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剑术
17099300000006

第6章 太极剑

太极剑的特点

太极剑属于太极拳门派中的剑术,兼有太极拳和剑术二者的风格特点。

太极拳是中国古老的武术拳种,具有心静体松、柔和连贯、动中求静、重意不重力等运动特点,并有很高的健身、攻防、体育医疗价值。其内容除有拳术基本功和套路之外,还包括刀、剑、枪、杆等器械和双人沾粘相随的对抗性推手运动。近百年来,随着太极拳的发展,形成了不少流派,国家体育部门还编订了很多新的规范教材和竞赛规定套路,从而使太极拳运动内容大为丰富,有力地推动了太极拳的普及和提高。

作为太极拳系列重要组成部分的太极剑,其历史晚于太极拳术和推手运动。目前流行的各式太极剑,内容各异,取材不一,不似拳术和推手那样,各家具有明显的一脉相传的痕迹。这是由于各式太极剑的产生在古代剑术的基础上,分别吸收了宣化剑、乾坤剑、三才剑等剑术内容,改造发展而形成的。太极剑以它的特有魅力和风采,深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喜爱,开展程度远比太极剑、枪、杆等器械广泛,不仅普及国内城乡,在海外也广为流传,而且已被列为全国武术比赛的正式竞赛项目。

虽然各式太极剑内容、风格不同,但却具有以下共同的运动特点:

神舒体静,内外相合

太极剑与太极拳一样,具有心静体松、神态自然、以意运身、重意不重力的特点。在姿势形态上要求立身中正安舒,悬头竖颈,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在动作中,要求意念引导,精神集中,动中求静,气沉丹田,呼吸自然,并与动作相配合。

轻灵沉着,刚柔相济

太极剑要求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在意念引导下,强调劲力的内在表现,含而不露,柔中寓刚,轻而不浮,沉而不僵,在轻稳柔和中显示信心和实力。一些太极剑也有明显的发力、加速和跳跃等动作。做这些动作也要刚中有柔,腰腿发力,松活弹抖,转接柔顺,避免生硬发力。

连贯圆活,绵绵不断

太极剑运动如浮云行空,细水微澜。动作连绵柔缓、节奏平稳、运转圆活,寓动于静,其风格与动静分明、节奏强烈,与富于阳刚之美的剑术迥然不同。

剑法清晰,身剑协调

太极剑与一切剑术相同,要求剑法清楚,力点准确,动作规范,表现出各种剑法的攻防含义。不仅如此,它还要求具备造型优美、潇洒飘逸、蓄发相间、虚实分明、剑势多变等特色。演练中,做到身与剑合,剑与神合,精神、肢体和剑法融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才能体现太极剑的真谛。

太极剑学练要领

四法熟练,打好基础

武术中拳术是器械的基础。武术家常把手法、步法、身法、眼法称为剑术练习“四要”,只有“四要”熟练贯通,才能与剑法相合,做到手、眼、身、法、步完整统一。

手法:指上肢的运转,是表现剑法的直接环节。一切剑法的变招换势都要求手法松顺灵活,路线准确,力点分明,同时表现出沉肩、虚腋、垂肘、活腕等太极拳要领。在剑术练习中,剑指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助势助力,维持平衡,提高造型的美感和稳定性,且不可忽视。

步法:是练好剑术的基础。剑术的起落、进退、走转、平衡、跳跃都有赖于步法的灵活、桩步的稳固和腿法的柔韧。

身法:则是练好剑术的关键。各种剑法的表现和变化,劲力的蓄发和开合,以及要将腰背之力贯达剑锋,全赖于身法的运用。尤其是在拧转、俯仰、屈伸等身法变化中保持中正舒展,斜中寓正,要有扎实的身法、身型训练作保证。

眼法:是表达神意的窗口,是观变、应变的先行,又是意领神聚、宁静自然、从容大度的体现。只有意到、眼到、手到、剑到,眼法与剑法紧密配合,才能表现出太极剑以意领剑、势动身随的神韵。

要打好手、步、身、眼四法基础,必须从武术基本功和拳术基础训练抓起。“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对于太极剑练习来说也是一种警训和忠告。

勤思苦练,循序渐进

初学太极剑,一招一式要力求准确,符合规范,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切不可贪多求速,不求甚解,造成“学拳容易改拳难”的局面。老一辈武术家在太极剑教学中,常常坚持先练内勇、次练外功、后练剑法等步骤。内勇,指精神、意志、品德等方面的修养,并把这些作为择徒授艺的首要条件;外功,指身体素质和武术基本功的训练,打好体力、体能和武术专项素质的基础,在精神上、物质上做好准备,最后才着重剑术练习。实践证明,这种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方法,是培养高水平技艺和人才的必由之路。

一切有志于探索太极剑真谛的人都要坚持勤思苦练的学习精神。勤思就是善于动脑,善于学习,不断提高悟性,及时总结经验,汲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探索和把握太极剑的规律。苦练就是反复实践,持之以恒,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练到老,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切不可满足于已得的成绩,故步自封,裹足不前。

形意兼备,内外相合

太极剑是以意气为主导的剑术,但绝不等于其形体和剑法无关紧要,可以随意发挥,失去规矩。实际上,意念的引导,气力的结合,正是为了保证剑法的准确和神韵,促进动作的协调自然和劲力的完整顺达。例如,定势时有意识地沉气、呼气,能使桩步稳定,气势饱满,劲力充实;在蓄劲引力和平衡、转折时,主动地吸气提气,能使动作轻灵和顺,蓄力充盈,发力完整。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一切事物运动的规律,机械地片面地强调形体或意气都是错误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某一方面可能是主要矛盾,成为训练中的关键环节,但不等于可以忽视另一方面的存在。有的人仅仅强调太极剑柔和平稳的一面,而不懂得静中寓动、不变中寓变的辩证道理,从而把太极剑练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失去了武术虚实相兼、刚柔相济和太极拳“阴刚相济,方为懂劲”的精髓。

