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国一九五七
1679700000015

第15章 京畿秋千架 (15)

下到楼外面,天已完全黑了。向四下望望,教学楼宿舍楼皆灯火明亮。我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去找冯俐,我告诉自己。不待这想法在头脑中得到完全的确认我的脚就已经迈开了。这段时间我坚持不去找她,但今晚无论如何要见她一面,因为事关重大。可等走到她的宿舍下面我又踟躇不前了。我停留在树的阴影里,向那扇晃动着人影的窗子凝望。这时不由想到不久前的那个雨夜,如果当时能照她说的去做,那么她和她舅舅都不会因我而担干系。想到这儿不由心里阵阵作疼。我想起程冠生说的革命热情是狗屁的话,我们的确是幼稚的,可幼稚的又岂止是我们?许许多多的人都是幼稚无知的啊,连那些经过了若干运动并且身受其害的人也未能从中接受教训。人家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呀,开始不相信,再说,还不相信,再再说,便相信了,就站起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直到明白并非是言者无罪而是言者有罪才惊呼上当了。连动物都知道看见攻击过它的人赶紧躲开,而人的警觉性连动物都不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回宿舍吧。冯俐不会出来,我也不能进去。

从树下到宿舍大门这咫尺之遥,就像是隔着一条漫漫银河。回到宿舍,宿舍里的人齐了。黄伟、董建力倚着各自的铺盖看书。李德志正用一支红蓝铅笔描棋盘,描得专心致志。我们这间宿舍四人中间有两个右派,我和李德志。不知是出自本意还是做姿态,在我和李德志成了右派后黄董两人便向系里提出调换宿舍的要求,理由是和右派分子同住一室有种不安全感。似乎人被定成右派就有了杀人之心。不知什么原因他们的要求没被批准,因此只能继续与我们屈居一室。平常他们两人很少与我们搭腔。对此我并不在意,相信缺心少肺的李德志更不会在意。说来也奇,本来对下棋兴趣不大的我进屋后看见李德志描出的十分醒目的棋盘突然生出下棋的欲望。于是便向李德志提出对弈一局。不料却遭到他的拒绝。我立刻大感后悔,怨自己不该自找难看。如果仅仅是我俩在屋,我也就自认晦气拉倒。

可此刻黄董两人都在,并且俱向我投来嘲讽的一瞥,我忍受不住,瞪眼朝李德志吼叫起来,我说李德志别给脸不要脸,你有什么臭架子可端?我是他妈的右派你还是左派么?对你讲咱俩是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啊!李德志被我骂懵了,怔在那儿。我站起来摔门出了宿舍。走在空寂的校园甬道上我很快后悔了。反省刚才的事,我发现自己内心的不良。事实上我是将在“各位领导”面前未敢发泄的怒气倾泄在李德志身上。这一点李德志是不知就里的,而我知道。古语道人贵有自知之明,其实这话是不对的。真正知道自己的还是自己。

我无目的地在校园里穿行,脑子里胡思乱想,想头上的右派帽子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业,想冯俐会不会因为今天的行为惹出乱子,想家里很久不来信是不是因为接到学校我已成右派的通知,想今年暑假还能不能和冯俐一起回家……想来想去也理不出个头绪找不出答案。我感到自己的前途很渺茫,一切都是未知数,且凶多吉少。我像幽灵似的在校园里东游西走,不顾方位,不管时间,直到觉得身上一阵阵地冷,才转回宿舍。宿舍里电灯还亮着,黄董两人已呼呼大睡,李德志端坐床上,身前描成的棋盘上已摆好了棋子,见我进屋李德志朝我指指棋局。我一下子明白:他等着和我下棋。我的心不由一热,我领他的情。我说刚才很对不起啊李德志。他没说什么又朝棋盘指指,我就在他的对面坐下。我连输三盘,输的只能是我。

