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怀孕分娩全知道
17106100000041

第41章 产后保健篇——不适症状的应对措施(1)

对新妈妈来说,产后的保健非常重要。大部分新妈妈在产后都能尽早恢复健康,然而也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本章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一些新妈妈产后常见的症状,并提出一些预防和应对的措施。

做好产后检查项目

产后42天的检查包括很多项目,除了全身体检和检验血常规、尿常规外,还要进行全面的妇科、产科检查。

妇产科检查主要是通过B超来检查盆腔器官,看子宫是否恢复正常,阴道内是否恢复正常,子宫颈有无糜烂现象,会阴、阴道或者腹部的裂伤或缝合口是否愈合等。另外,新妈妈如果出现产后合并症,如患有肝病、心脏病、肾炎等,应该到内科检查;孕期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新

妈妈还需要检查血和尿是否异常、血压是否继续升高,以防止转为慢性高血压。

产后42天宝宝也要随妈妈一起到医院做一次体检,主要是通过检查来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是否达到健康标准。检查内容包括宝宝的体重、身高,听听心肺等。通过检查有时可以发现一些异常情况,比如皮肤上的血管瘤在出生时往往并不明显,但出生后42天检查时就会一目了然,从而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新妈妈会阴疼痛的应对法

保持会阴的清洁,每天早晚各用15000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会阴2次。

新妈妈应朝伤口对侧的方向侧卧,尽量不要压迫伤口,这样也能避免恶露浸渍伤口。

恶露干净后,新妈妈可以用较热的15000的高锰酸钾水蒸气熏会阴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熏20~30分钟。

用红外线灯或手电筒(也可用家庭普通的60W灯泡)照射会阴部进行消毒、灭菌,每天1次,每次20~30分钟。

如果会阴单纯水肿疼痛,而无感染的迹象,可以用50%的硫酸镁热敷,或用毛巾包上热水袋,放置会阴部进行热敷。注意热敷的温度以50℃为宜,每日3次,每次热敷20分钟左右。

新妈妈产后多汗怎么办

不少新妈妈在生产之后有出汗现象,都以为这是产后身体虚弱之故,于是大吃补品,结果仍然是多汗“体虚”,没有任何效果。实际上,这种产后从皮肤排出大量汗液的情况,医学上称为“褥汗”,产后多汗完全是一种身体生理性调节的现象,与产后的新陈代谢活动有关,而与产后的身体是否虚弱并不相干。

在妊娠期间,孕妈妈体液大量积蓄,仅体液排出就较孕前增加30%左右。一个正常人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10%,为4000~5000毫升,而妊娠期孕妈妈则要增加1000毫升之多。分娩之后,这些体液就成为多余的东西,如果不排出,不但会增加体内循环的负担,甚至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正常情况下,新妈妈多余体液排泄有3个主要途径:

通过肾脏由尿液排出。

通过肺的呼吸排出。

经由血管,通过汗腺由皮肤表面的毛孔蒸发。

这就是产后汗多的原因之一。

此外,一般情况下新妈妈甲状腺机能亢奋,月子期间,脂肪、糖、蛋白质代谢旺盛,故多出汗。还有,产后进食较多的高能量食物,又多喝汤水,这也是产后多出汗的原因之一。总之,产后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担忧。

有一种非正常的病理性出汗,医学上称为“产后汗出异常”。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出汗持续不断,常兼气短懒言、倦怠嗜睡,而且睡中多汗,有的醒来即止,还伴有五心(手心、脚心和心脏)烦热、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状。所以,新妈妈必须鉴别自己是否属于病理性的异常汗出,以便及时求医诊治。

新妈妈中暑的应对法

在炎热的季节,如果母婴居室不通风,新妈妈还长衣长袖地捂月子,这时体弱的新妈妈就很容易中暑。

月子中暑的最初表现是新妈妈感到口渴、恶心、头晕、胸闷、浑身无力、心慌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立即开窗通风、降低新妈妈周围的温度,或者去凉爽通风的地方,喝些糖水或淡盐水,很快就能恢复。

如果中暑进一步加重,会导致新妈妈体温上升、面色潮红、胸闷加重、皮肤干热、痱子布满全身、停止出汗或虽然出汗但体温下降、严重口渴。这时需要进一步降温,在室内洒些凉水,或放置一些冰块降温,还可在新妈妈头部、腋下、大腿根部放冰袋,并送往医院,适当服药以减轻症状。

产后抽筋的应对方案

产后,新妈妈常常出现手脚麻木、抽筋的现象。因为产后内分泌的变化,使新妈妈手部和脚部肌

肉的力量与弹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产后新妈妈过早、过多地从事家务劳动,长时间抱宝宝,长久站立或者遇到风寒,接触凉水,就会使关节、肌腱、韧带负担过重,引起手腕部及手指关节和脚及脚后跟部疼痛、麻木或者抽筋,而且不易痊愈。