继承发展,百花齐放

一切优秀民族文化遗产,都是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的。近代的太极剑积累了几代人的智慧成果,它的技法和经验是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的结果。不尊重和继承前人的经验是否定民族文化遗产的表现,当然也就谈不上学习和发展。但是仅限于继承,把前人的经验和师训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生硬模仿,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难以创造出太极剑的更高水平和个性特点,这种态度实质上也是对前辈心血的否定。

在继承发展武术遗产的过程中,我们提倡相互尊重,取长补短,一专多能,百花齐放。我们不仅要继承发扬本门派、本师承的优秀遗产,也要善于发现和学习其他门派、其他师承的宝贵经验和技艺,坚持虚心学习,兼收并蓄,不断开拓进取,完善自我。这既是一个人的武德表现,也是提高太极剑修养的必由之路。

太极剑的健身作用

“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这句话突出强调了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功能。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实验充分证明,作为太极拳重要器械的太极剑,也同样是一项对身心十分有益的健身活动。

太极剑的健身作用,主要决定于它独特的技术要求和特有的运动形式。太极剑在练习过程中,注重的是“内”与“外”的整体修炼。它既要遵循太极拳运动中“心静体松、身法中正、连贯圆活、刚柔相济、呼吸自然”等要求,又要按照剑术自身的规律进行演练。长期坚持正确的练习方法,必能以气运身,以意运剑,意先身后,身随剑起,达到一种身与剑合、剑与意合的境界。因此,通过太极剑的练习,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

意在健身,强心健脑

这是太极剑运动对大脑神经的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太极拳术首重用意,其健身机理就在于用意导动,使大脑兴奋与抑制作用有序加强,从而健脑益智。修炼太极拳入静是关键,但许多练拳者常感难以入静。太极剑运动由于多了一把剑在手中,无形中很容易将意识集中到剑上,以剑念代万念,比较容易排除外界干扰,消除杂念,使大脑神经系统自我控制力加强,提高了大脑兴奋与抑制平衡的稳定性,消除大脑皮层病理兴奋灶,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从而取得良好的健脑效果。

以腰带剑,血畅肾壮

这是太极剑运动对血液循环、内脏、消化系统的作用。

太极拳有“腰为主宰”、“丹田内转”、“两肾抽提”等技术要求。太极剑运动也要求辗转攻防,皆以腰腿为主,意气为辅。剑如手臂的延续,剑动则臂动,劲由腰发,贯穿以达剑尖。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腰部的运动加强。在腰两侧有肾脏,肾被称为先天之本,对此部位的练习能有效地促进肾脏运动,增精延年。对腹部的运动,有人称内动,通过两肾抽提,丹田鼓荡,肌肉的有节律舒张,使下腔静脉回心血加速,促进血液循环,对肝脏、胃肠运动起促进作用,提高了胃肠的蠕动、消化和吸收能力,改善体内代谢循环,增进食欲,提高健康水平。

气贯剑身,通气理肺

这是太极剑运动对人体呼吸系统的作用。

太极剑走势运剑,都要求透三关,力达剑尖,即传统说法的“气贯剑身”,“以姿势助呼吸”。太极剑运动的基本特点就在于贵慢柔而养气,慢柔形于外,养气蕴于内。太极剑的呼吸方式,是以腹式呼吸为主,用横膈膜的升降来带动呼吸。这一方面,是为了不致因胸廓起伏太大而使血气上涌,也不致使重心过于上升而有失下盘的稳定;另一方面,通过横膈膜的升降活动,促使肺部和腹部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逐渐形成内气鼓荡,从而对心肺产生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正像祖国医学中提到的“用心意集中于丹田内,先吸后呼,一吸百脉皆合,一呼百脉皆开,呼吸往来百脉皆通,气血畅通百病皆除”。

剑走旋翻,通经活络

这是太极剑运动对经络气血系统的作用。

太极剑具有极其丰富的剑法变化,特别是绞剑、挽(剪撩腕花)剑、云剑、穿剑等方法,都需要全身协调配合,手臂内外旋转,加上剑走弧行,讲究运圈,这样加强了旋腰转脊、旋踝转腕、旋胯转膝的运动,使肌纤维、韧带关节处于反复的旋转运动中,促进经络气血的运行,使气血流转贯注于四肢,达到了固本荣枝的目的。太极剑运动健身祛病的原理,可以说是通过外动与内动,使丹田之气受鼓荡,推动奇经八脉中的任、督、冲、带四脉,进而调节人体十二经的气血,使人体内部增蓄精气,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祛病健身,抗老益寿”的功效。

剑走美式,陶情养性

这是太极剑运动对精神、性情、修养方面的作用。

剑为百兵之君。自古就有“文人佩剑,武人佩刀”、“刀如猛虎,剑似飞凤”之类说。许多文人墨客对剑都情有独钟:李白“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王维“读书复骑射,带剑游淮阴”;杜甫平生以剑为侣,“酒阑拔剑肝胆露”,“拔剑或与蛟龙争”。他们不仅为一代文豪诗圣,而且也是“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的剑术高手。这证明了剑术不仅在技击方面有独到之处,而且在陶冶性情、修身养性方面也有特殊的感染力。

太极剑运动要求心静体松、圆活连贯、呼吸自然、剑法清晰,在柔和缓慢中人剑合一,尽显典雅潇洒之美。长期练习太极剑,可以深刻体悟其中内涵,对修身养性产生积极影响,养成胸怀宽广、大度谦让、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良好品格,促进形成健康的心态。

太极剑基本功及剑法

持剑方法

要练好太极剑,就要正确掌握好剑法,而剑法是通过持剑手来实现的,所以必须注意持剑的方法,许多剑法都是在灵活的持剑控制下,才能做到准确有力,巧妙变化。持剑方法不正确,练习太极剑就会显得呆板僵硬。因此,只有了解灵活多变的持剑方法,才能很好地反映出太极剑的风格特点。

