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暗示
17109500000015

第15章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更巧妙的方法,即利用说“悄悄话”,故意让对方听见。如果你倾慕某个女生已经很长时间了,却没有接近她的机会。有一天,当你和朋友在路上迎面遇见这个女生,此刻你可以故意“耳语”告诉朋友:“我认识这个女生,人不但漂亮而且聪明。”这个女生听见之后肯定会喜笑颜开,即便不笑出声,也会扭头向你多看两眼。这就为你的下一步行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间接赞美法不但可以化解人际矛盾,而且可以激励员工,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此外,还适用于其他特定的场合。特别是对那些不喜欢听取直接赞美的人而言,间接赞扬更是万无一失。

准确叫出对方的姓名暗示重视对方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种感受:久未见面的朋友、同学偶然相遇,彼此能叫出对方的名字,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会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隧道,重温那些美好的时光;偶遇多年前的邻居、老师、同事、领导,假如对方能马上叫出自己的名字,我们的心里会觉得非常温暖,喜不自禁,觉得自己受人尊重。

实际上,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尊重。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能叫出对方的名字,就能暗示对方:你很关注、重视对方,心里一直都记着对方。我们必须承认,如果一个人在你心里很重要,你就一定会多多地关注他,至少会牢牢地记住他的名字。因此,假如你能准确无误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就相当于在暗示对方,你非常尊重他们,你非常在乎他们。任何人都不想被称呼为“那个谁”。在很多场合中,那些想拉近彼此之间心灵距离的人,一定会准确地记住对方的姓名。

一个认识时间不长的人,假如你每次看见他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就相当于在暗示对方,他很有名气,你非常重视他。如此一来,对方肯定会非常高兴,不由自主地对你产生好感。同样,对亲人、熟悉的朋友,如果你常常喊对方的昵称或名字,对方也会十分高兴,觉得与你很亲近。欧美人士在谈话中常常会不断地称呼对方的名字,使刚刚相识的人产生彼此已经相知已久的错觉。

有一个女孩,她的名字很难被记住,从小到大,她的名字总是最后被同学和老师记住。因此,长久以来,她始终都觉得自己是被别人遗忘的,觉得自己从来不曾被别人在乎和重视过。

上大学的时候,由于她的名字很难记,而且皮肤又比较黑,所以很多同学都喜欢叫她“小黑妹”。渐渐地,“小黑妹”成了她的外号。对此,她一直郁郁寡欢,甚至想改名。但是因为父母的反对,改名的事情只提过一次就不得不作罢了。

她觉得可能永远也不会有人能记住她的名字,自己将会永远都被人忽略。直至大学毕业,同学们还是经常会叫错她的名字。对此,她已经习以为常了。

大学毕业后,她进了一家公司。起初,她觉得很紧张。但是,她转念一想:“我又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可能他们连我的名字都记不住,我还有什么好怕的呢?”她就这样自我安慰着,整天埋头苦干。

一天快下班时,公司老总通知晚上要加班。尽管女孩心里百般不情愿,但是又不敢表示反对。因此,就准备吃完晚饭后接着工作。就在此时,坐在对面的同事非常清楚地叫着她的名字,邀请她一起去吃饭。听见对方叫自己的名字,女孩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对方看她毫无反应,又叫了一遍,这时女孩才回过神来,冲着对方笑眯眯地点了点头。

从此以后,女孩开始喜欢和对方聊天,她们两个人一起探讨问题,一起努力工作。正是因为对方曾经叫出了自己的名字,所以女孩觉得对方很重视自己,进而觉得和对方的距离更近了一些,最终她们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谈话时多叫几次对方的名字,以此增进相互之间的亲密感。

有一位私立学校的校长,深谙在人际交往中“叫出对方名字”的魔力。每天,他都有一项雷打不动的作业需要完成——记住学校里每一名学生的名字。如果是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他就比照着他们的照片来记住名字。所以,当校车把学生们载到学校时,校长能够一一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并且寒暄几句。

对刚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心里忐忑不安的新生而言,这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支付了高昂的学费、爱子心切的父母也因此而十分放心。因为他们从孩子的口中得知,校长很照顾他们的孩子。所以,在口耳相传之下,很多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这所私立学校。结果可想而知,该校的生源越来越多,教学设施在充足的经费的支持下也得到扩充和更新,渐渐成为该区赫赫有名的明星学校。

必须承认,这位成功地扮演了教育家和推销员双重角色的校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可见,记住他人的名字会带来有利效果。

有一次,一家知名电器公司的董事长请经销商和代理商吃饭。为了使气氛变得融洽一些,董事长私下让秘书根据每位来宾的座位,把他们的名字顺次写下。这样,当董事长在饭桌上与每位老板交谈时,都能清楚地叫出他们的名字。结果,每个人都非常惊讶、非常感动,觉得这家公司十分重视与他们之间的合作,当然也就更愿意为之尽力。

遗憾的是,有的人却不知道这个暗示效应,或者即使知道了,也不加以重视。无论看见谁,他们都统统称之为“哎!”或者索性干巴巴地说:“早上好!”“见到你很高兴。”“吃饭了吗?”甚至连问好和寒暄都没有,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种人往往不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

