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站在一棵树上的牧童便掐小狼的耳朵,结果弄得小狼嗥嗥大叫。于是,老狼闻声奔向这棵大树,气急败坏地在树下乱抓乱咬。与此同时,另一棵树上的牧童重重地拧了小狼大腿一把,结果这只小狼也连声号叫。爱崽心切的母狼此时又闻声向另一棵树跑去。就这样,两个牧童轮换着让手中的小狼发出痛苦的叫声,结果这只母狼就不停地奔波于两树之间,最终累得气绝身亡。
显而易见,这只母狼之所以会被累死,就是因为它想同时救回两只狼崽,一个也不想放弃。实际上,只要这只母狼能够守住其中一棵树,用不了多久,就能够救回一只幼崽。仔细探究,母狼之死与布里丹毛驴效应倒有几分关联。
在决策过程中,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便被称之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法国哲学家布里丹饲养了一只小毛驴,为了喂养这只毛驴,他每天都从附近农民那里购买一堆草料。
有一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敬仰,就多送了一堆草给布里丹的小毛驴,并且将多送的一堆草放在一旁。这下子可难为坏了小毛驴,它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各异的草料之间“不知何去何从”。虽然这只小毛驴享有高度的选择权,但是由于两堆草料“各有所长”,所以这只小毛驴只好左看看,右瞅瞅,很长时间都重复着这一简单的动作,但是,它始终无法分清楚究竟该选哪一堆好。
这头可怜的小毛驴只好站在原地,一会儿从数量上考虑,一会儿从质量上考虑,过一会儿又从色泽和新鲜度上综合考虑这两堆草料的优劣。就这样,这只小毛驴一直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直到最后被活活饿死。
由物及人,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要面临种种选择,如何选择,对人生的成败与得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做出最佳的选择,所以在关键时刻总会反复的权衡利弊,一而再再而三的仔细斟酌,甚至有可能自始至终都处在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状态,最终往往坐失良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因为机会稍纵即逝,所以往往不会给我们留下过多反复思考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当机立断,快刀斩乱麻,以速度取胜,迅速地制定决策。反之,如果我们在机会面前还是一种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的态度,很有可能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王安博士是电脑界的名人,他曾经说:“影响自己一生的最大教训是6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情。”
有一天,王安在树下玩耍,突然被树上落下来的鸟巢砸中,只见一只娇小可爱的小麻雀掉了出来。这时,看见小麻雀的王安甚是高兴,于是就连同鸟巢一起搬回了家。走到家门口时,王安忽然想起妈妈定下的家规“不允许在家里养小动物”。
于是,王安决定先与妈妈商量,然后再带小麻雀回家,以免惹妈妈不高兴。于是,他先将小麻雀轻轻地放到家门口,然后急步向屋内走去,希望能够得到妈妈的允许。起初妈妈不同意,但是,在他一再的哀求下,妈妈决定破例答应他的请求。这可高兴坏了王安,有了妈妈的“圣旨”,王安便兴奋地跑到门口迎接这只小麻雀回家,不料,这只小麻雀已经不见踪影了,只见一只黑猫正在意犹未尽地舔舐自己的嘴巴。
从这件事情中,王安得到了人生中最大的教训,即,凡是自己认定的事情便不可优柔寡断,而应该马上付诸行动。即使不能保证决策一定是正确的,但至少也有50%的成功概率。不做决定的人,固然不会失败,但是同时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肆无忌惮的洪水瞬间将农民的一家3口冲走了,农民在忙乱之中救起了妻子,而孩子却不幸被洪水吞没了。一时间,人们对农民的行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人说农民做得不对,应该先救孩子,因为孩子只有一个,而且无法复活,而妻子却可以再娶一位;也有人说,农民做得对,因为妻子不能死而复生,孩子却可以再生一个。
有一位记者也感到疑惑不解,于是便前去采访这位农民,希望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出人意料的是,农民悲痛地告诉记者:“我当时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时妻子就在身边,于是,我便抓住妻子的手往上游,等我返回救孩子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这个农民打破了“布里丹毛驴效应”的禁锢,在危急时刻做出了正确的抉择,起码保住了妻子的命。“布里丹毛驴效应”是决策者常犯的忌讳,无论大到人命关天,还是小到一堆干草,如果我们总想“理性”地选择下去,总是徘徊在两者之间或是一味总想得到圆满的答案,其最终结果很有可能是毛驴和母狼的下场。