要想预防产后手脚麻木、抽筋,新妈妈就要充分休息,但这并不是说长期卧床,而是在不疲劳的情况下,及早下地活动、散步,做产后保健操,此外还要加强营养,这样就可以避免产后手足麻木、抽筋的发生。

如果因为受到风寒引起手足麻木、抽筋,可以局部热敷、理疗,贴膏药,如用热水袋隔毛巾敷在麻木、抽筋处,也可以贴伤湿止痛膏,或用扶他林软膏外涂患处。手臂麻木者取臂穴(锁骨上窝内1/3与2/3交界处向上1横指处)按压,手法由轻到重,以有电麻传导感,并向手指尖放射为有效。腿脚麻木可取足三里(位于膝盖的膑骨下外侧凹陷下的3横指处)、三阴交(内踝中点上3横指,与胫骨内后缘交点)等穴位按压,每个穴位按压3~5分钟。

新妈妈如果是因为机体钙质缺乏而造成大腿抽筋及手脚麻木、抽筋,可以适当补充钙剂。并且要食用含钙多的食物,如鱼、肝脏、瘦肉、木耳、蘑菇等。

新妈妈要积极预防肛疾

产后肛疾一般是由于孕期胎儿逐渐生长发育,子宫体也随之扩大,向下压迫盆腔,使血液在盆腔内淤积,血液回流受阻,造成肛门周围组织水肿,抵抗力下降所引起的大便时疼痛、便中便后带血、痔疮等疾病。预防肛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养成良好的习惯,产后保持肛门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轻轻擦洗肛门。

长时间坐着会因为腹中压力向下压迫,使肛门血管血液淤积,肛门周围水肿脆弱,容易造成损伤,因此新妈妈不宜久坐。

做提肛运动,即做连续有节奏的下蹲——站立——下蹲的动作,每次做1~2分钟,帮助肛门括约肌收缩,促使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血淤。

新妈妈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肛门周围水肿加重。要多吃一些含维生素、纤维素高的蔬菜和水果。

新妈妈患痔疮的家庭护理

如果是单纯的外痔可以用熏法外治,就是蹲在浓度比较高的高锰酸钾热溶液上,让蒸气熏5~10分钟,注意不要熏到会阴部。

内痔出血或脱出、肿痛症状较轻时,可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坐浴。或用黄柏30克,苦参30克,蛇床子15克加水煎成汤药熏洗后,再用马应龙痔疮膏涂抹即可,这种治疗对婴儿无影响。

在饮食上,新妈妈应注意多吃富含纤维的水果和蔬菜,少吃脂肪含量高及刺激性的食物。每天早晨起床后喝一杯蜂蜜水,保持大便通畅,最好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不要总是躺在床上,要适当走动和按摩腹部,帮助肠蠕动。

坚持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或者不穿内裤,使肛门能够晾一晾,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对于减轻痔疮的症状和预防痔疮的发生均有好处。

治疗产后脱发的小偏方

如果产后发生了脱发,新妈妈可以尝试下面的小偏方:

方一:选用鲜姜片或大蒜汁擦拭脱发处,或在洗发水中加入少量的柠檬汁、食醋,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

方二:将生芝麻少许(40~100克)与淘米水(2500~3500克)共煎至刚沸腾(约80℃),然后冷却至38℃左右用来洗发。每天洗1次,待头发风干后1小时再用清水冲洗头发。

新妈妈还可依脱发部位的不同适当调整饮食。如果是额部脱发较多,应限制食用人工合成的糖制品,如糕点、巧克力等,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如果是头顶部位脱发较多,宜多吃含脂肪高的食物,应以葵花子油做日常的食用油;脑后部脱发可多食各种深色蔬菜和水果。

此外,保持心情愉悦和充足的睡眠,避免忧郁和精神过度紧张,对于防治脱发也很重要。

从第一周开始预防乳腺炎

若要预防产褥乳腺炎的发生,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从临产前一周开始,常用热毛巾、淡盐水擦洗乳头,但不宜用酒精擦洗乳头。擦洗后轻柔地往外拉一拉,把乳头锻炼得较为坚韧。发现乳头凹陷时,要经常将它拉出来,以便于宝宝吸吮。

第二点:在第一次哺乳前将乳房及乳头用温水洗干净,以后每次哺乳前新妈妈都应先洗手并用温开水擦洗乳头及乳房。

第三点:给宝宝喂奶时,以坐式为宜,最好能够定时。每次以15~20分钟为佳。吃完一侧后再换另一侧,不要残留乳汁。每次喂奶后最好用温开水或用3%的硼酸液将乳头擦洗一遍,以保持其清洁。

