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战中,如果不能很好地防备,就无从谈到进攻。防御的技巧在实战中并无具体法则,而只能随着对手的攻击方式的不同而随机应变。从力学角度来分析,防御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方法:
1.顺力防御法
在实战搏击中,这是一种极为巧妙而有效的防御技巧。它通常用于防御对手的“直线性进攻”,是顺着对方拳脚作用力的方向,再顺势给以适当的劲力,使敌攻势与劲力落空,或丧失平衡而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为自己防御反击创造有利条件。
这种防御技巧充分显示了武术技击中以小胜大、以巧胜拙的特点。在传统技击中,顺力防御即是“引进落空”,在太极拳中则被称之为“四两拨千斤”。在这里,所谓“顺力”,就是要与对方进攻的作用力呈相同方向的运动,因此尽管用力不大,却足可破敌来势,并且能轻易使对手失去重心或顺势将其制服。对于此技法的运用,防御者必须有极快的反应和敏捷的动作速度,要求手、眼、身、步、精、气、力、功紧密配合,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横力防御法
横力防御技巧是截拳道中最常用的防御技术,它简单易学便于掌握。在搏击对抗中,该类防御技巧也属于“四两拨千斤”的方法。
例如当对方向我发起进攻时,若其手脚来势强劲,我可避其锋芒,同时以垂直于对方作用力的方向格击其攻来拳脚的关节要害处。当然,我方在具体实施时,还要注意防御动作的幅度。在实战中,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紧张与恐惧,再加上遇到强手的攻击,会出现防御动作过大,顾此失彼状况。巧妙的防御技术必须经过千锤百炼。防御动作的幅度要恰到好处,以便快速反击。
3.逆力防御法
搏击中的双方,由于战机瞬息万变,因此有时往往来不及闪躲或防御,但为了瓦解敌方的进攻,而将敌方的重击化解于无形或半路之中,可迎着敌方进攻手脚的方向,以相反方向的力道予以截击或迎击,致使对方进攻受阻,而我方则在截击或阻挡的同时予以还击。例如,敌方用侧踢向我进攻,我方迅速起脚用截腿堵截敌方进攻路线,踹蹬敌方小腿的迎面骨。逆力防御法的特点是以快打快、以硬碰硬,多用于危急情况下。此法运用得巧妙,不仅可以重创敌方的攻势,而且可以挫伤敌方的心理,瓦解其斗志。
4.躲闪防御法
躲闪防御法是格斗防御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熟练地运用躲闪技术不但能有效地保护自己,而且能为防御反击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搏击中,如对方出手迅猛,攻势强劲,自己运用上述方法不能奏效,或不能与敌硬碰硬时,可以采用躲闪防御,利用左躲右闪、前纵后跳,或以身法上的灵活变化,巧妙有效地躲开对方的进攻,使对方凌厉的攻势落空,然后观其破绽而予以及时还击,化被动为主动。同时,为了获得更大的反击效果,闪躲对方攻击的偏差越小越好,以刚好避开对方的力点为最佳,从而有利于及时地进行防御反击。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防御技术,为了保证防御的准确有效,必须注意如下事项:首先是应固其中节,就是要控制住对手的肘或膝关节,因为在打斗中,当你截住了对手的手腕时,对方就会乘势屈肘向你上盘打过来,使你防不胜防。所以,在防御上,固敌中节是极为重要的制敌方法;其次,应注意识别对手的虚实,实战中若分不清对方的虚实,而盲目进行防御,则正好中了对手的圈套。当然,在剧烈的搏击中,对敌方虚招的识别比较困难。通常来说,当对方向自己进攻时,不论是虚是实,都应沉住气,等对方拳脚运动过半时,再予以防御或还击,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敌方的虚招给自己带来的麻烦。
俗话说“学打人,先练挨打”。练习者切记不要单纯追求进攻,更要善于防御,在严密的防御前提下,进行防御反击。要充分认识到防御在搏击中的重要性和困难性。
防御技法的要点
准确、巧妙的防御,一则能保护自己,二则能为更好地进攻创造条件。防御是积极主动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攻。防御技法总的要求是对对手的进攻时间、运行路线、攻击方法和部位反应敏捷,判断准确,达到自动化程度。