——六月二十三日。早饭时没见到冯俐,我想大概又去了舅舅家。听她说过自舅舅被打成右派,舅母刚见好的病又加重了。我担心这种时候冯俐老往外面跑对她不利。吃过饭我还是去找范宜春。路上遇见吴启都老师,他和我是同一批公布的右派。他和妻子的恋爱故事我一直觉得可以成为爱情故事中的经典。此刻我眼里的吴老师显得神采飞扬,不像是一个刚遭厄运的人。我叫一声吴老师。他问我到哪里去,我说去党总支找范宜春。他说他也去找范宜春。我们就一路往前走。吴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告诉我他的问题有望解决。我问所谓解决是不是指摘掉帽子。他说是。我说刚戴上帽子就能摘下来吗?他点点头说他的情况特殊。他说他替爱人鸣不平才被打成右派,现在公安机关经过重新审理,已对他爱人做出“潜伏特务证据不足”的结论,很快就会释放。既然妻子的案子是错抓错判那他自然就谈不上鸣冤叫屈的问题了,理应平反。我心想这合乎逻辑。我说为你高兴啊吴老师。他说谢谢。走到系总支办公室门口我站住了,让他先进去。范宜春不能同时和我们两个人谈。我等在外边。等了一会儿我觉得站在这儿让别人看见会觉得鬼鬼祟祟的。

便又下了楼,在楼前的花园里转悠。过了一会儿我看见吴启都从楼里出来,望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我猜不出他和范宜春谈得怎样,问题是否有望解决。我立刻返回办公楼。只有范宜春一人在屋。单独在一起范宜春的态度是极有分寸的,声音平和却又拒人于千里之外,既显出一丝熟人情分又是一副公事公办的冷面孔。而我是很看重这个单独在一起的机会。想趁机和他深入地谈一谈。我问他是否吃过早饭。他说他没有吃早饭的习惯。我说不吃早饭对健康不利。他说也许是吧。我看出他没有兴趣和我寒暄,也担心延搁了会有人撞进来,便从早饭与健康一下子切入正题。我对昨天的逃会向范表示道歉并检讨认错,我说我不是有意抗拒批判,而是有另外的原因。范宜春并不吭声。我说会前我得知冯俐也要参加这次批判会,为了阻止她,我就采取逃会的办法。这时他才看了我一眼,问你是说你所犯错误责任在冯俐?我说不是,恰恰相反,是由于我的原因才使冯俐陷入了不利的处境。他又看了我一眼,说这么说昨天冯俐的恶劣表现是与你有关了。

我说也可以这么说,当初我要不把《大地》稿件交给她就不会……但有一点我必须申明,在处理《大地》稿件上我俩的出发点是不一致的,我想的是让她早早刻出来印发,而她是借机将稿件压住。事实上她也是这样做的,到最后她也没刻出一个字来,在这一点上冯俐是有功的。他说是对你还是对整风有功?我说对我和整风都有功,她阻止了事态的扩大。他眼光现出一丝讥讽,说你是来替冯俐请功么?但你知道她不是中文系的,要请功你可以去外语系。我心想堂堂的总支书记怎么可以用一副流氓腔调说话呢?我很难接受,但还是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我说范书记说请功我是不敢的,像我这样的人即使有心做什么也都是徒劳无益的,对自己对别人都如此。我来找你只是想向你说出事情的过程和真相,我也承认冯俐来中文系闹会是错误的,但是……他说你说下去呀周文祥,说下去。我知道只有说了,我说冯俐她做得不对,但是中文系打着她的旗号去她舅舅家搜查《大地》稿件也是不妥的,她对中文系领导有意见也就在这里。

