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穴按摩使用手册
17108100000019

第19章 小儿常见病的按摩(3)

{6} 婴幼儿仰卧,将掌心搓热按于神厥穴处,半分钟左右。

辨证论治

①心经积热者,推上三关20次,清心经、清肝经各50次;从心俞至肝俞穴,用双拇指及食指将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的皮肤提起做捻法;点心俞、神门、内关、郄门穴。

②乳食积滞者,推上三关、泻六腑各20次,清大肠、清胃经、补脾经各50次;捏脊法,强刺激捏脊后在腰骶部做提法;加点中脘、足三里、公孙穴。

注意事项

①脾脏虚寒者注意保暖,心经积热者注意冷热适宜。

②避免暴饮暴食。

③保持室内安静,调节室温,避免受惊。

④脾寒夜啼者要保暖,心热夜啼者勿过暖,惊恐夜啼者要安静。

⑤每天按摩1次,一般3~5次症状可消失。若按摩无效者,应去医院检查。

小儿牙痛

牙痛是口腔科疾病常见症状之一无论是牙齿或牙周的疾病都可发生牙痛。

方法一

{1} 患儿坐位或卧位,家长以拇指或中指点揉风池、风府穴各1分钟。

{2} 按揉双侧合谷、内庭穴各1~3分钟。

{3} 患儿坐位,家长站其身后,以双手中指指腹按压双侧缺盆穴1分钟,然后慢慢把手松开,如此,反复操作2~5遍。

{4} 提拿肩井穴3~5遍,手法操作时要轻柔。

辨证论治

风火牙痛者:按揉太阳、曲池穴各1分钟;家长以掌根蘸酒平擦患儿背部1~3分钟。

风寒牙痛者:拿揉上下肢部肌肉并掌擦各部位3~5次;分推肩胛骨100次。

胃炎牙痛者:逆时针摩腹3~5分钟;按揉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按揉大椎穴1分钟,并施局部擦法,以热为度。

虚火牙痛者:搓擦涌泉穴2~5分钟;横擦肾俞、命门穴及尾骶部,以热为度;按揉太溪、行间穴各1分钟。

方法二

{1} 患儿仰卧,家长以两手拇指紧贴患儿前额部,由中间向两边摩动、反复操作1分钟。

{2} 以两手拇指指腹点揉太阳穴,先轻后重约1分钟。然后用手掌反复挟提颈项部肌肉约1分钟。

{3} 以两手五指微屈、彼此张开,指端着力,由前额部向后枕部按摩,反复操作2~5分钟。

{4} 按揉下关、合谷、内庭穴,每穴施术1分钟。

{5} 掐揉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每穴约半分钟。

辨证论治

①上牙痛者,加按揉下关、迎香、人中穴各1分钟。

②下牙痛者,加按揉合谷、颊车、翳风穴各1分钟。

注意事项

①让小儿养成刷牙的习惯。

②睡前不能让小儿吃零食。

小儿维生素A缺乏症

小儿维生素A缺乏症是由于体内维生素A缺乏所致,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上皮组织角化增生。常累及眼和皮肤,表现为夜盲,结膜干燥角膜软化及皮肤毛囊角化。

方法一

{1} 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掌心置于腹部,顺时针方向揉动2~5分钟。

{2} 以指按揉睛明、攒竹、阳白、四白、瞳子髎穴各0.5~1分钟。然后,以抹法抹眼眶10~15次。

{3} 拿捏血海穴10~15次。

{4} 按揉风池、足三里各1分钟。

{5} 患儿俯卧,家长以指按揉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各30秒。

辨证论治

脾胃亏虚型:

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推三关100次;按揉中脘、天枢穴各1分钟;以掌横擦肩背、腰、骶部,以热为度。

肝阴不足型:

①补肝经300次,补肾经100次;患儿仰卧,家长双手拇指分放患儿剑突旁两边季肋处,然后向两旁分推10~15次。

②搓擦涌泉穴300次。

方法二

{1} 患儿仰卧位,家长以两手拇指,自印堂穴开始交替推抹至前发际,反复操作10~15次,然后点揉百会穴1分钟。

{2} 以两手拇指,自印堂穴向两侧分抹至太阳穴,反复操作10~15次,然后,点揉太阳穴1分钟。

{3} 以指按揉睛明、四白穴各1分钟。

{4} 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然后拿揉患儿四肢部的肌肉,反复操作2~5分钟。

{5} 患儿仰卧,以指按揉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穴各1分钟。

小儿厌食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亲,食欲不振,甚至挑食、拒食等。以2~5岁小儿较为多见。该病多因脾胃不和所致。婴幼儿脏腑娇嫩,脾胃易被饮食所伤;或先天不足,脾胃功能虚弱、运化无力,加之被药物误伤;或久病元气耗伤,肝气不舒使脾胃不和,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

