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典散文中的万物生灵
17021500000112

第112章 猴

曾卓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两座猴笼。一座装着的是一只老猴,另一座装着两只小猴。老猴的笼外比较冷清,人们从那旁边走过,偶尔停脚站一站,向里面张望一下,也就走过去了。老猴静静地坐在里边,有时也跳跃几下,样子显得很寂寞。

那两只小猴的笼外就热闹得多了,那旁边总聚拢了些个闲人,和好些不知从哪里走进来的小孩。他们的手上大都拿着一点饼,一包花生,或其他的什么食物。两只猴都蹲坐在笼边,伸手接取人们递过来的食物,随即就吞下。为了逗弄它们,那些小孩就有意将食物丢在两只猴子的中间,看它们争抢;或者只将食物递给一只猴子,激起另一只的妒忌和愤怒,在铁栏上迅速地攀跳着,发出哀鸣,后来,就和那一只猴子厮打起来了。笼外的人们于是鼓掌,高笑。

我有时也在笼外站着看一下。我是常常在人群中感到寂寞的,有人的沙漠比孤独更可怕。眼前正是可爱的秋天,学校上课还不知将拖到什么时候,我就有了许多独自在阳光下散步的闲暇。因而也就常常成了猴笼外的观众之一。看那孤独的老猴的寂寞,它是在怀念着什么:古老的森林、深谷、月光下饮水的溪流,或者是旧日的同伴们吗?我想,在这个狭的笼内,它大概是会怀念旷野的,它静静地坐着的姿态,和向远方凝视的眼睛,也正说着它的寂寞,——那另外的笼中的那两只小猴大概还太年幼了,它们却只是为一点点食物向游客们敬礼,献媚,或者是自己彼此争闹着。

我终于看见了它们打得最厉害的一次。其中较大一只得到了一个女孩送过去的很多食物,那较小的一只却一点儿也没有得到,就在铁栏上翻跳着,最后,那小女孩也就递了一点面包给它,不幸却又为另一只抢去,于是,它们就打起来了。它们相互撕咬,在人们的哗笑中发出惨痛的叫声。那较小的一只倒在地上,占了显然的劣势,无法还手。它的哀切的惨叫声刺人的心。那较大的一只就松开了手,突然坐起,静静地看着它,看着它腿上的血渍,相对好久后,又将手伸了过去,这一次——是为它抚摸伤痕,接着,又在它身上探索起来,是在捉蚤子了。人们对打闹和流血有很大的兴趣,但当那紧张的场面突然转换为温柔的爱抚之后,他们虽然感到一点惊异,却终于变为冷淡,渐渐地走散了。后来就只剩我一个人,在那里还站了很久。

【人物介绍】

曾卓(1922—2002),原名曾庆冠。原籍湖北黄陂,生于湖北武汉。1936年加入武汉市民族解放先锋队,武汉沦陷前夕流亡到重庆继续求学,并开始发表作品。1940年加入全国文协,组织诗垦地社,编辑出版《诗垦地丛刊》。1943年入重庆中央大学历史系学习。1944至1945年从事《诗文学》编辑工作。1947年毕业后回武汉主编《大刚报》副刊。1950年任教湖北省教育学院和武汉大学中文系,1952年任《长江日报》副社长,当选武汉市文联、文协副主席。1955年受胡风案牵连,被捕入狱。1957年因病保外就医。1959年下放农村。1961年调任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79年底平反,调回武汉市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门》、《悬崖边的树》、《白色花》(合集)、《老水手的歌》等,散文集有《痛苦与欢乐》、《美的寻求者》、《让火燃着》、《听笛人手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