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沟通要懂心理学
17109700000017

第17章 巧妙谈吐,展示独特魅力(4)

这样奇怪的结果让人们惊诧,最终德西得出结论:在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中,如果提供或者一再提高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本身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当你的合作伙伴已经对你们共同的事业与追求的兴趣大减,你应该考虑的不是利益砝码是否太少,而应该怀疑是否利益砝码太多了。

有个母亲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她制订了一套激励孩子的机制。

这套激励机制中明确规定,获得奖励的依据是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劳动、品德的评分。得到100分即给予1元的奖励,如果得到87分就是0.87元,而120分就是1.20元,以此类推。

为实行这套制度,母亲还专门制作了表格。然而,这个看似很完美的制度执行了一段时间后就被荒废了。最后孩子把一切事情都当成了任务,比如如果不给钱,他就不愿意洗碗了。

教育实践如此,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事事给予利益的偿付,只会让利益的大山填满人际情感的海洋。

其实采取利益的方法进行激励,只是满足中的一个方面。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是有两种满足的,这两种满足又是平衡的。一种是外在的利益满足,一种是内在的心理满足。这二者常常会出现差异,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利益满足远远高于心理满足。差距的拉大使人们的心理变得不平衡,这对于彼此的关系是不利的。

如果你的伙伴觉得他得到的内在满足不尽如人意,即使外在利益不断增加,也无法达到他的预期,这样彼此关系的破灭也就成为必然。

所以在人际关系中,千万不要忽视对他人心理预期的提高。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始终保持在高效、活力的状态中,就要极力提高对方的心理满足感,让伙伴的心理预期与自己的给予平衡。事实证明,拔高对方的心理预期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同时还能够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样做意味着对对方的尊重与欣赏。

国外有一所学校,在入学的时候会对每个学生进行智力测验。然后,他们把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分入普通班,而把智力水平低的学生分入优秀班。

过了不久,在另一次评测中发现,那些在优秀班的普通孩子的成绩明显高于普通班那些聪慧的孩子。原本普通的孩子由于被当做优等生而被关注,这拔高了他们自己的心理预期,使得他们得到了一种心理暗示,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就这样,额外的关注竟然使得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如果你的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那么你就应该面对面对他说出来。如果你们的关系是亲密的伙伴关系,那么就不要过分地添加利益的砝码,这样只会让友谊的天平失去平衡。提升对方的心理满足感才能让彼此的良好伙伴关系维持得更加久远。记住,你对别人的赞扬和鼓励肯定会被他记在心里,而埋入心灵深处的东西最牢固。

激励中的“反馈效应”

在激励法则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反馈效应”,通过成果推动效率提升。

“反馈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概念,是由心理学家C.C.罗西与L.K.亨利曾经做的一项试验得出的: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测验一次。然后,他们每天都对第一组学生公布学习结果,对第二组学生的学习结果只是每周告诉一次,而对第三组却从来也不告诉其成绩如何。

这样的反复学习与测验一直进行了8周。随后,他们改变了做法,第一组与第三组对调,第二组不变,也同样进行了8周教学。

结果,他们发现除了第二组学生的成绩稳步地前进,继续原有的常态进度之外,第一组与第三组的情况大为转变: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而第三组的成绩则突然上升。

试验结果表明,及时知道自己的成果对自己的进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人认为,反馈效应适用于教育、工作环境中,在人际关系问题上并没有多大用途,其实不然。事实证明,反馈效应对于人际关系的活化是非常有用的。如果能够灵活运用这个心理效应,对于提升自我形象,锻造人际吸引力,加强交往对象心理满足感都极为有效。

素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他们一行6个人都点了牛排,等6个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他还特别强调:“不要找经理,找主厨就可以了。”助理看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认为松下大概有什么不满。

当主厨听到有客人找他,而且是大名鼎鼎的松下先生时,内心十分紧张,以为牛排出了什么岔子。他忐忑不安地问松下:“先生,是不是牛排有什么问题。”

