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降血糖不可不知的300个细节
17108600000026

第26章 护理保健的细节(2)

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会通过一套“自动化系统”来调节血糖,胰岛素就是“系统”中的关键。人进餐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葡萄糖入血,导致血糖升高。这时,人体的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能让葡萄糖进入细胞,被贮存或被利用,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减少到一定程度后,人体又会减少胰岛素分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但是,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胰岛细胞出现异常,对人体血糖变化反应迟缓。当餐后胰岛素应该分泌增多时,它却分泌较少,所以引起了高血糖;过高的血糖又会刺激胰岛细胞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使患者的血糖在下一餐之前就降到低谷,这时患者会饥饿难忍。

经常吃米饭、馒头等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食物的人,更容易出现反应性低血糖。也就是说,胰岛素分泌与血糖浓度之间的不匹配导致了反应性低血糖的发生。

确诊糖尿病前期,唯一的方法是进行糖耐量试验,也就是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定时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如果血糖值高于正常人,而又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就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需警惕心脏并发症

在因患冠心病而死去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有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患,因此,糖尿病也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治疗的真正目的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降低血糖只是一个手段。糖尿病患者不能认为把血糖控制好就是达到治疗目的了,在关注血糖的同时,也应更多地了解并发症的情况。

首先,必须经常做心电图等心脏相关检查。由于糖尿病造成神经病变,使患者对疼痛不敏感,很多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往往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从而忽视了自己的病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严重时还会造成猝死。无论是否有胸闷、胸痛的症状,都必须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可能还要通过冠脉造影确诊。

其次,在治疗中要尽量避免低血糖。对冠心病患者来说,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因为低血糖可能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选择降糖效果强、持续时间长、作用较温和的药物。

最后,谨慎选择降糖药。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在服药时一定要注意,尽量不选择对心脏有影响的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有确切的保护心脏的作用,能减少心肌梗死等情况的出现。

长期打鼾和血糖有关系

很多人认为,打呼噜证明觉睡得香,不觉得这是病。实际上,如果鼾声大作并出现憋气,就是一种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

糖尿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十分密切,呼吸暂停的患者中有多达40%的人合并糖尿病,23%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糖尿病和睡眠呼吸暂停都能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如果二者并存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危害极大。

在糖尿病患者群中,有肥胖、下颌畸形舌后坠、吸烟、饮酒、鼻咽慢性疾病、长期使用镇静剂的患者,很容易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确诊此病需要进行多导睡眠仪检测,患者需要在医院睡一觉,如果发现每次呼吸暂停时限超过10秒,7小时呼吸暂停总次数超过30次或呼吸暂停指数、呼吸暂停同期指数大于10即可确诊。

肥胖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肥胖不仅会使咽喉部位和胸腹部位脂肪增加,也会使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减肥是首要任务。

糖尿病患者必须积极治疗打鼾,具体措施有:减肥、戒烟、戒酒;避免使用安眠药物;积极治疗鼻咽喉部疾病;睡眠时保持侧卧,不要仰卧;必要时使用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打鼾。

戒烟不当小心患糖尿病

吸烟的危害众所周知,Ⅱ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更应该戒烟。在口服葡萄糖试验中,吸烟会使血糖水平升高,并降低了胰岛素敏感性,这可能是吸烟导致糖尿病的主要机理。

糖尿病患者吸烟的害处更大。吸烟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不仅升血糖,而且升血压;吸烟损害呼吸道的屏障功能,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使血管痉挛,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组织缺血缺氧,加重心血管病变;引起肝细胞损害,削减胃黏膜屏障功能;加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下降的速度;加重白内障、脉管炎、末梢神经炎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情。所以,戒烟是糖尿病患者预防和改善并发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然而为什么有些健康的人戒烟后体重会增加且并发糖尿病呢?因为戒烟会使人产生饥饿感,进而食欲增强,如果不加节制,将导致体重增加;不少戒烟者在烟瘾发作时喜欢吃瓜子、糖块等零食,时间一长,也会增加体重。肥胖是患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肥胖者体内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或者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细胞内反应缺陷,体内产生胰岛素抵抗。另外,戒烟后由于体内平衡被打破,也可能引发其他疾病。

