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散打
17099100000007

第7章 散打心理素质练习方法

所谓心理训练,就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具备从事散打运动所需的优秀心理素质,使运动员在参加散打训练和比赛时能够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为获得最佳训练效果和争取优异成绩的心理准备过程。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发展运动员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所需心理品质,使运动员对高强度的散打训练和激烈对抗的散打比赛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

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

一般心理训练

一般心理训练是在日常的训练中培养和发展运动员所必备的、基本的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训练过程。一般心理训练在运动训练的全过程都可以安排,主要包括培养运动员从事散打专项所需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发展感知觉、运动表象、形象思维、想象力以及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心理过程,培养注意力品质,包括注意力的稳定、注意力的集中、注意力的转移和注意力的分配等。

赛前心理训练

赛前心理训练是在具体比赛之前的较短时期内针对比赛使运动员掌握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最大程度地适应比赛要求,做好参赛心理准备的专门训练过程。赛前心理训练包括使运动员明确比赛任务,激发良好的比赛动机,建立夺取比赛胜利的信心,消除各种不利于比赛的心理障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复杂变化的比赛情况下能够保持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以确保运动员技术、战术水平的充分发挥。针对一次散打比赛的赛前心理训练可在赛前一个月开始。一次散打比赛中,运动员一般需要在几天之内连续参加多场次的比赛,因此,在一场比赛前后甚至局间休息的时间进行心理调控,其重点是要让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状态、稳定的情绪。

赛后心理调节

运动员在经过了高强度激烈对抗的散打比赛后,身心都会产生深度的疲劳,这时的心理调节极为重要,同样是心理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关键的是要让运动员能够正确地对待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对于获得优秀成绩的运动员,在充分肯定其比赛中积极的情绪体验的同时,还要注意消除因胜利而掩盖的比赛中消极的情绪体验,以及由于不能正确地对待比赛胜利而产生的骄傲自满等不良的情绪体验,对比赛的结果进行正确归因。对于在比赛中尚未获得好成绩的运动员,需要帮助他分析比赛失败的原因,及时消除因一次比赛的失败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多正面积极地鼓励,以激发运动员不畏挫折、积极进取的强烈动机。

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意念训练法

意念训练是通过积极的思维,借助想象或运动表象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可改善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例如,在学习技术时想象运动技术过程、动作形态;还可以用一定的“套语”进行自我暗示,以集中注意力;想象比赛中出现了什么情况,自己采用相应的办法应付;想象对手就在面前,自己采用什么技术、战术同他交手等,以此做好参赛的心理准备。在赛前应用积极的暗示语言进行自我动员和自我鼓励、控制和调节赛前状态,或使自己的身心获得放松,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诱导训练的方法。

诱导训练法

诱导训练是通过他人的语言信号或其他途径(如录像、录音等)的外界刺激来引导运动员按照预定的要求去执行的心理训练方法。鼓励、启发、说服、举例,乃至批评等向运动员传递特定的、感性的信息,把运动员的注意力从思维引导到有利于散打训练或比赛的方向上去,并按照预定的要求实施。

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是通过在训练中设置与未来比赛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相似的情况,使运动员在近似比赛的条件下,锻炼和提高对正式比赛心理适应能力的训练方法。散打比赛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有:模拟同级别对手的技术和战术打法特点、模拟比赛场景和环境、模拟比赛的日程安排及作息制度等。其关键是要尽量掌握未来比赛的信息,以便使模拟训练时所设置的条件尽可能与正式比赛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