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康奈尔的精神
17103900000006

第6章 流连忘返:建筑风景(2)

自斯特莱特纪念堂开放以来,学生会的事务一直由本科生主导。学生活动政策的制定、更新和执行都必须经由学生理事会进行。在1969年之前,楼上一直是接待康奈尔访客的酒店,楼下则是学生的电台广播工作室。纪念堂里还有剧院,每年将近有50场演出。斯特莱特纪念堂激发了康奈尔大学对学生活动的重视和支持。为了完善学生会的功能,康奈尔大学后来又新增了两处活动场所,分别是西校区的诺伊斯中心和北校区的北区中心联盟。1970年,校工会的出现让学生会感到很不安,他们认为自己的职能正在被校方取代,也逐渐失去了自主权。聪明独立的康村人怎会将手中的自由拱手相让,学生的事还得由学生自己来主宰。校方也尊重学生的决定,校工会后来并入了学生会办公室,成为后者的一部分。

在1968~1969学年,大学司法制度激发了种族矛盾,引起了非裔美国学生的抗议。矛盾没有在学校的调解中平息下去,反而愈演愈烈。1969年4月19日,部分非裔美国学生包围了斯特莱特纪念堂,把大楼内参加周末访问的学生家长全都轰了出去。这些学生要求学校撤销对抗议者的控诉,并提出成立非洲研究中心,以此来体现非裔学生的地位,否则绝不离开斯特莱特纪念堂。这一要求让白人学生不满了,他们说什么也要将这些“无理取闹”的学生赶出去。这下势态彻底恶化,连枪支都登场了,白人学生的争夺最终以失败告终。为了缓解紧张的局势,减少不必要的伤害,经谈判后,校方终于做出让步——由80名非裔美国学生接管斯特莱特纪念堂,并同意建立非洲研究中心。学校发生如此严重的事,校长当然要给学生和外界一个说法,所以时任校长的詹姆斯·珀金斯在压力之下引咎辞职了。这次冲突成为康奈尔大学建校史上的一段意外插曲,但它也推进了纽约州大学制度的完善,公共秩序也成为校园管理重点之一。

现在的斯特莱特纪念堂依然是学生会之家。大楼包含了康奈尔大学几个出名的餐厅,例如Okenshields、Cascadeli等是学生休闲用餐的好去处,还有几个用于歌舞表演的多功能室、电影院、数字计算机实验室等;四楼有艺术画廊、图书阅览室、音乐室;大楼南端的是艾姆赫斯特休息室,它源于伦纳德·艾姆赫斯特而得名,正是这位康大校友说服了多萝西捐赠这座大楼,后来他与多萝西终成眷属,结为夫妇。

2.1.1.4 华裔建筑师杰作——约翰逊艺术博物馆

康奈尔大学的建筑在岁月的洗礼中镌刻着历史,它们风格迥异,诉说着不同的故事。在这些建筑群中,约翰逊艺术博物馆似乎有点特别,它没有哥特式建筑那样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也没有维多利亚式建筑那样的时尚华丽。它简单直接,棱角分明,像个干净直爽的少年一样,一眼就能读懂他的心。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图书馆大坡以北,一块四四方方的建筑,不加缀饰,内秀全在其中。不过它简洁的外形常被挑剔的评论家形容为缝纫机,又增添了它幽默的色彩。

约翰逊艺术博物馆的设计者是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出生于广州,祖籍为苏州望族,父亲是中国银行的创始人之一。贝聿铭童年时深受苏州园林的影响,立志成为一名建筑师,他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就读,43岁时独立门户,成立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在过去的时光里,贝聿铭设计了大量出色的划时代作品,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包括约翰·肯尼迪图书馆、香港中银大厦、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等。

1968年的春天,贝聿铭事务所收到康奈尔大学理事会的邀请,希望这位大师能为学校设计一座博物馆。这是贝聿铭事务所10年来接到的第三个设计项目,也是当时最大、最复杂的设计项目。它具备了博物馆和教学设施的综合功能,除了完成学校的教育目的,也能丰富周边社区的文化生活。博物馆的建设基金由赫伯特·F.约翰逊所捐赠。为了纪念这位康大理事会成员,博物馆也被命名为赫伯特·F.约翰逊艺术博物馆。

这座占地60000平方英尺的博物馆凝聚了大量的智慧和心血,仅是构思方案就写满了一本长达35页的小册子,包括如何体现建筑意义、选用什么建筑材料、怎样合理利用馆内空间、自然采光是否充足、资金预算如何安排等都被详细地考虑在内。1973年,博物馆正式开放,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宏伟大气的现代风格建筑,混凝土筑成的墙面高达107英尺,在户外花园之上的悬臂采用连贯的巨型玻璃窗,视线足够开阔。校内外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游客甚至能观望到完整的卡尤加湖,馆内珍品与馆外美景融为一体,让人心旷神怡。