范宜春冷冷地说那是你的看法而不是我的看法,看法的不同是因为立场的不同,对于一个党的工作者而言,只要他的工作对革命有益,对党有益,方式方法是无关紧要的。我说难道就没有一个道德准则的问题么?他说我们要的是无产阶级道德准则而不是资产阶级的道德准则。我说就算是存在着两套不一样的道德准则,那又由谁来进行鉴别和区分呢?范宜春说这还有什么疑问,自然由党来区分。范宜春说到一个党字,我就赶紧收了口。自开始反右以来,这个本来普普通通的汉字在人们心目中一下子变得威严而神圣,惟恐一不小心有所冒犯而遭殃。另外我也不想再和范宜春费什么口舌了,因为谈不拢,这也许正像范讲的立场上的不同吧。我不想拖延时间,便直接对范说到希望他不要把冯俐闹会的情况通报给外文系。他则直截了当地回答不可能。我恳求他通融一下。他说不行,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通融。

说完又反问一句:我为什么要对她通融呢?我实在忍无可忍,冲他说老范你是应该对冯俐通融一下的。他问为什么?我说因为你欠她的。他瞪眼看我,一时无答。我接着说:老范请你屈尊和我讲一次理好吗?你听我说,冯俐到中文系闹会是因为你让人以她的名义去她舅舅家找到了稿件,且不讲以你的道德准则怎么看,但她认为这是很不道德的,更重要的是这些从她手里丢失的稿件后来成了许许多多人的罪证,包括她的舅舅,所以她在感情上接受不了,她十分内疚。范宜春说这些材料对中文系的整风大有帮助,从这一点上说,她就不应该感到内疚,相反应该感到自豪才是。我说她没有这种自豪感,她对自己的疏忽痛不欲生。这时门外走廊上响起了脚步声。我心想完了,没机会了,进来人范宜春更要和我打官腔。于是我抓紧时间对范宜春说道:老范在道义上你欠冯俐的,你放她一马,事情就扯平了,这样今后你就不会再为这件事自责。

范宜春气恼地说:周文祥你少危言耸听好不好?我有什么可自责的,我是按党的要求做分内工作的,这就是一切,其余都是扯淡。我说老范……这时门被推开,总支有吃早饭习惯的人吃过饭来上班了。我向他们点头打招呼,但没人给我回应,只是向我投来冷淡的一瞥。我重新面对范宜春,可没等我开口范宜春便开口说周文祥该谈的刚才我都谈了,逃避批判只会离党和人民愈来愈远,这是十分危险的。今后何去何从,你自己考虑吧。我明白他这是对我的一种暗示,即把刚才的话题结束,不再提及。由此可见他那句“其余都是扯淡”的话也是扯淡的。反正我已不抱什么希望了,不想再说什么。上午,班里开会批判程冠生。下午,中文系的全体右派劳动,打扫教学楼和办公楼的卫生。我想这次劳动具有某种划时代的意义,我漫长的劳改生涯严格说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从人数上说中文系的右派差不多够一个连,在办公楼前排成队列很是壮观。

本来平平静静的中文系一下子冒出这么多阶级敌人,连这些“敌人”自己都感到是滑天下之大稽。我们被分成若干个劳动小组,并指定了各组组长。刷厕所的时候恰和吴启都老师分在了一起,我边冲水边问他早晨和范宜春谈得如何。此刻他已没有了早晨的那份神采,他说范讲目前反右斗争方兴未艾,即使有什么偏差也得等到运动后期更改。我安慰他说看来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别悲观,要坚持住。吴启都叹口气说反正一切都卡在人家手里,不坚持又能如何呢?我说范宜春的话不是没道理,最近校部和各系还是不断往外揪右派,如果马上给你平反,会对运动产生消极影响。他点点头,说从本意上讲我也不希望运动马上结束。我惊讶问道:吴老师这话怎讲?他说道理很简单,范围愈扩大以后平反的可能性便愈大,肃反是证明。我明白他的意思了,但并不完全赞同,以吴讲的肃反运动为例,扩大化是无疑的,但后来也并没有进行认真的甄别平反。我说运动还是早早收场的好,否则整个知识界将全军覆没。吴说可这并不取决于我们这些人。这话倒是不错的。