松下对他微微一笑,然后略带歉疚地说:“不,不,牛排很美味,你是一位出色的厨师。但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于厨艺,而在于我年纪大了,胃口大不如前。”

主厨与在场的人听了松下的话不由地面面相觑。松下看到大家的茫然,连忙向主厨解释说:“我想当面和你谈,因为我担心你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厨房时,心里会难过。”

松下幸之助能够成为赫赫有名的成功典范,自有其独特的个人魅力,熟知人心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人际关系问题上运用反馈技巧,其实就在于及时地回应对方的帮助、服务以及为你所做的事情,这是一种真诚的表达,可以温暖对方的心怀。

行为和肯定性激励的适时性表现为它的及时性,心理学家布朗通过实验表明,反馈方式不同,其促进作用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及时的反馈比迟来的反馈更能激励他人。上述故事中的松下幸之助就运用了及时反馈的技巧,这样及时的反馈使得对方能够立刻感受到一种关怀,从而赢得对方的敬重。

福克斯波罗公司是美国的一家知名企业,主要生产精密仪器设备等高技术产品。对这样的企业来说,技术是生存之本,因此,高技术人才非常受欢迎。为了让这些人才尽展所长,公司对于那些攻克重大技术难题的员工实行荣誉奖励:授予一枚金质香蕉别针。

很多人对这枚“香蕉形”的别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它是香蕉形的呢?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在创业初期的一次技术改造上,公司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天晚上,公司总裁为此冥思苦想了很长时间,尚未找到解决办法。时间已经到了深夜,突然一名技术人员闯进办公室告诉总裁:“我想到了!”

当技术人员一步步阐述完他的解决办法后,总裁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那个办法非常有道理。于是,总裁决定嘉奖这个技术员。然而,他在抽屉中翻找了好一阵,也没有合适的奖品。

最后,总裁实在找不到其他的东西了,他拿出抽屉中唯一的一只香蕉,递给这名技术人员,并对技术员说:“这是我此刻所能找到的唯一奖品了。”技术员听后十分感动,因为他的成果及时地得到了肯定。

从此,该公司就有了一种独特的奖品。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认。而作为同事、朋友、合作伙伴,承认对方、支持对方的作用更是毋庸置疑。当一个人得到自己的同事、朋友、合作伙伴的欣赏时,及时的赞赏、表扬和鼓励对他来说是最好的奖品,不仅可以让他更加愿意付出,还能够让彼此的关系更融洽。

真正有效的激励绝不是绞尽脑汁地说尽甜言蜜语,更不是想方设法地许下无数利益的承诺,而是平时的关心。当朋友支持你时,一声“谢谢”就能让对方得到助人后的心理满足感;当同事帮助你时,一句“麻烦你”就能让对方深刻体会助人之乐;当合作伙伴为共同梦想的舞台添加了色彩的时候,及时的赞赏会让他对你的信任倍增,也会让彼此的合作变得更加融洽。

然而,绝大部分人总是在对方几乎忘记自己的成绩时,才给他们肯定和奖励,从而错过了激励的最佳时机。作为同事、朋友,如果你不能在第一时间对同事、朋友的成绩表示赞赏和肯定,无论他们内心的失落感是淡淡的还是深沉的,都会让他们对你的青睐大打折扣。

在反馈时,还要正确运用鼓励和批评。鼓励很重要,但不能夸大其词;对错误和问题的批评要及时、慎重,不能讥笑和嘲讽。要使鼓励和批评收到实效,关键是理解和尊重,要凭敏锐的感觉体察对方的心理,利用智慧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

总之,在平常工作生活当中,你要不断地给和你打交道的人足够的关注,提供必要的支持,在他们获得成绩和成功时,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也不要收起自己的羡慕之心,如果你能够及时地表达这些感受,对方就会得到更多的激励,从而使你以后的工作更可能获得成功,你也会是他们要感谢的对象之一。

