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防身术
17098800000007

第7章 擒拿防身术(2)

凡两个平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者,在力学上叫作力偶。力偶虽然不能产生合力,但能使物体旋转。如“拧头断颈”就是根据力偶的原理,而使其头部拧转的。

擒拿防身术虽然千变万化,招法繁多,内容丰富。但归结起来,其原理就有两条:一是反关节,二是超限度。理解了这两条原理,也就算对擒拿防身术有了全面的掌握。

反关节

人体关节是骨与骨的间接连接,肌肉的收缩或舒张,使骨与骨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实现人体的各种运动。关节的基本运动形式都是绕关节轴进行的旋转运动。由于关节面形状不同,而其运动的形式、方向、幅度和范围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只能顺动,不能逆转,屈伸均有一定的限度。擒拿防身术正是根据这一特性,使用擒拿防身术技术,运用功力,迫使关节逆向运动,使之向不能动的方向运动,从而造成被拿者关节脱位或肌肉拉伤来实现擒拿防身术之目的。

超限度

擒拿防身术除利用反关节之原理而制人外,也可使用擒拿防身术技术,顺其关节运动,而继续外加力量,使关节活动超出其固有的活动范围。由于关节活动超出了活动范围,使连接关节的肌肉舒张超过限度,造成撕裂或断伤,导致关节不能活动,从而实现擒拿防身术之目的。

另外,还有拿筋、闭穴等,因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擒拿防身术在技术上有以下要点:即“把、牵、转、压”四点。

把:当乙抓住甲时,甲即以手压(或称把)住其手,使之不能逃脱,或甲刚抓住乙关节时,速用脚卡住其腿,使之不能变化。

牵:在甲“把”好乙之后,随即拉伸其关节,将肌肉引长,为转关节创造条件。

转:甲将乙关节拉伸,肌肉引长之后,即可将抓住的关节扭转,超越其生理限度。

压:乙被甲扭转成反关节超限度之后,甲紧握其关节,顺势向关节反方向用力猛压,使其关节剧烈酸痛,甚至动骨伤筋。

另外,甲还须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集中全力,对准乙的一点,采取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迫使乙规矩就范。

擒拿术四大要素

胆识、功力、速度、技术是擒拿防身术的四大要素。具备了这四大要素是保证擒拿防身术迅速有效的根本条件。这四大要素缺一不可,因而练习擒拿防身术必须掌握好这四大要素。

胆识

胆识是决定擒拿防身术成败的关键。常言道:“一胆、二力、三功夫。”就是说临阵对敌时要敢于同敌做殊死的斗争。交手时要思想镇定,头脑清醒,在瞬间果断地确定擒拿防身术和反擒拿防身术的技术方法,做出有效的技术动作。使敌望而生畏,这样才能有超水平的发挥。

功力

功力是擒拿防身术的必备条件,如手臂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胜负,手指的力与硬度关系到擒拿防身术是否行之有效。古人云:“一力降十会。”可想功力在擒拿防身术中的地位。在擒拿防身术实战中,只有功力深厚者,才能处处主动。

速度

擒拿防身术尤为重视速度。快速的擒拿防身术与解脱能使自己主动灵活,能以一快制百慢,快速可使对方暴露弱点,以多变的战术和技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闪电般地擒获之。倘若手慢,再神妙的手法也难奏效。技击家常言道:“手快打手慢,神仙也难战。”

技术

擒拿防身术与解脱是通过动作、劲力,以抓、拧、领、按、抉、折、掐、挟、搬、别、锁扣等手法,将劲力作用于人体头或肩、肘、腕、指、颈、腰、胯、膝、踝等关节,使关节超出人体关节正常运动的规律或范围,致使其身形僵滞处于被动状态,或因疼痛难忍而丧失反抗能力,或化解敌之擒拿防身术等。要想做到拿之有效,化之则解的地步,就必须熟练地掌握动作,只有动作娴熟才能领会动作要领,才能使技术不断提高,才能得心应手。

擒拿术的“形”

在擒拿防身术中只要能“反应快准、精通力道、内外合一、随机应变”,则能运用自如、劲力顺达、神形一致、刚柔相济,达到奥妙无穷,战无不胜的境界。

快速准确,运用自如

快速准确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找出敌之弱点,迅速做出选用何种擒拿防身术动作的决定;二是制敌迅速。古人云:“劲脆如电击。”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刚毅的追劲,迫使敌手就擒。所谓运用自如,是指在技术娴熟的基础上,达到动作协调灵活,得心应手。

