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小说选刊(2013年第1期)
1706100000001

第1章 阅读与阐释

关于家园,我们有太多的论述和描写,在大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著作中对精神的栖息地的向往更是让生活在后现代语境的人们嘘唏不已。文学是精神的家园,但文学在面对家园的抉择时也常常陷入困惑。

这一期读者读到的陈仓的中篇小说《父亲进城》,是一篇让人困惑让人动情的好作品。关于农民进城出洋相的故事,在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中已经有足够的描写,后来有高校的教授学者还把“进城”作为一个学术课题进行研究,在扬州大学还开过一个学术研讨会。陈仓的这篇小说和三十年前高晓声的题材似乎相近,但叙述的视角已经变了,陈仓以一个晚辈的目光,以血肉相连的感情去书写自己的父辈。小说里“我”作为一个在现代城市打拼成功的白领,在上海有车有房,也购有几万一平米的大住宅,本想让父亲过上城市的“幸福”生活,没想到父亲进城之后,发生了很多令人尴尬、啼笑皆非的事情。在高晓声小说里,农民是作为现代文明的比照物加以调侃和讽刺的,但《父亲进城》最后被讽刺的反而是我们这些所谓的城里人、文明人。父亲古老、刻板、落伍的生活方式,反而自在轻松,而城市的文明让他感受不到一点幸福,甚至是痛苦,小说那个便秘的细节,就是这一精神痛苦的外化。父亲最后坐火车返还家乡,从未谋面的一个粉红色的打工小女孩艰难地帮他把行李举上行李架,而周围的文明人却冷漠地视而不见,“我”忽然发现自己的“幸福”居然在刹那间得到了诠释,人性的美好和家园的归属是那样的简单而遥远。

这样一篇带着强烈血缘叙事特性和纪实风格的小说,让我们在环顾家庭、家乡、家园的同时,环顾至亲、至朋、至好的同时,多了一份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审思和回望,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是谁?在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回望一下我们曾经的生活,回望一下我们的父辈的生存史,才不会迷失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