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女性身体呵护手册:女性健康19堂必修课
17108400000010

第10章 壮骨:补充钙质,美到骨骼(1)

何种原因导致女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表现为:腰背疼痛、肌肉疼痛、肋间神经痛及抽筋等现象,并且常伴有关节疼痛、浑身无力,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身高变矮、驼背现象。患有这一疾病的人还常有胸闷、气短和腹胀等症状。发生骨质疏松与人体缺钙有关,但是要想有效治疗此病症,单靠补钙远远不够。

一般来说,人体的骨钙在35岁左右就开始出现生长速度不及衰退速度的情况。女性35岁以后大多会出现骨钙流失的现象,绝经后流失速度加快,每年达9%,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症或是有过早绝经、卵巢切除和长期用激素类药物等情况,骨钙丢失会更快。

很多人意识到了体内钙的流失,就开始常年补钙,但效果甚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钙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肠上部,且需要活性维生素D3来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使钙沉积于骨骼之中。而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女性大多是由于雌性激素明显减少,使钙轻易地从骨组织中释放出去,这些都需要通过活性维生素D3来帮助小肠主动吸收钙,并沉积到骨骼中。

还有些人,骨骼中的破骨细胞活性比较强,使得骨流失的速度超过骨的形成速度,也就是说钙从尿液中流失了,这类人需要通过药物来抑制破骨细胞,减少骨钙的丢失。

【贴心提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女性,需要找专科医生做检查,针对性用药和补钙,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女人补钙需要常运动

传统的观点认为,骨质疏松症与人体缺乏钙和维生素D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等有密切联系,因此,补钙和补维生素D成了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近年来,一些科学家对“单纯补钙和维生素D就可以增加骨密度”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提出质疑的科学家举例说,长期卧床的老人,尽管长时间地补充了钙或维生素D,但对治疗他们的骨质疏松症并没有多大成效。宇航员的饮食中并不缺钙,但他们在失重状态下会丢失大量钙而造成骨密度下降,在返回地球后,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恢复,身体才能趋于正常。最后,他们得出结论:提高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一方面需要补充钙等元素,另一方面必须在负重状态下,钙质才能被有效地吸收。也就是说,缺钙者必须参加适量的运动锻炼,使骨骼“承重”,这有助于防止骨质疏松,提高补钙的效果。这一理论印证了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中,非机械因素(钙、维生素D、激素等)并非是最主要因素,而神经肌肉的作用等机械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调查表明:某高校100名平均年龄为68岁的老教授中,男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为9%,远高于对照组的2.3%。这也说明了脑力劳动者易患骨质疏松症,是缺乏运动、锻炼不足等机械性因素所造成的。他们通过另一项调查发现,绝对卧床一周后,尿钙明显增加,两周后即可出现全身骨痛症状。对这些卧床病人测定骨矿物质含量,发现平均每周减少0.9%。这些都说明了适量地负重和运动可以直接对骨骼有强健作用,因为运动使肌肉收缩,会不断对骨骼的生长和重建产生积极效应,骨细胞对这种机械性刺激的反应是激活、促进骨细胞的有丝分裂,同时刺激骨组织对摄入体内的钙及其他矿物质的充分吸收和利用,从而达到防止骨质疏松的目的。

所以说,伸臂练腿比补钙药物更重要。患者不妨结合自身情况来参加一些运动,如慢跑、骑车、跳绳、登高、俯卧撑、举杠铃、打网球、园艺劳动等,每周保证做5次运动,每次保证30分钟。即便是长年卧病在床的老人,也应每天尽可能的离床1小时,使骨组织承受体重的负荷,增加肌肉的活动,这对治疗骨质疏松大有益处。

【贴心提示】补钙并不是只针对那些已经处在非健康状态的人群,对那些整天坐在办公室的人来说,如果能坚持每天多走一段路,对骨骼的健康也是大有裨益的。

女人骨质疏松需早防

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一些症状,及早地做科学的诊疗,约一半的股骨颈骨折及脊椎骨折还是可以避免的。因此,预防骨质疏松应尽早。

预防首先应从儿童期就开始,这样方能获得更大峰值的骨量。要预防骨质疏松应多做户外活动,通过阳光的紫外线作用促进体内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

