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耽美镜心瞳之天涯明月
16949000000002

第2章 一梦难解前世缘 家事难理殃上岸

话说雯若一直把若芝当成命中唯一,待之有暖,侍之有爱,容得了自己百苦缠身,却容不下她的半丝幽怨。

若芝自是手巧,嫁入雯家也不失殷勤,洁衣洗褂、饭菜三食,向来亲手亲劳。

雨中二人相依左右,街前二人相影前后,堂中二人可比连理。庭前花枝可见温情,堂中家燕可感善意,若分云雨涕,若合天地一,贞清云雨可鉴,慕爱春秋共赏。花为其爱羞,草因其****。二十手指,常有两双十指合。一二步调,总有共膝同曲游。正如回忆那样:

忆想当年桑子舟,

清光琉璃波中游。

君笛一曲蝴蝶恋,

沚中百花竞妍绸。

忆想当年桑子舟,

采撷涟漪映额头。

轻纱薄处纤棹手,

西湖远去尽悠悠。

回忆已成美景,眼下又添画卷。

雯若当日见爱妻“颊泪”粘连,自愧心隅。

而若芝自是无泪,何谈泪梦的来历。于是怎说起一番梦故事来:此刻,春寒初翘,地雪三分。幽幽一帘雪梦,却梦得见一个《前世今生》。

雅荑的前世是诺驰,诺驰的师妹是灵素儿。当日梦见的那一峰叫赤霞峰,梦见的那一岭叫蝴蝶岭。传说有一位得道仙人用一根麦杆当扁担,挑着一峰一岭摇摇晃晃走着,就在路过这回燕堂时,被一位正在堂中的凡人看见,说“这么细的麦秆,哪能担动那峰那岭!”瞬时,轰隆一声,只见两山遥遥坠落,结果扁担真的折断了。那仙人只见姗姗驾着烟雾飘上天去,留下了此峰此岭。

赤霞峰的主人便是诺驰,蝴蝶岭的主人便是灵素儿,而那个得道仙人便是他们的师傅——紫灵真人。

师尊紫灵真人用尽一生只收了七个徒弟,其号称紫灵七星。最于善学的便是二师兄诺驰及五师妹古月,而年纪芳小的七妹灵素儿则最精灵善解。三月初三卯时,是七星破日之时,也是聚七兄妹的一场浩战之日。

战况暂休止不言,单说一下这回燕堂。建于雅荑的曾祖时期,曾祖雯汉文足下有两子,雯伯、雯仲。均以经商为业,这个时期家业还算强盛。雯伯之子雯若、雯午,及雯仲之子雯善、雯良,令人惋惜的是雯午幼年不幸夭折,雯若心于书画,江原第一绣的家业,也就落在了雯善和雯良身上。而这座回燕堂就是他们经商贸易之所。

????雅荑出生时,呼唤的妹妹,或许应是前世的灵素儿,亦或是今世的馨儿。馨儿与雅荑的祖辈本是要好的世交,加之现在雅荑的舅母就是馨儿的母亲。虽因馨儿现还尚小,但父亲若旋近日贪上了官司,不得已而将馨儿交给了姑妈若芝一家抚养。一时间多出了个妹妹,让不懂事的荑儿却欢喜的在院子里雀笑不已。

若馨儿因有了哥哥的陪伴,幼年的生活也不显得落寞。因为两个孩子年纪相仿,虽让若芝一家添许了照料的疲惫,但欢闹乐融融的场景也让整个院子增加了不少生气。

雯若像是生活在古诗里一般,乌眉圆脸,小口白牙,说起话来,有时“之乎者也”,有时“哼呛嗯哈”。细指皙肤,肩臂粗宽恰宜,即便拿起碗筷也彬彬有礼。闲暇之时,便教育小儿们平仄韵律,唐诗三百。再至阳光和煦之日,便带着孩子们在花园赏花戏蝶。四口之家,情据时日而增,话据辞劳而灵。若芝和雯若不仅是孩子的榜样,也是言传身教的典范。在这样一个和谐温馨而又书香情愫的家庭里,幼年的两个孩童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可人有祸兮旦福,就在雅荑和馨儿幸福成长的路上,却有沾泪的念思,送别至亲至爱的家人。谁都无法摆脱生死的轮限,谁都无法挽回含情的闭眼。留下的只有坚强,坚强的面对活着的路。

就在雅荑出生后的第三年,平实的成长路上忽遇风浪,季叔父雯良因疾病故。留下一个年长于雅荑四岁的儿子——雯虎。还有一个未嫁的姐姐——雯兔。

成家有早晚,儿女有先后。虽然雯良正直壮年,但家业早成,儿女膝下满堂,也算是人生的一件乐事。但命运哪有平静地一帆风顺,总是在人最幸福的时刻,往额头上浇一瓢冷水。猝不及防的疾病,让一对相爱的人如何面对生离死别,还有那曾经让人温馨的家舍顾卷。

??话说雯若夫妇就相爱的可以,但雯良夫妻之间的感情更堪深上一层。

雨中我回眸望眼,看折伞下珠帘是否沾染;

长亭处顾盼一人,翘首送我远踏一笔江南;

夜夜里浓思量,天涯外孤灯憔对月弦。

鸿雁处咫尺近,梳红妆为我经商来返。

回忆不堪再提,此刻送别千里,再多看一眼,生怕淡了此生记忆。一曲《别叔词》,死生最后一笔:

生死起栖,黄纸手离,庙后谁泣。儿女相依,柔指跪膝,堂晰记忆。教子断语,一四叩离,作别初六日记。一堆黄土三抔手,从此送君千里。阴阳两隔双分离。伤心绝绝,不敢暖语。不舍依依,莫怕路欺。儿未娶,女未嫁,从此作别故里。茶未沏,囊未齐,爆竹朱变漆。门上春楹,最后一笔,最最后后怀桃李。他年灯笼照生门,愿做用名再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