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沟通要懂心理学
17109700000010

第10章 做事讨喜,让人立刻接纳你(3)

在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家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告状”的信,原因是邻居多占了三尺地基,他的家人想让张英来评评理,让邻居让出三尺的地方来。可是张英并没有照家人的意思做,而是回信让家人多多包涵,并写下“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于是,家人遵照张英的吩咐,让给了邻居三尺地基。邻居见张英身居显位也不欺人,反而如此大度,觉得自己做得有些过分,就主动前往张英家道歉,并又让出了三尺地基,于是就有了六尺巷。两家自此和睦相处。

一个人度量的大小在平时很难看出来,只有当和别人发生矛盾和争执时,才能看清楚。有度量的人不会把小矛盾放在心上,也不会计较别人的态度,他们待人随和。而心胸狭窄的人往往想占上风,得到一点便宜。还有的人在和别人争论时,当自己处于正确的一方,成为胜利者的时候,则心情舒坦,较为愿意谅解对方;但当自己处于错误的一方,成为失败者的时候,则往往容易恼羞成怒,对别人耿耿于怀,这也是缺乏大度胸怀的一种表现。与他人的争论是常有的事情,一个真正大度的人在争论过程中对事而不对人,他不会因为别人驳倒了自己的意见而恼羞成怒,也不会为了争胜一时而口若悬河,他懂得适可而止,照顾他人的颜面。

大度不是唯唯诺诺、忍气吞声,更不是唯命是从、谄媚奉承。明哲保身的人不是大度之人,常常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的人也算不上大度。真正大度之人不计较小处,但是在大原则上却绝不糊涂,他们宽容待人,能够包容他人的小问题,但他们是非分明,绝对不会放弃做人的原则。这也是大度之人受人尊敬的原因。

要做到大度,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不计较眼前得失,放眼长远。古代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眼前的损失,可能就是日后的报酬。

其次,不与人攀比争胜,多为他人考虑。每个人的状况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遇事不能总是从个人利益出发,要多从他人的立场考虑。

最后,不推卸责任,勇于挑起重担。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责任。只有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生活,才能获得生活所给予的报酬。

总而言之,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许多烦琐的小事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唯有宽容大度才能化解心中的烦恼。在社会交往中,应该以宽容大度的心胸待人处事,这样可以迅速获得他人的好感。

雪中送炭最能打动人

鲁迅曾说过:“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帮助他所爱的人,最好不要随便谈什么爱与不爱。”其实,人际交往也是如此,如果你没有能力帮助别人,那么就不要指望别人接受你、帮助你。乐于助人的人,他的实际行动会让人满意,使人得到安慰,尤其是这种品格会唤起人们心中美好的情感。讲到助人为乐,雷锋有一句名言:“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试问,如此崇高的品格怎能不被人敬仰呢?如果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那么你就很容易被人喜欢。

在社会上,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切切实实的帮助,只有尽量为对方着想和排忧解难,对方才能对你产生更进一步的好感。一个眼中只有自己、只关心自己、只喜欢别人帮助自己的人,一定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有些困难能够自己独立解决,而有些问题却并非自己可以解决的,这时就需要别人的帮助。交朋结友,珍贵之处就是见真心、见真情,不在于共富贵,而在于共患难。当一个人处在困境之中需要帮助时,你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切不可充当一个旁观者。俗话说“患难见真情”,一个人若要交到真正的朋友,不能在他春风得意时锦上添花,而应在他危难之时雪中送炭,送去你的关心与帮助,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真情。

然而,少数人为了一己私利,不屑于帮助他人,他们认为没必要去招惹麻烦。因此,人们总是感叹:世上多有“锦上添花”者,却鲜见“雪中送炭”人。事实上,当遭遇困扰的时候,雪中送炭般的帮助会让人感到温暖,这是一种深入人心的行为。古希腊寓言家伊索说:“应该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以一颗热忱的心,伸出援助之手,实际上是最高的礼仪表现。有道是,“百句礼貌用语难抵助人好事一件”。只有付诸行动去帮助别人,才是对别人最实际的尊重。人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你不能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那就难以获得对方的好感。

