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人要比钱跑得快
17110700000011

第11章 理性消费——永远不要浪费

我们倡导的理性消费是在不损害生活品质的前提下提出的。在这个前提下,关于什么样的消费叫浪费,什么样的消费是理性消费,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1899年出版的著作《有闲阶级论》中曾指出,判断消费是否属于浪费,“关键问题是在于它是否直接有助于整个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在非个人性质的意义下,有助于生活过程的推进。”

理性消费是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消费过程,就是了解产品,了解市场,运用性能价格比的对比方法进行选择的过程。

那么,怎样才算理性消费?理性消费的标准是什么?曾经用3000美元环游世界的朱兆瑞认为性价比应该是理性消费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如果单纯为了省钱,而不追求最佳性价比的话,环游世界根本用不了3000美元,1000美元就足够了,但这不是他的选择。为了不花一分钱而睡在大马路上,那只能叫自虐;花10美元能住进五星级酒店,这可以算是新节俭的生活了。新节俭主义从来不是拒绝消费,而是拒绝浪费;不是要勒紧裤腰带大省特省,而是用头脑选择更好的消费方式。至于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性价比,就要求其具有相当的运用金钱和配置资源的能力了。

理性消费的前提是不伤害生活品质。如今的城市生活中,像朱兆瑞一样追求理性的消费方式,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年轻人的一种习惯。

王先生是一所重点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在通信行业工作,收入颇丰,但他的穿着打扮看上去还像个大学生。王先生现在穿的一条裤子还是高中时候的,衬衣也是刚考上大学时妈妈给买的。只有衣服到穿破了,或是瘦了,穿不上了他才会扔掉。“反正我是干技术的,整天在试验室里呆者,有时候还要去工厂,穿那么好给谁看呀?”

王先生的手机是5年前刚工作时买的,到现在外壳已磨损得看不到原来的面目,当时经典的蓝屏也因为磨损,看起来有些模糊了。同事们早就拿上了彩屏、带摄像头的手机,他却从来不为之所动。有朋友问他:“你用这样的手机,不怕丢了身份?”他回答说:“手机能打电话就行了,这不丢身份,叫酷。”

如果需要买什么东西,比如手机、数码相机,他当然也会首选技术领先的,但买了之后他会一直用到坏了为止,而不再追求此后市面上又推出什么新款式。出门坐车,他的首选也是公交和地铁。

但对待朋友,王先生从不小气。请客吃饭是常有的事。别人向他借钱,他也慷慨解囊。

这样的城市新节俭主义倡导者还有很多。

石小姐上班已经有四五年了,随着钱越挣越多,她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曾一度爱赶时尚潮流的她,现在消费越来越理性,不仅不再追时髦、比阔绰、盲从流行,而且开始学会勤俭持家。比如把洗衣洗菜水攒起来冲厕所,省钱是一方面,关键是节省了紧缺的水资源。

出行方面,考虑北京交通的复杂状况,石小姐毅然选择坐公交车或打车的出行方式。从家到单位七公里,有一趟直达的空调公交车,因为工作上不用朝九晚五地赶时间,现在她一直坐公交上班,晚上玩得晚了就打车回家。每年节省下来的钱她都用在假期时和父母一块出游上。

现在人们都讲究生活品位,但石小姐更追求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闲下来的时候石小姐徒步逛逛后海,累了找个石凳坐坐。有时还会去爬香山喂松鼠,给可爱的松鼠买上两块钱的花生,这样体会一下人与自然融合的惬意,比花五六千块钱办一张健身卡,跑到室内呼吸别人的废气舒服得多。她越来越相信一个理念:幸福不与花钱多少成正比,最关键是要花在刀刃上。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寻求理性消费的方式,已经成为如今都市人群的一种新的生活状态。

