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散打
17099100000003

第3章 散 打的健身作用及特点(1)

散打的作用

改善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

1.对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骨的生长是由于骺软骨的不断增长和骨化的结果。对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散打的训练能加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刺激骺软骨的增长,进而能促进骨的生长。而且,经常参加散打运动能使骨骼变粗,骨密度增大,提高骨骼抗弯、抗压、抗折的能力。

2.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

由于在运动时能量消耗增加,新陈代谢加快,需要更多的氧供应,这就要加大呼吸的频率,加大呼吸的深度,促进更多的肺泡参与工作,加大呼吸肌的收缩力量和幅度。可见,通过散打训练能促进呼吸肌更加发达,肺活量增加,提高人体的呼吸功能。

3.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进行散打训练时,血液循环加速,以适应肌肉活动能量消耗的需要。长期从事散打训练,可使心脏产生运动性的肥大,心肌肥厚,收缩有力,每搏心出量增大,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心搏徐缓,使心脏获得较长时间的休息。由于心脏的功能增加,使人体具有承担大强度工作的潜在能力,无疑会给人的身体带来益处。同时,经常参加散打训练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和力量,使肌肉粗壮有力。

4.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散打竞赛不但要较技较力,而且要斗智,在许多关键场次的比赛中,双方运动员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智谋运用得好,谁就将赢得比赛的胜利。经常从事散打训练,不但能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使人头脑保持清醒,还能使人的思维敏捷,应变外界的能力提高,缓解人体大脑功能的衰退。

攻防技术,防身自卫

散打本身是一种技术全面的技击术,具有很强的攻击力和完善的防守方法。通过散打教学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散打技术,就具备了一定的防身自卫能力。在遇到坏人坏事时不害怕,在受到攻击时能迅速做出相应的防守反应,达到防身自卫的目的。散打技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力量和方法运用非常巧妙,合理运用散打技术能使力小的人胜过力大的人,身材矮小、瘦弱的人能战胜身材高大、强壮的人,做到以弱胜强。特别是女性,掌握了散打技术就拥有了保护自己的武器。

锻炼意志品德,培养高尚情操

练习散打对意志的考验是多方面的,如功力练习要克服疼痛难忍关,从不适应到适应。交手时,要克服胆怯怕打的缺点。遇到强敌时,要克服消极逃脱关,要敢于拼博,提高以弱胜强的智慧。耐力训练和在比赛最后一局时,要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到底,以及在比赛中正确对待胜负的心理问题等。经过这些锻炼,可以培养人的顽强、果断、坚毅的精神,锻炼学生摒弃软弱、怯懦而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品质。

沿袭中国武术的传统,在长期散打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尤其注重对武德的培养,如尊师重教、礼仪礼貌、友爱团结、诚实守信、维护公众利益、遵守社会公德。更为重要的是,在长期的艰苦训练和公平竞争中,能使人逐渐做到兢兢业业、严于律己、谦虚谨慎,具有远大的思想抱负,进入高品位的人格境界。同时,也从训练和竞技中切身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使传统文化的精髓得以继承繁衍和弘扬。

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

散打的对抗性使其有着极高的欣赏价值,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事物的追求也就愈加带有刺激,而散打的对抗性迎合了人们的这些心理需要。同时,在对抗性中,出现的较力逞勇、竞技斗智,能使人产生审美的情趣,体会到原始力量的健美。在激烈的对抗气氛中,参与的人能得到一种美的感受。同时,也为适度的心理渲泄提供了理想的场所,这对人们的心理调节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方法。通过观看散打比赛,还能激发人们对生存本能的追忆,启迪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拼博意识和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散打运动不但能给人以“他悦”,同时也有“自悦”的功能。因为散打运动能给练习者带来自信和自强意识,而强者本身就是一种追求,一种“自悦”,给练习者精神依托。有了这种精神寄托,在训练中即使运动量再大,练习者仍有一种追求,心里仍是喜悦、甜蜜的,正如人们常说的“苦中有乐”,况且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另外,在比赛中取得胜利能够带来欢乐和满足,如果失利,带来的沮丧也只是暂时的,更多的则是激励人们再次奋发向上。所有这些让练习者在艰辛与伤痛中,在成功与失败中,体会人生的欢乐。

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十分重视交往,因此对交流的媒介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媒介是人们产生共同语言、共同情趣和共同志向的纽带。散打作为交往的媒介,它本身就能成为交往者探讨的主题。人们通过对散打技艺的交流切磋,不仅提高了散打技术水平,进而对武术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人们在共同研究探索的过程中,促进文化思想的交流,进而增进人们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人们不断开拓交往的深度与广度,给交往带来更为广阔的前景。

散打的特点

现在开展的竞技型散打运动,已经以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技击术的技术风格展示在世人面前。它与中国传统技击术的关系,应该说是有继承的成分,但更多的则是经过整合而有所发展。所谓技击技术的整合,是指具有不同文化底蕴的技击术,经过相互吸收、融合、调和而趋于一体的过程。这种整合使得中国传统的散打在内容上与形式上发生了变化,逐渐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技击术体系。现在的散打,其技术的整合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完成的。

对传统技击术进行整理、归纳,舍弃它们的具体形式,找出其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即把中国各拳种门派的拳法、腿法通过归整,总结出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经过高度抽象,把进攻技术归纳为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直线型方法,另一种是弧线型方法。然后根据“追求效果”的原则赋予新的表现形式,经过反复的试验和论证,确定了拳法以冲、贯、抄、鞭,腿法以蹬、踹、扫、摆、勾为内容的散打“击法”的基本技术。摔法则根据“快摔”的要求和“无把”的特点,主要把握住“破坏重心”和“抡圈”的要点,创造出“接招摔”和“夹打摔”的方法。同时,对防守技术也根据“效果”原则进行了分类,即划分为“接触式防守”和“不接触式防守”两种基本形式。至此,散打技术才真正具有了普遍继承的意义。

散打技术是对同一时代的各国搏击技术进行大胆的借鉴,摄取其中的有益成分,甚至是具体的实用技法,再与我们通过归整的传统技法不断地协调、融合、修正,才形成为现今通行的模式。整合后的散打技术,具有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起点,是中国传统技击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渗透的典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