太极剑的持剑方法,按持剑手不同可分为左手持剑法、右手持剑法两种;若按照握剑手型的变化,又可分为满把持剑法、螺把持剑法、钳把持剑法;根据太极阴阳之理,按照手心的朝向,还可分为中阴剑、中阳剑、少阴剑、少阳剑、太阴剑、太阳剑、老阴剑、老阳剑等。下面我们以左右手为分类标准,综合起来介绍各种主要的持剑方法。

1.左手持剑法

左手持剑法常用于剑术套路的起势和收势。持剑时,左手臂内旋,手心朝后握住剑柄,掌心贴左剑格上,拇指扣住内侧剑格,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扣住外侧剑格,食指伸直贴于剑柄上,使剑身平面贴靠小臂,垂立于左臂后。

2.右手持剑法

(1)握把方法

变化多端的剑术,主要是通过右手的灵活运用表现出来的。右手持剑法包括以下几种具体方式:

螺把持剑法:手握剑柄,虎口对剑上刃,食指、中指、无名指的第二指节上,以食指第二指节靠近剑格,腕关节微下屈。这种持剑方法又称为顺手剑、直握剑,一般适用于刺剑、点剑等。

满把持剑法:虎口正对剑格,五指如同立握拳环握剑柄,拇指屈压在食指的第二指节上,腕部挺直。这种持剑方法,一般适用于外托、下按、砍、架等。

如果手心对着自己胸部,叫里手剑;如果手背对自己胸部,手心向外,则是外手剑。

钳把持剑法:虎口靠近剑格,以食指、拇指和虎口的夹持之劲将剑柄钳住,其余三指自然附于剑柄。在做剑花时,根据需要也可以使其余三指松开,这种持剑法比较灵活,适用于反刺、上云、穿、挂等。与钳把近似的还有刁把,区别是劲力集中于虎口处,将剑柄叼住,大拇指、食指、中指自然附于剑柄,无名指和小指基本离开剑柄。

垫把持剑法:基本同螺把持剑法,只是拇指环握,紧扣于剑柄,食指伸于护手上,其余三指屈握,食指不越过剑格扣指。

(2)把位名称

根据太极阴阳之理,按照手心的朝向,又可分出八种变化来。每一种持剑法,都可以以掌心方向为准区分出八种变化。

中阴剑:手心向左,剑体为立剑,也叫顺手正立剑。

少阴剑:手心向里转45度,剑体为斜刺向里与地面成45度(上刃向里,下刃向外),也叫顺手斜立剑。

太阴剑:手心转向下,掌心对地面,剑体为平剑,也叫俯手平剑。

老阴剑:手心继续转45度,呈手背斜朝下,虎口向左下,手心向右下,上刃向左下,前臂内旋,也叫俯手斜立剑。

中阳剑:翻转臂腕,手心向右,虎口向下,剑下刃向上,上刃向下,成翻手反立剑。

以上为逆时针转腕。实际练习不能继续转臂,需要换一次手把,变成顺时针转腕,故此时的中阳剑与中阴剑重合,也叫中阳中阴剑。

少阳剑:手心向上,手臂内旋45度,剑体成斜剑,也叫仰手斜立剑。

太阳剑:右手心向上,手背向下,虎口向右,剑体成平剑,也叫仰手平剑。

老阳剑:前臂继续外旋转45度,剑上刃向右下,下刃向左上,也叫翻手斜立剑。

3.双手持剑法

双手持剑又称为合把剑。持剑时,右手握剑柄前端,左手握在剑柄后部。这种合把握法在普及的太极剑运动中并不多见。但是,在传统的陈式、吴式等太极剑中有此握剑的方法,或者左手手心贴在右手手背上。

剑指

在剑术练习时,不持剑的手要捏成剑指,古称“剑诀”、“戟指”。

1.剑指的形式

(1)开指式

又称开剑诀、屈指式。拇指屈扣于食指外侧,食指与中指伸直并拢,其余二指第二指节内扣,形如戟状。有人称此为剑法。开指式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即孙式太极剑的剑指是拇指外展。

(2)合指式

又称戟指、压剑诀、压指式。拇指压在无名指第一指节上,食指与中指伸直并拢,其余二指扣于掌心。传统太极剑还有一种拇指、无名指、小指指甲盖相扣不露的剑指,也称剑诀。

2.剑指的作用

剑指与握剑手的配合,可以增大持剑的腕力。如:弓步挂劈时,抡剑向右下方劈,左剑指相应向左上方摆,以加大劈力。

引导剑路,增强剑势,借势助力,平衡优美,增强剑术的表现技巧和神采。

剑指前领,声东击西,可以迷惑对方视线,对方近身时乘机点击对方的穴道,或抢夺对方的器械。

持剑的六种基本功法

太极剑持剑基本功,重在练习运用剑的基本能力,以劲力为核心,关键是手腕灵活,剑手相粘,劲透剑体,以意运剑。这里我们只介绍常用的六种方法,读者也可以利用其他方法练习,不必拘泥一格。

1.持剑增劲功

两手或单手反持剑,两臂前平举,两脚开立,身体中正。或一手成剑指扶于持剑手腕,持剑手做刺剑状,保持臂平行于地,注意悬臂。

要点:保持桩势静立,呼吸深长,身体中正,也可以用手持哑铃等物代替剑。一般练习5–10分钟,如果是单手持剑,则要左右交替练习。

意气:意想手臂与剑融为一体,气行于剑,随意念变化劲贯于剑的不同部位,体会剑与手臂的相合,增加臂的静力性耐力。

2.摇剑松指功

开步站立,一手保持剑指状按胯旁,另一手持剑,使剑由前向后连续环转,注意把位由螺把到钳把的变化,放松手指及手腕。

要点:手指灵活,手腕松活,剑连续绕圆,也可以向里侧摇剑。一般练习50次左右,也可根据情况自己定。

意气:意想手指依次放松,松而不空,与剑始终相连。呼吸自然深长。

3.旋剑活腕功

反手持剑,开立步,先走剑柄。其在头上时,翻手心向上,向外旋腕,剑体走一个平圆,手心向上落于持剑手异侧。然后,再反向旋腕,变成手心向下,恢复持剑状。左右交替练习,一般20次为1组,练习4—5组,也可以自己根据情况定。