上述观点并不矛盾。一方面,吸烟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病率,而且吸烟对糖尿病患者有诸多危害,应该戒烟以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戒烟后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理想体重。

糖尿病患者泡温泉要小心

温泉中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对缓解关节炎、神经痛和消除疲劳等具有一定功效,但是糖尿病患者不适合泡温泉。因为温泉的温度较高,泡温泉时血管舒张,很容易出汗,造成脱水,引起血糖波动,出现头晕,严重时还会晕厥。尤其是注射了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泡温泉时会使胰岛素的吸收加快,出现低血糖反应。所以,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泡温泉更容易出现意外。

无论是泡温泉还是洗热水浴,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在吸水后就会脱落,角质层因此会变薄,而且热水洗去皮脂后,皮肤里的水分更容易消失。此外,皮肤长时间浸泡在酸性和温度都较高的温泉水中,受到硫磺或矿物质的刺激,会变得干燥并发痒,引发“温泉皮肤炎”。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比一般人更脆弱,更易患上这种皮肤病。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可以短时间泡泡温泉,但要注意水温不应该超过40℃,最好每隔15分钟就起来休息一下。泡过温泉后要尽快擦干身上的水,并用清水冲洗,避免温泉中的硫磺或碱残留在身上而引发皮肤炎。还要注意的是,泡过温泉后皮肤比较脆弱,冲洗时不要使用香皂或沐浴露,冲洗后适当涂抹乳液,有利于滋润皮肤。

糖尿病妇女易患外阴炎

有些患有糖尿病的妇女容易患外阴炎,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所排出的带糖的尿液会刺激外阴部,同时,带糖的尿也容易引起霉菌感染,并使霉菌加速繁殖,进而加重了外阴炎症状。其表现为外阴红肿,有时呈粉红或紫红色;合并霉菌感染时,在外阴的表面似有一层凝乳状的白膜,这时瘙痒更加剧烈,甚至会坐立不安。

外阴炎多发生在40~50岁左右的肥胖妇女身上。有的妇女患了糖尿病,但由于症状不明显,自己并不知情,此时一旦发生了糖尿病性外阴炎,外阴部就会发生上述变化。有经验的医生只要看到外阴部的症状,就会知道此人患有糖尿病,因此,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是通过妇科医生看到外阴病变后才被诊断出糖尿病的。这类病人在合并霉菌感染时,应当先治疗霉菌感染,等痊愈后再按外阴炎治疗。

预防糖尿病性外阴炎的发生,必须首先积极治疗糖尿病;其次,糖尿病患者在每次小便后都应立即清洗外阴,把带糖的尿液洗去,并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和干燥,以防止带糖的尿液长期浸渍而引发炎症。

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须打“持久战”

糖尿病患者血糖和尿糖都高,尿呈酸性,很容易滋生细菌而引发感染。女性的尿道短,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即使存在尿路感染,也没有明显症状,易被忽视。而蛋白尿的不断刺激,反复感染,不但会引起血糖波动,还会引发肾脏合并症。

不少糖尿病患者认为尿路感染是小病,吃些消炎药、打几天抗生素就能治愈了。实际上,这样做可能使细菌未被彻底消灭,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糖尿病患者治疗尿路感染要打“持久战”,即使症状小时也要坚持治疗,同时要注意随时增加降糖药物。

尿路感染的具体症状有以下几点:

(1)排尿异常。常见的排尿异常是尿频、尿急、尿痛,也有尿失禁和尿潴留。慢性肾盂肾炎引起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可有多尿现象,后期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2)尿液异常。常见的有脓尿、血尿、气尿、细菌尿等。

(3)腰痛。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肾脏和肾周围疾病是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肾脏包膜、肾盂、输尿管受刺激或张力增加时,都会使腰部产生痛感。肾脓肿、肾周围脓肿、急性肾盂肾炎会引起腰部持续性剧烈胀痛,慢性肾盂肾炎则会引起腰部酸痛。

