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跆拳道
17099000000002

第2章 概 述(2)

我国跆拳道的发展

1992年10月7日,中国跆拳道协会筹备小组成立,标志着我国跆拳道运动的正式开始。1994年5月,在河北正定开设了首届全国跆拳道教练员和裁判员学习班。1994年9月,在云南昆明举行了第l届全国跆拳道比赛,当时有15个单位,共150名练习者参加了比赛。由于我国跆拳道运动起步较晚,招收的第一批运动员大多是半路出家,我们的运动员水平与韩国、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起步早、基础好的国家的运动员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1995年5月,共有22个单位250名练习者参加了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的第1届全国跆拳道锦标赛,从此跆拳道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1995年8月,中国跆拳道协会正式成立了,魏纪中当选为第一任协会主席。1995年11月,中国跆拳道协会被世界跆拳道联盟接纳为正式会员。中国跆拳道创立之初,给自己的定位是“智慧型的格斗项目”,发展方向是“博采众长,吸取我国各优势项目之长,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走自己的路”。一些优秀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跆拳道事业兢兢业业,他们一方面聘请大批的外国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国内外先进技击战术,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跆拳道。此后,我国跆拳道竞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997年11月,在香港举办的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上,我国选手黄鹂在女子43公斤级的比赛中获得银牌。1998年5月17日,在越南举办的第13届亚洲跆拳道锦标赛上,我国选手贺璐敏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亚洲跆拳道比赛金牌,实现了我国在正式国际比赛中金牌“零”的突破。这次比赛,共有来自亚洲的22个国家和地区约240名选手参加,其中有世界一流强队韩国、中国台北、伊朗等。中国跆拳道队获得了1金1银5铜的佳绩,其中女队获得团体总分第3名。1999年6月7日,在加拿大举行的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上,我国女选手王朔战胜多名世界跆拳道高手,获得女子55公斤级冠军,这是我国跆拳道运动员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2000年9月30日,在悉尼奥运会女子跆拳道67公斤以上级比赛中,我国选手陈中力克群雄获得冠军,这是我国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会跆拳道金牌。2004年8月29日,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陈中、罗微分别夺得女子67公斤以上级和67公斤级金牌,创造了中国跆拳道的新纪录。继雅典奥运会之后,2005年4月14日,在西班牙举行的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上,我国选手王莹获得51公斤级金牌。2007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中,中国选手吴静钰获得女子47公斤冠军,陈中获得女子72公斤冠军。2008年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吴静钰不负众望,获得女子49公斤级金牌。与此同时,我国男子选手朱国也夺得80公斤级铜牌,这也是我国男子跆拳道项目在奥运会中的首枚奖牌,预示着我国跆拳道项目的整体实力全面提升。

如今,随着跆拳道运动在我国的普及,跆拳道技术将日趋完善。我们坚信,将会有更多的中国跆拳道健儿涌现在奥运赛场,为中国跆拳道史续写新的篇章。

跆拳道的特点

以腿为主,以手为辅

在跆拳道技术中,腿法所占的比例是整个跆拳道技术体系的80%左右,这是跆拳道运动的鲜明特点。在实战比赛中,腿的攻击力量远远大于手,而且腿法攻击范围广,威力大,是跆拳道比赛中主要的得分手段。另外,竞技跆拳道的比赛规则对腿法使用有着积极的鼓励作用,在竞技跆拳道比赛中,只允许使用一种拳的方法进攻或反击,而且得分率很低,这无疑提高了运动员腿法的使用率。但在竞赛规则以外的跆拳道实战中,人体的一些主要关节都可以作为攻击对手的武器。这便构成了跆拳道运动的鲜明特点,即:以腿为主,以手为辅的运动模式。

技击方法简捷实用,动作刚直相向

在跆拳道的实战中,多使用拳、掌、臂等格挡防守,随即以连续快速的腿法组合连击,或直接去打,或接触防守,很少使用闪躲避让法。用简明硬朗的方法直接去打击对方,追求以刚制刚、硬拼硬打,尽可能保持或缩短与双方的距离,进攻或反击时的动作路线多为直线,方法简练,强调击打的有效性。因此,技击方法简捷实用,动作刚直相向是跆拳道运动的又一特点。