所以,在决策时,我们只需要根据已有知识再加上日常生活积累的经验,综合运用直觉、想象力、创新思维等因素,先尽可能地在众多方案中进行抉择,但是切忌时间过长,应该“快刀斩乱麻”,以“有限理性”求得“满意”的结果。要知道在某些时候“先斩后奏也未尝不可”。
选择决定成败
“布里丹毛驴效应”是决策者最大的忌讳,当我们像毛驴一样面对两堆同样大小的干草时,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非理性”的选择其中一堆,另一种可能便是“理性”地等待下去,直至像毛驴一样饿死。
第一种选择,要求我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经验、知觉,以及想象力与创新力相结合,寻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案进行抉择,以有限的理性求得“最满意”的结果。
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个足以令他成功冲破人生难关的机会,其实这样的机会无处不在,重要的在于当机会来临时,你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而更为重要的是,在机会面前一定要当机立断,不要左右徘徊,犹豫不决,要知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适当的冒险,相信自己一次,否则你将错过无数个成功的机会。
在机会来临时,有些人总是犹豫不决或是麻木不仁,这样就会与机会失之交臂。而一些人总习惯等待,等待别人为自己创造机会,或是等待问题自行解决,颇有守株待兔的意味。
一位探险家在森林中巧遇一个农夫,但是这位农夫却一直在树桩下抽烟斗,于是,探险家好奇地上前问道:“老人家,您好,您在这儿一直干什么呢?”
农夫回答:“有一次,我正要砍树,恰巧那时风雨大作,刮倒了许多参天大树,这省却了我不少力气。”
“是吗,那您真是太幸运了。”探险家说。
“是呀,我也这么认为,还有一次,暴风雨中的闪电将我正好准备焚烧的干草点燃了。”农夫说。
“那简直是一个奇迹,那您现在准备做什么呢?”探险家说。
“我正在等待另一个机会的到来,希望地震能够把土豆从地里翻出来。”农夫说。
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等待机会的到来,那么,即使将机会等来,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你不善于作选择,只知道像毛驴一样原地立定,这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机会只是成功的一个因素,而不是成功的前提条件,只有恰当的选择,才能够将机会转换为成功。
那么,当机会来临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不妨参照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选择。
第一,采用稳健的决策方式
有这样一个笑话:齐国有位漂亮的女孩,貌若天仙的她吸引了无数异性的目光。到了婚嫁的年龄,同时有两家人前来向女孩求婚,东家的儿子相貌英俊,但是家庭非常贫困;西家的儿子相貌丑陋,但是家财万贯。面对这样的条件,女孩的家长犯了难,于是,就想让女儿自己来作决定。但是,女孩不好意思说话。母亲就问:“你想嫁给哪家的儿子,就露出哪边的胳膊。”结果女孩同时露出了两条胳膊,于是,母亲就好奇地问其原因,女孩就解释说:“我想吃在西家,住在东家。”
“吃在西家,住在东家。”听起来完全像一个笑话,却不失为一种稳健的决策取向。通常情况下,当这种稳健的趋势出现时,很多人都会陷入一个劲儿地争论哪个选项好的思维中,而事实上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必须二选一,就没有必要过早且草率地做出选择。
第二,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不能独立思考,总是人云亦云,缺乏主见的人,是不可能做出正确决策的。如果不能有效运用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随时随地因为别人的观点而否定自己的计划,极易使自己的决策出现失误。
从前,有两个兄弟同时看见天空中飞翔的一只大雁,于是,哥哥一边拿出弓箭准备将它射下来,一边对弟弟说:“等我射下这只大雁时,咱们就煮着它吃,一定会很香的!”但是,弟弟拽住他的胳膊急切地说:“大雁要烤着吃才香,鹅才煮着吃呢!你真是不懂行。”
听到弟弟这样说,哥哥又将举起的手放下了,为如何烹制这只大雁犹豫起来。就在此时,恰好有一位老者在此经过,于是,争执不下的两兄弟决定向老者请教。老人听了以后笑了笑说:“你们把大雁分开,煮一半烤一半,然后再互相尝一尝,不就知道哪种味道更好吃了吗?”
