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方法〕 针刺拔罐法。根据病证选主、配穴,咯血配中府、膈俞;发热盗汗配复溜、神阙、太溪;食欲不振配脾俞、中脘、足三里;腰膝酸软配关元、志室。针刺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神阙不针刺只拔罐。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7天。
方法二
〔选 穴〕 肺俞、中府、膏肓、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方法〕 火罐法。用中号罐,双穴双罐,留罐15分钟。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5天。
方法三
〔选 穴〕 大椎、身柱、肺俞、膏肓、足三里。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拔罐前可先选2~3个穴位施行艾灸或敷姜法,带姜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症状缓解后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7天。
方法四
〔选 穴〕 大椎、肺俞、肾俞、膏肓、阴郄、尺泽。
〔操作方法〕 针刺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7天。有其他症状者,随症配穴,咳嗽配督俞、太渊;痰多配脾俞、中脘;发热配身柱、复溜、曲池、间使;盗汗配后溪、三阴交;咯血配膈俞、列缺;腹泻配大肠俞、天枢、气海;食欲不振配脾俞、中脘、足三里。
注意事项
本病主要靠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拔罐疗法主要用于辅助治疗和康复后的保健。
胸膜炎
胸膜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胸膜炎症为病理特点的非单纯性疾病。临床上分两种:一种继发于胸部疾病,是原有病变在胸膜上的一种表现。如感染性、变态反应性、肿瘤性等疾病波及胸膜而致。另一种为独立性的病症。其绝大多数是结核性的,往往由肺结核蔓延而致。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胁痛”、“悬饮”范畴,因痰热蕴结,闭阻胸胁,或因劳倦内伤,脾肾不足,胸阳不振,水潴胸胁而致。
方法一
〔选 穴〕 大椎、内关、支沟、气户、足三里。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有发热症状时配曲池、大椎2穴用刺络拔罐法,列缺刺络后不拔罐。咳嗽配丰隆;气喘配膻中;胸痛配阿是穴及与其相对应的夹脊穴。
方法二
〔选 穴〕 风池、风门、陶道、尺泽、外关、合谷、阳陵泉。
〔操作方法〕 针刺后拔罐法。先针刺,出针后立即拔火罐,留罐5~10分钟。每日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三
〔选 穴〕 大椎、身柱、肺俞、阿是穴。
〔操作方法〕 刺络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方法四
〔选 穴〕 ①大椎、风门、肺俞、足三里;②膈俞、膏肓、大包、胸乡、玉堂。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每次选用1组,交替使用,10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能明显的缓解症状,在配合中西医学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可缩短疗程,促进康复。
呃 逆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主为特征的病症。此病常持续发作或偶然发作,有单纯性的呃逆,亦有在其他疾病中出现的呃逆。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认为是由于某种刺激引起膈神经过度兴奋,发生痉挛所致。
中医认为,此病常常是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寒凉药物导致寒结胃中,以及恼怒抑郁,情志变动致肝气犯胃引起,也有少数是胃中阴液损伤或脾胃气衰所造成。
方法一
〔选 穴〕 ①膈俞、膻中;②天宗、中脘。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上述2组穴位,每次选用1组,交替使用。若呃逆频发不止,可2组并用,留罐15~20分钟。每日1~2次,呃止即止。
方法二
〔选 穴〕 水突、膻中、巨阙、内关、关元。
〔操作方法〕 艾灸罐法。在拔罐前和起罐后,用艾条温灸上述各穴各5分钟,拔罐后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呃止即止。
方法三
〔选 穴〕 膈俞、胃俞、脾俞、肾俞、中脘、气海。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或闪罐法。留罐15~20分钟或各穴闪罐20下。每日1次,呃止即止。
呕 吐
呕吐是指将胃内容物经过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一种病症。(呕吐可以是晕车、晕船、早期妊娠的表现,也可以是严重疾病的一种症状。呕吐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中枢性呕吐呈喷射状,并伴有头痛和颈部僵硬。
中医学认为,恶心、呕吐是因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肝气犯胃、食滞伤胃及胃阳不足所致。
方法一