当然,乐于助人须出于自然,而且应是实属必要,倘若过分卖力讨好,曲意逢迎,效果就适得其反。自然而然的帮助能使人喜欢并且得到尊重,否则只会惹人怀疑,遭人诟病,以至于遭到对方的轻视。

有的人本着得到回报的目的去帮助他人,这是不对的。如果你帮助他人是希望得到回报,那么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而你也会陷入复杂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最终变得人人讨厌。

小王是少有的热心人,他特别喜欢帮助别人。同事朋友之间,只要是能够插上手的,小王总会乐呵呵地帮一把,用他自己的话说:“闲着也是闲着。”

小王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小张还没有对象,于是小王殷勤地帮他介绍了一个。人们看小王为自己朋友的事情忙里忙外,比小张本人还急,都觉得小王这人不错。但是后来,细心的人们渐渐发现,有时小张躲着小王,二人的关系并不好。对此,小王也有所觉察,心中很纳闷。

有人询问小张为什么躲着小王,小张很尴尬地说起一件事情:结婚那天,小王当着新娘子的面,一遍又一遍地讲自己帮助小张忙乎结婚的事情。当时,小王甚至还对小张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千万不要忘了别人的好处。”听小王说完,小张心中顿时对他有了一种陌生的感觉。

讲完自己与小王之间的故事,小张最后有些不甘地说:“似乎没有他,我就要打一辈子光棍。”就这样,对于小王帮人图报的行为,小张已经如鲠在喉,一来二去,小张便不由自主地与小王疏远了。

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不应有得到回报的想法。如果你想结交朋友,那么应该以平等为基础,互相帮助不应有任何先决条件,这是人际交往的原则。热心助人无可厚非,但不要总把帮助人当成对别人的恩惠,一定要别人记住自己的好处。如果你总是不厌其烦地将自己的“功劳”讲给对方听,只会淡漠彼此之间的感情。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对于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总是会记住的。如果你一定要把自己对别人的“好处”说出来,那么你的帮助在别人的眼中就会变得一文不值。

真正乐于助人的人,从来不会指望他人的回报,他们认为帮助别人是理所当然的。对于这样的人,人们总是非常欢迎的。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深入交际圈,就一定要学会帮助别人,这样,如果你遇到困难时同样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在你有困难的时候,如果朋友没在你身边或者没有给予你帮助,不要埋怨他不讲义气,更不要发泄自己的不满。否则你的遭遇不仅不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反而会招致反感,令人们远离你。

把自己当作泥土

与人交际之初,外表很重要,但接下来的言谈举止同样重要,如果你表现得体,很可能就会使对方产生与你合作的欲望,反之,你则很可能失去与对方合作的机会。你要记住,任何人都需要被尊重,而你的谦恭有礼正是尊重对方的最好方式,对方得到尊重后,他才会尊重你。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个擅长演讲的人,当时有不少人向他求教演讲的艺术。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向他求教,滔滔不绝地对苏格拉底讲了许多话,目的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结果苏格拉底向他收取双倍的学费。年轻人很纳闷,问道:“为什么要收我双倍的学费呢?”苏格拉底对他说:“别人我只教一门课程,而你,我要教你两门功课:一门是教你学会闭上嘴,另外一门才是教你怎么去演讲。”

诗人鲁藜曾经写过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话:“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老把自己当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所以不要把自己当珍珠一样炫耀,因为珍珠虽然光彩夺目,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做珍珠的本钱,即使你是一颗珍珠,也不一定经得起风雨侵蚀,而且还有被埋没时的痛苦。当你把自己当成珍珠的时候,你就很可能会骄傲地看与你交往的人,当对方感受到你的骄傲时,往往会不屑与你继续交往。所以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那些总是抬着头走路的人,很容易被路上的石头绊倒。如果你想在交际中取得成功,那就放下自己的身段,做一个谦虚的人。