要点:主动旋腕,同时利用身体的转动,特别是腰的运动。剑不得触身,保持剑走平圆花。

意气:意想剑动是在腰身带动下的一种意气运动,不能单单是一种机械式的肢体运动,落剑呼气,起剑吸气。

4.圈剑通动功

两脚开立,手成剑指扶于持剑手腕,持剑手手心向上,螺把握剑,通过手腕、肘肩及全身配合,使剑尖成圈形绕转,目视前方。

要点:剑身中间不动两头动,剑尖走出30厘米左右大的圈来,劲由脚上传于剑尖,也可以结合进退步练习。传统的练习是用剑尖顶住树干等练习,体会劲力贯通。一般练习30次左右。

意气:意想手上的圈是由脚蹬、丹田气内转而带动形成。呼吸自然,劲力通畅,逐渐增大内劲传递力。

5.绕剑柔化功

侧立开步,一手叉腰,另一手持剑,通过腕及全身变化,使剑尖走出一个“8”字形,练习周身柔化劲。

要点:通过腕、肘、肩、腰、身体各部位变化,走出节节贯串、剑似蛇行的路线,充分柔化各个关节。出剑时呼气,过程中吸气调整。

意气:意想动剑先动身,动内再动外,通过内意引导各个关节依次而动,周身之气行于剑身,而且是“8”字形运行。

6.抖剑发力功

两脚开立,一手成剑指,一手持剑,两臂向外划弧在体前交叉。然后,转身上下斜分,持剑手抖击而出。

要点:利用身体拧动,突然发力,抖动发力,力达剑的前端,发力短促松弹。一般30次为1组,练习4—5组。

意气:发力前意想胸中之气下沉,脊部成弧形,似一张开满的弓,身体放松合住劲,意识先松,突然转腰抖腰力传剑身,如脱扣之箭,一触即发,力集中于剑前端。

太极剑传统剑法与常用剑法

剑法是指剑器的运使方法。剑法是构成剑术套路的核心要素,由于太极剑吸收了传统剑术的精华,所以,彻底弄清楚剑法的来龙去脉是练好太极剑的基础。

1.传统十三剑法

太极拳理根于《周易》的五行八卦,合五行八卦之数,传统太极拳、太极剑都讲究十三法。太极拳十三法为拥、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太极剑十三法为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洗。十三剑法贯穿于太极剑始终,也有人认为太极十三剑是根据剑术技击本源八法即刺、撩、斩、崩、劈、钩、提、抹,发展为豁、掠、扑、云、钻、刺、撩、斩、崩、劈、钩、提、抹等13个运用方法。其实,这里在对剑法的称呼上有所出入,而实际剑法大同小异,前者是较为普遍传统的说法。当然,剑法远不止这几种,对剑法的称谓也多种多样。但是最为基本的剑法有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洗十三种剑法,这是剑法的核心,也是太极剑的本质内容。所以,学练太极剑应该首先学习传统十三剑法。现将传统十三剑法简单介绍如下:

(1)抽剑

抽剑含义:抽字本意指从事物中提出部分。太极剑中取其拉拔之意,套路动作多表现为势如抽丝之状,技击实用时,多表现为用鞭抽打牲畜那样,快速发力。

动作做法:基本做法是持剑手心向下,手背向上,剑身平直,剑尖在前,呈阴手剑(亦称太阴剑),臂由伸直状态向怀中撤回,剑刃由前向后滑动为抽法。传统剑法中,有阴手(手心向下)为抽之说,也有向左回撤称抽之讲。现在,还有人称立剑由前向后上方或后下方收回,力点沿剑刃滑动也称之为抽,如32式太极剑中“怀中抱月”的剑法。抽剑多用满把。

技击用法:按抽击对方手腕时,握剑在对方手腕的空间位置,可分为上抽、下抽;按抽击对方身体的部位,又分为抽腕、抽腰、抽腿、抽踝等。

下抽:甲方持剑刺来,乙方用阴把抽剑,即剑尖向前,在甲方腕之下,顺势割其腕部,同时,左剑指作半圆形置左额角前上方。

上抽:甲方持剑刺来,乙用阴把抽剑,即剑尖向前,在甲方腕之上抽拉,左剑指随右手而行。

抽腰:甲方持剑刺来,乙后撤闪身让过对方之剑,阴把抽击其腰。

抽腿:甲方持剑提膝下刺乙方手腕,乙方侧上一步成右弓步,闪过其剑,用阴把抽剑抽击其腿,左剑指随右手而行。

要点:劲沿剑刃由前向后滑动力达剑身下刃,太极剑套路演练时抽剑要做到稳、匀、沉、绵。在实战练习时,抽剑则要根据情况有“动急则急应”的练习过程,但要注意太极剑的劲力特点,特别是快速中的粘黏连随,实属不易。

(2)带剑

带剑含义:带字本意有引领之意。太极剑中指顺势往回拉抽。

动作做法:持剑使平剑或立剑,由前向侧后推拉回引为带。平剑为平带,即带剑手心向上,手背向下(为阳手剑),剑尖向前,由前向后方带,力达剑刃中部。立剑为直带,以右手持剑为例,持剑

手拇指向左侧,虎口向上,手心向左,由前向后直拉沉腕带回。直带也称抽。另外,还有右抽为带之说,阳手(手心向上)为带之称。也有人认为抽和带同意,其实仔细分析,有点细微区别,带的劲力特点是先前推再后拉。带剑多用螺把。