〔选 穴〕 胃俞、肾俞、肝俞、中脘、足三里。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或针刺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吐止即止。
方法二
〔选 穴〕 肝俞、脾俞、中脘、足三里。
〔操作方法〕 艾灸拔罐法。先在上述各穴拔火罐,留罐10~15分钟,起罐后,用艾条温灸各穴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三
〔选 穴〕 ①肝俞、脾俞、内关、三焦俞;②胆俞、胃俞、曲泽、大肠俞。
〔操作方法〕 刺络拔罐法。上述2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选用1组。三棱针点刺后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吐止即止。
方法四
〔选 穴〕 胃俞、中脘、足三里。
〔操作方法〕 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在待拔部位点刺后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吐止即止。
方法五
〔选 穴〕 膻中、神阙、中脘。
〔操作方法〕 针刺走罐法。先用梅花针自上而下从膻中至神阙叩刺3~5遍。接着走罐,以皮肤潮红为度,再在中脘和神阙2穴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早期可无症状,发展至症状期主要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等,尿糖、血糖增高。按病情轻重可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严重时可出现神经衰弱、继发性急性感染、肺结核、高血压、肾微血管病变,最后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死亡。
中医学又称本病为“消渴”,多因素体固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致。
方法一
〔选 穴〕 阳池(双侧)、华佗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
〔操作方法〕 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和走罐法。先用梅花针叩刺阳池穴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从上而下叩刺华佗夹脊穴3~5遍,轻叩,以不出血为度。再在华佗夹脊穴上来回走罐,至皮肤潮红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二
〔选 穴〕 大椎、脾俞、膈俞、曲池、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或闪罐法。上消配鱼际、复溜;中消配中脘、内庭;下消配关元、太冲。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闪罐法,每穴闪拔至皮肤潮红为止。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三
〔选 穴〕 脾俞、膈俞、足三里。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或梅花针叩刺拔罐法。上消配肺俞、大椎;中消配胃俞、曲池;下消配肾俞、关元、复溜。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四
〔选 穴〕 天枢、阳池、肾俞、三焦俞。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上消配肺俞、太渊、金津、玉液(后2穴只点刺出血,不拔罐);中消配脾俞、胃俞、曲池;下消配关元、大肠俞、太溪。火罐吸定后,留罐10~15分钟。金津、玉液2穴用消毒医针点刺出血。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高血压
方法一
〔选 穴〕 肝俞、筋缩。
〔操作方法〕 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或梅花针叩刺,至微出血后,立即拔罐,留罐5~10分钟,吸拔出2~3毫升血液即可。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方法二
〔选 穴〕 肩髃、曲池、合谷、承扶、委中、承筋、承山、昆仑、涌泉、申脉、足三里。
〔操作方法〕 火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每次选7~8穴位,交替使用,7天为1疗程。
方法三
〔选 穴〕 ①大椎、肝俞、承筋;②灵台、胆俞、委中;③脾俞、肾俞、足三里。
〔操作方法〕 刺络拔罐法。每次选1组,交替使用。隔日1次,留罐20分钟,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7天。
方法四
〔选 穴〕 风池、曲池、足三里。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肝火亢盛配太阳、风府、阳陵泉;阴虚阳亢配肝俞、肾俞、三阴交、太冲;肾精不足配血海、关元、阴陵泉、太溪、复溜。每日1次,每次留罐15~20分钟,10次为1疗程。
方法五
〔选 穴〕 主穴:大椎、心俞、肾俞。配穴:足三里、三阴交、内关、丰隆、承山、涌泉。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每次选用主穴2个,配穴4个,交替使用。每日1次,每次留罐15~20分钟,10次为1疗程。