朱兆瑞说,中国人的财商培养其实还远远不够,常常出现两个极端:要么过度节俭,以丧失良好的生活品质为代价;要么过度挥霍,白白浪费掉许多有效的资源。其实,理性消费的观念,不单单只适用于消费领域。新节俭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个趋于理性的社会,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理财专家认为,倡导理性消费的方法很简单,只要能够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就可以从铺张浪费的习惯中解脱出来:

第一,钱一定要花在刀刃上。现在人们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往往很多消费行为都是一时冲动所致,甚至很多是不必要的消费。因此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尽量避免去买一些奢侈而非必需的物品,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财务支出。

第二,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这是控制财产的有效方法,可以将你一段时期的资金总量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合理分配,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支出,从而达到消费理性化的目的。

第三,遵循一定的消费原则。理性消费不是一味地采取节俭的方式,在必需品的消费上,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理性消费应当以良好的生活品质为前提。

1做理性的消费者是满足消费者本身消费的需要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满足消费的需要,通常都是在自己的经济条件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按照实际需要来进行消费。一般除了对数额巨大的消费如住房等贵重消费品的购买较为慎重外,通常情况下消费是在具体的消费环境下进行的,往往会受当时消费环境的影响,从而可能会出现非理性消费的情况,最为典型的就是在从众心理甚至盲目攀比心理的驱使下进行的消费。当然,有时数额巨大的消费也会受消费环境的影响而发生非理智消费的情况。

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应当了解自身的消费需要,以及自己经济条件能够承受何种消费。即使在出现非预期的消费时,也会在消费上抑止某方面的消费而强化另一方面的消费,从而做出适当的消费选择。

2做理性的消费者是社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理性的消费者是社会生产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消费与生产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消费以生产为基础并且对生产进行引导和促进;生产可以满足消费的需要,同样也可以引导和促进消费。当然,理性的消费与理性的生产也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对社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理性消费者的理性消费并不意味着排斥高档消费品、奢侈品的消费,消费者在其经济条件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非为了夸富、炫富的高档消费品或奢侈品的消费,甚至低收入消费者在其经济条件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偶尔进行的高档消费品或奢侈品的消费,同样有其合理性。这对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对自己的劳动技能、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都有其积极的一面。所以,理性地消费高档消费品和奢侈品,同样可以真实地反映社会多方面的需求,促进社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高档消费品和奢侈品的消费,有其时间上的相对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过去的高档消费品和奢侈品的消费,会逐渐变成后来的一般消费品消费。

3做理性消费者是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

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是一个能够正确对待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的消费者。人们应当吸取工业发达国家曾经经过的“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教训,提倡勤俭节约的文明生活,反对铺张浪费、“竭泽而渔”式消耗自然资源的消费;倡导绿色消费和循环消费,反对破坏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平衡的消费。

4做理性消费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应当深知自己与经营者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规模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在生产经营领域的运用、经营者的营销手段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一般消费者无论在经济实力上,还是在有关商品和服务的科技知识的掌握上,或者获得相关商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信息上,都处于劣势地位或者说弱势地位。这种形势就更需要消费者的理性,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并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合格的消费者。如果大家都做合格的消费者,必然会给经营者形成巨大的压力,促使经营者搞好经营管理,在经营管理上狠下功夫,在正当的市场竞争上狠下功夫,努力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降低成本、费用、价格,提高商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加商品的花色品种,对商品或服务作出正确的说明和提示、警示,搞好售后服务。这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我国商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样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做为理性的消费者,当然应知道消费者的权利和正当行使权利的途径,这样才不会出现滥用权利或者以不正当的手段来行使权利的情况。当然,这并不是目前矛盾的主要方面,仅是个别消费者所为,但这样的消费者同样是不合格的消费者,而且是有严重品质缺陷的消费者。从生活消费关系角度而言,必须强化对消费者的保护,从而实现消费者与经营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如前所述,以理性的消费者约束经营者,对于增强经营者的理性,以实现消费者与经营者关系的和谐,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不仅对消费者自身有益,而且对国家民族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因此,倡导理性消费,不仅是对个人消费理念的更新,更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