技击用法:带剑的技击用法主要是攻击对方手腕。

后坐直带:甲方持剑劈来,乙方采用顺把剑(中阴手)持剑,使剑尖向前在甲方腕之下,身体略向后坐成右虚步,顺势回带(兼崩势)其腕。此剑法可以破甲方上来贯耳击顶之剑,左剑指扶于剑柄。

闪身直带:甲方持剑劈来,乙方右手满把持剑,剑尖向前在甲方腕之下,顺势身体后撤闪身,使剑由下向上,直带甲方手腕。

先带后抽:甲方持剑刺来,乙方用太阳剑握法采用阳剑圈先向左侧带,即乙方手心向上,手背向下,剑尖向前,在甲方手腕下往

左前方推带。如果甲方躲过乙方带剑,上步继续前刺,乙方则迅速退右步,身体后坐,手心翻向下变成阴手剑,用剑尖在甲方腕下向右回抽,左剑指随右手而行。

先刺后带:乙方上右脚盖步成交叉步前刺甲方手腕,剑尖在(腕上,接着再上左脚成左弓步,剑自右向左往后抹带,断甲方手腕,左剑指随右手而行。

带剑刺喉:甲方刺剑,乙方剑尖指向甲方喉,黏住甲方剑,身后坐,成右虚步,向右侧后带回,待甲向回撤剑时,趁势右脚上一步成右弓步,刺甲方喉,左剑指扶右手而行,体现太极剑黏随的技击特点。

要点:带剑要桎臂转陋利用身体的整劲,做到沉、黏、连。

(3)提剑

提剑含义:“提”字本意有垂手向上挈领之意。太极剑中取其提物上升之状。

动作做法:持剑手心向外,屈腕抬肘,立剑,剑尖垂下,由下向上将剑拎起为提。根据前臂的旋向及左右方位,可以分为倒提剑、左上提剑、右上提剑;根据上体与腿脚的关系即身法的前后,可分为前提、后提。提剑多用钳把。

技击用法:在应用中有前提、后提二法。

下刺前提:乙方手腕向上采用老阴把握剑,剑尖向甲手腕下刺,迅速如提物向上提击甲腕部,如乙方主动进攻时,前腿多是前弓,前脚为实。若是防守时,多是后坐,前脚为虚,左手剑指作半圆形撑开,以助剑的提力。

拧身后提:甲方进左步下刺乙方手腕时,乙方撤右步,身体右后拧身为后提式,右脚实,左脚虚,左手扶助右手,向后而行。

要点:提剑要手心空,手腕活,做到轻、灵、顺、柔,有人认为提剑没有攻防含义,值得商榷。

(4)格剑

格剑含义:“格”字的意思是阻碍,拦击。太极剑中取其势,是格挡来械的进击。

动作做法:基本做法是持剑时,剑尖向下或向上,剑刃向外,以剑脊后端近护手为力点,弧形摆动为格。按持剑手心方向划分,持剑手心向里左右横摆为内格,持剑手心向外左右摆为外格;按顺逆把位,又分为顺把手心向左,自下而上挑格为下格,逆把手心向右,格挡来械为上格。还有人称用剑尖或剑前端挑开对手来器为格,左挑为左格,右挑为右格。格剑多用螺把和满把。

技击用法:常用方法有下格与上格二法。

上格:甲方刺剑乙方胸部,乙方中阴剑,身体偏向右闪身,成右弓步,斜势由下向上格对方之剑并击其腕,左手剑指作半圆形撑开。

下格:也称反格。甲方进左脚成拗步带剑抽击乙方腰肋,乙方退步成虚步反格甲剑。

格腕带腰:甲方进右脚成顺步向乙方腰部带剑腰时,乙方前脚进步反格。乙方也可以后坐成虚步格剑,左剑指作半圆形撑开以助剑力。

要点:格剑要身法虚灵,手法圆活,主要用剑脊后部,劲力浑厚饱满。

(5)击剑

击剑含义:“击”字之意,好似以石投物的状态。太极剑中取其形势,如敲钟击磬一般。

动作做法:剑尖向前,或左或右横出,力达剑尖或剑刃前端为击。可以上下点击、左右平击、直击、横击、斜击、挑击、撩击、抹击等法。击剑多用满把和螺把。

技击用法:击的技击方法非常广泛,如横击,有拦腰取敌等动作;斜击,有斜下砍敌脚等动作;挑击,有下挑敌腕等动作;抹击,有抹喉、抹腹等动作;撩击,有撩阴部、腹部、喉部等动作。

左击:甲方直刺乙方,乙方少阳握剑即手腕向上,前脚略遐成右虚步,平剑横击甲方手腕,如击磬之势,左剑指向后撑。

右击:甲方刺剑,乙方手心向下向右平击。

压剑击耳:甲方压按乙方剑,乙方顺势化开反击甲耳。

击腕:甲方刺剑,乙方向下扣腕击。

反击腕:甲方刺剑,乙方侧闪翻腕下击甲腕。

要点:击剑手腕的转动要敏捷,发力短促抖腕。

(6)刺剑

刺剑含义:“刺”字之意是尖戳的状态。太极剑中取其势,即以剑锋直入人体之内。

动作做法:立剑或平剑,剑尖在前;力达剑尖,剑身与臂成一直线直出称为刺。根据位置高低分上刺(剑尖与头平)、平刺(剑尖与肩平)、下刺(剑尖与膝平)、低刺(剑尖与踝平);根据剑身的方位刺有立刺、平刺。其他还有反腕刺、独立刺、探刺、后刺等多种刺法。刺剑多用满把和螺把。

技击用法:刺是剑的主要技击方法之一。

立刺:甲方弓步直刺,乙方可用抽腕防守,随即立剑前刺,即抽腕刺式。

独立刺:乙方提膝刺胸。

翻腕刺:甲方直刺,乙方翻腕刺。

平刺:与立(有的称侧刺)刺同,唯剑身扁平向前刺,甲弓步平刺,乙同样用平刺戳其腕,称对平刺。

要点:刺以剑锋直戳为主,要迅猛透彻,劲运剑尖,意透剑锋。

(7)点剑

点剑含义:“点”字之意是触及物体立即离开,其势如蜻蜒点水,小鸡啄米。太极剑中取其势,剑尖由上向下点击。

动作做法:持剑手提腕,立剑(也有用平剑),用剑尖向下啄出为点。点剑前要充分利用反向力,体现出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的思想,如杨式太极剑中“等鱼式”。点剑多用螺把。