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肱动脉血压低于12/8千帕,65岁以上的人低于13.33/8千帕者。原发性低血压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只是在体检中发现,部分人有头晕、眼花、健忘、乏力或胸闷,甚至晕厥等症。体位性低血压及症状性低血压除有头晕、头痛、乏力、健忘、晕厥等低血压、脑缺血症状外,并有引起低血压原发病的各种症状、体征。引起低血压的原发病包括一些心血管疾病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如扩血管药、降压药、镇静剂等。
中医学认为,低血压属于“眩晕”、“厥证”、“心悸”、“虚劳”范畴。通常因心悸怯弱、劳思过度,或久病心血不足,或饮食所伤,脾胃不和,或肾阴亏耗等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脑髓失养而引起。
方法一
〔选 穴〕 督脉:大椎至脊中、脊中至腰阳关、腰阳关至腰俞。膀胱经(双侧):大杼至脾俞、脾俞至膀胱俞。
〔操作方法〕 姜汁走罐法。将新鲜生姜捣烂取汁均匀涂在走罐部位,来回推拉吸定的罐体从上至下走罐,以局部皮肤呈紫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7天。
方法二
〔选 穴〕 命门、神阙、曲池、厥阴俞、足三里。
〔操作方法〕 隔姜艾灸拔罐法。用新鲜老姜片贴敷于上述各穴,点燃艾条隔姜温灸2~3分钟,至局部温热(以不灼伤为度)为止,立即拔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7天。头晕患者加拔太阳、额中2穴。
方法三
〔选 穴〕 ①大椎、心俞、肝俞;②身柱、灵台、肾俞;③大椎、神道、脾俞。
〔操作方法〕 隔姜艾灸拔罐法。上述3组穴位每次选用1组,交替使用。隔老姜片艾灸各穴,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度。立即拔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7天。
方法四
〔选 穴〕 大椎、百会、命门。
〔操作方法〕 用闪火法,在上述穴位上连续扣拔3~5下后,静置留罐15分钟取罐。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对低血压有调理和治疗作用,在拔罐治疗的同时,应针对引发本症的原发病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贫 血
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时称为贫血。主要症状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疲乏无力、腹泻、闭经、性欲下降等。形成贫血的原因主要有3种:①造血不良,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②溶血性贫血,如脾功能亢进等;③急慢性失血。其中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多见。
中医学认为,贫血属“血虚”范畴。由禀赋不足、脾胃虚弱、久病不愈、思虑伤阴、淤血阻络及失血过多等原因引起。
方法一
〔选 穴〕 肺俞、膏肓、气海、合谷、涌泉、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方法〕 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轻轻点刺上述各穴,以出血1~2滴为宜。然后在肺俞、膏肓、气海、足三里、三阴交5穴拔罐(合谷、涌泉2穴只刺络不拔罐),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7天。
方法二
〔选 穴〕 心俞、脾俞、肾俞、膏肓、膻中、气海、血海、足三里。
〔操作方法〕 采用火罐法、留罐法10~15分钟,每日1次,7日为1疗程。
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现代医学认为,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或痉挛,使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病。
冠心病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损害、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等症状,常伴有胸骨后阵发性疼痛,可放射至肩、上肢或背,以左肩或左上肢由前臂内侧直达小指与无名指较多见;有时还伴有四肢厥冷或气短、发绀等。血胆固醇过高、高血压和吸烟是发生本病的主要诱因。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属“胸痹”范畴。通常因心气不足,寒邪凝滞经脉或七情内伤、气滞不通、血脉淤塞等导致发病。
方法一
〔选 穴〕 心俞、膻中、内关。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刺络拔罐法、针罐法皆可。寒凝心脉者配厥阴俞、郄门;痰浊痹阻者配巨阙、丰隆、中脘、足三里;淤血阻络者配膈俞、郄门。隔日1次,每次留罐15~20分钟,10次为1疗程。
方法二
〔选 穴〕 风池、大杼、肩井、心俞、肝俞、侠白、孔最、内关。
〔操作方法〕 针刺拔罐法或走罐法。针刺拔罐法:用毫针轻刺侠白、内关、孔最、大杼、风池、心俞各穴,出针后再拔罐,留罐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走罐法:用梅花针叩刺风池、大杼、肩井、心俞、肝俞各穴,再循经走罐,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