第四点:哺乳完后应用最后一滴乳汁涂抹于乳头上,这种做法有保护乳头的功效。

第五点:如遇乳腺导管不通者,可服用中药通乳,也可用热毛巾热敷配以适当的按摩,以防乳腺炎发生。

第六点:如果哺乳时间太长或者宝宝含着乳头睡觉,宝宝呼出的气体就会进入乳腺管,极易引起乳腺炎。因此要避免以上情况发生。

第七点:乳头有了裂口,轻者可以继续哺乳,每次哺乳后应在破口处涂敷蓖麻油铋糊剂。若有皲裂或溃疡导致吸奶疼痛者,可暂停哺乳数天,并用3%硼酸液洗乳头。同时,每天须将乳汁挤出或用吸奶器吸出(可消毒后喂宝宝);也可在乳头上套一个橡皮奶斗,再给宝宝喂奶。

第八点:按摩乳房也可有效防止乳腺炎的发生。按摩乳房前应注意洗净双手,手法要柔和,也可由丈夫帮助按摩,按摩时间可以逐渐增加,注意防寒。新妈妈可每晚入睡前用对侧手掌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双侧乳房,并从乳房的基底部向乳头方向搓揉、推动。

新妈妈贫血的食疗法

下列两个药膳有助于改善产后贫血的症状:

干炒糯米饭

原料:糯米500克,龙眼肉、红小豆各25克,红枣15枚,白糖15克,猪油适量。

做法:①将龙眼肉、红小豆、红枣(去核)洗净。②糯米淘洗干净,沥干水分。③炒锅置于火上,放猪油烧至四成热,将糯米倒入锅中翻炒,加入龙眼肉、红小豆、红枣和白糖,翻炒均匀。④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再翻炒至水与米持平。⑤最后用筷子在糯米饭上扎几个洞,用小火焖30分钟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帮助产后新妈妈消化积食,还能治疗产后贫血。

产后滋补汤

原料:乳鸽1只,熟地、当归各18克,炒白术、党参各15克,川芎5克,姜片、米酒、盐各适量。

做法:①药材稍微冲洗一下,加清水9杯,用大火煮开。②改用小火煮至汤汁剩约3杯时,去药渣备用。③乳鸽去内脏洗净,放入水中煮约5分钟后取出,洗净备用。④沙锅内放入乳鸽,加姜片、米酒及汤药,文火炖煮至肉烂熟(约2小时),捞取姜片,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气血双补,适用于辅助治疗产后贫血引起的头晕、全身酸痛、手脚麻木等症。

新妈妈头痛的分类应对

月子期间,新妈妈经常会感到头痛和头重,大致分为以下4种情况:

血虚:产后由于失血过多,气血不足,脑髓比较空虚,血不养脑而致头痛。对于血虚

引起的头痛,新妈妈最好精神放松,头痛症状会随着体内荷尔蒙的分泌逐渐恢复正常而消失,如果头疼比较严重,也可以适当地吃一些止痛药。

血淤:产后子宫恶露不下,体内淤血上冲,脑络受阻,血行不畅而导致头痛。血淤引起的头痛应注意营养的补充,只有体内贫血的情况得到改善,头痛才会有所好转。

寒邪:产后调养失宜,身体得不到休养,冒风受寒,寒邪侵入脑部而致头痛。寒邪引起的头痛,只要精心护理,避免寒风直接吹入体内就完全可以预防。

其他:产后有高血压、因剖宫产使用过量麻醉药的人,有时也会感到头痛或头沉重。如果保持睡眠的充足,其症状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在病情比较严重时可以向医生咨询。

新妈妈发烧的应对法

新妈妈在月子里发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月子里新妈妈体质很虚弱,还要哺乳,如果发热会给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引起发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如果发热是在产后24小时至10天之内,就要考虑是产褥感染,应去医院诊治,不能拖延。

如果发热是在产后3~28天,而且出现乳房肿痛、发热,并且有硬结,则可能是急性乳腺炎引起的发热,也要去医院治疗。

新妈妈发热的同时伴有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咳嗽等症状,可能是感冒了。因为产后新妈妈体质比较虚弱,如果感冒应尽快治疗,一旦拖延可能演变为肺炎。

发热时伴有小便疼痛、频繁,小便时腰痛等症状,可能是尿路感染,要去医院治疗。

发热时无汗、头痛、呕吐,且正值夏季,门窗未开,没有开空调、电扇,可能是中暑了。月子期间中暑比较危险,有可能危及新妈妈的生命,一旦发现应尽快到医院求治。

月子里腰痛的应对法

1.产后避免常弯腰或久站久蹲

新妈妈在哺乳期间,最好准备一个专给宝宝换尿布或洗澡的台子。宝宝经常使用的物品,新妈妈不用弯腰即可随手拿到。如果这个台子能与宝宝的床或摇篮相连,在旁边放上一把与之匹配的椅子就更好了。新妈妈在清理房间时应该选用长柄的工具,并且每次清理房间的时间不要过长,尤其是在产后的3个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