听完老者的话,兄弟两人大喜,等哥哥再一次拿起弓箭时,却早已不见了大雁的踪影,连一根雁毛都没有留下。
第三,严格执行一种决策纪律
有一个人为了捕捉老鼠,特意向朋友借了一只善于捕捉老鼠的猫,这确实是一只捕鼠高手,但同时也非常爱吃鸡。这只猫到了这户人家没几天,老鼠就被猫捕捉一光,但是鸡也没剩下几只。于是,这人的儿子便想将这只猫送走,但父亲对他说:“祸害我们家的是老鼠而不是鸡,老鼠偷走了我们的粮食,咬坏了我们的衣服,挖穿我们的墙壁,还损害了我们的家具,不除掉这些可恶的老鼠,我们势必会挨饿受冻,所以必须要除掉它们!没有鸡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我们不吃就罢了,这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哩!”
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利与弊往往是相互的,而且很难分割。有些人事前已经制定出了能够抵御风险的决策纪律,但是一旦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就往往不能够下决心执行。就像很多股民处在有利状态下总是因为赚多赚少的问题而犹豫不决;相反,处于不利状态时,虽然事先已经制订出了止损计划和止损标准,可结果终究免不了被套牢。
第四,不要一味地试图获取最多利益
如果给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则不仅不会起到指示作用,反而会给自己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进而束缚决策水平的正常发挥。事实上,在多数环境当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决策水平作为支撑对象,而一味地追求高利益,势必会处处碰壁。
在股票投资中,有很多股民不明白立即停止的重要性,所以,即使情况开始恶化,他们依然会抱着缥缈的幻想行事,而不从客观实际出发,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致使自己最终深陷其中直至无法挽回,所以,作选择时,这种平衡的心态往往是十分重要的。
有个人为了捕捉火鸡设置了一个陷阱,在大箱子的里面和外面撒上了一些玉米粒,然后在大箱子的门上系了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由这个人牵着躲在暗处,一旦有火鸡进入箱中,他就拉扯绳子,这样就将火鸡关入箱中了。
有一次,这个人一下子抓到了12只火鸡,但一不小心,一只火鸡偷偷地溜了出来,这个人便想等到箱中有12只火鸡时就关上门,然而,此时又有两只火鸡从中偷偷地溜走了;他想等到箱中有11只火鸡时再将门关上;可是,就在他等待的时候,又有3只火鸡溜了出来,就这样,直到最后,箱中一个火鸡都没有剩下,而且大米也被一扫而光。
第五,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不能逆势而动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杰克·韦尔奇将决策能力看成“面对困难处境,勇于做出果断决定的能力”,同时,还是一种始终如一的执行能力。因此,决策能力是一种复合性强的合力,必须从自己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知觉能力、行动能力以及意志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训练,在决策时力求解脱犹豫不决的痼疾,进行相对理性的思考和选择,这样才不至于使自己像布里丹毛驴一样!
当不利环境给我们造成损失时,多数人都急于弥补损失,但是,整体大环境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相反,环境与机遇之间还存在某种关联性,当环境变坏时,机会就会自然减少,如果强行冒险采取激进的决策或是频繁地更改操作次数,就只会白白增加投资失败的概率。
因此,机会来临时,不妨把手头的工作先处理好,这就意味着先胜利了一半。所以,与其在那儿好高骛远地筹措计划,还不如早点面对现实,抓住机会,从容不迫地进行选择,走好眼前的路。
机会是成功冲破人生难关的跳板,聪明人不会将机会白白浪费掉,而是会在第一时间立即扑向它,然后紧紧地抓住它,从而在机会中捞取自己的“黄金”,但前提是恰当的选择。
剔除性格中的优柔寡断
释迦牟尼有这样一番启示性的谈话,说世界上有4种马:
第一种马看到主人的鞭子,就会立即飞奔出去,这是骏马。
第二种马看到别的马被鞭打,就会立即加快速度,这是良马。
第三种马是自己受到了鞭打,才会开始跑,这是凡马。
第四种马非要自己受了严厉的鞭打,才会开始走,这是驽马。
以物喻人,有些人看到选择之后,经过暂短的分析,会立即做出回答,这是智慧的人;有些人看到选择之后,会犹豫很长时间,最终艰难地做出回答,这是优柔寡断的人;有些人看到选择之后,会静观其变,或是处于漫长的思考中,这是愚笨的人;有些人看到选择之后,会选择“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是懦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