人的人,这些人都是由一个线串连,那个线就是慈善。慷慨的人心胸宽广,心胸宽广的人可以笑口常开,笑口常开的人大多无病无灾。而接受慷慨的人,他们在接受帮助的同时懂得了什么是慷慨,在他们有能力的情况下,也尝试着去做慷慨的事情。

慈善事业注重的是钱而不是心。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误区,觉得慈善家大多是有钱的,喜欢装阔是沽名钓誉之徒,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不可否认,现今也存在着这种人,但是,在人们开始懂得了“爱”这个字所包含的无限含义后,钱对于慈善事业已经变成了附属品,人们更重视的是心,因为有了心才能拥有爱,拥有爱的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其实往往很多时候,一个人资助的不是金钱,而是一份爱,或是家庭的爱,或是朋友的爱,而这种爱越来越成为人们应该学习的,也是应该拥有的品质。

投身慈善事业没有分界线。在现今社会中,“慈善”已经不再是富人们的“专利”,有很多并不富有的人都拥有一份爱心,并且慷慨的将这份爱心献给社会大众,也许这些人不能够拿出和富翁们一样多的钱,但是他们的这份爱心往往比富翁们的捐款还要有号召力。

慈善不等于纵容。一直以来,慈善是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准备的,但是,有时候人们也会遇到“行善却不为善”的事情。现在有很多人,都是用人们的爱心来达到自己的挥霍目的。所以人们在献出爱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果人们的爱心换来的是纵容,那么这份善便不再是善了。

慈善是一项事业的根本。当人们越来越多的提及慈善时,人们对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也会进行比较,谁更加慷慨,更加为善。其实,对于一个企业、一份事业来说,慈善公益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是有益的,当一个企业懂得树立自己美好的形象的时候,才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接受。

慈善事业不是竞赛。在娱乐圈里,也有很多人关注慈善事业,而作为常常出现在大众面前的娱乐圈人士,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号召大家。像国际巨星成龙、李连杰等都有着很大的号召力,前段时间李连杰成立的“一基金”就备受关注,同时,李连杰本人也成为了“中华慈善奖”的候选人,但是李连杰对此并不热衷,用他的话说就是:“慈善不是竞赛。”但现在有很多人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实际上,现代人越来越注重的是一份心,慷慨是一种品格,慈善是一种美德,切记慈善不是竞赛,也没有输赢。

慈善不是施舍。一直以来,总是有一部分人抱有这样一种观念:慈善就是施舍,那些在慈善事业下受益的人就是接受“施舍”的人。面对这种错误观念,必须要明确慈善事业的性质,慈善不是一种施舍,而是一种帮助,一种良知,更是一种豁达。人们在慈善事业上抱有的心态应该是正确的,而不应是高高在上的施舍,慈善事业要做的是“心为善”的事业,而不是“心伪善”,一字之差就能区分人们对慈善事业的态度。只有端正态度,才能做一个真正豁达的人。

做慈善事业的人都是“富人”。慈善会使人变得富有,无论是金钱上的富有还是心灵上的富有。慈善可以使人们的精神达到一个新高度。同时做慈善的人一般都拥有豁达的心,要知道,一个可以和朋友拥抱,也能与敌人握手的人更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人,而这样的人大多豁达慷慨。懂得“善”这个真谛的人,永远是最富有的,无论是金钱上还是精神上,因为慈善可以为你的事业带来亮点,也可以为自己带来亮点。

其实慈善事业在中国的发展还是有局限的,虽然现在我国正在大力倡导慈善事业,而很多公众人物也都不断的在媒体中号召大家,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闻风而已,这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世界在发展,中国也在发展,中国应该放眼世界,看看他国是如何进行慈善事业的,然后自问,为何没有做到这一点。其实,中国人自古就有着这个世界最良善的心,这是和五千年文化紧紧相连、密不可分的。而如今人们需要的,就是把这种品格传承下去,赠与社会,回馈社会。

拥有慷慨的精神,去挑战事业。人们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应该慷慨。因为慷慨的人会受到人们的尊敬,慷慨之人同样可以用他慷慨而博大的胸怀去完成一份事业。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懂得慈善为本、慷慨为心,就要将做人的良知与自己未来结合起来。一个孩子捐赠的五元钱与一个富翁捐赠的五十万是相等的。因为人们看重的是一份爱心,也是一份希望。富有的人愿意让人分享他的财富,是因为他有能力继续让自己富有,当平凡的人让人分享他的财富,是因为他懂得如何让自己的财富升值。无论一个人是否富有,只要拥有慷慨的心,懂得慈善,这个人的一生就不会平凡。

做一份慈善事业,用慷慨的心去回馈社会,只要人们都能凝聚这种力量,相信会为慈善事业献出一份力量。要懂得慷慨赠与的道理,做一个懂得善的人,而只有懂得善的人,才能够在这个社会中立足,也只有拥有广阔胸襟并且慷慨的人,才能够成就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