临床常见以下几型:

脾失健运:面色不华,不思饮食;或食物无味,拒进饮食,形体偏瘦,而精神状态一般无特殊异常,大小便正常,舌苔薄腻,脉尚有力。

脾胃气虚:精神稍差,面色萎黄,厌食,拒食,若稍多进饮食则大便中夹有不消化残渣,或大便不成形,易出汗,苔薄白,脉无力。

方法一

{1} 补脾经100次。揉中脘100次。

{2} 按揉足三里100次。

{3} 分推腹阴阳100次。

{4} 捏脊3~5次。

方法二

{1} 点揉中脘、天枢穴各1分钟。

{2} 顺、逆时针摩腹3分钟。

{3} 分腹阴阳100次,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4} 反复捏脊10~15遍。

注意事项

①合理安排饮食,可首先从患儿喜爱的食物来诱导开胃,食谱要经常变换,以增强小儿食欲,注意营养价值,但必须适宜。

②纠正不良的偏食习惯,禁止饭前吃零食和糖果,定时进食,建立规律性的生活习惯。

③每日推拿1次,10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效果不显者,可再推拿一个疗程。

辨证论治

①脾失健运型:补脾经、揉板门各300次;顺运内八卦100次;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

②胃阴不足型:补肾经300次,揉涌泉100次;按肾俞、胃俞1分钟。

小儿积滞

婴幼儿积滞又称食积、乳积,是指婴幼儿因伤乳、伤食、久停聚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现象。

常见症状如下:

积滞伤脾: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部胀满,纳食不香,精神不振,易发脾气,夜眠不安,大便或溏或秘,常有恶臭,舌苔厚腻。

气血两亏:面色萎黄或囗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精神萎靡或烦躁,睡卧不宁,哭声低弱,四肢不温,发育障碍,腹部凹陷,大便溏泄,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方法一

{1} 揉脾俞100次。

{2} 捏脊5次。

{3} 摩腹3~5分钟。

{4} 按揉足三里100次。

{5} 揉中脘100次。

辨证论治

①积滞伤脾型加用:揉板门、揉天枢、分推腹阴阳、搓摩胁肋各100次。

②气血亏虚型加用:补脾经、推三关、补肾经各100次;掐揉四横纹5次。

方法二

婴幼儿俯卧位,家长立于其旁,用手沿脊柱两侧膀胱经路线自上而下,反复揉按3~5遍,重点按揉脾俞、胃俞、三焦俞、长强至大椎穴,捏脊以皮肤发红为度。

注意事项

①经常带小儿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②喂养要得当,定量、定时喂奶和吃有丰富营养、易于消化的食品。

③少食肥甘厚腻之品,注意饮食卫生。

小儿呕吐

呕吐是以食物由胃中经口而出为其主证,由胃气上逆,气逆于上所致。是小儿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如胃炎、肠炎、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幽门痉挛、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消化道梗阻、食物及药物中毒、脑炎等。

方法一

{1} 推天柱骨100次。

{2} 横纹推向板门100~300次。

{3} 揉中脘100次。

{4} 摩腹3~5分钟。

辨证论治

①伤食吐加用:补脾经、揉板门、分推腹阴阳、运内八方各100次。

②胃热吐加用:清脾经、退六腑、推下七节骨各100次。

③胃寒吐加用: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揉外劳宫100次;推三关100次。

④肝气犯胃型呕吐加用:搓摩胁肋50次;分推膻中50次;运内八方100次;清肝经100次

⑤惊恐吐加用:清肝经、揉合谷、分推腹阴阳各100次;揉天突10次。

方法二

{1} 患儿仰卧,家长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钟。

{2} 家长将双手拇指分放于患儿剑突两侧的季肋处,然后向两旁分椎1~3分钟。

{3} 先掐后揉内关穴1分钟。

{4} 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处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钟。

辨证论治

①感受风寒者,常用手法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推揉太阳穴50次;清肺经200次,清大肠200次。

②脾胃虚弱,神疲乏力者,常用手法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捏脊5~7遍;按揉足三里穴1~3分钟。

③饮食过多或不干净者,常用手法加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揉板门1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方法三

{1} 推胃经、板门各200次。

{2} 揉中脘穴、摩腹、按揉足三里穴各3分钟。

辨证论治

热吐者,加用推三关100次,退六腑;300次,揉外劳宫、清天河水各100次。寒吐者,加用推三关300次,退六腑100次,捣揉右端正80次,推脾经100次。伤食性呕吐者,加用运内八卦200次,搓摩胁肋120次等。虚吐者,加用推脾经200次,按揉气海、关元、脾俞、胃俞各1分钟。