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对教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拥有35000多件永久性珍藏,覆盖欧美、非洲、亚洲等世界各个领域。馆内最出名的作品包括从中世纪到20世纪的亚洲艺术收藏,包括从远古陶器到清代书画的中国作品。不难找到威廉·贺加斯、弗朗西斯·科戈雅、埃德加等欧洲大师们的名作。馆内还有大量如乔治亚·奥基夫、安迪·沃霍尔等美国艺术家的杰作。美国的雕塑绘画、非洲的纺织品、前哥伦布时期的陶瓷……各国精粹形成了艺术中五彩缤纷的大杂烩。博物馆定期举办艺术展,加深学生对区域历史文化的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博物馆还会举办专题旅游,让学生在书本之外接触真实的艺术世界。

2.1.2 工程学庭院

20世纪中期设计的工程学庭院位于中央校区的南端,过去曾是旧军械库和教职工宿舍,后来逐渐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在工程学庭院竣工之前,工程学的教学都是在文理庭院的大楼里进行的。

位于庭院之西的三大建筑——杜菲尔德大楼(Duffield Hall)、阿普森大楼(Upson Hall)和菲利普斯大楼(Phillips Hall)被一个宽敞的中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省去了学生来往各楼的时间,又利用此空间增设了纳米科学和纳米工程的教学设施。不在庭院之内,却又与阿普森大楼相连的格鲁曼大楼(Grumman Hall)则是航空航天研究生院的教学楼。庭院之南,在接近卡斯卡迪拉溪的地方坐落着金博尔(Kimball)、瑟斯顿(Thurston)和巴德(Bard)三座大楼,瑟斯顿大楼是数学与应用数学系的所在地,巴德则是材料科学的大楼。在阿普森大楼和金博尔大楼间曾经有个沃德大楼,据说是核物理实验室,不过很快就被关闭了。沿着巴德大楼外的小路往西南走,就是地质系的斯尼楼了。斯尼楼以北的是土木工程专用的霍利斯特楼。庭院东北方的卡朋特大楼里有一个工程学图书馆,是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体系中的一员,也方便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查阅资料及自习。

从2012年3月开始,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大楼(Bill&;Melinda Gates Hall)开始动工,这是以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他的夫人梅琳达·盖茨命名的全世界最大的私人基金投资建立的教学设施,注资2500万美元,新大楼建成后,计算机科学系和信息科学系都将迁入新址。

2.1.3 农业庭院

作为康奈尔大学第一个赠地学院,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CALS)肩负着人类发展与生存的重大责任,许多重要的项目都是在这里展开的。位于文理庭院以东、兽医学院以西,CALS的师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个古老的大院子里静候着一个个全新的突破。

在这个康村最大的庭院内,历史最悠久的建筑莫过于考德威尔大楼了(Caldwell Hall),它开放于1913年,是典型的殖民复兴风建筑。庭院西南的植物科学楼开放于1931年,一年后,对面的沃伦大楼也相继开放。连接植物科学楼和沃伦大楼的曼图书馆(Mann Library)在1952年开放,这也是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系统的一员,后来又在原址的基础上向北扩展了约10万平方英尺,增加了图书馆的空间。在植物科学楼外还有一个很大的温室,专门用来养殖利伯特·巴尼收藏的棕榈。1990年,位于庭院西侧的肯尼迪大楼(Kennedy Hall)和新罗伯特(Robert Hall)大楼双双完工,两座大楼由一个拱门相连,罗伯特大楼是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教学地。在罗伯特大楼以西的是开放于1912年的贝利大楼(Bailey Hall),也是康奈尔大学最大的音乐厅,是农业庭院内的标志性建筑。

从1933年开始,人类生态学学院的实验项目一直在MVR大楼(Martha Van Renssalaer Hall)内进行,这个乔治亚复兴式风格的建筑位于庭院主院与碧碧湖之间,1968年设计师又给它增加了一个夸张的悬臂,站在悬臂上刚好能俯瞰碧碧湖的美景。可惜,在2001年,学校觉得这个结构实在是不安全,便决定终止使用。与此同时,西边的副楼也建好了,专门用作营养学实验室。

2.2 北校区

北校区历来是康奈尔大学最重视的住宿区,主要面向一年级新生。除了食宿等必要场所,北校区还增设了专项设施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如学生活动中心、运动场等,以此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北校区的部分宿舍是专供教员使用的,除了上课外,他们还需要在课下与学生互动,增加相互了解的机会。

关于北校区还有段曲折的历史。从1913~1970年,瀑布溪以北全都是女生宿舍,如里斯利(Risley)、康斯托克(Comstock)、鲍尔奇(Balch)、迪克森(Dickson)以及唐伦(Donlon)等公寓,男生们决不能进入女生宿舍。因为女生宿舍有限,所以每年康奈尔大学在决定女生录用名额时都会先考虑宿舍够不够住。这可苦了女学霸们,她们要比男考生得到更高的分数和GPA才能进入这所梦寐以求的学校。不过在当时的教育环境下,康奈尔大学已经为男女平等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

北校区的宿舍大致分为传统宿舍和计划宿舍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