技击用法:以掌腕之力,使剑尖突然直下点击敌腕,如点腕:甲方盖步绕身翻腕击乙腕,乙方右虚步略闪,以腕掌之力,提腕使剑尖往下直点对方腕,左剑指作半圆形侧举。

要点:点剑时,手臂不动,突然提腕,发力短促刚劲。太极剑套路练习中的点剑,通常也不明显发力。

(8)崩剑

崩剑含义:“崩”字之意似突然爆炸状,其势如鹊雀一叫,尾巴一翘的样子。太极剑中取其意,剑尖突然崩击。

动作做法:持剑手屈腕上翘,立剑,剑尖由下而上,力达剑尖为崩。传统剑术中称垂锋下击为点,挑锋上击为崩。崩剑与点剑正好运动方向相反。崩剑有正、反二法。所谓正崩,是用顺把剑使剑身不动,以腕力向上挑崩,如鹊雀翘尾之势直挑敌腕,同时,左剑指扶右腕,步型用右弓式。所谓反崩,是用逆把剑,虎口向下握剑,配合“倒插步”(或坐盘式)完成。崩剑多用满把。

技击用法:崩的基本用法有正崩和反崩二法。

正崩:甲方下刺剑,乙方中阴握剑,身臂皆不动,沉腕,斜步闪身,使剑尖向上直挑对方腕,左剑指扶于右手剑柄。

反崩:甲方下刺剑,乙方向后盖步闪开,同时由下向上,反手崩对方之腕。

要点:利用身体突然下坐的整体劲力,沉臂屈腕,劲运剑尖。

(9)劈剑

劈剑含义:劈字的意思有如用斧子砍木头,其势以刃口由上而下将物劈开。太极剑中取其势,剑刃劈击。

动作做法:持剑手挥臂,立剑由上而下,力达剑下刃,臂与剑成一直线砍下为劈。根据劈击路线可以分为前劈、后劈、斜劈、抡劈等。劈剑多用螺把。

技击用法:劈基本用法持中阴剑,上步向前直劈,如劈头:乙方上步挥臂向甲方头部下劈,左剑指作半圆形撑开,甲方上架。

要点:劈势发力在剑身垂直地面时,利用剑体下落惯性和挥臂以及身体下沉力量劈下,不能死砍硬剁,劲运剑前下刃。

(10)截剑

截剑含义:截字的意思是割断,其势如拉锯断木。太极剑中取其阻断之意。

动作做法:持剑手以立剑或斜剑使剑刃斜向上或斜向下,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着力,力达剑身前部为截。根据方位分为平截、左截、右截、反截。截剑多用满把与螺把。

技击用法:截剑有多种用法

平截:甲方刺剑,乙方用中阴剑上前截对方之腕。

左截:甲方刺剑,乙方身体偏右闪躲,向左方截对方腕。

右截:甲方刺剑,乙方向左方以剑回截甲方之右腕。

反截:即反截腕,乙方身体偏左闪躲,由上向下截甲方之右腕。

要点:劲运前刃,握把松紧适度。

(11)搅剑

搅剑含义:搅字之意像是搅拌粥锅。太极剑中取其势,以剑锋划圆圈。

动作做法:持剑手以肩、肘、腕等关节为轴心,以剑身二分之一处为圆心,使剑身成圆锥形搅动。可以变化出各种缠法和直径不同的剑圈。搅剑有横搅、直搅二法。搅剑多用螺把。

技击用法:搅剑可螺旋形前进或后退,以剑尖攻击敌手腕四周为主。

横搅:两剑成90度直角状态的绞剑,多用在双方行走中伺机发动进攻,左右是虚实变化不定。

直搅:甲方阳手剑刺乙方时,乙方剑尖直对甲方手腕,左手扶助右手剑柄直进,即进步搅式。同时,甲方也可以用剑回搅乙方手腕。

要点:以腰带动肩、肘、腕,并以腕或肘或肩为轴划圈回环,或顺或逆,扭绞来械,劲力由剑身渐及剑尖,绞缠的剑圈要圆润无滞,属于防中寓攻的剑法,防不胜防。

(12)压剑

压剑含义:“压”字的意思是覆盖,其势加以重量在上覆盖。太极剑中取其下压之意。

动作做法:持剑手心向下,手背向上平剑,用剑由上而下按为压剑。力达剑身,多用剑身中、后部。压剑多用满把。

技击用法:甲方刺剑,乙方阴剑与甲剑成直角式压甲方之剑,使其停滞而乙方乘机变化攻击之。压时乙方之剑尖稍向下垂,使甲方剑无可逃脱,左剑指作半圆形侧举。

要点:压剑用剑身的前刃或后刃向下挡压来械的动作。要利用身体下沉重量,做到沉稳粘连。

(13)洗剑

洗剑含义:“洗”字的意思是用水冲洗,其势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似用喷壶浇花状,又像搓揉衣物。太极剑中取其洗动之意。《武当剑术》中说:“洗者,乃剑锋往来摩动也。”洗乃古剑法。

动作做法:洗是撩、带、抽、斩、扫等剑法总称。有运刃攻取对方轻拔巧取之意。古代剑法分为平洗、斜洗、上洗、下洗。有人称用剑尖向前移动平凿,力点在剑尖为洗。洗剑多用螺把。