方法四

{1} 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拇指直推膻中穴1~3分钟。

{2} 家长用两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30~50次。

{3} 顺、逆时针摩腹各1分钟。

{4} 以拇指端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约1分钟。

辨证论治

①伤食吐型:清脾经100次,揉板门300次;清大肠200次,退六腑100次;以指点揉中脘穴1~3分钟。

②寒吐型: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揉外劳宫50次,推三关300次;点揉关元穴1

分钟;以掌横擦肩背、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③热吐型:清脾,清小肠,清大肠,退六腑各200次;以拇指侧推小横纹100次;按揉双侧天枢穴各1分钟;推下七节骨100次。

④虚火吐型:清天河水,清肝经各200次;补肾经300次;推涌泉300次。

注意事项

①哺乳不宜过急,以防吞进空气。

②注意饮食,宜定时定量,不宜过饱。

③每天推拿1次,5次左右症状可改善或痊愈。继续治疗3~5次,以巩固疗效。

④呕吐严重者可使患儿呈呼吸暂停的窒息状态,如护理不当,呕吐物吸入,尚可继发吸入性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反复呕吐又可导致脱水、酸中毒等,此时应配合中西医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小儿口疮

口疮又称“口腔炎”,是以口颊、舌边、上腭、齿龈等处发生淡黄色或灰白色小疮或溃疡面为特征,包括现代医学的溃疡性口腔炎、鹅口疮等。

方法一

{1} 揉内劳宫100次。揉总筋100次。

{2} 推三关100次。退六腑100次。

方法二

用食、中指推法。以滑石粉为介质,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揉、掐。

取穴:清板门100~200次,补肾经200~300次,揉小天心100~200次,揉总筋100~200次,清小肠200~300次,清天河水20~50次、退六腑20~50次,掐四横纹2~3次。便溏不爽者加清大肠200~300次。每日1次治疗。

辨证论治

①心脾积热者加揉鱼际交、清脾经、清肝经、清天河水各100次。

②虚火上炎者加补脾经、补肾经、揉三阴交各100次。

小儿流涎

流涎是指小儿口涎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也称流口水,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及口腔黏膜炎症也常引起口涎外流。

临床常见脾胃积热和脾胃虚寒两型。

脾胃积热型:流涎稠黏,面赤唇红,口干,舌红苔腻,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脾胃虚寒型:涎液清稀,面白唇淡,舌淡苔白,四肢不温,大便稀薄。

方法一

{1} 患儿仰卧,家长以掌心在腹部作顺时针方向团摩5分钟。

{2} 患儿仰卧,家长以两手大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20~50次。

{3} 清补脾经各100次,揉板门300次。

{4} 患儿俯卧,家长以中指指腹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

{5} 按揉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

辨证论治

①胃虚寒型:补脾经至300次;掐揉四横纹100次,揉外劳宫100次;推三关100次,揉小天心200次。

②脾胃气虚型:补脾经至300次;补肺经300次;推三关300次;推四横纹100次,运内八卦100次。

③脾胃积热型:退六腑200次。清天河水100次;清胃经200次;揉涌泉100次。

④心脾郁热型:清小肠300次,退六腑200次;清心经200次;揉小天心100次。

方法三

{1} 揉人中100次。

{2} 揉承浆100次。

{3} 揉天突100次。

{4} 掌根揉中脘100次。

{5} 揉足三里300次。

辨证论治

①脾胃积热者加清脾经、清大肠、退六腑各100次,摩腹3分钟。

②脾胃虚寒者加补脾经、补大肠、推上三关各100次,捏脊5遍。

注意事项

①宜清淡饮食,不食过咸厚味食物。

②注意口腔卫生,保护好下颌皮肤。若流涎是由于口腔粘膜炎症而引起的,则在按摩治疗同时还须积极治疗原发病。

小儿扁桃体炎

小儿扁桃体炎是喉科常见疾病,主要是细菌、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所带食物而得,多在疲劳、感冒、受凉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而感染发病。

方法一

{1} 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200次。

{2} 以拇指从腕关节桡侧缘向虎口直推,反复操作100次。

{3} 患儿仰卧,家长以拇指、食指的指腹分别置于咽喉部两则,由上向下轻轻推擦,反复操作200次。

{4} 患儿俯卧,家长以掌根直推脊柱两侧的肌肉,以热为度。

方法二

{1} 用拇指甲掐双侧少商穴1~2分钟。

{2} 以指按揉合谷穴1~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