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管理:下一个50年
17101000000001

第1章 《麦肯锡季刊》在华历程

自麦肯锡全球足迹延伸到中国,《麦肯锡季刊》对于公司在华生根、发芽和成长一直担当着重任。麦肯锡在中国的一项关键使命是帮助本土企业提升绩效,我们应该,也必须竭尽所能地广泛传播最佳管理实践。我们相信出版物是最佳载体,《麦肯锡季刊》自然是首选。

筚路蓝缕十七载,1997年《麦肯锡季刊》中文版问世,它不仅是季刊第一个,在很长时间里也是唯一的非英语版本。创刊之初,我们反复斟酌、精挑细选了《麦肯锡季刊》中关于战略和组织方面的文章,翻译和编辑后出版。由于企业管理在当时中国尚属真空地带,我们常常需要“发明”新词并加以定义。九十年代中期,我们曾经把项目中经常出现的商业词汇编录成小字典发给客户的管理团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麦肯锡至少是一部分中国商业语言的缔造者。我们最初的出版伙伴建议,利用其分销渠道来扩大中文版季刊的影响力,人们可以在书店、城市和机场的报亭买到。我们还向刚开设MBA的大学赠送了数百册。

中国企业对管理知识的渴求激励着我们把更多的麦肯锡著作翻译成中文出版。组织类话题是一大热门,比如Jon Katzenbach执笔的《团队的智慧》(Wisdom of Teams)。最具影响力的无疑是《价值评估》(Valuation) ,此书的出版恰逢中国首家国企赴港上市。《价值评估》被管理团队和银行家们奉为圣经,因为他们必须努力吃透估值的逻辑,再给领导解释清楚。

时代造就机遇,我们开始定期在中央党校向国企高管、政府高层和高级干部传授商业知识和管理真经。当麦肯锡在北京开设分公司时,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会有如此的荣誉。

过去二十年间,中国企业的管理知识和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创新业务模式和本土实践不断涌现,并成为他国学习和借鉴的案例。与此同时,生机勃勃的民营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曾经接受我们惠赠的中国的商学院成了孕育民营企业领袖的摇篮。我简直不敢想象未来20年还将发生什么。

《麦肯锡季刊》中文版也在因时而变:从黑白到全彩,从付费到可免费,从全刊采用英文译稿到中国本土内容占一半。我们很早就借助互联网扩大影响,热门文章浏览量常常突破几十万。

我们也有了播客和视频,涉及的商业话题包罗万象——行业趋势、战略或运营等公司职能、宏观和微观经济、在华引入创新、中国创新输出等等。

让世界了解中国成为《麦肯锡季刊》团队的核心使命之一。过去十年来,《麦肯锡季刊》关于中国的文章数量是其他国家的五倍,中国还是唯一一个成为四次特刊主题的国家,这些足以让我和我的中国团队倍感骄傲。

每年,由驻华同事撰写的关于中国的文章在麦肯锡全球网站上都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我们的作者还频频被邀请主持小型研讨会,或是作为论坛嘉宾向世界各地的客户发表演讲。至于我本人的保留节目则是每年年末发表对中国来年经济形势的预测,文章严肃而不乏幽默,“粉丝”之多远远超出我的预期。

我很荣幸为《麦肯锡季刊》全球版和中文版撰写了五十余篇文章。《麦肯锡季刊》刊登的内容往往能够引起政府部门、商界和媒体的注意。我本人也因为《麦肯锡季刊》受益良多。2014年9月,我荣获了2014年度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这让我深感在建设世界级中国企业和培育世界中国商界领袖的过程中,自己能够尽一份绵薄之力是多么的幸运。

感谢《麦肯锡季刊》,祝愿你在未来50年续写辉煌。

Gordon Orr(欧高敦)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