很多人在和别人相处时,总是记不住对方的名字,有时甚至会张冠李戴,可能有些人觉得无所谓,没什么大不了的,实则不然。人们往往有这种心理,如果对方能准确地记住自己的名字,说明对方非常重视自己。与之相反,如果对方一直不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名字,那他肯定不在乎自己、不重视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觉得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无法接近。当接近对方的时候,又总是觉得有一条无法跨越的心理鸿沟。如果在初次见面时,你就能够在第一时间里记住并且准确地叫出对方的名字,那么你就能成功地暗示对方“他非常重视我”,进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我们必须承认,当很多人名在眼前出现时,我们最关心的、最感兴趣的往往是自己的名字。牢记别人的名字,并且正确无误地叫出来,不管对谁来说,都是一种友善、尊重的表现,并且能暗示对方,你非常重视他。交谈的时候,应该刻意地提起对方的名字,以加深对方对自己的印象。

如果想在短时间内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那么就要在见面后准确地记住对方的名字,同时用亲切的口吻叫出对方的名字。仅此一项,就能让对方喜不自禁。记住对方的名字,并且使用这种方法暗示你们之间的亲密无间,就能收到显而易见的效果。

座位巧安排暗示平等友好

有时候想要接近对方,但是又觉得不管自己是好话说尽,还是笑脸相迎,对方总是与自己在感觉上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这种现象在与有一定地位的人交往时尤为常见。实际上,并不是对方难以接近,而是你们彼此的身份、地位决定了你们心理上的不平等。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消除这种心理上的不平等,营造友好而平等的相处氛围呢?这就需要通过座位的礼仪来进行暗示。

生活礼仪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座位礼仪。有的人可能对这些不以为然,但是,有时候偏偏就是这些所谓的细枝末节使你与对方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实际上,在工作中,每个人职位的高低往往都只是一种表象,如果想在相处的时候消除这种身份、地位的差距所引起的心理距离,就应该学会在与别人一起就餐或者聊天时,恰当地安排座位。由于不同的就座顺序,或者不同的座位摆放,都会传达给对方不同的心理暗示。因此,正确的座位礼仪,能帮你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毕业后,小杨进了当地的乡政府工作,每天在办公室里为领导们准备资料。偶尔,如果单位里举行会议,还需要小杨进行适当的安排。这些工作内容,小杨早就已经了然于胸,每次安排座位时都非常谨慎,深谙其中暗含的礼仪。他明白居中或者面对房门的位置应该留给上宾,他也明白离门口最近的位置应该安排给职位低的人。

渐渐地,在生活中,小杨也变得很在意就座礼仪。一天,家里来了一位远房表亲,准确地说,这位远房表亲还得叫小杨大哥呢。小杨的妈妈告诉他,表弟是专程来治病的,因此也许会在家里住一阵子,希望小杨能好好地对待表弟。

起初,小杨对这位表弟非常热情,表弟对他也很亲热。但是,慢慢地,小杨发现,表弟和自己越来越疏远了,并且有时还会在无形中表现出对自己的敬畏。尽管这些并没有什么大碍,但是对小杨而言,总是觉得有点儿别扭,终究表弟和自己年龄相仿,他希望彼此能够成为好朋友,而不是如今这种主人和客人之间的生分的关系。

每到吃饭时,表弟总是很自觉地坐到最侧边的座位上,有时候与小杨聊天,他也会主动选择坐在小杨的对面。小杨纳闷不解,不知道为什么表弟会有这种反常的反应。冥思苦想了一个晚上,他才突然记起来,原来有一次,吃饭的时候他与表弟开玩笑,让表弟坐到边上,因为他们是主人与客人的关系。实际上,当时小杨只是说了一句玩笑话,没想到表弟居然信以为真了。

从此以后,每到吃饭的时候,小杨总是让表弟和自己相邻而坐,并且在聊天时,小杨也下意识地和表弟并排坐着。小杨希望通过这种就座礼仪的心理暗示,能使表弟明白他的良苦用心,明白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起初,表弟显得有些拘束,渐渐地,小杨的热情和真诚终于使表弟悬在半空的心落下了。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心理暗示,表弟好像明白了小杨的用意,和他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了。

故事里的小杨通过座位的位置向表弟传达了平等,传达了友好。其实,现实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忽略座位礼仪,人为地营造了彼此之间的不平等,导致了很多隔阂和矛盾。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安排座位时一定要注意,如果想使对方觉得平等而友好,那么就应该安排对方坐到相对平等的位置上。

在安排座位时,应该根据双方关系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当双方关系比较亲密,或者处于合作关系时,交流的时候应该比邻而坐,表示以平等的身份和地位与对方进行交流;当双方交情不太深,或者处于竞争关系时,交流的时候则应该相对而坐。例如,看电视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国际外交活动中,如果是在宴会中,席位的安置为两国人员穿插着并排而坐。而在正式会议中,两国人员各列一排,双方面对面地坐着。

这种根据聚会的不同目的安排不同座位顺序的外交方式,是经过历史的长期演变得来的,并且也有心理依据。人们在外交活动中,晚宴时相邻而坐、开会讨论时相向对坐的形式,其实是在暗示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合作,还是竞争。在协力合作时,有喜欢并排而坐的倾向;而彼此之间产生竞争心理时,则倾向于相向而坐。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以调整座位次序的方式来运用这种暗示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