青春期是骨量增加最为显著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维持钙的平衡所需的钙量相对较小,每日仅需400~600毫克,因而这一时期不用过多补钙。促进骨量的增加,重在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因此,这一时期应注意在学习、工作之余开展各项有益的体育运动,以此来增大骨量,为中年后减缓骨量丢失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年是人生最劳碌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尤其要注意去除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实验研究表明:有骨质疏松家族病史的人患病率偏高,而有如下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更容易在年老后发生骨质疏松症。这些习惯包括:少动多坐及低钙饮食等。此外,某些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瘤、白血症、关节疾病等)也容易合并继发性骨质疏松,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致骨质疏松。在这些危险因素中,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谨慎用药是能够被有效控制和改变的。

【贴心提示】研究已经证实,儿童时期、青春期、中年时期做好预防骨质疏松的人比没有重视预防骨质疏松的人发病率低得多。

维生素D有利于女性补钙

维生素D主要包括维生素D2、维生素D3两种。酵母菌或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的照射后生成维生素D2,人体皮肤中含有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生成维生素D3,因此,平日多晒晒太阳,保证足够的紫外线照射,可以有效地获取维生素D,即便是膳食中没有足够的维生素D,人体也不容易缺乏。尽管获取它的途径如此简单,但并不表示人们就可以不重视它的摄入。

维生素D对人体是十分有用的,维生素D能够促进膳食中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钙化,缺少它就会患佝偻病或骨软化病。孕期的女性更不能缺钙或维生素D,一旦缺少就可能导致婴儿出生后得佝偻病而影响发育。孕妇、乳母对于维生素D的需要量也比常人要多得多,如果补充不足,很容易患骨质软化症。初期表现为在腰背部、下肢不定期地疼痛,严重时表现为因骨骼钙化不全而引起骨软化、皮质变薄、骨痛、骨折等现象。

因此,平日里应该注意饮食的补充,多选择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等。同时也应注意摄取充足的钙质。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维生素D制剂进行补充。

【贴心提示】维生素D对强身补钙作用巨大,但是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一种,仍要注意防止维生素D过多吸收,维生素D过多吸收会导致中毒。所以,维生素D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骨质增生的女性也应补钙

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虽然是完全不同的病变,但二者的发病根源却都是一个,那就是缺钙。所以临床上,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往往是相伴的。50岁以上的女人,血中甲状旁腺激素增加,降钙素含量也增加。甲状旁腺激素增加的后果是破骨活跃,骨吸收增加,使得骨骼超量脱钙。骨骼中的钙逐渐游离到血中,带来的后果是:一方面骨质疏松加剧,另一方面导致血钙含量增高。而降钙素的增加却加速了新骨的形成,这种代偿性新骨的形成往往是在骨关节的边缘长成骨刺,这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骨质增生。可见,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是钙流失引起的一对孪生病。

从骨质增生的发病机理上我们知道,骨质增生也是因缺钙而引起的。所以,患了骨质疏松要补钙,患了骨质增生也要补钙。

【贴心提示】通过补钙,增加钙质的吸收,刺激血钙在身体系统中的自我稳定,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过量分泌,降低血清中钙的含量,增加骨钙含量,才能达到既防治骨质增生,又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女人多年补钙为何仍缺钙

钙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如骨骼形成、心脏跳动、大脑思维及肌肉收缩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钙不能由人体自身合成,需从外界摄取,故人在儿童期、青春期、成熟期皆需补钙,且应使吸收的钙多于消耗的钙,这样便于钙贮存在骨库中,以备急用。

然而,人过中年,骨钙每年约丢失0.7%~1%。65岁后,女性约丢失骨钙35%~50%,从而容易引起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及骨折等。若摄钙不足,甲状旁腺便调动骨库中贮存的钙进入血液。一旦摄入过量,易导致钙在血管壁和心肌、肾脏等组织中沉积,以致酿成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结石与老年性痴呆等疾病,因此不容忽视。但有些女性补钙多年,却仍然缺钙,这是什么原因呢?

1.补钙量不足

目前我国钙制品已达200余种,但其疗效却不尽如人意。其中有些是无机盐类,如碳酸钙、氯化钙、磷酸氢钙等,大多难以直接为机体吸收和利用,且对胃肠粘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另一些为有机盐类,如醋酸钙、乳酸钙与柠檬酸钙、马来酸钙等,多数按钙盐的含量标明剂量,而钙盐含量与钙的实际含量相差甚远。如葡萄糖酸钙每片500毫克,其含钙量仅为44.6毫克,这样,钙的剂量过小,自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