精通“劲路”,力法顺达

懂得“劲路”是擒拿防身术的基本技术。不同的擒拿防身术动作有着不同的“劲路”,对待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劲路”也有所区别,“劲路”技术的难以掌握就在于此。如何理解动作的“劲路”呢?首先,要熟悉动作的过程,搞清动作的一般规律,从而熟练地掌握动作。在此基础上摸索该动作用劲的窍门。其次,必须在实践中接触各种对象进行练习,认真研究,并反复训练,使力法顺达,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

内外合一,形神一致

擒拿防身术动作要有威力,必须要“内外合一,形神一致”。擒拿防身术法对“内”的要求主要是指“意”和“气”,对“外”是指“劲”和“技”。它们的关系是意识为主导,两者紧密配合融为一体。“气”是助劲的诀窍,气沉者胜,气浮者败,这就是“气”和“劲”的关系。“劲”和“技”的关系是互相促进和配合的,没有“劲”便不能发挥技术,没有技术,就是再有劲也使用不上。这就是“以意导气,内外合一”的基本原理。

随机应变,刚柔相济

在应用擒拿防身术时,要注意随机应变,刚柔相济。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既要求有机必进,又要善于观察变化,对手变了,自己也要变,而且在变化中,要注意避实就虚和虚中有实。刚柔相济是指刚强与柔和两者互相调剂,只有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方能达到法妙无穷的境界。

擒拿术技术要求

要发挥擒拿防身术的制敌威力,单有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眼要明

敏锐的目光能准确地观察环境,看清敌方的招数,疾速有效定出所拿关节,使下手有所制之目标。

手要快

快速出手,一方面可有效地防守敌方的攻击,能以快防慢,使敌方处于不适应的局面,掌握主动权,看准机会,还击敌方。另一方面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使敌方防不胜防,败于一旦。这正是:“出手不见手,拳打人不知”“手快打手慢、神仙也难战”。如若手慢,方法再好也难以奏效。

法要准

制敌使用方法时,必须精细准确,使用方法不准,难以奏效。再者,所选攻击目标要准,下手准确,方法得当,体位无误,力争招不虚发,有的放矢,力取要害关节和筋肌,出招而制敌。以免盲目下手,枉费体力,露己之短,往往事倍功半。

步要稳

与敌交手之中,若没有稳固的脚步,便会上重下轻,动之欲跌,让敌有机可乘。步稳要有胆做保证,临危不惧,进退有序,身不抖、腿不软,则能稳扎稳打。

人体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三部分组成的,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配合下,对身体起着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骨是运动的杠杆,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附着于骨面,是运动的动力。肌肉收缩,以骨关节为支点,牵动骨骼产生各种运动。制敌首先要破坏敌的运动能力,而破坏敌的运动能力,就必须伤其筋骨,这都需要全面掌握和了解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

人体构造简介

人体骨骼

成人骨骼由206块骨组成,在形状上,方圆长短,大小扁斜,其状繁多,无不按人体生理的功能而生长排列,按主体可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其中多数是成对的。按动态分,又可分为固定骨、可动骨和微动骨。骨主要由骨膜、骨质、骨髓、血管、神经组织等构成。骨的最基本的机能有三种:一是运动;二是支撑;三是机能保护。为了使学习擒拿防身术者对人体骨骼有所了解,现将骨骼分别介绍如下:

(一)颅骨

颅为身之主,统领全身。颅骨坚厚,为脑之护卫。颅骨圆滑而坚硬,主要分为上顶骨,前额骨,鼻骨,后枕骨,左右颞骨。除下颌关节为可动关节外,其他诸骨之衔接,均为不动关节。头骨中可拿之骨为颌骨,常用托、推、顶、撞法而拿之。