技击用法:洗基本用法很多,如撩剑(剑由下而上为撩):乙方中阳把持剑上右脚,成右弓步,由下向上撩甲下身,左剑指作半圆形侧举。

要点:洗时以腰运身,以身运臂,以虚柔之劲使来械顺滑卸化。撩的特点是动作幅度较大,大开大合,劲力虚柔,劲运前刃及剑锋剑尖。

2.常用剑法

(1)撩剑

基本做法:立剑,由后向前上方或由前向后上方撩出,力达剑刃前部。

种类:按撩击方向分为前撩、后撩、正撩、反撩四法。

前撩:持中阳剑(虎口向下,手心向右,下刃向上,成反立剑),用剑下刃前端由下向前上,使下垂的剑尖用力向上掀起,挥臂攻击称为前撩。

后撩:剑沿身右侧经下向后撩出,反腕掌心向后上方为后撩。

正撩:前臂外旋用小指(反向虎口)一侧的剑刃前端,运臂使剑锋在身后由上向下做弧形,反腕用反立剑在身后,再由右下向上撩为正撩。

反撩:小臂外旋掌心向内,剑身贴近身体左侧,剑锋自上而下作弧形,反腕用反立剑在身前,由左下向上撩为反撩。通常称由右而上为正撩,由左而上为反撩。

按撩击高度分上撩、中撩、下撩,高过头顶者为上撩,高于胸者为中撩;低于小腹者为下撩。

要点:撩剑力发于腰臂,力达剑的前刃、中刃。

(2)挂剑

基本做法:立剑,剑尖贴身体由前向上、向右、向下、向后,屈肘屈腕,势如抄物为挂。

种类:按剑的运行方位分上挂、下挂、左挂、右挂、抡挂,内挂、外挂等。

右下挂:持中阴剑屈腕使剑尖和剑刃前部向下,向后贴身插挂,右臂外旋使剑从右大腿外侧向后插挂为右下挂。

左下挂:臂内旋使剑从左大腿外侧向后挂为左下挂。

内挂:剑身贴近左侧剑尖向下用朝向虎口一侧的剑刃由下向后、向上移动上挂回环为内挂。

外挂:剑尖向下在身体右侧用剑上刃由前往后挂为外挂。

抡挂:贴身两侧立圆挂一周为抡挂。

左挂多用满把,右挂多用压把,属防中寓攻剑法之一。

要点:着力点在剑刃力达剑身前部。

(3)推剑

基本做法:剑身竖直或横平,剑尖朝上或朝左右,由后向前或侧推出,力达剑身中部。

种类:

按剑体方向推分平推、立推。平推又分平前推、平侧推二法。

平推:剑身扁平,剑尖横向侧方用小指(反向虎口)一侧的剑下刃。由内向前为平前推,向侧平进为平侧推。

立推:立剑,剑尖向上为立推。

按推击高度分上推、中推、下推。剑尖向右或向左,剑下刃向前,高与肩齐为上推;高与腰平为中推;高与胯平为下推。

推剑多用满把,属攻防兼备剑法之一。

要点:推剑着力点在剑刃中端或后端。

(4)削剑

基本做法:一种是平剑,由左侧下方向另侧右上方斜出为削,力达剑前部。一种是立剑,剑刃靠近左肩或右肩外侧,从上向后、向下移动,剑尖朝后为削(有人也称偏膀)。

种类:按方向分前削、后削、左削、右削。左削多用螺把,右削多用刁把或钳把,属防攻性剑法之一。

要点:削剑时屈肘转腕,着力点在剑刃。

(5)云剑

基本做法:以持剑手的腕关节为轴,剑身平置,手举过头顶或头前正上方做外旋平圆绕环为云。

种类:按方位分云剑有上云、侧云。

上云:在头顶上由前向左后平圆绕环一周为上云,要仰头。

侧云:在头左或右侧上方绕环一周为侧云,要侧头。

要点:云剑时要仰头或侧头,实战中动作要迅速利落,手腕翻转要快,力达剑身前部。套路演练时一般较为柔和。

(6)扫剑

基本做法:平剑,剑身扁平,手心向上持太阳剑或手心向下持太阴剑,身体下蹲,臂微屈,剑尖向下与踝关节同高,在低处平行向左或右横出移动为扫。

种类:按方位分内扫、外扫、旋转扫三法。

内扫:往左斜扫,划半弧形为内扫。

外扫:往右斜扫,由左至右成半弧形为外扫。

旋转扫:剑随身体旋转一周或一周以上。

扫剑多用螺把,属攻击剑法之一。

要点:扫是攻击动作。以腰部力量带动,劲连锋尖,力达剑身。

(7)架剑

基本做法:立剑,手心朝外由下向上方横架,力达剑身中部,侧高过头。主要用于防守对方攻击头部。

种类:以正架于头顶上方为架剑,多用满把。

要点:保持剑身平直,力点在剑的后刃。

(8)抹剑

基本做法:抹剑在旧剑法中也叫“摸”。平剑,剑尖向前斜方,高度在胸腹之间,由前向左或向右弧形滑动,从一侧经前弧形向另一侧回抽为抹。

种类:

按方位分左抹、右抹、旋转抹三法。旋转抹要求旋转一周或一周以上,也可用剑上下刃平压之力,往右后或左后撤剑下抹。

根据抹剑主要用法(抹击部位)分上内抹(内抹颈)、上外抹(抹颈)、中内抹、中外抹。

抹剑多用螺把或满把,属攻防兼备剑法之一。

要点:力达剑身,着力点由剑刃后端向前转移。

(9)拦剑

基本做法:成立剑,剑尖下垂,由下斜向前上方托架为拦。

种类:

按方位分左拦、右拦、正拦三法。

左拦:前臂内旋,手心斜向下持少阴剑,贴身体左侧划弧绕至右肩平,剑尖斜向左前下为左拦。

右拦:前臂外旋,手心斜向上,持少阳剑,贴身体右侧划弧至左肩平,剑尖斜向右前下为右拦。

正拦:剑锋向上,剑下刃向左,在身体前由上向左下斜行,回环至剑下刃向右,剑尖下垂为正拦。

根据基本用法分外中拦、内中拦、外下拦、内下拦。

拦剑多用钳把和刁把,属攻防兼备剑法之一。

要点:发力于腰臂,力达剑身,动作走弧形,劲运中刃,力点在剑刃中、后部。

(10)抱剑

基本做法:右手持剑于胸前,左剑指或手心附于右手背一面,双手合于胸前为抱剑。

种类:按方位抱分横抱、平抱、立抱三法。

横抱:剑尖向前,剑身与身体平行为横抱。

平抱:剑尖向前,剑身与身体垂直为平抱。

立抱:剑尖向上为立抱。

抱剑多用满把,属防中寓攻剑法之一。

要点:两手合力,增强抱剑劲力。

(11)穿剑

基本做法:平剑或立剑,以剑尖为力点沿身体一侧或经腋下、胸腹间弧形穿出。

种类:按方位分前穿、后穿、抡穿三法。

前穿:平剑,剑尖经胸腹间弧形向前平穿为前穿。

后穿:前臂内旋平剑或立剑,随体转由前向体后方向直刺,为后穿。

抡穿:高不过膝,低不触地,剑尖向后,向左随转体贴身立圆绕环一周穿出为抡穿。

穿剑多用螺把和钳把,属技巧性攻击剑法之一。

要点:穿剑动作要敏捷,速度要均匀。剑身不触及身体,要求动作连贯协调,快速有力,力达剑尖。

(12)挽剑

基本做法:剑身绕腕部绕环。

种类:按绕转方向分剪腕花、撩腕花二法。

剪腕花:以持剑手腕为轴,立剑,转腕在身侧贴身近臂由前向下、向后回环为剪腕花。

撩腕花:同上,唯剑运动方向是由前向上、向后反向回环。

挽剑多用螺把和钳把,属攻防兼备剑法之一。

要点:两个绕环连贯,手腕松中有紧。

(13)挑剑

基本做法:由虎口向上持剑,将臂伸直,与剑成一条直线,立剑,用剑尖部分由下往上如针之挑剔刺状,袭击对手之手腕等关节处,谓之挑。力点集中剑之前部及中部。

种类:按挑击部位分挑腕、挑肘。

要点:挑的劲力集聚于剑尖,于流走飞动中跳击,具有突发性,与蹦有异曲同工之妙。

(14)挫剑

基本做法:剑身猛向前、向下斜行。

种类:按方位分上挫、内挫、外挫。

上挫:接上来劈剑时,用剑下刃平挫对方小臂,为上挫。

内挫:接平刺之剑时,闪身侧进对方身内侧,用剑下刃挫其小臂,为内挫。

外挫:接身体外侧刺来剑,向外闪身,用剑下刃立挫对方小臂,为外挫。

动作系守御势。一般挫不如截之敏捷,所以技击中并不多用。

要点:用力短促有来回拉动的挫劲。

(15)托剑

基本做法:剑身由下向上横行为托。

种类:

按方位分正托、斜托。

正托:持剑手手心向内,横剑向上过头顶托来械(下刃向上,剑尖向右,身往下蹲)谓之正托。

斜托:持剑手斜剑向上,剑尖过头顶托住来械(下刃向上,剑尖斜向右,闪身右斜)谓之斜托。

按手心朝向分内托、外托二法。

内托:上臂伸举,内旋,虎口向上,用剑身由下向上承架来械的动作,劲达剑的上刃。手心向内为内托。

外托:剑尖向右,手心向外斜剑向上,剑尖过头顶为外托,也称“架剑”。

托剑多用满把,属防中寓攻的剑法之一。

要点:托剑要求剑身平置,发力于臂,力在剑身。

太极剑中还有多种剑法,如披(持剑轻搭敷覆来械)、扎(持剑之臂内旋或外旋带有旋转的向各方向突刺动作)、剁(持正剑由上而下的劈砍)、砍(持剑向斜下劈为砍)、刮(前臂先稍内旋后外旋,持剑由斜后向前或由上而下进行抄刮)、剪(剑锋由侧突向下击为剪)、抛(剑身向左向右平行为抛)、滚(剑身猛向上下左右换进为滚)、填(剑身挨近身体或左或右辗转为填)、冲((剑锋向前多向下扫为冲)、束(剑锋向前剑刃向上剑身连向后带为束)、刁(剑身倒置剑锋向左向右猛向后拉为捋)等。这些剑法在名称做法上有些差别,其中也有称谓上的不同,但实际上与前边讲的剑法相同,大家可以举一反三。

剑法要点

现代剑术中剑法十分丰富,名称并不完全统一,现根据基本剑法的劲力规律和运行方向,进行简单分类,以帮助广大太极剑爱好者尽快掌握基本剑法。

1.由上而下运行的剑法

主要包括劈、截、点等。这一类剑法劲力上主要通过以腰带臂,肩松臂活,以腕助力,劲贯剑体。

2.由下而上运行的剑法

主要包括撩、反挂、反撩等。这类剑法劲力上与上面相同,唯用力方向相反。

3.左右横向运行的剑法

主要包括抹、带、扫、云等。这类剑法劲力重在由柄端向剑尖一端传递滑动变化,运行轨迹多呈弧形。

4.左右斜向运行的剑法

主要有斜削、拦等。这类剑走斜向轨迹,劲力特点是充分利用身体拧叠展身,以身推剑,剑领身催,身剑相合。

5.前后屈伸运行的剑法

主要为刺剑。这类剑走直线,劲力特点是劲起于脚,由剑柄直透剑尖。

6.圆弧绞转运行的剑法

主要有挽花、绞剑、缠剑等。这类剑运行轨迹多呈圆锥形、螺旋形、回环形运动,劲力上,利用关节松活使剑身辗转,劲路呈螺旋运动。做好这类剑法的关键在于找好圆心点和手腕的松活。

太极剑剑法丰富,特点突出,初学者没有必要对所有剑法都精通,从大的方面掌握一些常用的基本剑法即可。待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对每一种剑法细节精求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