内外兼修,功法独特

跆拳道训练是在赤手空拳下进行的。经过专门的训练,练习者的关节部位能够发挥常人难以具备的威力,尤其是手和脚的功力。这是意念与动作在长时期的彼此渗透中产生的综合效应,使人体达到“内外合一”的境界,即内力与外力、精神与劲道的协调统一。

以功力验水平

跆拳道练习者修炼的水平如何,技术动作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往往是通过运用手脚或其他关节部位分别击碎木板、砖石等物体来检测的。这种方法已成为跆拳道练习、晋级、表演、比赛的一个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检测跆拳道练习者功力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

发声扬威,强调气势

跆拳道练习时,无论是品势练习,还是比赛训练,都要求训练者给人以气势上的震慑。多以发出洪亮并有威慑力的声音来显示自己的功力。那么发声有什么作用呢?这里可以归纳为四点:第一,通过发声可以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从而更好地完成训练或比赛;第二,有关专家研究表明,洪亮的喊声可以增强人的爆发力,以声催力来加大技术的杀伤力;第三,通过发声可以提高自己的斗志,在气势上压倒对手,从而达到在心理上战胜对手的目的;第四,在竞技比赛中,运动员通过发声配合击打效果来得到裁判员的认可,达到得分的目的。

以礼始以礼终,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跆拳道修炼者始终把“礼”作为训练内容之一,强调以礼始以礼终,即训练是从行礼开始以行礼结束,并突出爱国主义精神。随着练习者技术水平的提升,道德修养也不断地加深。练习者通过向老师、长辈、教练员、队友鞠躬行礼,养成发自内心的礼仪习惯,形成谦虚、谨慎、友好忍让的态度,互相学习的作风,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拼搏向上的精神。

跆拳道作用

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去除懒惰,增强自信

根据有关调查,国内的大多数青少年,由于学习压力重,营养不均衡等因素,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跆拳道是一项体育运动,通过训练可使学员们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拥有真正的健康。通过跆拳道练习,可以提高人体各关节的灵活性及肌肉的伸展收缩能力,提高人的力量、柔韧、灵敏、耐力素质,并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长时间练习可以增强体质,塑造健美的身材和强壮的体魄。跆拳道的训练是围绕着攻防对抗来完成的,练习者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提高技战术水平,增强反应能力。另外,过长时间的跆拳道训练,以使手、脚及其他关节具备超乎常人的威力,从而达到防身自卫的目的。练习的学员们除了学习跆拳道技术,更注重的是“礼仪、廉耻、克己、忍耐、百折不屈”跆拳道精神的培养,使他们尊重别人,善于学习,做好分内事,提高兴趣,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

此外,来自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学校的压力,以及中小学生自身的争强好胜,使得他们过早地承受生活的重压,导致孩子们形成了自闭、自封、懦弱、胆小的性格趋势。跆拳道独特的练习方法,如呐喊、对抗等,会使他们有发泄的快感,从而减轻压力,增强信心,再加上与同龄人的沟通,能让孩子们找到自我,从而建立起自信,最终达到自强。

修身养性,培养优秀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跆拳道的练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练习中,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要以“礼义廉耻,克己忍耐,百折不挠”的跆拳道精神为宗旨。在这种跆拳道精神的指导下,练习者可以养成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好习惯,磨炼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形成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美德及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21世纪是建立在团结合作基础上的世纪。然而,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环境所制约,往往会形成孤傲、冷僻以及内向的性格,导致他们不会与人相处,不愿与人相处。跆拳道训练会给他们一个和同龄人一起生活的“大家庭”氛围,使他们打开心扉,敢于接纳他人,愿意与人沟通,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增强他们在团队中的生存能力。

娱乐观赏

跆拳道不但有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的功能,而且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跆拳道比赛时,运动员不仅要斗志斗勇,而且要通过比赛将跆拳道的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紧张激烈的对抗同时也给观赏者以美的享受,赏心悦目,激发人们的斗志,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陶冶人的道德情操,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运动员高尚道德品质的感染。

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

从教育心理学上讲陶冶,意即给学生的思想意识以有益或良好的影响。关于跆拳道的陶冶功能,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把它总结为“无言以教”、“里仁为美”;南朝学者颜之推进一步指明了它在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的重要意义:“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狎,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拟之。”即古人所说的“陶情冶性”。汉城黑带独创跆拳道教学,使学员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分。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具有更有效的调节性、动力性、感染性、强化性、定向性、适应性、信号性等方面的辅助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