从临床上看,一般治疗尿路感染的时间为两周左右,等到尿常规化验连续两三次完全正常,才能停止治疗。因为引起感染的细菌不同,所以出现排尿不适的情况时,不能自行服用消炎药,最好做个细菌培养检查,根据结果选择药物。过度疲劳或病后休息不好将致使感染复发,使病情转为慢性,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急性期还要特别注意休息。

有的患者为了避免排尿疼痛,刻意减少饮水量,这是不对的。患病时一定要补充足够的水分,保持一定的尿量(每天不少于1500毫升),使尿液有效地冲洗尿道,及时把细菌等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同时要注意,不要穿过小过紧的内裤,内裤面料应选择吸湿性和透气性均好的棉麻织品;在饮食上,少吃葱、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减少对尿路的刺激。

牙龈反复发炎应查血糖

很多人牙龈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炎,吃了消炎药没有效果,吃了清热祛火药也没有效果。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最好去医院的内分泌科查查血糖和尿糖,以明确是否患上了糖尿病。

高血糖给牙龈内的细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导致牙龈组织微血管阻塞,使牙龈对氧的利用率降低。同时,糖尿病患者全身的免疫力低下,细胞的免疫功能也减退,促使细菌尤其是厌氧菌的感染,而这些厌氧菌恰恰就是引发牙龈炎症的“罪魁祸首”。所以,血糖控制稳定了,牙龈炎也会“销声匿迹”。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牙龈炎扰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最好多吃些能够清理口腔内食物残渣和细菌的蔬菜,比如胡萝卜、木耳、菠菜等,并适量吃一些水果,比如山楂和苹果。刷牙时,最好选择软毛的牙刷,并每隔两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糖尿病患者慎用“肤轻松”

糖尿病患者在购买和使用皮肤病外用药时,应多掌握一些知识,不能盲目购买。比如肤轻松这类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在使用中可能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含皮质类固醇激素的霜剂可升高血糖。冷霜制剂是皮肤科最常用的一种制剂,常见的有肤轻松霜、地塞米松霜、肤乐、去炎松、宝龙康等各类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内源性或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过多,都会引起正常人糖耐量减低或引发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使用则会加重病情。

人工合成糖皮质激素被广泛用于治疗皮肤疾病。糖皮质激素经皮肤吸收后,由于老年人的皮肤萎缩变薄,如果体内原有激素水平低,调节功能减弱,都可成为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引起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的因素。

外用糖皮质激素同样可以通过糖异生、降低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等途径,使患者的血糖升高。此外,一些糖尿病感染性皮肤病,外用各类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非但无效,甚至还会降低局部抵抗力,使病情加重。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慎用各类含皮质类固醇激素的霜剂。

患以下皮肤病不适合使用此类霜剂。

(1)足癣、股癣等皮肤病。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没有消灭或抑制这些癣菌的作用,如长期使用,还会使癣病加重和扩散。

(2)脓包疮、疖和化脓性皮肤病。这些皮肤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使用肤轻松不但不能治疗,还会加重病情。

(3)口唇旁的单纯疱疹和身体上的带状疱疹。这些皮肤病是病毒引起的,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会加剧感染。

(4)青年人的痤疮。这种皮肤病容易合并感染,发生脓包或炎症性小结节,涂抹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有害无益。

换季控制血糖要先防感冒

当天气由炎热的夏季步入凉爽的秋季,由暖转凉的过程中也是感冒的高发季节。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感冒,以免因感冒引起血糖变化异常,甚至导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感冒后,糖尿病患者的痰内富含糖分,易成为细菌培养基,从而引发肺部感染。如果感染细菌和病毒,不仅会影响血糖控制,就连血糖较稳定的人也可能出现阶段性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在换季时首先,要保证膳食平衡、营养丰富、进餐规律;其次,要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时病毒容易侵犯人体,长期的高血糖更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再次,要保持情绪稳定,多呼吸新鲜空气,户外清洁的流动空气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体质。患者在没有特殊并发症的情况下,最好每天到空气清新、含氧丰富的树林、公园里去散步和健身。当开窗通风时,可让紫外线直接照在室内衣被等物体上,起到杀菌作用,能有效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