1.闪躲性防御
要求时机恰当、位移准确、整体协调。①时机恰当,是要求防御时间与进攻时间要恰到好处,不早不晚。闪躲过早,对手则转移进攻目标,晚了则有被击中的可能。故要求练习者须具备较好的反应能力;②位移准确,是指躲闪对方的进攻时,身体姿势的改变或距离的移动要有高度的准确性。初学者往往会因闪躲幅度过大或移动距离过长而贻误战机;③整体协调,是对身体协调性的要求。不论是前避后撤,还是左右躲闪,都必须注意整体性、一致性。如向后闪时,有的练习者只是仰头,躯干和腿都不动,形成了只躲头不躲身、不躲腿的错误。
2.接触性防御
要求防御面大、动作幅度小、还原转换快。①防御面要大,是要求在实战过程中要防一片,不要防一点,尽量提高防御的成功率;②动作幅度小,是指防御动作幅度要小,应以防御的效果和是否有利于反击为准。但由于紧张与恐惧心理的影响,在防御时不容易做到;③还原转换快,是指防御后转为进攻的时间间隔要短。动作间的转换速度与动作幅度、结构有关,幅度大转换慢,结构不合理也影响转换速度。合理的攻防动作结构应该是:打上防下、打下防上、击左护右、击右护左,既便于攻防的转换,也能给对手一种攻之有法、防之严密的畏惧感。
“一线四门”的原理
截拳道以精简实用、直接、高效著称,如何利用简捷的技术来对付诸多复杂的进攻?李小龙宗师根据自己对截拳道所学及对西洋击剑的深入研究,确立了“一线四门”原理,把人体要害部位精简于其中,从而使防御技在主体上得到了简化。
1.“一线”
即人体中线,它是从人的头顶到裆假想的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直线,其不但是人体重心所在的直线,而且人体要害部位多集中于此或位其左右。若对中线加以猛击,不但可以使对手平衡顿失,而且更能重伤其身。从防御角度而言,中线是人体的重点保护对象。当然,正因为攻击对手的“中线部位”即可轻易将敌击倒或击伤,所以,你在攻击敌方中线要害的同时更要注意守护好自己的“中线要害处”,也就是截拳道中的“守中用中”,这是截拳道中最基本的核心指导理论。如不谙“中线”之原理,则很难达到截拳道之最高境界。
我们都知道截拳道是一种高度技巧性的拳术,它的关键就在于个“巧”字,而“攻守抢中线”便已将这个“巧”字发挥到了极限,因为即便是一个体形瘦小的人,倘能在搏击中有效击中对手的“中线要害”的话,亦能迅速制敌。
当然真正的截拳道高手还能在对手“拳抢中线”的同时,“后发先至”而反“抢”敌“内门”,即以我方的“中线动作”将对方的手臂从“中线”上“挤”出,而使对方的攻防动作只能处于外围,这一技击特点在截拳道中又叫“里帘必争”。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如果我方已经严密地保护住了自己的“中线”,那么对方便无法发起其威力强猛的直线攻击动作,而只能以速度较慢的弧线形攻击动作从侧面(两侧)攻来,这样一来便延长了其攻击距离,同时亦延长了其作用时间,自然也就降低了其攻击效率。而我方则可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并进行有效的迎击或防御,而且我方在防御的同时仍可由“中线”直插进去而果断重击对手。
截拳道给人最大的印象恐怕就是“招法快如闪电”及“手法之防护风雨而不透”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手法的密集而有效地防护呢?这就需要来研究截拳道“挡四门”原理了,在这里且简称为“四门”原理。
2.“四门”
即以中线与通过太阳神经丛的水平直线共同将人体从下面分划成四大区域,也就是在身体的正面划出一个四方形的面积,然后再在此四方形面积内划分为4块面积均等的方形区域作为对方攻来时各种防御法的依据。此“四门”之标准是高不过眉、宽不过两肩、低不过腿。“四门”在西洋击剑中分别称之为“内侧低位区域,内侧高位区域,外侧高位区域,外侧低位区域”,即李小龙宗师在其著述中所称的四门:高内侧门、低内侧门、低外侧门、高外侧门。
根据“一线四门”的原理,对人体之头和颈、躯干的击打基本上均可归结到对中线及四门的进攻。作为防御区域,“一线四门”占了很大比重,防御对“一线四门”的击打,可抵挡绝大多数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