有一个人很喜欢画画,所以他四处寻找可以教他的老师。可是,已经过去一年了,他还没有寻找到合适的老师。

一天,他从拜师的路上回来,突然口渴了,但四周并没有卖水的地方,只有一个寺院,他只能沮丧地走进寺院中借一口水喝。寺院的方丈是个和蔼的老人,于是他对方丈诉说了自己的痛苦:“我一心一意想学画画,但找了一年都没找到可以教我的老师,您说这是为什么呢。”方丈笑着问他:“你寻找了一年,真的没有看到过一个可以教你的老师吗?”这个人说:“您不知道,他们大多都是徒有虚名,当我看到他们的画时,真感觉还不如我自己画的呢,您说,这样的人能做我的老师吗?”方丈听完对他说:“我虽然不擅长作画,但也喜欢收集一些好看的画,既然你说你画得比那些名家还要好,不知你可否送我一幅画呢。”他答应了方丈的请求。

方丈让小和尚把纸笔准备好,对这个人说:“我平时很喜欢喝茶,不知你能不能给我画一只茶杯和一个茶壶。”他回答:“这太简单了。”于是,他铺开纸张,只一会儿工夫就画好了一只茶杯和一个茶壶。

当他把画递给方丈时,方丈笑着对他说:“你画错了吧。”他审视了一下自己的作品,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就疑惑地看着方丈。方丈说:“你画得确实很好,只是茶壶和茶杯的位置画反了。应该是茶杯在茶壶的上面才对吧。”这个人听完方丈的话,笑得直不起腰来:“方丈,您怎么这么糊涂,茶杯在上面的话,水怎么倒进去呢。”方丈说:“原来你也知道这个道理呀!你手上的杯子放得比茶壶还高,那你怎么接受别人的茶水呢?拜师也一样,你希望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就先要把自己放到低处,才能接受别人的智慧。”这个人深思了一会儿,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很高的位置上,别人不仅不会尊重你,而且还会让你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因为没有人愿意和骄傲的人交往,骄傲本身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如果你能放下身段,做人做事谦虚一些,往往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与人交往时不仅要谦虚,而且还要擅长抓住对方的心理让对方喜欢你,赞美对方就是促进交往的好办法,每个人都有希望别人赞美自己的欲望,这种欲望被满足后,人们往往变得很好说话。

广告设计师史小姐所租的房子快到期了,周边的房租价格已经涨了许多,史小姐不想再搬家,又不想让房东提高房价。她打电话给房东,说在租约期满后准备搬出去,但实际上她并不想搬,觉得总是搬家太麻烦,只希望房东能够按照原来的价位将房子继续租给自己,但是房东没有表态。史小姐估计成功的希望不太大,因为身边的很多房客都失败了,而且自己的房东是难以应付的。不过史小姐当时正在学习待人接物的艺术,她决定再试一试。

第二天,房东登门拜访,史小姐在门口很客气地迎接了他,没有一开口就提及租金的事,而是说她如何喜欢这个房子,称赞房东真有眼光,买的房子位置好,短短几年房价长了不少,随后又恭喜房东发财了。她还恭维房东管理房屋得法,不像有些房东看房客看得很紧等。史小姐本着“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原则对房东进行了一番适时赞美后才提出自己因为实在喜欢这间房屋,看房东能不能按原来的价位继续租给她。

很显然,这位房东从来没有受过房客如此的款待和欢迎,更没有听到房客说过如此赞美的话,有些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最后房东说:“我也愿意有你这样一个爽快的房客,挣钱多少是其次,关键是看什么样的房客,像你这样通情达理的房客,我愿意按原价继续租给你,缺什么就跟我说,能配的我尽量给你配齐了。”史小姐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假如史小姐采取其他房客的办法争取房东按原价继续租给她,一定不是现在的结果,而她采取了友善、赞美的方法,从而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成功。

如果在交往中有人忽略或冷淡你,也许最终你要把握的只有一条,那就是放低姿态,谦虚是你此时必须做的。在了解了彼此的情况之后,露出坦诚的笑脸并对他人表示认同也许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对于本不熟识的人,多赞美几句往往会使你们交往得很愉快。

“自己人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相互之间会产生影响,时间长了,彼此总会产生一些相同的东西。在交往过程中,有些交际高手会通过一些方法强化这种影响,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自己人效应”就是一种彼此影响下的心理现象。所谓“自己人”,就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善于交际的人会利用“自己人效应”在他人心中建立起归属感,以达到融洽双方关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