心理测试:你的人际问题处理能力

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选择出最适合的答案以测试一下你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1.你感到上个月工作表现很好,但是到发奖金的时候,上司只发给你三等。你一位知心朋友告诉你说:“这是因为某同事在上司面前说了你的坏话。”你听后:

A.很生气,但是自己憋着。

B.一时气结,要找经理讲讲清楚。

C.反思总结一下自己上月的工作情况,必要时澄清一下。

2.您是个有家室的人,由于工作需要常和某女士(男士)来往、接触,最近你听说有人对你们捕风捉影、妄加议论,你会:

A.感到委屈,继而为了辟谣辞去工作。

B.你决心找出造谣者并和他算账。

C.你不理那一套,该怎么干就怎么干,不管别人说什么,自己明白就好了。

3.你和同事外出办事时,因缺少沟通而出现了一件尴尬事,回来后同事拿你这件事当众寻开心,出你的洋相。这时你会:

A.面红耳赤,心里很生气。

B.以牙还牙,揭对方老底寻开心。

C.和同事们一块大笑,事后向大家说明原委。

4.你因工作有成绩而晋升一级工资后,同事们起哄要你请客,这时你会:

A.你认为这没有必要,然后拒绝同事们的要求。

B.只找几个要好的同事到餐厅吃一顿就可以了。

C.你会感谢同事们关照,必要时有个表示。

5.你因为工作中一时失误受到上司批评处罚,原来和你关系不错的人不但不来安慰你,反而对你避而远之。对此你的反应是:

A.你对这种朋友深恶痛绝。

B.随他的便,地球照转。

C.认为这是人际关系中的弊病,没有必要在意,也没有必要生气。

6.你的一位很要好的同事因工作变动要离开你到另一个单位去,你的反应是:

A.随便,和自己没多大关系。

B.试着游说,设法不让他离开你。

C.开心地为他饯行,并祝他如意。

7.你们公司从外地购来苹果给你们当福利,掌秤的人给别人称的都不错,但轮到你时,苹果全是大小不一的,还有烂了的,这时你会:

A.很生气,直接不要了。

B.虽然心中不悦,认为他不公平,但还是接受了。

C.认为这只是偶然发生的,并不是他故意为难你,所以还是高兴地接受了。

8.市场上某种你喜欢吃的食品涨价了,你:

A.大发牢骚,但还照买不误。

B.它涨它的,没什么利害关系,照买不误。

C.你少买一些,并且把自己的菜谱适当调整一下。

9.你有一门远亲患病,来到你所在的城市,并请你帮助联系医院或请名医治疗,但是你工作忙不说,解决他们的住宿就是一个大问题。这时你将会:

A.很厌烦,借故推托了事。

B.热情接待,但是告诉他你的能力有限,请他谅解。

C.尽管有困难,但是你也热情接待,尽力地帮助他们,并劝他多住些日子治疗。

10.你身边的朋友结婚或者发生大事的时候,难免要破费一点表示表示,你会:

A.佯装不知,然后躲开。

B.分类对待,对一般人不予理睬,但对体面的人则送重礼。

C.尽管要花点钱,但还是会选有特色的小礼品表示自己的心意。

评分标准

选择A选项得1分;选择B选项得2分;选择C选项得3分。

测试分析

10分以下:说明在人际关系中,你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你不善变通,往往较少考虑后果,经常意气用事。如果你不改变现状,同事关系就会越来越紧张,这是不利于你的个人职业发展的。因此,当问题出现时,你要学会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掌握一定的方法,这样才能改变不利的人际关系。

11~25分:说明你具有一定的人际问题处理能力,但是偶尔会出现犹豫不定的倾向。你需要学习的是在处理问题时不拖泥带水,否则,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让你处于尴尬的境地。因此,你需要勇于面对问题,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26分以上:说明你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强,做出的决定一般也都是正确的。你的反应能力很强,加上你待人真诚,不狂妄虚伪,所以你各方面的能力都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