(二)脊椎

脊椎骨为人体一身之梁柱,故有天柱骨之称,受命于肾,上充于脑,统督全身,上下左右全身之骨骼联络其间,位居躯于后部之正中,犹屋宇之栋梁。

颈椎七椎,胸椎十二椎,腰椎五椎及骶尾椎,合称脊椎。脊椎中好拿之骨为颈椎,腰椎次之,常用拧、扳、挟、砍、砸、顶、撞等法拿之。

第一颈椎,又名寰椎,寰椎没有一般椎骨所具有的椎体与横突,结构薄弱,有两个关节面,上与枕骨髁相接,称寰枕关节,向下套入第二颈椎的上齿突,下面的两个关节面与枢椎上面两个关节面相接,称寰枢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颈椎关节。其他关节除两个关节面相接外,还有上下椎体相接。其稳定性较强,但活动度略小。颈椎若伤,易致终身残废,甚则亡。

腰椎,前有腹肌等的保护及胃肠等脏器的衬托,后有腰脊筋膜的保护,比颈椎粗壮有力,也无旁支骨的支撑。腰椎关节韧交错,脊柱组织十分精密,内有脊髓神经直达下肢,腰椎稍有错位,轻则影响腰椎生理弯度的改变,力不能发;重则压迫脊髓神经,影响下肢的活动功能。

(三)锁骨

锁骨横卧于两侧肩颈之中。内与胸骨相接,名为胸锁关节,外与肩胛骨相接,名为肩锁关节。属微动关节,横衬两端,突出于外,辅助肩臂各骨之功能活动。上方明显之凹陷,名为缺盆,是神经上通于脑的重要通道。此骨可拿,常用抠、按、勾、扣等法拿之。拿骨得手,不仅影响其肩臂活动,并可造成脑的功能障碍。

(四)肩胛骨

肩胛骨俗称掀板骨,在胸廓背后上方,左右各两块,其形扁平,呈三角形,状如蝶翅,骨面有穴可点击。此骨被拿疼痛难忍,影响肩臂活动及心胃的保护,其拿手法,常用抠、勾、扣、掀、砸等。肩胛骨的脊侧缘及下角是拿其骨下手的好地方。

(五)胸骨

胸骨在躯干前上正中部,上端与左右锁骨衔接,下端与左右七根肋骨相接,其下端之剑突部,属要害部位。肋骨的拿法常用砸、顶、撞等法,剑突部除用砸、顶、撞拿打之外,还常用抠、按、勾等法拿之。

(六)肋骨

肋骨如环呈桶状,护卫胸腔之内脏,左右共十二对肋骨,前一至七肋与胸骨相连。相连处为胸肋关节;下五肋不与胸骨相连者,叫假肋,又名弓肋,其中,十一、十二两对,名为浮肋。十二对肋骨均向后与十二个胸椎相连,名为肋椎关节。肋骨的常用拿法为砸、顶、撞、抠、勾等法。

(七)肱骨

肱骨即上臂骨,是上肢最大的长管骨,上端呈半球形杵状,比肩关节盂之臼窝大三倍多,完全依赖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肌腱,以维持肩关节杵臼之间的稳定,肩关节较松弛,韧带薄弱,因此,能多轴心地环转活动,但稳定性差。肱骨下端呈三角棱形,滑车部与尺骨上端鹰嘴相衔,肱骨小头与桡骨小头上关节相接,组成肘关节。肱骨中段及上、中、前、后,均为下手的好部位,常用砸、扭、折、扛、磕、压、按、抬、别、拍等法拿之。

(八)桡骨、尺骨

桡骨、尺骨两骨平行排列,构成前臂狭长之骨间缝隙。尺骨鹰嘴、桡骨小头与肱骨相接。肘关节之内外髁、鹰嘴外凸处,以及肘内肘窝平凹,宽窄凸凹等处均为易下手之处,常用扭、折、扛、压、按、抬、别、磕等法拿之。

(九)腕骨

腕骨又名手根骨,由丹骨、月骨、三角骨、豆状骨和大、小多角骨、头状骨等八块小骨组成。上与尺、桡骨下端相接,下与五掌骨上端相接,形成腕关节。这里骨多顺序排列、衔接形成一个整体,不容有丝毫的紊乱。因此制敌常拿腕骨,其常用折、捏、缠、切、拧、卷、提、扣等法拿之。

(十)掌骨

掌骨长短粗细共五枚,上与腕骨相衔,下与五指相衔,形成五个掌指关节。五掌骨并行排列,呈四条小骨缝,薄而浅弱,易拿,常用捏、掐、抠等法拿之。

(十一)指骨

指骨上与掌骨相衔,拇指二节,其他四指各三节。易拿,常用折、掰、捏、拧、卷等法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